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升降小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04168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5 17: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小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动升降小车。其设有驱动压缸来驱使两X型支架作动,使置放于上框架的承载盘能随着上框架而升降,不需要透过人力来抬升或下放承载盘,能减少工作人员体力上的负荷与受伤的机会;上框架所枢设的卡扣件能与承载盘所设的卡槽相卡合,无论是在运送承载盘的途中或是承载盘随着上框架升降时,都能避免承载盘自上框架脱落的情况发生;下框架所设的限位抵件,在电力中断或者驱动压缸故障时,能抵挡上框架与置放于上框架的承载盘,避免因重力而下降的上框架造成人员受伤或者加工零部件受损的状况发生。

An Automatic Lifting Car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trolleys, in particular to an automatic lifting trolley. It has a driving cylinder to drive the two X-brackets to move, so that the load plate placed on the upper frame can rise and fall along with the upper frame, and it does not need to be lifted or lowered by manpower, so as to reduce the physical load and the chance of injury of staff members; the fastener pivoted on the upper frame can be clamped with the chute set on the load plate, whether in the course of carrying the load plate or the load plate. As the upper frame rises and falls, it can avoid the falling off of the bearing plate from the upper frame; when the power interruption or the driving cylinder failure occurs, the limited counterparts set up by the lower frame can resist the upper frame and the bearing plate placed on the upper frame, and avoid the situation that the upper frame falling due to gravity causes injuries to personnel or damages to processing par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升降小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小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动升降小车。
技术介绍
在很多生产型工厂或企业中需要将生产零部件堆叠于承载盘后,再将堆叠完成的生产零部件进行加工处理等程序,而承载盘以载料小车来运送往来于各种机台、进行不同的制作程序;然而,现有的载料小车不具备有升降承载盘的机构,由于负责不同制作程序的各种机台,其输入口与输出口的设置高度相异,因此,不具备有升降承载盘的机构的载料车,需要以人工来抬升或下放承载盘,将承载盘送入机台的输入口或输出口;耗费大量的人力、增加工作人员受伤的机会。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所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动升降小车,其上框架结合于两X型支架,且两X型支架受驱动压缸所驱动,使上框架能上、下活动而带着承载盘升降,能配合机台的高低来减少工作人员体力上的负荷与受伤的机会。本专利技术为实现所述目的而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自动升降小车,该小车包括下框架和上框架,上框架能相对该下框架而上、下活动地与该下框架相结合;二X型支架,两该X型支架装设于该下框架与该上框架且介于该下框架与该上框架之间,各X型支架包括有相互枢结的第一活动臂及第二活动臂,该第一活动臂包括有相对的一枢设端及活动端,该第一活动臂的枢设端枢结于该下框架,该第一活动臂的活动端能活动地抵靠于该上框架,该第二活动臂包括有相对的枢设端及活动端,该第二活动臂的枢设端枢结于该上框架,该第二活动臂的活动端能活动地抵靠于该下框架;驱动压缸装设于两该X型支架且驱动该上框架相对该下框架而上、下活动。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下框架设有二限动开关,其中的一所述X型支架之第二活动臂的活动端介于两该限动开关之间。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下框架设有一个以上的限位抵件,该一个以上的限位抵件朝向所述上框架延伸。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上框架枢设有能摆动的卡扣件且包括有推抵组件,该卡扣件包括有相对的二端,该卡扣件的一端设有勾部,该推抵组件包括有压缩弹簧及推抵件,该推抵件受到该压缩弹簧的推抵而抵靠于该卡扣件远离该勾部的另一端。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上框架包括有挡止边框及插销,所述卡扣件枢设于该挡止边框,该插销插置于该挡止边框且能挡止该卡扣件。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上框架承放承载盘,该承载盘对应所述卡扣件的勾部设有卡槽,该卡扣件的勾部卡合于该承载盘的卡槽。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下框架设有一个以上的限位抵件,该一个以上的限位抵件朝向所述上框架延伸。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上框架枢设有能摆动的卡扣件且包括有推抵组件,该卡扣件包括有相对的二端,该卡扣件的一端设有勾部,该推抵组件包括有压缩弹簧及推抵件,该推抵件受到该压缩弹簧的推抵而抵靠于该卡扣件远离该勾部的另一端。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上框架包括有一挡止边框及一插销,所述卡扣件枢设于该挡止边框,该插销插置于该挡止边框且能挡止该卡扣件。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上框架承放承载盘,该承载盘对应所述卡扣件的勾部设有卡槽,该卡扣件的勾部卡合于该承载盘的卡槽。本专利技术的自动升降小车,其设有驱动压缸来驱使两X型支架作动,令上框架能上、下活动,使置放于上框架的承载盘能随着上框架而升降,不需要透过人力来抬升或下放承载盘,能减少工作人员体力上的负荷与受伤的机会;上框架所枢设的卡扣件能与承载盘所设的卡槽相卡合,无论是在运送承载盘的途中或是承载盘随着上框架升降时,都能避免承载盘自上框架脱落的情况发生;下框架设有限动开关,限动开关能在X型支架之第二活动臂活动时测得第二活动臂的活动端的位置,并进而限制上框架的上升与下降高度;下框架所设的限位抵件,在电力中断或者驱动压缸故障时,能抵挡上框架与置放于上框架的承载盘,避免因重力而下降的上框架造成人员受伤或者加工零部件受损的状况发生。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下部发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升降的平面作动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上部分解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局部的放大立体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平面的动作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一个详细的说明。如图1所示,自动升降小车,该小车包括下框架10、上框架20、二X型支架30及驱动压缸40;其中,该上框架20透过两该X型支架30而与该下框架10相结合,该驱动压缸40装设于两该X型支架30。该上框架20能承放一承载盘50。如图2所示,该下框架10包括有框体11、二个限动开关及四个限位抵件13;其中,该框体11的轮廓呈矩形且包括有相对的一前端111及一后端112;两该限动开关装设于该框体11且能进一步区分为一第一限动开关12A及一第二限动开关12B,该第一限动开关12A邻近该框体11的前端111,该第二限动开关12B介于该框体11的前端111与后端112之间,该第一限动开关12A与该第二限动开关12B前、后地相对设置;四该限位抵件13设于该框体11且向上延伸,在本创作的较佳实施例中,四该限位抵件13分别靠近于该框体11的四个角落。如图4-6所示,该上框架20能相对该下框架10而上、下活动地与该下框架10相结合,该上框架20包括有主体21、多个辊轮22、挡止边框23、卡扣件24、插销25及推抵组件26;其中,该主体21的轮廓呈矩形且包括有相对的前端211及后端212、相对的二侧边及二把手213,该主体21的后端212与该下框架10的框体11的后端112面向同一方向,两该把手213设于该主体21的后端212;该多个辊轮22能转动地结合于该主体21,且该多个辊轮22沿着该主体21之前端211与后端212所延伸的方向排列设置,各辊轮22包括有轴心X,各辊轮22的轴心X朝向该主体21的两侧边延伸;该挡止边框23结合设于该主体21,且该挡止边框23的设置高度高于该多个辊轮22,该挡止边框23的轮廓呈U形且开口朝向该主体21的前端,该挡止边框23包括有三个边条,其中的一该边条231设于该主体21的其中一侧边且包括有容槽,其中的另一该边条232设于该主体21的后端212;该卡扣件24插置于该边条231的容槽且能摆动地枢设于该边条231,该卡扣件24包括有相对的二端,该卡扣件24的其中一端设有勾部241;该插销25插置于该边条231;该推抵组件26包括有压缩弹簧261及推抵件262,该压缩弹簧261穿置于该主体21后端212的该边条232,该推抵件262插置于该边条232且抵靠于该压缩弹簧261,该推抵件262受到该压缩弹簧261的推抵而抵靠于该卡扣件24远离该勾部241的另一端。两该X型支架30装设于该下框架10与该上框架20且介于该下框架10与该上框架20之间,各X型支架30包括有相互枢结的第一活动臂31及第二活动臂32;其中,该第一活动臂31包括有相对的枢设端及活动端,该第一活动臂31的枢设端枢结于该下框架10,该第一活动臂31的活动端设有滚轮且能活动地抵靠于该上框架20;该第二活动臂32包括有相对的枢设端及活动端,该第二活动臂32的枢设端枢结于该上框架20,该第二活动臂32的活动端设有滚轮且能活动地抵靠于该下框架10,其中的一该X型支架30之第二活动臂32的活动端介于该第一限动开关12A与该第二限动开关12B之间。如图3所示,该驱动压缸40装设于两该X型支架30且驱动该上框架20相对该下框架10而上、下活动,该驱动压缸40位于两该X型支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升降小车,其特征在于:该小车包括下框架和上框架,上框架能相对该下框架而上、下活动地与该下框架相结合;二X型支架,两该X型支架装设于该下框架与该上框架且介于该下框架与该上框架之间,各X型支架包括有相互枢结的第一活动臂及第二活动臂,该第一活动臂包括有相对的一枢设端及活动端,该第一活动臂的枢设端枢结于该下框架,该第一活动臂的活动端能活动地抵靠于该上框架,该第二活动臂包括有相对的枢设端及活动端,该第二活动臂的枢设端枢结于该上框架,该第二活动臂的活动端能活动地抵靠于该下框架;驱动压缸装设于两该X型支架且驱动该上框架相对该下框架而上、下活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升降小车,其特征在于:该小车包括下框架和上框架,上框架能相对该下框架而上、下活动地与该下框架相结合;二X型支架,两该X型支架装设于该下框架与该上框架且介于该下框架与该上框架之间,各X型支架包括有相互枢结的第一活动臂及第二活动臂,该第一活动臂包括有相对的一枢设端及活动端,该第一活动臂的枢设端枢结于该下框架,该第一活动臂的活动端能活动地抵靠于该上框架,该第二活动臂包括有相对的枢设端及活动端,该第二活动臂的枢设端枢结于该上框架,该第二活动臂的活动端能活动地抵靠于该下框架;驱动压缸装设于两该X型支架且驱动该上框架相对该下框架而上、下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升降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框架设有二限动开关,其中的一所述X型支架之第二活动臂的活动端介于两该限动开关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升降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框架设有一个以上的限位抵件,该一个以上的限位抵件朝向所述上框架延伸。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动升降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框架枢设有能摆动的卡扣件且包括有推抵组件,该卡扣件包括有相对的二端,该卡扣件的一端设有勾部,该推抵组件包括有压缩弹簧及推抵件,该推抵件受到该压缩弹簧的推抵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勇孔令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职业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