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用电源系统及备用电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011687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5 21: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备用电源系统及备用电源装置。备用电源系统包括供电模块和控制模块,所述供电模块和所述控制模块通过可拆卸的方式实现电连接,所述控制模块能够与输入电源以及负载设备连接,所述输入电源能够通过所述控制模块对所述供电模块进行充电,并且,所述供电模块能够通过所述控制模块向所述负载设备供电。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备用电源系统,将控制模块和供电模块进行模块化设置,也使得备用电源的结构更加简单,使用更加灵活,供电模块和控制模块可拆卸的连接,也使得两者单独维护更加方便。

Standby Power System and Standby Power Devic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standby power supply system and a standby power supply device. The standby power supply system includes a power supply module and a control module, which are electrically connected in a detachable manner. The control module can be connected with an input power supply and a load device. The input power supply can charge the power supply module through the control module, and the power supply module can be charged to the station through the control module. Describe the power supply of load equipment. The standby power supply system provided by the invention modularizes the control module and the power supply module, makes the structure of the standby power supply simpler and more flexible to use, makes the detachabl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power supply module and the control module, and makes the maintenance of the two modules more convenient separate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备用电源系统及备用电源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备用电源相关
,特别是一种备用电源系统及备用电源装置。
技术介绍
备用电源装置广泛应用于银行、金融、通信等需要稳定电源供应的行业,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大量重要数据的安全,然而智能备用电源装置的性能,除与电路设计及元器件的质量有密切关系外,还与各器件的布局有关系,布局直接影响着器件的检修方便与否,维修速度快慢和维修质量等方面。现有的小功率备用电源装置存在的缺陷在于:结构占用空间较大,结构成本较高,功能特点单一;柜体中散热器件较多,各器件连接较为复杂,这样不但不利于现场安装,而且结构占用空间较大,结构成本较高。并且,现有的备用电源的大多不能够在市电与备用电源供电之间进行切换,即当备用电源出现故障时,会对负载供电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模块化设置使得整体结构更加简单的备用电源系统及备用电源装置。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备用电源系统,包括供电模块和控制模块,所述供电模块和所述控制模块通过可拆卸的方式实现电连接,所述控制模块能够与输入电源以及负载设备连接,所述输入电源能够通过所述控制模块对所述供电模块进行充电,并且,所述供电模块能够通过所述控制模块向所述负载设备供电。优选地,所述控制模块包括转换部,所述转换部能够将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以及能够将直流电转换成交流电,和,转接旁路,所述转接旁路与所述转换部并联,当所述转接旁路接通时,所述输入电源通过所述转接旁路与所述负载设备连通,当所述转接旁路断开时,所述输入电源通过所述转换部与所述负载设备连通。优选地,所述转接旁路上设置有转接开关装置,所述转接开关装置包括第一开关S1、第三开关S3、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所述第一支路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输入电源和所述第三开关S3的a端连接,所述第二支路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开关S1的c端以及所述第三开关S3的b端连接,备用电源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开关S1的a端连接,输入电源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开关S1的b端连接,所述第三开关S3的c端与输出端连接。优选地,所述转换部包括:第一转换部,所述第一转换部能够将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第二转换部,所述第二转换部能够将直流电转换成交流电,所述第一转换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转换部的输入端连接。优选地,所述供电模块包括蓄电池,所述蓄电池连接至所述第一转换部和所述第二转换部之间。优选地,所述供电模块还包括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与所述控制模块构成双重管理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和所述控制模块中的一个对所述备用电源系统进行控制。优选地,所述控制系统能够将数据远程传输至控制终端,通过所述控制终端能够对所述备用电源系统进行监控。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备用电源装置,包括上述备用电源系统。优选地,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包括第一腔和第二腔,所述控制模块设置在所述第一腔内,所述供电模块设置在所述第二腔内。优选地,所述箱体上与所述第二腔对应的部分设置有散热结构,所述散热结构包括形成在所述箱体上的散热孔。优选地,所述散热结构还包散热风扇,所述散热风扇能够通过所述散热孔向所述第二腔内吹风。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备用电源系统,将控制模块和供电模块进行模块化设置,也使得备用电源的结构更加简单,使用更加灵活,供电模块和控制模块可拆卸的连接,也使得两者单独维护更加方便。附图说明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在附图中:图1示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备用电源结构框图;图2示出备用电源的控制电路示意图;图3、4示出备用电源装置的箱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描述,但是本专利技术并不仅仅限于这些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此提供的附图都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且附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除非上下文明确要求,否则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包括”、“包含”等类似词语应当解释为包含的含义而不是排他或穷举的含义;也就是说,是“包括但不限于”的含义。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备用电源系统用于对负载设备进行应急供电,例如,当市电发生故障时,所述备用电源系统能够在一定的时间内对负载进行供电。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备用电源系统包括供电模块1和控制模块2,所述供电模块1和所述控制模块2电连接,并通过所述控制模块2向所述供电模块1充电,以及通过所述控制模块2对负载设备供电。优选地,所述供电模块1和所述控制模块2之间通过插接结构进行连接,例如通过插头与插座配合的结构使所述供电模块1和所述控制模块2之间能够实现电连接,并且方便拆装。所述控制模块2包括第一端口21、第二端口22和第三端口23,所述第一端口21构成所述控制模块2的输入端并与输入电源连接,优选地,所述输入电源为市电,所述第二端口22与负载设备连接并向所述负载设备供电。所述第三端口23与所述供电模块1连接。所述供电模块1包括蓄电池,优选地,所述供蓄电池为钛酸锂电池,所述钛酸锂电池的输入输出均为110V交流电,电池电压为24V。通过所述第三端口23能够向所述供电模块1供电,以使所述供电模块1进行充电,并且,所述供电模块23还能够通过所述第三端口23向所述控制模块2供电,以使所述控制模块2的第二端口22能够向负载设备供电。所述控制模块2包括转换部,所述转换部能够使直流电与交流电相互转换,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转换部包括第一转换部24和第二转换部25,所述第一转换部24的输入端构成所述第一端口21,所述第一端口21与输入电源连接,所述输入电源输入交流电,所述第一转换部24能够将交流电转换成为直流电。所述第一转换部24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转换部25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一转换部24输出的直流电流入所述第二转换部25,所述第二转换部25能够将直流电转换成交流电,所述第二转换部25的输出端构成所述第二端口22,所述第二端口22与负载设备连接对所述负载设备提供交流电源。所述第三端口23连接至所述第一转换部24和所述第二转换部25之间,即所述第三端口23连接至所述第一转换部24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转换部25的输入端之间,所述第三接口23处输入或输出的电源为直流电。所述控制部2还包括转接旁路26,所述转接旁路26与所述转换部并联,即所述转接旁路26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控制模块2的第一端口21,所述转接旁路26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第二端口22。所述转接旁路26上设置有转接开关装置261,在正常工作状态下,即所述转换部能够正常工作的状态下,所述转接开关装置261处于断开状态,即所述转接旁路26断开,电流经所述转换部流向负载设备;当所述转换部发生故障,即所述转换部不能正常通电时,所述转接开关装置261转换至接通状态,即所述转接旁路26接通,电流经所述转接旁路26流向所述负载设备,以保证能够对负载设备进行正常供电。优选地,所述转接开关装置261的具体结构如图2所示,包括第一开关S1、第二开关S2、第三开关S3和第四开关S4,所述转接开关装置261还包括第一支路2611和第二支路2612,所述第一支路261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市电和所述第三开关S3的a端连接,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备用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供电模块和控制模块,所述供电模块和所述控制模块通过可拆卸的方式实现电连接,所述控制模块能够与输入电源以及负载设备连接,所述输入电源能够通过所述控制模块对所述供电模块进行充电,并且,所述供电模块能够通过所述控制模块向所述负载设备供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备用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供电模块和控制模块,所述供电模块和所述控制模块通过可拆卸的方式实现电连接,所述控制模块能够与输入电源以及负载设备连接,所述输入电源能够通过所述控制模块对所述供电模块进行充电,并且,所述供电模块能够通过所述控制模块向所述负载设备供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备用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包括转换部,所述转换部能够将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以及能够将直流电转换成交流电,和,转接旁路,所述转接旁路与所述转换部并联,当所述转接旁路接通时,所述输入电源通过所述转接旁路与所述负载设备连通,当所述转接旁路断开时,所述输入电源通过所述转换部与所述负载设备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备用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旁路上设置有转接开关装置,所述转接开关装置包括第一开关S1、第三开关S3、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所述第一支路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输入电源和所述第三开关S3的a端连接,所述第二支路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开关S1的c端以及所述第三开关S3的b端连接,备用电源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开关S1的a端连接,输入电源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开关S1的b端连接,所述第三开关S3的c端与输出端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备用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部包括:第一转换部,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华王宝鸡姚高亮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银隆电器有限公司银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