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高速输送物料的传送装置,包括支撑部件;传送带,用于传送物料;动力部件,用于驱动所述传送带转动以输送物料;磁性部件,设于所述传送带下方,用于吸住位于所述传送带上的物料;减震结构,用于支撑所述支撑部件且吸收传送带和动力部件上的震动。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减震结构能够对传送带上少量的震动进行吸收,能有效的减少整个传输过程中产生的震动,增强磁性部件吸牢物料的效果,并且因为该减震结构的设置,能够有效的保持整个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各零部件受到的振动小,延长装置的使用寿命和提高装置的使用稳定性,降低整个设备的故障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高速输送物料的传送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物料运输
,尤其是涉及一种可高速输送物料的传送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对金属板进行冲压加工的过程中,其需要通过多道冲压加工,该加工过程中其金属板在从上一工序输送到下一工序的过程中,均为通过传送带进行输送,目前传送带为通过电机驱动的转动辊来带动同步带进行转动以实现对物料进行输送,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同步带是通过电机来驱动的,物料和电机都会产生较大的震动,其易造成物料在同步带上输送的效率低,易从同步带上掉落,而且最主要的是,因为产生有震动,在长时间使用下,震动易导致整个同步带上的零部件出现松动,造成装置经常出现故障,故障率高,而且还易造成整个装置使用过程中出现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稳定性高、使用寿命长、故障率低的可高速输送物料的传送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可高速输送物料的传送装置,包括支撑部件;传送带,用于传送物料;动力部件,用于驱动所述传送带转动以输送物料;磁性部件,设于所述传送带下方,用于吸住位于所述传送带上的物料;调节结构,与所述动力部件相配合以调节所述传送带的松紧;减震结构,用于支撑所述支撑部件且吸收传送带和动力部件上的震动。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减震结构能够对传送带上少量的震动进行吸收,能有效的减少整个传输过程中产生的震动,增强磁性部件吸牢物料的效果,并且因为该减震结构的设置,能够有效的保持整个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各零部件受到的振动小,延长装置的使用寿命和提高装置的使用稳定性,降低整个设备的故障率;将磁性部件设在传送带的下方,其在金属板物料置于传送带上的时候,磁性件会对物料施加一个吸力,因此在对物料进行传送的过程中,增大了物料与传送带之间的摩擦力,因此在传送的时候,可将传送带的输送速率提高到15-20m/s,在该过程中物料不会发生偏移、滞留、打滑及掉落等情况,从而实现了快速的传送,提高了对物料进行加工的加工效率,而且因为磁性件的吸力增大了同步带与传送带之间的摩擦力,因此即使物料上沾有油,也能够保障物料与同步带之间紧密的连接,使物料随同步带快速的运动,提高同步带的输送效果;而且该设置方式其在传动带上未设置任何的固定装置,因此不会对传动带本身造成任何重量上的负担,从而可以使用小功率的电机驱动传动带进行传动,降低了能耗,减小了成本,简化了整个装置的结构,提高了装置的送料效率,调节结构能够调节传送带的松紧,使得传送带位于最佳的紧度,即可避免传送带过松而与盖体相接触,造成传送带磨损,又可避免传送带过紧影响传送带转动的速率和造成传送带长时间被拉紧而被拉断等情况。进一步的,所述减震结构包括与所述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相配合的第一减震座、穿设于所述第一减震座上的第二减震座、设于所述第二减震座内的弹性结构及用于固定所述第一、第二减震座的锁定杆,所述第一、第二连接件均为n字形设置;通过将第一、第二减震座设成n字形,从而第二减震座能够准确的卡入到所述第一减震座内,其安装方便,而且震动能更加快速的传递到弹性结构当中去,加强了减震效果。进一步的,所述弹性结构包括设于所述第二减震座内的方形弹性件、设于所述方形弹性件内的菱形弹性件及填充于所述方形弹性件与所述菱形弹性件之间的多个填充条,所述方形弹性件与所述菱形弹性件均为中空设置,设置方形弹性件和菱形弹性件,其震动在传递下来的时候,方形弹性件可先将部分震动散发掉,然后部分震动从菱形弹性件的一端传递进去,其从点传递到面的过程中,震动能够快速的被散发掉,减震效果好。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减震座上部设有一由上至下倾斜设置的切削面,该第二减震座与所述第一减震座为过盈配合;第二减震座与第一减震座过盈配合,实现了第一、第二减震座之间能够连接更加快速和牢固,而且第二减震座上设置倾斜的切削面,可便于第二减震座上更加快速的卡入到第一减震座上,连接方便。进一步的,所述磁性部件包括多个磁性件和用于固定所述磁性件的盖体,所述盖体与所述支撑部件相配合;将磁性件设为多个而不是一个长条,其一方面保障了磁性件的可在支撑部件上均匀分布,使得物料输送过程中保持持续的吸力,从而保障物料输送的整个过程不会发生脱落,物料运输的稳定性强,另一方面则将磁性件设为多个,其磁性件之间具有间距,该间距可应对在使用过程中磁性件发生热胀冷缩而发生位置的偏移或者碎裂,而且将磁性件设为多个,其还能够便于在使用过程中单个磁性件发生破碎等方式的损坏,可以对单个进行更换,降低成本;并且将磁性件设为多个,减少磁性件总量并还能够保持磁性件的吸力不会受到影响,降低了成本;而设置盖体可盖到磁性件上,对磁性件进行保护和固定,避免磁性件受到物料的碰撞而发生碎裂,延长了磁性件的使用寿命,而且盖体盖设到磁性件上,其还可避免磁性件的缝隙对传送带的运动造成影响,保障传送带运动的稳定性,减少传送带受到的摩擦。进一步的,所述动力部件包括主动轮、从动轮及用于驱动所述主动轮旋转的驱动结构,所述主动轮与所述从动轮均与所述传送带相配合;通过设置主动轮、从动轮可对传送带实现拉紧,从而物料在置于所述传动带上的时候能够更好的进行运输,而且该设置方式一方面结构简单,另一方面主要的是能够将传动带绷紧,避免在物料放在传动带上的时候,传动带因物料的重力而与盖体相接触,造成传送带磨损,其提高了传送带的使用寿命。进一步的,所述支撑部件包括支架与设于所述支架上的横梁,所述磁性件与所述设于所述横梁上,所述盖体与所述横梁可拆卸连接;设置横梁可对磁性件进行固定安装,提高整个装置的强度;而设置调节结构可对从动轮进行调节,该调节过程能改变从动轮与主动轮之间的间距,因此在对传送带进行更换安装的过程更加方便。进一步的,所述调节结构包括与所述横梁相连的第一连接块、与所述从动轮活动连接的连接轴及用于调节所述连接轴左右动作的调节杆,所述调节杆与所述第一连接块相连;通过设置第一连接块能够对连接轴进行支撑,从而套设在支撑轴上的从动轮可以悬空,保持从动轮可以稳定转动,而设置调节杆则可在转动的条件下,改变从动轮与主动轮之间的间距,其可便于调节。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减震结构能够对传送带上少量的震动进行吸收,能有效的减少整个传输过程中产生的震动,增强磁性部件吸牢物料的效果,并且因为该减震结构的设置,能够有效的保持整个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各零部件受到的振动小,延长装置的使用寿命和提高装置的使用稳定性,降低整个设备的故障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图1中A的放大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二。图4为图3中B的放大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局部爆炸图。图6为图5中C的放大图。图7为图5中D的放大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横梁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减震结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专利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实施例一:如图1-8所示,一种可高速输送物料的传送装置,包括支撑部件1、传送带2、动力部件3及磁性部件4,其中所述支撑部件1包括支架11和横梁12,所述支架11为竖直的金属架,该支架11直接架到地面上或者是金属板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高速输送物料的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部件(1);传送带(2),用于传送物料;动力部件(3),用于驱动所述传送带(2)转动以输送物料;磁性部件(4),设于所述传送带(2)下方,用于吸住位于所述传送带(2)上的物料;调节结构(13),与所述动力部件(3)相配合以调节所述传送带(2)的松紧;减震结构(9),用于支撑所述支撑部件(1)且吸收传送带(2)和动力部件(3)上的震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高速输送物料的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部件(1);传送带(2),用于传送物料;动力部件(3),用于驱动所述传送带(2)转动以输送物料;磁性部件(4),设于所述传送带(2)下方,用于吸住位于所述传送带(2)上的物料;调节结构(13),与所述动力部件(3)相配合以调节所述传送带(2)的松紧;减震结构(9),用于支撑所述支撑部件(1)且吸收传送带(2)和动力部件(3)上的震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高速输送物料的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结构(9)包括与所述与所述支撑部件(1)相配合的第一减震座(931)、穿设于所述第一减震座(931)上的第二减震座(932)、设于所述第二减震座(932)内的弹性结构(90)及用于固定所述第一、第二减震座的锁定杆(934),所述第一、第二减震座均为n字形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高速输送物料的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结构(90)包括设于所述第二减震座(932)内的方形弹性件(935)、设于所述方形弹性件(935)内的菱形弹性件(336)及填充于所述方形弹性件(935)与所述菱形弹性件(936)之间的多个填充条(937),所述方形弹性件(935)与所述菱形弹性件(936)均为中空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高速输送物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利锋,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金浪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