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矩器,在构成动力减振机构的一部分的一对保持板中的一方一体地设置有抵接爪部,该抵接爪部被贯穿插入到固定于离合器活塞的弹簧保持部件具有的缺口部中,其中,缺口部(70)形成为,沿着输出轴(27)的半径方向的缺口部(70)的内端(70a)在所述半径方向上位于比减振弹簧(49)的内侧端(49a)靠外方的位置,抵接爪部(54b)形成为,在向通过该抵接爪部(54b)和输出轴(27)的轴线的平面投影的投影图上,抵接爪部(54b)的一部分与惯性板(58)重叠。由此,能够维持弹簧保持部件的减振弹簧的保持功能,并且能够缩短离合器活塞和动力减振机构之间的轴向距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变矩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变矩器,所述变矩器附设有动力减振机构,所述动力减振机构具有:一对保持板,它们与构成转矩传递路径的一部分的旋转传动部件一同旋转、并且在输出轴的轴线方向上空开间隔地配置在所述转矩传递路径,所述转矩传递路径在锁止离合器的连接状态下在离合器活塞与所述输出轴之间传递转矩,所述锁止离合器具有所述离合器活塞,所述离合器活塞能够与跟泵轮结合的传动罩摩擦连接;惯性旋转体,其具有被夹在这些保持板之间的惯性板;和动力减振弹簧,其被设置在所述保持板与所述惯性板之间,在所述转矩传递路径中介入设置有减振机构,所述减振机构由多个减振弹簧、弹簧保持部件和多个抵接爪部构成,所述弹簧保持部件具有弹簧罩部和被配置在这些弹簧罩之间的多个缺口部,并且被固定于所述离合器活塞,所述弹簧罩部以将这些减振弹簧保持在该弹簧罩部与所述离合器活塞之间的方式形成为横截面呈圆弧状,所述多个抵接爪部被贯穿插入到所述缺口部中而将所述减振弹簧夹在所述抵接爪部与所述弹簧保持部件之间,并且一体地被设置于一对所述保持板中的一方。
技术介绍
这样的变矩器根据专利文献1可知。其中,一体地被设置于一对保持板中靠离合器活塞侧的保持板的抵接爪部被贯穿插入到弹簧保持部件具有的缺口部中,该抵接爪部以随着接近所述离合器活塞侧而成为沿着该离合器活塞的半径方向的外方位置的方式倾斜地形成。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9367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然而,为了谋求所述离合器活塞和变矩器在轴线方向上的紧凑化,优选的是,缩短所述离合器活塞与动力减振机构之间的轴向距离,但根据上述专利文献1公开的内容,抵接爪部一体地形成于一对保持板中靠离合器活塞侧的保持板,该抵接爪部形成为倾斜着向离合器活塞侧延伸,因此,若缩短所述离合器活塞与动力减振机构之间的轴向距离,则不得不将抵接爪部在输出轴的半径方向上配置在更内方侧,以避免抵接爪部与弹簧保持部件的弹簧罩部的干涉。这样,需要将供抵接爪部贯穿插入而形成于弹簧保持部件的缺口部的沿着所述半径方向的内端沿着所述半径方向配置在更内方侧,存在弹簧保持部件对减振弹簧的保持功能下降的可能性。本专利技术鉴于这样的情况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维持弹簧保持部件对减振弹簧的保持功能、并且能够缩短离合器活塞和动力减振机构之间的轴向距离的变矩器。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一种变矩器,所述变矩器附设有动力减振机构,所述动力减振机构具有:一对保持板,它们与构成转矩传递路径的一部分的旋转传动部件一同旋转、并且在输出轴的轴线方向上空开间隔地配置在所述转矩传递路径,所述转矩传递路径在锁止离合器的连接状态下在离合器活塞与所述输出轴之间传递转矩,所述锁止离合器具有所述离合器活塞,所述离合器活塞能够与跟泵轮结合的传动罩摩擦连接;惯性旋转体,其具有被夹在这些保持板之间的惯性板;和动力减振弹簧,其被设置在所述保持板与所述惯性板之间,在所述转矩传递路径中介入设置有减振机构,所述减振机构由多个减振弹簧、弹簧保持部件和多个抵接爪部构成,所述弹簧保持部件具有弹簧罩部和被配置在这些弹簧罩部之间的多个缺口部,并且被固定于所述离合器活塞,所述弹簧罩部以将这些减振弹簧保持在所述弹簧罩部与所述离合器活塞之间的方式形成为横截面呈圆弧状,所述多个抵接爪部被贯穿插入到所述缺口部中而将所述减振弹簧夹在所述抵接爪部与所述弹簧保持部件之间,并且一体地被设置于一对所述保持板中的一方,所述变矩器的第一特征在于,所述缺口部形成为,沿着所述输出轴的半径方向的所述缺口部的内端在所述半径方向上位于比所述减振弹簧的内侧端靠外方的位置,所述抵接爪部形成为,在向通过该抵接爪部和所述输出轴的轴线的平面投影的投影图上,所述抵接爪部的一部分与所述惯性板重叠。此外,本专利技术在第一特征的结构中,其第二特征在于,在所述惯性板上,形成有容纳所述抵接爪部的一部分并在周向上较长地延伸的旋转限制孔,该旋转限制孔形成为,通过所述抵接爪部与该旋转限制孔的周向端部的抵接来限制一对所述保持板和所述惯性旋转体的相对旋转角度。本专利技术在第二特征的结构中,其第三特征在于,一对所述保持板中的另一方的一部分被配置在所述旋转限制孔内,并且以与所述抵接爪部抵接的方式被铆接固定于所述抵接爪部。并且,本专利技术是一种变矩器,所述变矩器附设有动力减振机构,所述动力减振机构具有:一对保持板,它们与构成转矩传递路径的一部分的旋转传动部件一同旋转、并且在输出轴的轴线方向上空开间隔地配置在所述转矩传递路径,所述转矩传递路径在锁止离合器的连接状态下在离合器活塞与所述输出轴之间传递转矩,所述锁止离合器具有所述离合器活塞,所述离合器活塞能够与跟泵轮结合的传动罩摩擦连接;惯性旋转体,其具有被夹在这些保持板之间的惯性板;和动力减振弹簧,其被设置在所述保持板与所述惯性板之间,在所述转矩传递路径中介入设置有减振机构,所述减振机构由多个减振弹簧、弹簧保持部件和多个抵接爪部构成,所述弹簧保持部件具有多个弹簧罩部,并且被固定于所述离合器活塞,所述多个弹簧罩部以将这些减振弹簧保持在所述弹簧罩部与所述离合器活塞之间的方式形成为横截面呈圆弧状,所述多个抵接爪部将所述减振弹簧夹在所述抵接爪部与所述弹簧保持部件之间,并且一体地被设置于一对所述保持板中的一方,所述变矩器的第四特征在于,所述弹簧罩部形成为,其至少一部分在所述半径方向上位于比所述减振弹簧的内侧端靠外方的位置,在沿着所述半径方向的所述弹簧罩部的外方能够与所述减振弹簧抵接的所述抵接爪部形成为,在向通过该抵接爪部和所述输出轴的轴线的平面投影的投影图上,所述抵接爪部的一部分与所述惯性板重叠。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特征,沿着输出轴的半径方向的缺口部的内端在所述半径方向上处于比减振弹簧的内侧端靠外方的位置,在向通过抵接爪部和输出轴的轴线的平面投影的投影图上,抵接爪部的一部分与惯性板重叠,因此,能够将抵接爪部配置在避免与弹簧罩部的干涉、并且在输出轴的半径方向上更外方侧的位置,能够维持弹簧保持部件对减振弹簧的保持功能,并且能够缩短离合器活塞与动力减振机构之间的轴向距离。此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特征,利用抵接爪部的一部分被容纳在形成于所述惯性板的旋转限制孔中的简单的结构限制一对保持板和惯性旋转体的相对旋转角度,能够防止过大的载荷施加于动力减振机构的动力减振弹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特征,由于一对保持板中未设置抵接爪部的一侧的保持板的一部分在旋转限制孔内与抵接爪部抵接并被铆接固定,因此,无需被配置成介于一对保持板之间的间隔件,能够实现成本降低。并且,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四特征,由于弹簧罩部的至少一部分在输出轴的半径方向上处于比减振弹簧的内侧端靠外方的位置,在沿着所述半径方向的所述弹簧罩部的外方能够与减振弹簧抵接的所述抵接爪部的一部分在向通过抵接爪部和输出轴的轴线的平面投影的投影图上与惯性板重叠,因此,能够避免抵接爪部与弹簧罩部的干涉,并且能够维持弹簧保持部件对减振弹簧的保持功能,并能够缩短离合器活塞与动力减振机构之间的轴向距离。附图说明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变矩器的纵剖视图。(第一实施方式)图2是从图1的2-2线箭头方向观察减振机构的图。(第一实施方式)图3是从图1的3-3线箭头方向观察动力减振机构的图。(第一实施方式)图4是从锁止离合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变矩器,所述变矩器附设有动力减振机构(48A、48B、48C),所述动力减振机构(48A、48B、48C)具有:一对保持板(54、55;74、75;84、85),它们与构成转矩传递路径(46A、46B、46C)的一部分的旋转传动部件(29)一同旋转、并且在输出轴(27)的轴线方向上空开间隔地配置在所述转矩传递路径(46A、46B、46C),所述转矩传递路径(46A、46B、46C)在锁止离合器(40)的连接状态下在离合器活塞(43)与所述输出轴(27)之间传递转矩,所述锁止离合器(40)具有所述离合器活塞(43),所述离合器活塞(43)能够与跟泵轮(11)结合的传动罩(20)摩擦连接;惯性旋转体(56),其具有被夹在这些保持板(54、55;74、75;84、85)之间的惯性板(58);和动力减振弹簧(57),其被设置在所述保持板(54、55;74、75;84、85)与所述惯性板(58)之间,在所述转矩传递路径(46A~46C)中介入设置有减振机构(47A、47B、47C),所述减振机构(47A、47B、47C)由多个减振弹簧(49)、弹簧保持部件(51)和多个抵接爪部(54b、74b、85b)构成,所述弹簧保持部件(51)具有多个弹簧罩部(51b)和被配置在这些弹簧罩部(51b)彼此之间的多个缺口部(70),并且被固定于所述离合器活塞(43),所述多个弹簧罩部(51b)以将这些减振弹簧(49)保持在所述弹簧罩部与所述离合器活塞(43)之间的方式形成为横截面呈圆弧状,所述多个抵接爪部(54b、74b、85b)被贯穿插入到所述缺口部(70)中而将所述减振弹簧(49)夹在所述抵接爪部与所述弹簧保持部件(51)之间,并且一体地被设置于一对所述保持板(54、55;74、75;84、85)中的一方,所述变矩器的特征在于,所述缺口部(70)形成为,沿着所述输出轴(27)的半径方向的所述缺口部(70)的内端(70a)在所述半径方向上位于比所述减振弹簧(49)的内侧端(49a)靠外方的位置,所述抵接爪部(54b、74b、85b)形成为,在向通过该抵接爪部(54b、74b、85b)和所述输出轴(27)的轴线的平面投影的投影图上,所述抵接爪部(54b、74b、85b)的一部分与所述惯性板(58)重叠。...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4.08 JP 2016-0779701.一种变矩器,所述变矩器附设有动力减振机构(48A、48B、48C),所述动力减振机构(48A、48B、48C)具有:一对保持板(54、55;74、75;84、85),它们与构成转矩传递路径(46A、46B、46C)的一部分的旋转传动部件(29)一同旋转、并且在输出轴(27)的轴线方向上空开间隔地配置在所述转矩传递路径(46A、46B、46C),所述转矩传递路径(46A、46B、46C)在锁止离合器(40)的连接状态下在离合器活塞(43)与所述输出轴(27)之间传递转矩,所述锁止离合器(40)具有所述离合器活塞(43),所述离合器活塞(43)能够与跟泵轮(11)结合的传动罩(20)摩擦连接;惯性旋转体(56),其具有被夹在这些保持板(54、55;74、75;84、85)之间的惯性板(58);和动力减振弹簧(57),其被设置在所述保持板(54、55;74、75;84、85)与所述惯性板(58)之间,在所述转矩传递路径(46A~46C)中介入设置有减振机构(47A、47B、47C),所述减振机构(47A、47B、47C)由多个减振弹簧(49)、弹簧保持部件(51)和多个抵接爪部(54b、74b、85b)构成,所述弹簧保持部件(51)具有多个弹簧罩部(51b)和被配置在这些弹簧罩部(51b)彼此之间的多个缺口部(70),并且被固定于所述离合器活塞(43),所述多个弹簧罩部(51b)以将这些减振弹簧(49)保持在所述弹簧罩部与所述离合器活塞(43)之间的方式形成为横截面呈圆弧状,所述多个抵接爪部(54b、74b、85b)被贯穿插入到所述缺口部(70)中而将所述减振弹簧(49)夹在所述抵接爪部与所述弹簧保持部件(51)之间,并且一体地被设置于一对所述保持板(54、55;74、75;84、85)中的一方,所述变矩器的特征在于,所述缺口部(70)形成为,沿着所述输出轴(27)的半径方向的所述缺口部(70)的内端(70a)在所述半径方向上位于比所述减振弹簧(49)的内侧端(49a)靠外方的位置,所述抵接爪部(54b、74b、85b)形成为,在向通过该抵接爪部(54b、74b、85b)和所述输出轴(27)的轴线的平面投影的投影图上,所述抵接爪部(54b、74b、85b)的一部分与所述惯性板(58)重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矩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惯性板(58)上,形成有容纳所述抵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渡边健太郎,柴崎彩子,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豊技研,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