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反射接受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12453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5 21: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反射接受机构,包括车身以及设置在所述车身内开口向上的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底部设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内滚动配合连接有内螺纹空心柱,所述第一空腔底部内壁内嵌设有第一电动机,所述第一电动机顶部末端与所述内螺纹空心柱底部端面动力连接,所述内螺纹空心柱内螺纹配合连接有箱子A,所述箱子A顶部固定连接有左右对称且向上延伸的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顶部延伸末端固定连接有向远离所述第一空腔中心延伸的第二连接杆;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便于收纳,方便移动和搬运,同时,提高了光反射接受效率以及效果。

A Light Reflection Receiving Mechanism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light reflection receiving mechanism, which comprises a body and a first cavity arranged upward of the opening in the body. A second cavity is arranged at the bottom of the first cavity, an inner threaded hollow column is connected by rolling cooperation in the first cavity, a first motor is embedded in the inner wall of the first cavity, and the top end of the first motor and the inner threaded hollow column are arranged at the bottom of the first cavity. The bottom end is dynamically connected. The inner thread of the inner thread hollow column is connected with box A. The top of the box A is fixed with a first connecting rod which is symmetrical and extends upward, and the top extension end of the first connecting rod is fixed with a second connecting rod which extends away from the center of the first cavity. The present invention has simple structure, convenient operation, convenient reception and convenient movement. At the same time, the efficiency and effect of light reflection acceptance are improv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反射接受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反射接受
,具体是一种光反射接受机构。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国家一直促进高科技的发展,在光反射接受领域中,一直存在一个比较困难的技术问题,就是接受的设备对光源的角度不易调节,而且收纳不方便,导致使用寿命有限,此装置有效解决了此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光反射接受机构,其能够解决上述现在技术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光反射接受机构,包括车身以及设置在所述车身内开口向上的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底部设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内滚动配合连接有内螺纹空心柱,所述第一空腔底部内壁内嵌设有第一电动机,所述第一电动机顶部末端与所述内螺纹空心柱底部端面动力连接,所述内螺纹空心柱内螺纹配合连接有箱子A,所述箱子A顶部固定连接有左右对称且向上延伸的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顶部延伸末端固定连接有向远离所述第一空腔中心延伸的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空腔两端内壁体内滑动配合连接有左右对称且上下延伸的导滑杆,所述导滑杆顶部延伸末端伸出所述车身顶部端面并与所述第二连接杆远离所述第一空腔中心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箱子A内滚动配合连接有圆盘,所述圆盘内设有第一导滑槽,所述第一导滑槽内左端设有第二导滑槽,所述第二导滑槽左端贯通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导滑槽顶部内壁内贯通设有三个等距分布且相同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导滑槽内滑动配合连接有第一导滑块,所述第一导滑块顶部设有位于所述第二通孔底部且开口向上的凹槽,所述凹槽内铰接连接有向上延伸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顶部延伸末端伸出所述箱子A顶部端面外,所述第二导滑槽内滑动配合连接有第二导滑块,所述第二导滑块右端端面与所述第一导滑块左端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导滑块内螺纹配合连接有上下延伸的升降螺纹杆,所述升降螺纹杆顶部延伸末端动力连接有第二电动机,所述第二电动机外表面嵌设于所述第二导滑槽顶部内壁内且与之固定连接,所述升降螺纹杆底部延伸末端与所述第二导滑槽底部内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二导滑块底部端面内嵌设有位于所述升降螺纹杆左端的第三电动机,所述第三电动机底部末端动力连接有第一齿转轮,所述第一通孔内转动配合连接有上下延伸的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上设有用以与所述第一齿转轮和所述箱子A内壁齿合连接的第二齿转轮,所述圆盘顶部端面上设有位于所述第二通孔左端且等距分布的三个相同的第一脚座,所述第一脚座上铰接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光接受板载板,所述光接受板载板右端端面上设有用以与所述连接杆铰接连接的第二脚座,所述光接受板载板左端端面设有光接受板,所述第一导滑块上下两侧端面内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一导滑槽上下内壁相对设置的接触式传感器,所述接触式传感器均与所述第二电动机电联,当上侧的所述接触式传感器与所述第一导滑槽内顶壁相抵接时,此时,由上侧的所述接触式传感器发送信号并控制所述第二电动机停止转动,当下侧的所述接触式传感器与所述第一导滑槽内底壁相抵接时,此时,由下侧的所述接触式传感器发送信号并控制所述第二电动机停止转动。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第二空腔内设有箱子B,所述箱子B内设有能量转换器,所述第二空腔内设有位于所述箱子B右端的蓄电池。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蓄电池与所述能量转换器电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专利技术的设备在初始状态时,所述箱子A位于所述内螺纹空心柱内腔最底部,所述导滑杆位于最大程度伸进所述第一空腔内壁内,所述第一导滑块位于所述第一导滑槽最顶部,所述第二导滑块位于所述第二导滑槽最顶部,此时,所述第一齿转轮与所述第二齿转轮完全脱离,所述连接杆最大程度伸出所述圆盘外,此时,所述光接受板载板处于最大接光角度位置,从而便于装置的保养和维修。当需要用本专利技术的设备工作时,将装置整体移动至所需接受光的位置,然后启动所述第一电动机带动所述内螺纹空心柱转动,使所述箱子A上移至所述第一脚座与所述车身顶部端面齐平,此时,控制所述第一电动机停止转动,从而提高装置的使用性能。当开启完毕后需要调整接受光源的方向时,首先启动所述第二电动机带动所述升降螺纹杆转动,使所述第二导滑块下移至所述第二导滑槽最底部,此时,所述第一齿转轮和所述第二齿转轮齿合连接,同时,所述第一导滑块位于所述第一导滑槽最底部,所述连接杆完全收缩进所述圆盘内,所述光接收板载板处于水平状态,然后启动所述第三电动机带动所述第一齿转轮,所述第一齿转轮带动所述第二齿转轮转动,从而使所述圆盘转动,依次来调节所述光接受板对准光源,此时,控制所述第三电动机停止运转,同时,启动所述第二电动机带动所述升降螺纹杆反向转动,使所述第二导滑块上移并带动所述第一导滑块上移,所述第一导滑块带动所述连接杆向上推动所述光接受板载板转动,从而调节角度,当达到最佳角度时控制所述第二电动机停止运转,依照上述操作即可完成对光工作,从而提高了装置光接受的效率以及稳定性能。当用本专利技术的设备完成光接受工作需要收纳时,启动所述第一电动机带动所述内螺纹空心柱反向转动,使所述箱子A下移至所述内螺纹空心柱内腔最底部,从而提高了装置的经济性。本专利技术的设备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采用启动和收纳装置的机构简单易行,提高装置的实用性能,而且又在启动和收纳机构的内部巧妙的设置有自动调节对光装置,各个工序之间紧密联系而又不失调,提高了光接受效率和经济性,同时,装置易于收纳便于移动。附图说明为了易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由下述的具体实施例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光反射接受机构非工作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光反射接受机构工作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光反射接受机构,包括车身100以及设置在所述车身100内开口向上的第一空腔114,所述第一空腔114底部设有第二空腔128,所述第一空腔114内滚动配合连接有内螺纹空心柱113,所述第一空腔114底部内壁内嵌设有第一电动机126,所述第一电动机126顶部末端与所述内螺纹空心柱113底部端面动力连接,所述内螺纹空心柱113内螺纹配合连接有箱子A101,所述箱子A101顶部固定连接有左右对称且向上延伸的第一连接杆117,所述第一连接杆117顶部延伸末端固定连接有向远离所述第一空腔114中心延伸的第二连接杆116,所述第一空腔114两端内壁体内滑动配合连接有左右对称且上下延伸的导滑杆115,所述导滑杆115顶部延伸末端伸出所述车身100顶部端面并与所述第二连接杆116远离所述第一空腔114中心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箱子A内滚动配合连接有圆盘125,所述圆盘125内设有第一导滑槽124,所述第一导滑槽124内左端设有第二导滑槽105,所述第二导滑槽105左端贯通设有第一通孔104,所述第二导滑槽105顶部内壁内贯通设有三个等距分布且相同的第二通孔127,所述第一导滑槽124内滑动配合连接有第一导滑块123,所述第一导滑块123顶部设有位于所述第二通孔127底部且开口向上的凹槽122,所述凹槽122内铰接连接有向上延伸的连接杆110,所述连接杆110顶部延伸末端伸出所述箱子A125顶部端面外,所述第二导滑槽105内滑动配合连接有第二导滑块121,所述第二导滑块121右端端面与所述第一导滑块123左端端面固定连接,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反射接受机构,包括车身以及设置在所述车身内开口向上的第一空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腔底部设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内滚动配合连接有内螺纹空心柱,所述第一空腔底部内壁内嵌设有第一电动机,所述第一电动机顶部末端与所述内螺纹空心柱底部端面动力连接,所述内螺纹空心柱内螺纹配合连接有箱子A,所述箱子A顶部固定连接有左右对称且向上延伸的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顶部延伸末端固定连接有向远离所述第一空腔中心延伸的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空腔两端内壁体内滑动配合连接有左右对称且上下延伸的导滑杆,所述导滑杆顶部延伸末端伸出所述车身顶部端面并与所述第二连接杆远离所述第一空腔中心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箱子A内滚动配合连接有圆盘,所述圆盘内设有第一导滑槽,所述第一导滑槽内左端设有第二导滑槽,所述第二导滑槽左端贯通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导滑槽顶部内壁内贯通设有三个等距分布且相同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导滑槽内滑动配合连接有第一导滑块,所述第一导滑块顶部设有位于所述第二通孔底部且开口向上的凹槽,所述凹槽内铰接连接有向上延伸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顶部延伸末端伸出所述箱子A顶部端面外,所述第二导滑槽内滑动配合连接有第二导滑块,所述第二导滑块右端端面与所述第一导滑块左端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导滑块内螺纹配合连接有上下延伸的升降螺纹杆,所述升降螺纹杆顶部延伸末端动力连接有第二电动机,所述第二电动机外表面嵌设于所述第二导滑槽顶部内壁内且与之固定连接,所述升降螺纹杆底部延伸末端与所述第二导滑槽底部内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二导滑块底部端面内嵌设有位于所述升降螺纹杆左端的第三电动机,所述第三电动机底部末端动力连接有第一齿转轮,所述第一通孔内转动配合连接有上下延伸的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上设有用以与所述第一齿转轮和所述箱子A内壁齿合连接的第二齿转轮,所述圆盘顶部端面上设有位于所述第二通孔左端且等距分布的三个相同的第一脚座,所述第一脚座上铰接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光接受板载板,所述光接受板载板右端端面上设有用以与所述连接杆铰接连接的第二脚座,所述光接受板载板左端端面设有光接受板,所述第一导滑块上下两侧端面内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一导滑槽上下内壁相对设置的接触式传感器,所述接触式传感器均与所述第二电动机电联,当上侧的所述接触式传感器与所述第一导滑槽内顶壁相抵接时,此时,由上侧的所述接触式传感器发送信号并控制所述第二电动机停止转动,当下侧的所述接触式传感器与所述第一导滑槽内底壁相抵接时,此时,由下侧的所述接触式传感器发送信号并控制所述第二电动机停止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反射接受机构,包括车身以及设置在所述车身内开口向上的第一空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腔底部设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内滚动配合连接有内螺纹空心柱,所述第一空腔底部内壁内嵌设有第一电动机,所述第一电动机顶部末端与所述内螺纹空心柱底部端面动力连接,所述内螺纹空心柱内螺纹配合连接有箱子A,所述箱子A顶部固定连接有左右对称且向上延伸的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顶部延伸末端固定连接有向远离所述第一空腔中心延伸的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空腔两端内壁体内滑动配合连接有左右对称且上下延伸的导滑杆,所述导滑杆顶部延伸末端伸出所述车身顶部端面并与所述第二连接杆远离所述第一空腔中心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箱子A内滚动配合连接有圆盘,所述圆盘内设有第一导滑槽,所述第一导滑槽内左端设有第二导滑槽,所述第二导滑槽左端贯通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导滑槽顶部内壁内贯通设有三个等距分布且相同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导滑槽内滑动配合连接有第一导滑块,所述第一导滑块顶部设有位于所述第二通孔底部且开口向上的凹槽,所述凹槽内铰接连接有向上延伸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顶部延伸末端伸出所述箱子A顶部端面外,所述第二导滑槽内滑动配合连接有第二导滑块,所述第二导滑块右端端面与所述第一导滑块左端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导滑块内螺纹配合连接有上下延伸的升降螺纹杆,所述升降螺纹杆顶部延伸末端动力连接有第二电动机,所述第二电动机外表面嵌设于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强
申请(专利权)人:浦江县飞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