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quantum dot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and a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The quantum dot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includes: the first electrode layer; the quantum dot luminescent layer, which is locat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first electrode layer; the functional layer, which is located on the surface far from the first electrode layer, consists of the first sub-functional layer, the second sub-functional layer and the third sub-functional layer, which are superimposed in turn. The second sub-functional layer includes the electronic transmission material, the first and the third sub-functional layer. The band gap width of materials corresponding to sub-functional layer is larger than that of electronic transport material, the highest occupied molecular orbital energy level of materials corresponding to the first and third sub-functional layer is smaller than that of electronic transport material, and the lowest unoccupied molecular orbital energy level of materials corresponding to the first and third sub-functional layer is larger than that of electronic transport material, respectively; the second electrode layer is located far away from quantum dots in the functional layer. The surface of the optical layer. By using this quantum dot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the carrier balanced injection is realized and the material applicability is improv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量子点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量子点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量子点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在照明和显示领域,发光二极管(LED)因高亮度和低能耗等优点,受到广泛关注。目前已经商业化的半导体量子阱结构LED包括有机半导体发光二极管(OLED)和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D-LED),其中后者由于采用量子点比有机材料更具有光化学稳定性,半峰宽较窄,易于通过全溶液法制作等优点,成为近些年研究的热点。然而目前QD-LED载流子注入不平衡,限制了其发光效率及寿命。目前典型的量子点发光二极管结构是除了基本的电极和量子点发光层之外,还具有电子传输层和空穴传输层的器件结构,上述电子传输层和空穴传输层的设置使得发光二极管器件效率有明显提高,但由于能级结构不匹配的问题,空穴注入效率相比电子注入效率普遍偏低,导致量子点中注入电荷不平衡,量子点呈现非电中性;再加上外加电场的影响,大大降低了量子点的本身发光效率。另一个问题是量子点和电子传输层之间由于功函差异,存在自发的电荷转移现象,破坏量子点层的电中性,导致发光效率降低。为了平衡载流子注入,现有技术一般是在量子点和电子传输层(ZnO、ZnMgO纳米晶等)之间加一层电子阻挡层,用来阻挡电子。但单独一层电子阻挡层一般只能选择绝缘材料,而且厚度需要很薄,对所选材料的限制较多且对实现工艺要求较高,难于实现。在
技术介绍
部分中公开的以上信息只是用来加强对本文所描述技术的
技术介绍
的理解,因此,
技术介绍
中可能包含某些信息,这些信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并未形成在本国已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量子点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量子点电致发光器件包括:第一电极层(10);量子点发光层(30),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层(10)的表面上;功能层(50),设置在所述量子点发光层(30)的远离所述第一电极层(10)的表面上,其中,所述功能层(50)包括依次叠置的第一子功能层(501)、第二子功能层(502)和第三子功能层(503),所述第二子功能层(502)包括电子传输材料,所述第一子功能层(501)和所述第三子功能层(503)对应的材料的带隙宽度分别大于所述电子传输材料的带隙宽度,所述第一子功能层(501)和所述第三子功能层(503)对应的材料的最高占据分子轨道能级分别小于所述电子传输材料的最高占据分子轨道能级,所述第一子功能层(501)和所述第三子功能层(503)对应的材料的最低未占分子轨道能级分别大于所述电子传输材料的最低未占分子轨道能级;第二电极层(70),设置在所述功能层(50)的远离所述量子点发光层(30)的表面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量子点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量子点电致发光器件包括:第一电极层(10);量子点发光层(30),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层(10)的表面上;功能层(50),设置在所述量子点发光层(30)的远离所述第一电极层(10)的表面上,其中,所述功能层(50)包括依次叠置的第一子功能层(501)、第二子功能层(502)和第三子功能层(503),所述第二子功能层(502)包括电子传输材料,所述第一子功能层(501)和所述第三子功能层(503)对应的材料的带隙宽度分别大于所述电子传输材料的带隙宽度,所述第一子功能层(501)和所述第三子功能层(503)对应的材料的最高占据分子轨道能级分别小于所述电子传输材料的最高占据分子轨道能级,所述第一子功能层(501)和所述第三子功能层(503)对应的材料的最低未占分子轨道能级分别大于所述电子传输材料的最低未占分子轨道能级;第二电极层(70),设置在所述功能层(50)的远离所述量子点发光层(30)的表面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量子点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功能层(501)和第三子功能层(503)对应的材料的带隙宽度分别大于所述电子传输材料0.1~2eV,优选0.1~0.5eV。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量子点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传输材料选自无机纳米晶材料、掺杂无机纳米晶材料、有机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所述电子传输材料选自ZnO纳米晶、ZnO纳米晶掺杂物、TiO2纳米晶、TiO2纳米晶掺杂物、SnO2纳米晶、SnO2纳米晶掺杂物、1,3,5-三(1-苯基-1H-苯并咪唑-2-基)苯、三(8-羟基喹啉)铝中的一种或多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量子点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功能层(501)和所述第三子功能层(503)对应的材料分别独立地选自无机纳米晶材料、掺杂无机纳米晶材料、有机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量子点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纳米晶材料选自氧化锌、二氧化钛、二氧化锡、氧化铝、氧化钙、二氧化硅、氧化镓、氧化锆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掺杂无机纳米晶材料选自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涛,
申请(专利权)人:纳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