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控制装置和电梯控制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00387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5 17: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梯控制装置及电梯控制方法。在对电梯的运行进行控制时,即使在限速器系统的衰减机构等机构部件发生劣化的状态下,也能对轿厢进行高精度的平层位置控制。基于设置于限速器的脉冲发生器的输出,计算轿厢的位置,基于该算出的轿厢位置,进行轿厢停止于各楼层时的平层控制。此处,基于轿厢进行停止动作时的脉冲发生器的输出的判定结果,判定限速器系统的异常,在判定为异常的情况下,将进行平层控制时的控制方法变更为与通常时的控制方法不同的控制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梯控制装置和电梯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梯控制装置及电梯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在电梯中设置有限速器作为用于检测轿厢的升降速度或升降位置的机构。在限速器上卷绕有与轿厢的升降联动地进行移动的无端头的限速器钢丝绳,设置于限速器的脉冲发生器(旋转编码器)对限速器钢丝绳的移动状态(即轿厢的移动状态)进行检测。电梯控制装置通过对由设置于限速器的脉冲发生器所检测出的值进行监视,从而能正确地判断轿厢的位置。例如,能判断与各楼层平层后的轿厢是否在正确的位置与该层楼层平层,或者是否处于偏离该层楼层数毫米左右的状态。基于该判断,电梯控制装置能进行平层位置控制,对轿厢与各楼层平层的位置进行高精度地校正。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利用设置于限速器(调速器)的脉冲发生器,对轿厢的平层位置进行检测的技术。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平9-1224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伴随着设置有电梯的建筑物的高层化,使轿厢在上下方向上移动的主钢丝绳的谐振频率降低至限速器钢丝绳的谐振频率附近的情况下,主钢丝绳的振动可能会传递至限速器钢丝绳,限速器可能会进行异常振动。从而具有以下结构:在由限速器钢丝绳等构成的限速器系统中设置衰减机构,并利用该衰减机构来抑制限速器钢丝绳的振动。因此,即使在通常运用时主钢丝绳进行振动,限速器钢丝绳也不会振动。然而,在构成衰减机构的部件发生劣化的情况下,抑制限速器钢丝绳振动的功能有时会无法充分起作用。若限速器钢丝绳发生异常振动,则基于由设置于限速器的脉冲发生器所检测出的值来进行平层位置控制时的平层精度会发生劣化。因此,不希望在限速器钢丝绳的衰减机构劣化了的状态下继续电梯的运行。以往,限速器钢丝绳的衰减机构的劣化是在电梯的检查作业时由作业人员来进行判断,无法自动地检测到劣化。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在对电梯的运行进行控制时,即使在限速器系统的机构部件劣化了的状态下,也能对轿厢进行高精度的平层位置控制。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例如采用权利要求所记载的结构。本申请包含多个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手段,若举其中一个示例,本申请的特征在于,包括:轿厢位置运算部,该轿厢位置运算部基于设置于限速器的脉冲发生器的输出,对轿厢的位置进行运算,其中限速器上卷绕有与轿厢连结的限速器钢丝绳;平层控制部,该平层控制部基于轿厢位置运算部所运算出的轿厢位置,对轿厢的平层进行控制;限速器异常判定部,该限速器异常判定部基于轿厢进行平层动作前脉冲发生器的输出的判定结果,对设置有限速器的限速器系统的异常进行判定;以及平层控制方法判定部,该平层控制方法判定部在所述限速器异常判定部判定为异常的情况下,将平层控制部采用的平层控制方法变更为与通常时不同的控制方法。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对限速器系统所具备的衰减机构的劣化等异常进行判定,基于该判定结果,通过切换为不使用设置于限速器的脉冲发生器的输出的平层控制,从而能始终进行高精度的平层位置的控制。上述以外的问题、结构及效果通过以下实施例的说明来进一步明确。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涉及的电梯控制装置和电梯的示例的结构图。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涉及的电梯控制装置的硬件结构例的框图。图3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涉及的位置检测器和被检测体的示例的结构图。图4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涉及的位置检测器检测被检测体的位置的状态的说明图。图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平层控制处理流程(例1)的流程图。图6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涉及的通常模式和减速模式的一个示例的特性图。图7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平层控制处理流程(例2)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以下称为“本例”)进行说明。[1.整体结构]图1是示出本例的电梯控制装置和利用该电梯控制装置来控制的电梯的整体构成例。电梯的轿厢1连接在主钢丝绳9的一端,通过卷绕有主钢丝绳9的电动机12的驱动,在井道11内进行升降。主钢丝绳9的另一端与对重10连接。在电动机12上,安装有输出与电动机12的旋转同步的脉冲的脉冲发生器13。通过电动机12的旋转而使轿厢1进行的上升及下降由电梯控制装置20来进行控制。此外,电梯的轿厢1与无端头的限速器钢丝绳2连接。限速器钢丝绳2卷绕在配置于井道11的上端侧的限速器3上,并且还卷绕在配置于井道11的下端的限速器配重滑轮5,与轿厢1的升降联动地进行移动。限速器配重滑轮5对限速器钢丝绳2施加张力,且限速器配重滑轮5上设置有衰减机构6。在限速器3安装有脉冲发生器4,脉冲发生器4输出与限速器钢丝绳2的移动同步的脉冲。限速器钢丝绳2与轿厢1连接,因此脉冲发生器4所输出的脉冲成为与轿厢1的升降同步的脉冲。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限速器钢丝绳2、限速器3、脉冲发生器4、限速器配重滑轮5以及衰减机构6统称为限速器系统。在井道11内的轿厢1的各停止层配置有被检测体7,在轿厢1安装有用于检测该被检测体7的位置检测器8。轿厢1停在各楼层时,基于位置检测器8检测到被检测体7的状态,电梯控制装置20进行设定停止位置的平层控制。为了进行平层控制,电梯控制装置20包括轿厢位置运算部21、限速器异常判定部22、平层控制方法判定部23以及平层控制部24。此外,为了进行地板对齐控制以使在轿厢1停止(平层)的状态下轿厢1的地板位置与各楼层的地板一致,电梯控制装置20具备地板对齐方法判定部25和地板对齐指令部26。另外,在图1中,省略关于电梯控制装置20的平层控制与地板对齐控制以外的结构。轿厢位置运算部21根据安装于限速器3的脉冲发生器4所输出的计数值,进行通过运算求出轿厢1的升降位置的轿厢位置运算处理。由轿厢位置运算部21运算得到的轿厢1的升降位置的数据提供给限速器异常判定部22、平层控制部24以及地板对齐指令部26。限速器异常判定部22基于脉冲发生器4所输出的计数值和连接至电动机12的脉冲发生器13所输出的计数值等,进行判定限速器系统有无异常的限速器异常判定处理。具体而言,在脉冲发生器4所输出的计数值跟随脉冲发生器13所输出的计数值的变化进行变化时,限速器异常判定部22判定为限速器系统正常。而在脉冲发生器4所输出的计数值没有跟随脉冲发生器13所输出的计数值的变化进行变化时,限速器异常判定部22判定为限速器系统异常。这是伴随限速器钢丝绳2的振动而检测出脉冲发生器4的输出中存在异常的处理。这里,在限速器异常判定部22的异常判定中,如图5、图7后述的那样,使用限速器异常阈值TH1(图5的示例)、TH2(图7的示例)。限速器异常阈值例如是基于脉冲发生器13所输出的计数值的变化和脉冲发生器4所输出的计数值的变化的差分来决定的值。即,在没有异常的情况下,脉冲发生器13所输出的计数值和脉冲发生器4所输出的计数值以一定的比率进行变化。然而,在发生限速器钢丝绳2的振动等异常时,脉冲发生器13所输出的计数值的变化和脉冲发生器4所输出的计数值的变化会偏离一定的比率。利用上述的异常阈值TH1、TH2来判断偏离该一定比率的程度,从而判断对限速器钢丝绳2施加张力的限速器配重滑轮5上所设置的衰减机构6的劣化程度。平层控制方法判定部23基于限速器异常判定部22得到的有无异常的判定结果,在存在异常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梯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轿厢位置运算部,该轿厢位置运算部基于设置于限速器的脉冲发生器的输出,对轿厢的位置进行运算,所述限制器上卷绕有与所述轿厢连结的限速器钢丝绳;平层控制部,该平层控制部基于所述轿厢位置运算部所运算出的轿厢位置,对所述轿厢的平层进行控制;限速器异常判定部,该限速器异常判定部基于所述轿厢进行平层动作前的所述脉冲发生器的输出的判定结果,对设置有所述限速器的限速器系统的异常进行判定;以及平层控制方法判定部,该平层控制方法判定部在所述限速器异常判定部判定为异常的情况下,将所述平层控制部采用的平层控制方法变更为与通常时不同的控制方法。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6.15 JP 2017-1180911.一种电梯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轿厢位置运算部,该轿厢位置运算部基于设置于限速器的脉冲发生器的输出,对轿厢的位置进行运算,所述限制器上卷绕有与所述轿厢连结的限速器钢丝绳;平层控制部,该平层控制部基于所述轿厢位置运算部所运算出的轿厢位置,对所述轿厢的平层进行控制;限速器异常判定部,该限速器异常判定部基于所述轿厢进行平层动作前的所述脉冲发生器的输出的判定结果,对设置有所述限速器的限速器系统的异常进行判定;以及平层控制方法判定部,该平层控制方法判定部在所述限速器异常判定部判定为异常的情况下,将所述平层控制部采用的平层控制方法变更为与通常时不同的控制方法。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不同的控制方法是从设置于所述轿厢的位置检测器和设置于所述轿厢的井道的停止层的被检测体相对的位置起,基于设置于电动机的脉冲发生器的输出来进行平层控制的方法。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不同的控制方法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加藤可奈子永沼一斗井上真辅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株式会社日立大厦系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