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杜艳阳专利>正文

一种采矿用可旋转且便于移动的大型旋转挖掘斗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12996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5 21: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采矿用可旋转且便于移动的大型旋转挖掘斗轮,包括壳体、固定板块和挖掘圈主体,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承重块,且承重块的左侧设置有填充板块,所述固定板块的上下两端内部均安装有固定螺丝,且固定板块位于填充板块的左侧,所述承重块的中部设置有承压块,且承压块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外包围,所述承压块的中部设置有固定套。该采矿用可旋转且便于移动的大型旋转挖掘斗轮,与现有的普通旋转挖掘斗轮相比,在保持功能性的同时尽可能的减少了设备的内部结构体,使整个装置在使用过程中更加方便快捷,便于使用者的操作,并且因为结构的减少,使设备可以更加快捷的移动,有效的满足了人们的使用需求。

A large revolving excavator bucket wheel for mining which can be rotated and moved easily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large revolving excavation bucket wheel for mining, which is rotatable and easy to move, including a shell, a fixed plate and a main body of a excavation ring. The inner part of the shell is provided with a load-bearing block, and the left side of the load-bearing block is provided with a filling plate. The upper and lower ends of the fixed plate are provided with fixed screws, and the fixed plate is located on the left side of the filling plate, and the load-bearing block is located on the left side of the filling plate. The middle part of the pressure bearing block is provided with an outer ring on both sides of the pressure bearing block, and a fixed sleeve is arranged in the middle part of the pressure bearing block. Compared with the existing conventional rotary excavation bucket wheel, the large rotary excavation bucket wheel used in mining can keep its functionality while reducing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the equipment as much as possible, making the whole device more convenient and fast in use and easy to operate by users, and because of the reduction of the structure, the equipment can move more quickly and effectively. It meets the needs of peop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采矿用可旋转且便于移动的大型旋转挖掘斗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采矿用挖掘斗轮
,具体为一种采矿用可旋转且便于移动的大型旋转挖掘斗轮。
技术介绍
斗轮式挖掘机是一种利用装于动臂前端转轮上的多个铲斗连续挖掘的多斗挖掘机,用于大量土方的挖掘、矿场的剥离和采掘以及大型料场的装卸作业,生产率高、挖掘力较大,可直接挖掘较坚硬的土壤,在大型建筑、水利工程和矿场中,常与运输设备等配套,组成连续作业线,斗轮挖掘机按生产率或机重分小型、中型、大型、特大型和巨型,大型以上斗轮挖掘机挖掘力大,常用于采矿,轮斗挖掘机是在链斗挖掘机、单斗挖掘机和其它采掘设备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是目前连续化作业设备中比较理想的一种多斗挖掘设备,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成套挖掘设备之一。现有的斗轮式挖掘机外部体积庞大,其内部结构相当复杂,在使用时过程中过于繁琐,无法适用于短期工程施工,并且因为装置体积巨大,故不方便设备整体移动操作,不能很好的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针对上述情况,在现有的旋转挖掘斗轮基础上进行技术创新。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矿用可旋转且便于移动的大型旋转挖掘斗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一般的斗轮式挖掘机外部体积庞大,其内部结构相当复杂,在使用时过程中过于繁琐,无法适用于短期工程施工,并且因为装置体积巨大,故不方便设备整体移动操作,不能很好的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采矿用可旋转且便于移动的大型旋转挖掘斗轮,包括壳体、固定板块和挖掘圈主体,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承重块,且承重块的左侧设置有填充板块,所述固定板块的上下两端内部均安装有固定螺丝,且固定板块位于填充板块的左侧,所述承重块的中部设置有承压块,且承压块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外包围,所述承压块的中部设置有固定套,且固定套的内部设置有内衬套,所述内衬套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密封圈,且内衬套的内部设置有主轴,所述挖掘圈主体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挖掘单斗,且挖掘圈主体位于壳体的右侧,所述挖掘圈主体的右端设置有囤积面板。优选的,所述承重块和承压块均设置为环形结构体,且承重块的外部圆弧边缘嵌于壳体的内部,并且壳体、承重块和承压块的中轴线之间相重合。优选的,所述密封圈之间关于内衬套的中心线对称分布,且内衬套的外表面与固定套的内表面之间以及内衬套的内表面与主轴的外表面之间均为紧密贴合。优选的,所述挖掘单斗的内部下端设置有支撑块,且支撑块的上方设置有单斗外壳,所述单斗外壳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主衔接块和辅助衔接块,且主衔接块位于辅助衔接块的上方,所述主衔接块的内部设置有固定铆钉,且主衔接块的上方设置有边缘外包。优选的,所述支撑块通过焊接分别与单斗外壳和挖掘圈主体的外部相连接,且单斗外壳与挖掘圈主体之间通过主衔接块和辅助衔接块的配合相连接,并且主衔接块和辅助衔接块的各自中心线均垂直与单斗外壳的中轴线。优选的,所述单斗外壳的前端分别设置有破土刃和摩擦板,且破土刃位于摩擦板的前方,所述摩擦板的上端固定有固定卡块,且固定卡块的上方设置有主齿,所述边缘外包的上方固定有连接座,且连接座的上方设置有副齿。优选的,所述破土刃均匀等距的分布于摩擦板的前端,且摩擦板与单斗外壳的前端表面之间紧密贴合,并且主齿通过固定卡块与单斗外壳的上端相连接。优选的,所述挖掘单斗的内部设置有进料口,且进料口的下方设置有卸料口,所述卸料口之间设置有导向块,且卸料口的右侧设置有出料口,所述导向块的内部设置有传动轴,且传动轴的右端固定有锁紧圈。优选的,所述进料口、卸料口以及出料口之间相互连通,且导向块、出料口和传动轴的中轴线之间相重合,并且导向块的边缘倾斜较角为14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通过壳体、承重块、填充板块、固定板块、承压块和外包围的设置,构成了整个装置的外部框架结构,框架内部结构紧凑,有效的减小了设备的运行体积,并且整个设备内部通过填充板块和固定板块之间的配合形成对整个设备的支撑操作,有效的增加了设备的承压能力。2.通过外包围、固定套、内衬套、密封圈和主轴的设置,构成了设备的动力传输机构,而内衬套和固定套的设置可以有效的在设备运行过程中对主轴形成保护和减震,并且内衬套左右两端的密封圈可以避免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各种砂石对主轴的侵入,减少主轴使用过程中的磨损。3.通过挖掘单斗、支撑块、单斗外壳、主衔接块、辅助衔接块、固定铆钉和边缘外包的设置,可以保持单斗外壳与挖掘圈主体之间的固定连接,其中通过主衔接块和辅助衔接块形成双重固定保护作用,间接的增加了单斗外壳在对土方挖掘过程中的承压能力,同时边缘外包可以对单斗外壳的上端边缘实现保护作用。4.通过单斗外壳、破土刃、摩擦板、固定卡块、主齿、连接座和副齿的设置,可以对单斗外壳的挖掘速度进行提升,同时减小挖掘过程中的阻力,通过主齿、副齿以破土刃的配合对土方可以实现全面性的破碎操作,侧面的提高了整个装置的工作效率。5.通过挖掘单斗、进料口、卸料口、导向块、出料口、传动轴和锁紧圈的设置,形成了整个装置在挖掘后的土料传输导向设备,通过的进料口、卸料口以及出料口之间的相互连通,使土料在被挖掘后不会形成堆积,依靠导向块的倾斜角排出设备内部,便于后期的土料运输工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主视全剖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左视外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右视外部结构示意图;通过图4为本专利技术挖掘单斗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壳体;2、承重块;3、填充板块;4、固定板块;5、固定螺丝;6、承压块;7、外包围;8、固定套;9、内衬套;10、密封圈;11、主轴;12、挖掘圈主体;13、挖掘单斗;1301、支撑块;1302、单斗外壳;1303、主衔接块;1304、辅助衔接块;1305、固定铆钉;1306、边缘外包;1307、破土刃;1308、摩擦板;1309、固定卡块;1310、主齿;1311、连接座;1312、副齿;14、进料口;15、卸料口;16、导向块;17、出料口;18、传动轴;19、锁紧圈;20、囤积面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采矿用可旋转且便于移动的大型旋转挖掘斗轮,包括壳体1、固定板块4和挖掘圈主体12,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承重块2,且承重块2的左侧设置有填充板块3,承重块2和承压块6均设置为环形结构体,且承重块2的外部圆弧边缘嵌于壳体1的内部,并且壳体1、承重块2和承压块6的中轴线之间相重合,通过壳体1、承重块2、填充板块3、固定板块4、承压块6和外包围7的设置,构成了整个装置的外部框架结构,框架内部结构紧凑,有效的减小了设备的运行体积,并且整个设备内部通过填充板块3和固定板块4之间的配合形成对整个设备的支撑操作,有效的增加了设备的承压能力,固定板块4的上下两端内部均安装有固定螺丝5,且固定板块4位于填充板块3的左侧,承重块2的中部设置有承压块6,且承压块6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外包围7,承压块6的中部设置有固定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采矿用可旋转且便于移动的大型旋转挖掘斗轮,包括壳体(1)、固定板块(4)和挖掘圈主体(12),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承重块(2),且承重块(2)的左侧设置有填充板块(3),所述固定板块(4)的上下两端内部均安装有固定螺丝(5),且固定板块(4)位于填充板块(3)的左侧,所述承重块(2)的中部设置有承压块(6),且承压块(6)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外包围(7),所述承压块(6)的中部设置有固定套(8),且固定套(8)的内部设置有内衬套(9),所述内衬套(9)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密封圈(10),且内衬套(9)的内部设置有主轴(11),所述挖掘圈主体(12)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挖掘单斗(13),且挖掘圈主体(12)位于壳体(1)的右侧,所述挖掘圈主体(12)的右端设置有囤积面板(2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矿用可旋转且便于移动的大型旋转挖掘斗轮,包括壳体(1)、固定板块(4)和挖掘圈主体(12),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承重块(2),且承重块(2)的左侧设置有填充板块(3),所述固定板块(4)的上下两端内部均安装有固定螺丝(5),且固定板块(4)位于填充板块(3)的左侧,所述承重块(2)的中部设置有承压块(6),且承压块(6)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外包围(7),所述承压块(6)的中部设置有固定套(8),且固定套(8)的内部设置有内衬套(9),所述内衬套(9)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密封圈(10),且内衬套(9)的内部设置有主轴(11),所述挖掘圈主体(12)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挖掘单斗(13),且挖掘圈主体(12)位于壳体(1)的右侧,所述挖掘圈主体(12)的右端设置有囤积面板(2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矿用可旋转且便于移动的大型旋转挖掘斗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块(2)和承压块(6)均设置为环形结构体,且承重块(2)的外部圆弧边缘嵌于壳体(1)的内部,并且壳体(1)、承重块(2)和承压块(6)的中轴线之间相重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矿用可旋转且便于移动的大型旋转挖掘斗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10)之间关于内衬套(9)的中心线对称分布,且内衬套(9)的外表面与固定套(8)的内表面之间以及内衬套(9)的内表面与主轴(11)的外表面之间均为紧密贴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矿用可旋转且便于移动的大型旋转挖掘斗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挖掘单斗(13)的内部下端设置有支撑块(1301),且支撑块(1301)的上方设置有单斗外壳(1302),所述单斗外壳(1302)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主衔接块(1303)和辅助衔接块(1304),且主衔接块(1303)位于辅助衔接块(1304)的上方,所述主衔接块(1303)的内部设置有固定铆钉(1305),且主衔接块(1303)的上方设置有边缘外包(1306)。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艳阳
申请(专利权)人:杜艳阳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