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文杰专利>正文

多功能自动伞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0965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自动伞,包括伞箱及伞箱内的防晒机构和传动机构,所述防晒机构包括伞骨、伞叶、伞骨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伞骨转动机构、伞箱移动机构和伞门开关机构,所述伞骨转动机构为蜗轮传动机构,所述的伞箱移动机构为滚珠丝杠传动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是整个伞箱就可以放在车顶的中心位置,而不必将伞骨中心轴装在车顶中心,解决了伞箱安装时偏向车体一侧造成的与车体的不协调、不美观及伞叶不够大的问题,而且提高了该防晒伞装置的自动化程度,即在伞箱移动的同时伞门就开始打开,伞箱移动到位时伞门已经开启完毕,节省了时间,节省了能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晒工具,尤其是一种用于汽车上的多功能自动伞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现有的汽车防晒产品有多种形式,如太阳帽、遮阳篷、遮阳罩、汽车遮阳伞等,前三种产品的透气性差,即在遮住了阳光直射的同时也挡住了视线并阻碍了空气的流通,致使车内的温度不断升高,以至于乘客和驾驶者待在车内时非常不舒服。与之相比汽车遮阳伞解决并避免了因遮盖物紧贴车体所带来的不足之处,但由于存在操作繁琐、体积庞大、携带不便的缺陷,仍无法广泛应用。中国专利94214548.8公开了一种汽车电动遮阳伞,该装置适用于汽车露天停放时的遮阳防护,主要由直流电机、蜗杆、蜗轮、蜗轮轴、伞片及平衡片组成,电机的转动、蜗杆、蜗轮传动减速、作一系列圆周运动,实现伞面的展开和收回。该装置由于要将整辆汽车或者至少是驾驶室遮盖住,所以需要位于汽车顶部的中轴位置,因此,其占用的体积还是比较大,而且其安装于汽车顶部比较引人注目,难以与汽车本身融为一体,不够美观;另一方面,由于该装置长期日晒雨淋,其使用寿命也必然大减,不够经济。专利技术的内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体积小,遮光面积大,运行速度快,自动化程度高的多功能自动伞,以解决当前汽车防晒产品透气性差、体积庞大、携带不便、难以与汽车本身融为一体等缺陷问题。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多功能自动伞,包括伞箱及伞箱内的防晒机构和传动机构,所述防晒机构包括伞骨、伞叶、伞骨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伞骨转动机构和伞箱移动机构。所述伞箱包括上伞箱和下伞箱,所述防晒机构位于上伞箱,传动机构位于下伞箱。所述上、下伞箱之间设有上、下伞箱相对运动的轨道,该轨道内装有滚动钢珠以实现上、下伞箱的相对运动。所述伞骨转动机构包括蜗轮、蜗杆、伞骨电动机,所述伞骨电动机固定于上伞箱的底部且连接于蜗杆上;所述伞骨中心轴为该蜗轮的中心,蜗轮的转动带动-->伞骨中心轴的转动。所述伞骨包括主伞骨和副伞骨,所述主伞骨定位在伞骨中心轴上,副伞骨通过一连接件连接在主伞骨上;其中一条主伞骨为主动伞骨,其余均为从动伞骨;主伞骨通过一过渡杆固定在一伞骨座上,主伞骨通过该伞骨座定位在伞骨中心轴上。即每一条主伞骨都对应有一个伞骨座,所述主动伞骨的伞骨座固定在伞骨中心轴上,所述从动伞骨的伞骨座套在伞骨中心轴上,通过滚珠与上下层接触并通过伞叶与主动伞骨相连。该过渡杆是指,从伞骨座到伞骨通过过渡物的变形将从上至下的纵向排列过渡到从左到右的横向排列,从而组成运转自如的伞骨根部定位机构回转中心。所述主动伞骨上还固定有一推杆,并由该推杆将下垂到伞箱下的伞叶推入伞箱内。所述伞骨定位机构包括伞骨中心轴、中心定位轴承和伞骨定位轴承组,该中心定位轴承和伞骨定位轴承组将伞骨中心定位于上伞箱。所述伞骨定位轴承组是指一组上下定位、左右转动的多层平面轴承,即指套接在伞骨中心轴上的每一个伞骨座及其之间配有的滚珠组成的多层平面轴承,所述伞骨座包括一伞骨座底盖,该伞骨座底盖与上伞箱底板相固定;所述中心定位轴承指上伞箱底板上下两面的两个轴承,该轴承和上述的伞骨座底盖配合将伞骨中心定位于上伞箱一端的底板上。该伞骨定位机构还有一固定螺栓穿过上伞箱的顶部和伞骨中心轴将其固定在一起。该伞骨定位机构一方面可以将伞骨中心轴定位,另一方面又可以保证伞骨中心轴以及各伞骨座的旋转。所述的伞箱移动机构为滚珠丝杠传动装置,该丝杠传动装置包括移动电动机、移动丝杠和滚珠螺母,移动丝杠的一端连接移动电动机,另一端旋接滚珠螺母;所述移动电动机固定于上伞箱的底部,所述的滚珠螺母固定于下伞箱底部。丝杠传动装置实现了上伞箱的移动。所述伞门开关机构包括伞门拨珠、伞门螺旋槽、伞门根部圆形体、半圆管和伞门支撑轴,所述半圆管固定于上伞箱底部,伞门螺旋槽开在半圆管内壁;所述伞门拨珠的一半定位在伞门根部圆形体内,另一半嵌入伞门螺旋槽内;所述伞门支撑轴为伞门根部圆形体的中心轴且固定于下伞箱,伞门支撑轴与伞门根部圆形体相接部位安装有滚动轴承。当固定在上伞箱底部的半圆管随上伞箱向前移动时,半圆管内壁上的伞门螺旋槽会导向伞门根部圆形体上的伞门拨珠在螺旋槽中作90度的圆周运动,伞门就90度打开,反之伞门关闭。-->所述伞叶分为若干部分,所述伞叶之间有少许重叠,伞叶之间形成通风口。本专利技术还可用于公共场所高级建筑物以及家庭设施等。本专利技术有以下优点:(1)增设的丝杠传动装置使得该防晒伞的伞骨中心轴从车顶的一侧移动到车顶中心的位置,这样整个伞箱就可以放在车顶的中心位置,而不必将伞骨中心轴装在车顶中心,解决了伞箱安装时偏向车体一侧造成的与车体的不协调、不美观及伞叶不够大的问题。(2)伞箱以及防晒伞整个造型的设计既可以使防晒伞受到保护,也能够保留已经存在的车顶架形式及其功能,例如在车顶安装前后两把防晒伞,停车时打开伞叶可以覆盖整个车顶起到防晒的作用,处于关闭状态时,留在车顶上的只是前后两个坚固的托架,可运载一些车内不便运载的物品,尤其是小型卧车。(3)上伞箱与下伞箱之间所采用的衔接运行轨道即以滚珠作为衔接物,即牢固又灵活,可以减少上下伞箱相对移动时产生的摩擦。(4)伞门开关机构中半圆管内壁上的螺旋沟槽与伞门根部圆形体上的伞门拨珠配合通过丝杠的带动作用,便可以实现伞门的自动开启和关闭。(5)该防晒伞共分若干组伞叶和若干个通风口,通风但不透光,起风时防晒伞不产生风阻。(6)伞箱移动机构与伞门开关机构的连动装置,提高了该防晒伞装置的自动化程度,即在伞箱移动的同时伞门就开始打开,伞箱移动到位时伞门已经开启完毕,节省了时间,节省了能源。附图说明图1本专利技术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右视剖视图(其中右侧的车门处于开启状态,左侧的车门处于原始关闭状态);图4是本专利技术伞骨定位机构B与伞骨转动机构D配合结构的放大图;图5是图3的放大图;图6是图5的A-A剖视图;图7是移动丝杠和滚珠螺母配合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2、3所示的多功能自动伞,包括伞箱1(分上伞箱101、下伞箱102)和位于上伞箱101内的伞骨7、伞叶(图中未示出)、伞骨定位机构B及位于下伞箱102内的伞骨转动机构D、滚珠丝杠传动装置A和伞门开关机构C,所述的伞箱1上开有伞门19;所述伞骨7包括主伞骨701和副伞骨702,其中主伞骨701为T型,副伞骨702为L型;所述主伞骨701通过一过渡杆8固定在伞骨座2上,定位在伞骨中心轴20上,副伞骨702通过一连接件连接在主伞骨701上,位于伞骨中心轴20最上方的一条伞骨为主动伞骨710,其余均为从动伞骨。对于主动伞骨710的伞骨座201固定在伞骨中心轴20上,随伞骨中心轴20的转动而转动。对于从动伞骨的伞骨座202套接于伞骨中心轴20上;所述从动伞骨通过伞叶(图中未示出)与主动伞骨710相连,从动伞骨由主动伞骨710的带动而转动。伞骨座2与主伞骨701通过过渡杆8的弯曲变形将从上至下的纵向排列过渡到从左到右的横向排列。所述主动伞骨710上还固定有一推杆9,并由该推杆9将下垂到伞箱下的伞叶推入伞箱内。所述上、下伞箱101、102之间设有上、下伞箱相对运动的轨道,该轨道内装有滚动钢珠21以实现上、下伞箱的相对运动。所述伞骨定位机构B包括伞骨中心轴20、中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多功能自动伞,包括伞箱及伞箱内的防晒机构和传动机构,所述防晒机构包括伞骨、伞叶、伞骨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伞骨转动机构和伞箱移动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1、多功能自动伞,包括伞箱及伞箱内的防晒机构和传动机构,所述防晒机构包括伞骨、伞叶、伞骨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伞骨转动机构和伞箱移动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自动伞,其特征在于:所述伞箱包括上伞箱和下伞箱,所述防晒机构位于上伞箱,传动机构位于下伞箱。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自动伞,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伞箱之间设有相对运动的轨道。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自动伞,其特征在于:所述伞骨转动机构包括蜗轮、蜗杆、伞骨电动机,所述伞骨电动机固定于上伞箱的底部且连接于蜗杆上;所述伞骨中心轴为该蜗轮的中心。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自动伞,其特征在于:所述伞骨包括主伞骨和副伞骨,所述主伞骨定位在伞骨中心轴上,副伞骨连接在主伞骨上;其中一条主伞骨为主动伞骨,其余均为从动伞骨,所述主伞骨固定在伞骨座上,所述主动伞骨的伞骨座固定在伞骨中心轴上,所述从动伞骨的伞骨座套在伞骨中心轴上,通过滚珠与上下层接触并通过伞叶与主动伞骨相连;所述主动伞骨上还固定有一推杆。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自动伞,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文杰
申请(专利权)人:陈文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