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单箱跨距堆场起重机自动化码头装卸系统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港口集装箱装卸
,具体涉及一种单箱跨距堆场起重机自动化码头装卸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专业集装箱码头源于欧美,早期的码头主要是采用“岸边集装箱起重机+跨运车”的工艺模式,采用跨运车来实现集装箱的水平运输及堆场装卸,这种工艺虽然效率高,但堆高不足,且各排之间需要设置跨运车车道,导致堆场土地利用率低。随后人们设计专利技术了轮胎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将多排集装箱加一个集卡车道设为轮胎场桥的跨距,并构成作业箱区,水平运输采用集卡。同时与“轮胎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集卡”工艺对应的“轨道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集卡”工艺也开始快速发展,轨道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形式多样,有双悬臂、单悬臂、无悬臂等结构形式,跨距也有多种选择,堆放多排集装箱,并构成作业箱区,水平运输也采用集卡。前者轮胎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可自行转场,灵活机动、柔性好,应对不确定性干扰因素比较强。后者轨道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运行定位准确、速度参数高、无废气排放,便于实现自动化。但是随着集装箱船舶大型化的发展,对集装箱码头装卸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工艺模式逐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单箱跨距堆场起重机自动化码头装卸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船舶(1)、岸桥(2)、水平运输车(3)、集装箱(4)、单箱跨距堆场起重机(5)、堆场箱区(6)和集疏运卡车(7),所述岸桥(2)位于码头前沿,用于所述船舶(1)和所述水平运输车(3)之间的装卸作业,所述堆场箱区(6)内平行设有若干长条状的堆放区,每条所述堆放区的长度方向沿垂直于岸线的方向,每条所述堆放区对应设有至少一个可沿其长度方向往复移动的所述单箱跨距堆场起重机(5),所述堆场箱区(6)的海侧设有多条沿岸线方向伸展的供所述水平运输车(3)呈回字形循环移动的车辆通道,所述堆场箱区(6)的陆侧设有多条沿岸线方向伸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箱跨距堆场起重机自动化码头装卸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船舶(1)、岸桥(2)、水平运输车(3)、集装箱(4)、单箱跨距堆场起重机(5)、堆场箱区(6)和集疏运卡车(7),所述岸桥(2)位于码头前沿,用于所述船舶(1)和所述水平运输车(3)之间的装卸作业,所述堆场箱区(6)内平行设有若干长条状的堆放区,每条所述堆放区的长度方向沿垂直于岸线的方向,每条所述堆放区对应设有至少一个可沿其长度方向往复移动的所述单箱跨距堆场起重机(5),所述堆场箱区(6)的海侧设有多条沿岸线方向伸展的供所述水平运输车(3)呈回字形循环移动的车辆通道,所述堆场箱区(6)的陆侧设有多条沿岸线方向伸展的供所述集疏运卡车(7)移动的车辆通道,所述单箱跨距堆场起重机(5)可向以侧方停车方式停靠于相应的所述堆放区两端海侧交接点及陆侧交接点的所述水平运输车(3)和/或集疏运卡车(7)上装卸集装箱(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箱跨距堆场起重机自动化码头装卸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箱跨距堆场起重机(5)的轨距设置为只覆盖一个集装箱(4)的长度,所述单箱跨距堆场起重机(5)的高度设置为可完成2-4层集装箱(4)的堆取要求,所述单箱跨距堆场起重机(5)具有沿所述堆放区长度方向伸展的悬臂以向相应的所述堆放区两端的所述水平运输车(3)和/或集疏运卡车(7)上装卸集装箱(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单箱跨距堆场起重机自动化码头装卸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箱跨距堆场起重机(5)包括龙门架和大车行走机构,所述龙门架包括主梁、支腿、外伸叉架和带起升机构的悬挂小车,所述主梁与所述堆放区的宽度方向相同及所述集装箱(4)的长度方向均相同,所述主梁上垂直连接有所述悬臂,所述悬臂上连接有可沿其长度方向移动的所述带起升机构的悬挂小车,所述大车行走机构布置于所述堆放区长边的两侧并可带动所述龙门架沿所述堆放区的长度方向移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跃力,王卫昌,周强,田宇,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归朴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