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钱文娟专利>正文

一种智能物流运输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04159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5 17: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物流运输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智能物流运输车,包括车架底板、脚轮、立柱、链轮、链条、主承载框架、副承载框架、滚筒,所述立柱两端均设有链轮,同轴线的两个链轮通过转轴连接;所述主承载框架的两端与两个副承载框架的一端铰接,两个副承载框架的另一端分别铰接在两侧的链条上;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两个副承载框架的另一端分别铰接在两侧的链条上,实现副承载框架在上料停顿点和下料停顿点时展开与主承载框架平齐,进而实现方便上下料,降低了上下料人员的劳动强度,且工作效率高;同时实现在提升的过程中,两个副承载框架合拢,保证了货物在提升过程中不会因为左右滑动出现掉落,保证了货物的安全。

An Intelligent Logistics Transport Vehicle

The invention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logistics transportation, in particular to an intelligent logistics transport vehicle, which comprises a frame bottom plate, casters, columns, sprockets, chains, main bearing frame, auxiliary bearing frame and drums. Both ends of the column are provided with sprockets, and two sprockets of the coaxial line are connected by a rotating shaft; the two ends of the main bearing frame are hinged with one end of the two auxiliary bearing frames, and two sprockets are hinged with each other. The other end of the sub-load-bearing frame is articulated on the chains on both sides respectively; the invention realizes that the sub-load-bearing frame expands smoothly with the main load-bearing frame at the loading and unloading stopping points by articulating the other end of the two sub-load-bearing frames on the chains on both sides separately, thereby realizing convenient loading and unloading, reducing the labor intensity of the loading and unloading personnel, and achieving high work efficiency at the same time. In the process of lifting, the two supporting frames are closed, which ensures that the goods will not fall due to left-right sliding during lifting, and ensures the safety of the good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物流运输车
本专利技术属于物流运输
,具体的说是一种智能物流运输车。
技术介绍
近年来,物流快递行业发展势头强劲,物流运输车的应用愈加广泛。但是,把货物装入物流车内传统的方法是采用人力搬运提升,工作强度大。为此,我们设计出一种智能物流运输车内提升装置。现有技术中也出现了一些物流运输车的技术方案,如申请号为2017216181773的一项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智能物流运输车内提升装置,包括水平设置的底板,底板中央位置处正上方设有盛料盒,底板顶面中央位置处竖直设有套筒,套筒内设有滑杆,且滑杆顶面和盛料盒底面固定连接,套筒和滑杆之间通过锁紧螺栓定位,底板顶面两端竖直设有导柱,导柱数量为四个,且四个导柱对称分布在盛料盒两侧,盛料盒两端均设有导向板,导向板内开设有导向通孔,且导柱设在导向通孔内,位于盛料盒同侧的两个导柱顶端之间设有横杆,横杆中间位置处设有滑轮,盛料盒顶面两端设有吊环,吊环连接有吊绳。该方案能够实现将货物提升到物流运输车上,代替了传统的人力作业,但该方案中将货物放入盛料盒和从盛料盒内取出货物都比较困难,操作十分不便,且工作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智能物流运输车,通过主承载框架的两端与两个副承载框架的一端铰接,两个副承载框架的另一端分别铰接在两侧的链条上,实现副承载框架在上料停顿点和下料停顿点时展开与主承载框架平齐,进而实现方便上下料,降低了上下料人员的劳动强度,且工作效率高;同时实现在提升的过程中,两个副承载框架合拢,保证了货物在提升过程中不会因为左右滑动出现掉落,保证了货物的安全。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智能物流运输车,包括车架底板、脚轮,所述车架底板下方设有四个脚轮;所述脚轮直接由电机驱动;还包括立柱、链轮、链条、主承载框架、副承载框架、滚筒,所述车架底板顶面上竖直设置四个立柱,四个立柱对称布置在车架底板上;所述立柱两端均设有链轮,同一个立柱上的两个链轮之间通过链条传动,同轴线的两个链轮通过转轴连接,立柱下端的链轮受主电机驱动;所述主承载框架的两端与两个副承载框架的一端铰接,两个副承载框架的另一端分别铰接在两侧的链条上,主承载框架和副承载框架内均纵向设置一组滚筒;工作时,左右两侧的主电机同步转动,主电机通过链轮带动两侧的链条移动,链条带动副承载框架与链条的铰接点移动,进而带动副承载框架和主承载框架移动,当副承载框架与链条的铰接点移动到图中C处时,两侧的副承载框架开始张开,当副承载框架与链条的铰接点移动到图中B处时,两侧的副承载框架完全展开,最终与主承载框架平齐,此处作为下料停顿点,货物沿主承载框架和副承载框架上的滚筒滑动到卸货平台上;当副承载框架与链条的铰接点移动到图中A处时,此处作为上料停顿点,货物沿副承载框架上的滚筒滑动到主承载框架上,同时两侧的副承载框架开始合拢,当副承载框架与链条的铰接点移动到图中D处时,两侧的副承载框架完全合拢;在提升货物的过程中,副承载框架合拢,保证了货物在提升过程中不会因为左右滑动出现掉落,且当在上料和下料时,副承载框架张开且与主承载框架平齐,进而方便上下料,降低了上下料人员的劳动强度,且工作效率高,同时为实现自动上下料打下基础。优选的,所述副承载框架与链条的铰接点的转轴上铰接连杆一端;所述连杆另一端铰接在滑块上,连杆对称设置;所述滑块滑动安装在主承载框架侧面的滑槽内;工作时,当副承载框架与链条的铰接点从图中的A处运动到图中D处的过程中,两侧的副承载框架进行合拢,进而通过连杆推动滑块移动,当副承载框架与链条的铰接点移动到图中D处时,两个滑块刚好接触,实现主承载框架在上升的过程中,连杆防止了主承载框架上的货物的掉落,同时当两个滑块贴合在一起后,左右两侧形成了稳定的三角形结构,进而保证了主承载框架和副承载框架在提升的过程中的稳定性,保证了货物的安全的同时,也保证了物流运输车的安全。优选的,所述主承载框架侧面的滑槽内设有弹簧;所述弹簧位于两个滑块之间;工作时,两侧的副承载框架合拢时,连杆推动滑块移动,当副承载框架与链条的铰接点接近图中D处时,两个滑块开始压缩弹簧,实现缓冲两个滑块的撞击,一方面减弱了两个滑块撞击对物流运输车结构产生的伤害,另一方面消除了两个滑块撞击产生的噪声。优选的,所述副承载框架与链条的铰接点的转轴上铰接伸缩杆一端;所述伸缩杆的另一端铰接在主承载框架侧面上;工作时,当副承载框架与链条的铰接点从图中的A处运动到图中D处的过程中,两侧的副承载框架进行合拢,同时伸缩杆收缩,实现主承载框架在上升的过程中,伸缩杆防止了主承载框架上的货物的掉落,保证了货物的安全。优选的,所述主承载框架与副承载框架铰接处设有一号转轴;所述一号转轴两端的圆柱面上设置弧形齿;所述主承载框架一端底面铰接一号压紧链条一端;所述一号压紧链条铰接在副承载框架一端表面上;工作时,两侧的副承载框架合拢,副承载框架带动一号压紧链条进行包裹一号转轴上弧形齿,当副承载框架与链条的铰接点移动到图中D处时,一号压紧链条完全绷紧,左右两侧形成了稳定的三角形结构,进而保证了主承载框架和副承载框架在提升的过程中的稳定性,保证了货物的安全的同时,也保证了物流运输车的安全。优选的,所述主承载框架与副承载框架铰接处设有一号转轴;所述一号转轴两端的圆柱面上设置弧形齿;所述主承载框架一端底面通过连接块固定连接钢带一端;所述钢带另一端通过连接块固定连接在副承载框架一端表面;所述钢带靠近一号转轴一侧固定连接一组伸缩缸一端;所述伸缩缸另一端铰接在二号压紧链条的连接支架上;工作时,两侧的副承载框架合拢,副承载框架通过伸缩缸带动二号压紧链条进行包裹一号转轴上弧形齿,当副承载框架与链条的铰接点接近图中D处时,二号压紧链条挤压伸缩缸,降低了二号链条包裹一号转轴上弧形齿产生的撞击力,保证了物流运输车的安全。优选的,所述钢带一端铰接在主承载框架一端底面上的连接块上,钢带另一端铰接在副承载框架一端表面的连接块上;工作时,钢带的两端采用铰接的方式连接在连接块上,当副承载框架与主承载框架平齐时,钢带能够自由的进行弯曲,防止出现局部过度弯曲的情况,保证了钢带的使用寿命,进而提高物流运输车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专利技术通过主承载框架的两端与两个副承载框架的一端铰接,两个副承载框架的另一端分别铰接在两侧的链条上,实现副承载框架在上料停顿点和下料停顿点时展开与主承载框架平齐,进而实现方便上下料,降低了上下料人员的劳动强度,且工作效率高;同时实现在提升的过程中,两个副承载框架合拢,保证了货物在提升过程中不会因为左右滑动出现掉落,保证了货物的安全。2.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副承载框架与链条的铰接点的转轴上铰接连杆一端,连杆另一端铰接在滑块上,实现货物在提升的过程中,连杆防止了主承载框架上的货物的掉落,同时当两个滑块贴合在一起后,左右两侧形成了稳定的三角形结构,进而保证了主承载框架和副承载框架在提升的过程中的稳定性,保证了货物的安全的同时,也保证了物流运输车的安全。3.本专利技术通过在一号转轴两端的圆柱面上设置弧形齿,一号压紧链条两端分别铰接在主承载框架一端底面和副承载框架一端表面上,实现主承载框架在提升的过程中,一号压紧链条完全绷紧,左右两侧形成了稳定的三角形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物流运输车,包括车架底板(1)、脚轮(2),所述车架底板(1)下方设有四个脚轮(2);所述脚轮(2)直接由电机驱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立柱(3)、链轮(4)、链条(5)、主承载框架(6)、副承载框架(7)、滚筒(8),所述车架底板(1)顶面上竖直设置四个立柱(3),四个立柱(3)对称布置在车架底板(1)上;所述立柱(3)两端均设有链轮(4),同一个立柱(3)上的两个链轮(4)之间通过链条(5)传动,同轴线的两个链轮(4)通过转轴连接,立柱(3)下端的链轮(4)受主电机驱动;所述主承载框架(6)的两端与两个副承载框架(7)的一端铰接,两个副承载框架(7)的另一端分别铰接在两侧的链条(5)上,主承载框架(6)和副承载框架(7)内均纵向设置一组滚筒(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物流运输车,包括车架底板(1)、脚轮(2),所述车架底板(1)下方设有四个脚轮(2);所述脚轮(2)直接由电机驱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立柱(3)、链轮(4)、链条(5)、主承载框架(6)、副承载框架(7)、滚筒(8),所述车架底板(1)顶面上竖直设置四个立柱(3),四个立柱(3)对称布置在车架底板(1)上;所述立柱(3)两端均设有链轮(4),同一个立柱(3)上的两个链轮(4)之间通过链条(5)传动,同轴线的两个链轮(4)通过转轴连接,立柱(3)下端的链轮(4)受主电机驱动;所述主承载框架(6)的两端与两个副承载框架(7)的一端铰接,两个副承载框架(7)的另一端分别铰接在两侧的链条(5)上,主承载框架(6)和副承载框架(7)内均纵向设置一组滚筒(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物流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承载框架(7)与链条(5)的铰接点的转轴上铰接连杆(9)一端;所述连杆(9)另一端铰接在滑块(91)上,连杆(9)对称设置;所述滑块(91)滑动安装在主承载框架(6)侧面的滑槽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物流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承载框架(6)侧面的滑槽内设有弹簧;所述弹簧位于两个滑块(91)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物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文娟
申请(专利权)人:钱文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