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道底泥生态治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005180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5 17: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河道治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河道底泥生态治理方法。对河道里沉积的固体垃圾进行打捞后在河道下游设拦截网;往河道里投放活性剂柠檬酸溶液和吸附球,吸附球内填充有吸附剂,拌底泥与河水使之充分吸附;投放微生物菌剂,对河底进行曝气处理再进行水体消毒;平铺栽培水沉植物。本发明专利技术经固体垃圾打捞除杂、吸附球吸附有机污染物、微生物净化水体、构建河底生态植物系统等多种方式相结合对河道底泥进行递进式全方位的净化修复,使之恢复生态平衡,成本低,治理效果显著持久,适合推广使用。

A method for ecological control of river sediment

The invention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river regulation, in particular to a river sediment ecological treatment method. After salvaging the solid waste deposited in the river course, interception nets are set up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river course; active agent citric acid solution and adsorption balls are put into the river course, adsorbents are filled in the adsorption balls, and the sediment and river water are fully adsorbed; microbial agents are put in the river bottom for aeration treatment and water disinfection; and water submerged plants are planted on the flat surface. The method combines solid waste salvage and impurity removal, adsorption ball adsorption of organic pollutants, microbial purification of water body, construction of river bottom ecological plant system and other ways to carry out progressive and omni-directional purification and restoration of river sediment, so as to restore ecological balance, low cost, remarkable and lasting treatment effect, and is suitable for popularization and u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河道底泥生态治理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河道治理
,特别涉及一种河道底泥生态治理方法。
技术介绍
水体底泥污染是世界范围内的一个环境问题,污染物通过大气沉降、废水排放、雨水淋溶与冲刷进入水体,最后沉积到底泥中并逐渐富集,使底泥受到严重污染。在河流环境中,河床沉积底泥以推移和悬浮形式输送,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上覆水和沉积底泥的相互物理作用。河流有强力的自然环境,在河流系统中趋向有利于沉积底泥的解吸作用,从而将会影响上覆水的水质,污染物通过生物新陈代谢可存留、积累和迁移在生物体中产生致毒致畸的危害,不仅危害河流的底栖生物,同时严重威胁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在水质管理计划中,将已污染的沉积底泥作为一个污染源予以考虑,因此沉积底泥是河道污染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河道底泥的治理方法可分为原位治理与异位治理两种技术。原位治理技术包括填砂掩蔽、固化掩蔽、物理淋洗等,异位处理则包括工程疏浚、固化填埋等。大多治理手段比较单一,且成本较高。为此,本专利技术研究了一种河道底泥生态治理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经固体垃圾打捞除杂、吸附球吸附有机污染物、微生物净化水体、构建河底生态植物系统等多种方式相结合对河道底泥进行递进式全方位的净化修复,使之恢复生态平衡,成本低,治理效果显著持久,适合推广使用。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河道底泥生态治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对河道里沉积的固体垃圾进行打捞,清除河道底泥的非降解性杂物,然后在河道下游设拦截网;S2,往河道里投放活性剂柠檬酸溶液和粒径为25-35cm的吸附球,且所述吸附球孔径大于所述拦截网孔径,所述吸附球外层呈镂空网状,所述吸附球内填充有吸附剂,然后搅拌底泥与河水2.5-3.5h,再静置4-7d,拦截打捞出所述吸附球;其中,所述吸附剂由花生壳、玉米芯、活性炭、火山石组成;S3,往河道里投放微生物菌剂,对河底进行曝气处理,曝气频率为1-2次/d,曝气时间为1.5-2h/次,7-10d后采用消毒剂对河道进行消毒;其中,所述微生物菌剂由枯草芽孢杆菌、假单胞菌、硝化细菌、氨氧化细菌以重量比1:1:2:1组成,且每种细菌浓度均≥5.6×106个/ml;S4,在消毒后的河道底部平铺栽培矮生苦草、黑藻、眼子菜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地,所述活性剂柠檬酸溶液相对河道底泥的加入量为0.3L:2-6m3,柠檬酸溶液浓度为0.5-0.8mol/L。优选地,所述吸附剂中花生壳、玉米芯、活性炭、火山石的质量比为1:2:3:2。优选地,所述微生物菌剂相对河道底泥的加入量为2-5ml:10-25m3。优选地,所述消毒剂为次氯酸钙、次氯酸钠、漂白粉中的一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经固体垃圾打捞除杂、吸附球吸附有机污染物、微生物净化水体、构建河底生态植物系统等多种方式相结合对河道底泥进行递进式全方位的净化修复,使之恢复生态平衡;利用花生壳、玉米芯、活性炭、火山石等廉价的材料制成吸附剂,对底泥中的重金属及有机物进行物理吸附,进而利用多种细菌进一步去除残余有机物和水中零、氮、硫化氨等无机物,再种植使底泥具有自净能力的植物系统;本专利技术成本低,治理效果显著持久,适合推广使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专利技术的几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实施例1一种河道底泥生态治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对河道里沉积的固体垃圾进行打捞,清除河道底泥的非降解性杂物,然后在河道下游设拦截网,拦截网不影响水流流速;S2,往河道里投放活性剂柠檬酸溶液和粒径为25cm的吸附球,且所述吸附球孔径大于所述拦截网孔径,所述吸附球外层呈镂空网状,所述吸附球内填充有吸附剂,然后在电机(西安电机厂,YVF系列)上安装搅拌桨搅拌底泥与河水2.5h,再静置4d,拦截打捞出所述吸附球;其中,所述吸附剂由花生壳、玉米芯、活性炭、火山石以质量比1:2:3:2组成,吸附剂不会溢出吸附球;所述活性剂柠檬酸溶液相对河道底泥的加入量为0.3L:2m3,柠檬酸溶液浓度为0.5mol/L;S3,往河道里投放微生物菌剂,对河底进行曝气处理,曝气频率为1-2次/d,曝气时间为1.5h/次,7d后采用消毒剂对河道进行消毒;其中,所述微生物菌剂由枯草芽孢杆菌、假单胞菌、硝化细菌、氨氧化细菌以重量比1:1:2:1组成,且每种细菌浓度均≥5.6×106个/ml,所述微生物菌剂相对河道底泥的加入量为2ml:10m3;所述消毒剂为次氯酸钙;S4,在消毒后的河道底部平铺栽培眼子菜。应用实施例1的河道底泥生态治理方法,随机选取了20处污染程度不一的河道进行试验,其中有8处相对污染较轻的河道底泥在使用消毒剂后就已恢复生态平衡,水质达国家河道水质标准,另外12处相对污染较重的河道在底泥处栽培水沉植物5个月后也相继水质达标。实施例2一种河道底泥生态治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对河道里沉积的固体垃圾进行打捞,清除河道底泥的非降解性杂物,然后在河道下游设拦截网,拦截网不影响水流流速;S2,往河道里投放活性剂柠檬酸溶液和粒径为35cm的吸附球,且所述吸附球孔径大于所述拦截网孔径,所述吸附球外层呈镂空网状,所述吸附球内填充有吸附剂,然后在电机(西安电机厂,YVF系列)上安装搅拌桨搅拌底泥与河水3.5h,再静置7d,拦截打捞出所述吸附球;其中,所述吸附剂由花生壳、玉米芯、活性炭、火山石以质量比1:2:3:2组成,吸附剂不会溢出吸附球;所述活性剂柠檬酸溶液相对河道底泥的加入量为0.3L:6m3,柠檬酸溶液浓度为0.8mol/L;S3,往河道里投放微生物菌剂,对河底进行曝气处理,曝气频率为1-2次/d,曝气时间为2h/次,10d后采用消毒剂对河道进行消毒;其中,所述微生物菌剂由枯草芽孢杆菌、假单胞菌、硝化细菌、氨氧化细菌以重量比1:1:2:1组成,且每种细菌浓度均≥5.6×106个/ml,所述微生物菌剂相对河道底泥的加入量为5ml:25m3;所述消毒剂为次氯酸钠;S4,在消毒后的河道底部平铺栽培黑藻、眼子菜两种。应用实施例2的河道底泥生态治理方法,随机选取了15处污染程度属于国家河道底泥评价的重度污染的河道进行试验,全部河道底泥经吸附剂吸附后河面河水的非正常颜色均变淡,河面不再见大片有机浮物;使用消毒剂后河面异味消除,底泥异味尚存些许;在底泥处栽培水沉植物9个月后水质也均达国家标准。实施例3一种河道底泥生态治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对河道里沉积的固体垃圾进行打捞,清除河道底泥的非降解性杂物,然后在河道下游设拦截网,拦截网不影响水流流速;S2,往河道里投放活性剂柠檬酸溶液和粒径为28cm的吸附球,且所述吸附球孔径大于所述拦截网孔径,所述吸附球外层呈镂空网状,所述吸附球内填充有吸附剂,然后在电机(西安电机厂,YVF系列)上安装搅拌桨搅拌底泥与河水3.2h,再静置5d,拦截打捞出所述吸附球;其中,所述吸附剂由花生壳、玉米芯、活性炭、火山石以质量比1:2:3:2组成,吸附剂不会溢出吸附球;所述活性剂柠檬酸溶液相对河道底泥的加入量为0.3L:4m3,柠檬酸溶液浓度为0.7mol/L;S3,往河道里投放微生物菌剂,对河底进行曝气处理,曝气频率为1-2次/d,曝气时间为1.7h/次,7-10d后采用消毒剂对河道进行消毒;其中,所述微生物菌剂由枯草芽孢杆菌、假单胞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河道底泥生态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对河道里沉积的固体垃圾进行打捞,清除河道底泥的非降解性杂物,然后在河道下游设拦截网;S2,往河道里投放活性剂柠檬酸溶液和粒径为25‑35cm的吸附球,且所述吸附球孔径大于所述拦截网孔径,所述吸附球外层呈镂空网状,所述吸附球内填充有吸附剂,然后搅拌底泥与河水2.5‑3.5h,再静置4‑7d,拦截打捞出所述吸附球;其中,所述吸附剂由花生壳、玉米芯、活性炭、火山石组成;S3,往河道里投放微生物菌剂,对河底进行曝气处理,曝气频率为1‑2次/d,曝气时间为1.5‑2h/次,7‑10d后采用消毒剂对河道进行消毒;其中,所述微生物菌剂由枯草芽孢杆菌、假单胞菌、硝化细菌、氨氧化细菌以重量比1:1:2:1组成,且每种细菌浓度均≥5.6×106个/ml;S4,在消毒后的河道底部平铺栽培矮生苦草、黑藻、眼子菜中的一种或几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河道底泥生态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对河道里沉积的固体垃圾进行打捞,清除河道底泥的非降解性杂物,然后在河道下游设拦截网;S2,往河道里投放活性剂柠檬酸溶液和粒径为25-35cm的吸附球,且所述吸附球孔径大于所述拦截网孔径,所述吸附球外层呈镂空网状,所述吸附球内填充有吸附剂,然后搅拌底泥与河水2.5-3.5h,再静置4-7d,拦截打捞出所述吸附球;其中,所述吸附剂由花生壳、玉米芯、活性炭、火山石组成;S3,往河道里投放微生物菌剂,对河底进行曝气处理,曝气频率为1-2次/d,曝气时间为1.5-2h/次,7-10d后采用消毒剂对河道进行消毒;其中,所述微生物菌剂由枯草芽孢杆菌、假单胞菌、硝化细菌、氨氧化细菌以重量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小磊梁少民李春发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