偏振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22365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6 02:45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难以产生偏振片的裂纹的薄型的偏振板。此外,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在反复高温和低温的环境下可以抑制在偏振片中出现裂纹等外观不良的产生的偏振板。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偏振板是层叠有第一粘合剂层、厚度为10μm以下的偏振片、和包含纤维素系树脂的第一保护膜的偏振板,上述第一保护膜在上述第一保护膜的与上述偏振片相反一侧的面及上述第一保护膜的上述偏振片侧的面的至少一方具有伤痕,上述伤痕是长0.001~500μm、宽0.001~500μm、且深0.001~10μm的伤痕、以及深0.001~10μm、并且面积0.001~1.0m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偏振板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以在各种光学用途中使用的偏振板。
技术介绍
近年来,从设计、便携性的方面考虑,智能手机之类的移动终端正在急速地推进大画面化、纤细化。为了以有限的厚度实现长时间的驱动,对于所使用的偏振板也要求实现高亮度化、薄型化。为了解决此种要求,提出过如下的偏振板,其仅在一侧配置通常贴合于偏振片的两面的由透明树脂形成的保护膜,此外还贴合有增亮膜。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过依次层叠有由透明树脂形成的保护膜、在聚乙烯醇膜上吸附有碘并取向了的偏振片、压敏粘接剂层、增亮膜的薄型且高亮度的偏振板。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03945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然而,偏振片的薄膜化推进的结果是,在记载于引用文献1中的偏振板中,如果在反复高温和低温的环境下使用偏振板,则会在偏振片中产生裂纹。例如由于偏振板的制造过程中的异物向保护膜的表面的混入、层叠保护膜时的异物的混入、以及偏振板的处置等而会在偏振板表面的端部附近产生伤痕,可能因该伤痕而产生上述的偏振片的裂纹。由于伴随着近年的偏振板的薄型化,更易于产生偏振片的裂纹,因此希望有解决对策。因而,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难以产生偏振片的裂纹的薄型的偏振板。此外,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即使在反复高温和低温的环境下使用也可以抑制偏振片的裂纹、漏光等外观不良的产生的偏振板。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本专利技术包括以下内容。[1]一种偏振板,是层叠有第一粘合剂层、厚度为10μm以下的偏振片、和包含纤维素系树脂的第一保护膜的偏振板,上述第一保护膜在上述第一保护膜的与上述偏振片相反一侧的面及上述第一保护膜的上述偏振片侧的面的至少一方具有伤痕,上述伤痕是长0.001~500μm、宽0.001~500μm且深0.001~10μm的伤痕、以及深0.001~10μm且面积0.001~1.0mm2的伤痕的至少一方。[2]根据[1]中记载的偏振板,其中,依次层叠有上述第一粘合剂层、上述偏振片和上述第一保护膜。[3]根据[1]或[2]中记载的偏振板,其中,上述第一保护膜在上述第一保护膜的与上述偏振片相反一侧的面具有伤痕。专利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偏振板即使在反复高温和低温的环境下,也不会产生偏振片的漏光、裂纹等地显示出良好的偏振特性。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偏振板是薄型、并且强度、耐久性优异的偏振板。附图说明图1是例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偏振板的层构成的示意剖视图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偏振板适当地使用附图进行说明,然而本专利技术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中,偏振板层叠有第一粘合剂层、厚度为10μm以下的偏振片、和第一保护膜,它们的层叠顺序没有特别限定。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偏振板100可以具有依次层叠有第一粘合剂层11、偏振片12及第一保护膜13的构成。在像这样仅在偏振片的一侧具有保护膜的情况下,在反复高温和低温的环境下易于产生偏振片的裂纹,然而根据本专利技术,可以有效地抑制偏振片的裂纹。本专利技术的偏振片是厚度为10μm以下、且具有将自然光等光转变为直线偏振光的功能的构件。例如,偏振片具有8μm以下的厚度。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偏振片可以具有2μm以上的厚度。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偏振片可以具有2μm~8μm的厚度。以往,偏振片越薄,越倾向于容易显著地产生由存在于偏振板的伤痕造成的对偏振片的裂纹的影响。但是,利用本专利技术,可以解决此种问题,即使是上述范围的薄的偏振片,偏振板也不会产生裂纹,可以显示出优异的光学特性。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保护膜在第一保护膜的与偏振片相反一侧的面及第一保护膜的偏振片侧的面的至少一方具有伤痕。伤痕是长0.001~500μm、宽0.001~500μm、且深0.001~10μm的伤痕、以及深0.001~10μm、且面积0.001~1.0mm2的伤痕的至少一方。通过使第一保护膜具有此种尺寸的伤痕,即使在反复高温和低温的环境下,本专利技术的偏振板也不会产生漏光、裂纹等,可以显示出良好的偏振特性。虽然其理由并不确定,然而可以认为是因为,通过使第一保护膜具有上述伤痕,由此反复高温和低温的环境下的第一保护膜的行为与偏振片的行为的差别变小,可以减小施加于偏振片的力。此外,通过使偏振板的第一保护膜在其表面具有上述范围的伤痕,在反复高温和低温的环境下施加热冲击时,易于以伤痕为起点释放偏振板内部的应力。通过使第一保护膜包含纤维素系树脂,本专利技术的偏振板可以进一步不产生漏光、裂纹等地显示出良好的偏振特性。另一方面,超过上述范围的伤痕本身可能成为可视性恶化的原因。此处,本专利技术的“伤痕”只要伤痕的尺寸包含于上述范围中,形状就没有限定。例如,包含线状的伤痕、多边形的伤痕、曲线状的伤痕、多个伤痕发生分支的伤痕(例如擦伤状)、凹陷(例如圆柱、多棱柱、圆锥、多棱锥、锥形)等。另外,本专利技术的“伤痕”中,只要伤痕的尺寸包含于上述范围中,则伤痕的深度、以及宽度等尺寸可以进行变动。例如,可以在伤痕的某个地点具有6μm的深度,在伤痕的另一个地点具有7μm的深度。此种伤痕的尺寸的计测可以使用常规的方法,例如,可以举出利用激光的计测、利用显微镜的计测。本专利技术的伤痕的尺寸是测定存在于第一保护膜的最大的伤痕的、各边的最大值而得的尺寸。例如,本专利技术中,将伤痕的长度、宽度、厚度的合计值最大的伤痕假定为最大的伤痕。另外,所谓伤痕的面积,是指平行于第一保护膜的平面的面内的面积。即,伤痕的面积可以不考虑伤痕的深度,只要单纯地测定在第一保护膜的平面观察到的伤痕的面积即可。另外,伤痕的面积可以使用常规的方法算出。伤痕所存在的位置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在膜表面的全部范围中,随机地存在伤痕。例如,伤痕存在于第一保护膜的表面端部。例如,伤痕存在于第一保护膜的与偏振片相反一侧的面。该情况下,伤痕例如具有长0.001~500μm、宽0.001~500μm、且深0.001~10μm的尺寸。另外,伤痕只要在第一保护膜的表面存在至少1个即可,可以以在每1mm2中0.0001~0.001个的密度存在。例如,在65mm×130mm尺寸的偏振板的情况下,可以存在约0.8~约8.5个伤痕。如果伤痕的个数超过此种范围地存在,则偏振板的雾度值升高,偏振板的光学特性可能变得不充分。另外,沿第一保护膜的深度方向形成的伤痕的形状可以是相对于第一保护膜的平面沿垂直方向形成的形状,也可以是相对于第一保护膜的平面沿倾斜方向形成的形状,还可以是将它们组合了的形状。伤痕的形成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也可以利用因偏振板的制造过程中的异物向保护膜的表面的混入、层叠保护膜时的异物的混入、以及偏振板的处置等而在偏振板表面的端部附近产生的伤痕。另外,在偏振板的制造时,例如可以在第一保护膜的表面端部设置给定的伤痕。该情况下,可以使用划痕式硬度计等,在第一保护膜的表面端部设置伤痕。本专利技术的伤痕的尺寸只要包含于上述范围中,则可以是组合了以下记载的尺寸的伤痕。伤痕的长度为0.001~500μm,在另一方式中为0.001~400μm。需要说明的是,在发生折曲的伤痕、曲线状的伤痕的情况下,伤痕的长度可以用该伤痕的长度的合计表示。伤痕的宽度为0.001~500μm,在另一方式中为0.001~400μm。伤痕的深度为0.001~10μm,在另一方式中为1~10μm。例如,在凹状的伤痕的情况下,可以不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偏振板,是层叠有第一粘合剂层、厚度为10μm以下的偏振片、和包含纤维素系树脂的第一保护膜的偏振板,所述第一保护膜在所述第一保护膜的与所述偏振片相反一侧的面、及所述第一保护膜的所述偏振片侧的面的至少一方具有伤痕,所述伤痕是长0.001μm~500μm、宽0.001μm~500μm且深0.001μm~10μm的伤痕、以及深0.001μm~10μm且面积0.001mm2~1.0mm2的伤痕的至少一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5.16 JP 2016-0981931.一种偏振板,是层叠有第一粘合剂层、厚度为10μm以下的偏振片、和包含纤维素系树脂的第一保护膜的偏振板,所述第一保护膜在所述第一保护膜的与所述偏振片相反一侧的面、及所述第一保护膜的所述偏振片侧的面的至少一方具有伤痕,所述伤痕是长0.001μm~500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石贵志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