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制备的锂离子电池技术

技术编号:20004339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5 17: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首先将蚕茧进行酸洗,然后与磷酸混合对其进行高温热解,并在惰性气体保护下进行高温还原反应,对产物进行酸洗后抽滤烘干,得到多孔磷和氮掺杂的多孔复合材料,该材料可作为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本发明专利技术所用原料来源广泛,成本低廉,得到的多孔碳作为锂电池的负极材料具有容量密度大、倍率特性好,首次充放电库伦效率高、循环性能好等优势。

A preparation method of negative electrode material for lithium ion batteries and the preparation of lithium ion batteries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preparation method of anode material for lithium ion batteries. Firstly, silkworm cocoon is pickled, then pyrolyzed at high temperature by mixing with phosphoric acid, and then reduced at high temperature under the protection of inert gas. The product is pickled, filtered and dried to obtain porous phosphorus and nitrogen doped porous composite material, which can be used as anode material for lithium ion batteries. The porous carbon obtained as the anode material of lithium battery has the advantages of large capacity density, good rate characteristics, high first charge and discharge Coulomb efficiency and good cycle performa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制备的锂离子电池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极材料制造工艺
,尤其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制备的锂离子电池。
技术介绍
与铅酸、镍镉、镍氢等传统的二次电池相比,锂离子电池具有工作电压高、体积小质量轻、容量密度高、无记忆效应、无污染,以及自放电小、循环寿命长等优点。1990年,日本Sony公司生产出第一块锂离子电池,掀起了锂离子电池的商业化浪潮。目前锂离子电池中使用的负极材料均是碳材料,包括天然石墨、人造石墨以及MCMB(中间相炭微球)等。这些碳负极具有充放电过程中电压稳定,循环性能好等优点但是,石墨材料的理论容量仅为372mAh/g,难以满足人们对锂离子电池高容量的追求,而且充电倍率慢,尤其是电动汽车对高性能锂电池的需要,迫切要求开发具有高容量密度的负极材料。基于天然产物的多孔氮、磷掺杂碳的作为新型负极材料具有广阔前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电池的充放电的倍率特性,提高电极的放电容量。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所述可变长度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蚕茧进行酸洗以除去其中的无机盐杂质,随后用水洗涤至pH 为5~7,抽滤后,再进行干燥;(2)将步骤(1)处理后的蚕茧与磷酸按照质量比(0.5‑5):1混合进行热解,得到热解固体产物,将热解固体产物混合均匀后在惰性气体保护下进行高温还原反应;(3)将步骤(2)所得产物先进行酸洗,然后水洗至pH 为7~8,抽滤干燥,得到多孔氮磷掺杂的多孔碳材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蚕茧进行酸洗以除去其中的无机盐杂质,随后用水洗涤至pH为5~7,抽滤后,再进行干燥;(2)将步骤(1)处理后的蚕茧与磷酸按照质量比(0.5-5):1混合进行热解,得到热解固体产物,将热解固体产物混合均匀后在惰性气体保护下进行高温还原反应;(3)将步骤(2)所得产物先进行酸洗,然后水洗至pH为7~8,抽滤干燥,得到多孔氮磷掺杂的多孔碳材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步骤(3)中所述酸洗操作中采用的酸性溶液为HCl或HNO3,浓度为5wt%~20wt%,酸洗时间为2h~4h。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扬姚晓青高洁徐勇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超电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