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方秀琴专利>正文

一种电缆运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003314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5 16: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线缆运输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缆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它是由第一至第四固定元件、第一/第二容叉部件、第一至第六连接杆、第一至第四立柱、第一/第二叉板构成的。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用户及运输方简易地装车及卸车上的电缆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主要有益效果:制造方便、结构简单、成本低、使用效果好、易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缆运输装置本申请是名称为:一种简易结构型电缆运输装置、申请号为:201510165309.0、申请日为:2015年4月9日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本专利技术属于线缆运输
,尤其是涉及一种电缆运输装置。
技术介绍
线缆作为信息、信号、电力的传输载体,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线缆行业是继汽车产业后的第二大产业。线缆常常是按圈或盘的方式交付,对于工业用电缆,通常绕放在电缆盘具上,随电缆盘具一起交付给用户。电缆目前的运输方式常用的是汽车运输,通常,一辆卡车上会运输数盘电缆,有的会叠放两层,到达用户方后,常常由于没有合适的卸载工具,运输人员将线缆从车辆上推下,常常会损伤线缆盘具、电缆及相关人员,给用户及供应商都造成了财产及名誉损失。对于用户来说,虽然有的用户具有可行驶的叉车,但是,由于卡车中线缆叠放较高,因此,对于上层也没有很好的办法进行运输;而对于较多的用户来说,有时只有手动的叉车,这种叉车的上升或下降的最大高度通常只有几十厘米,因此,更无法从卡车上取下整盘电缆。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揭示一种电缆运输装置,它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电缆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它是由第一固定元件、第二固定元件、第三固定元件、第四固定元件、第一容叉部件、第二容叉部件、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第一立柱、第二立柱、第三立柱、第四立柱、第三连接杆、第四连接杆、第五连接杆、第六连接杆、第一叉板、第二叉板构成的;第一固定元件具有互不相通的第一进叉口及第二进叉口,第一进叉口位于第二进叉口下方,第一进叉口和第二进叉口都是前后贯通第一固定元件的;第二固定元件具有互不相通的第三进叉口及第四进叉口,第三进叉口位于第四进叉口下方,第三进叉口和第四进叉口都是前后贯通第二固定元件的;第三固定元件具有互不相通的第五进叉口及第门进叉口,第五进叉口位于第六进叉口下方,第五进叉口和第六进叉口都是前后贯通第三固定元件的;第四固定元件具有互不相通的第七进叉口及第八进叉口,第七进叉口位于第八进叉口下方,第七进叉口和第八进叉口都是前后贯通第四固定元件的;第一容叉部件连接在第一立柱与第四立柱的下方,第二容叉部件连接在第二立柱与第三立柱的下方,第一连接杆将第一固定元件与第二固定元件进行连接,第二连接杆将第三固定元件与第四固定元件进行连接;第一立柱一端固定在第一固定元件上方,第二立柱一端固定在第二固定元件上方,第三立柱一端固定在第三固定元件上方,第四立柱一端固定在第四固定元件上方,第三连接杆固定在第一立柱与第四立柱的另一端,第五连接杆固定在第二立柱与第三立柱的另一端,第四连接杆连接在第三连接杆与第五连接杆的一端,第六连接杆连接在第三连接杆与第五连接杆的另一端,第三连接杆与第五连接杆的上表面位于同一平面内;第一叉板位于第三连接杆上方且固定在第三连接杆上,第一叉板伸出第六连接杆,第二叉板位于第五连接杆上方且固定在第五连接杆上,第二叉板伸出第六连接杆;第一容叉部件与第二容叉部件是平行设置的;第一容叉部件内部具有前后贯通的第九进叉口,第二容叉部件内部具有前后贯通的第十进叉口,第一容叉部件与第一固定元件接触处第二进叉口与第九进叉口的横截面尺寸一样大且是相通的,第二容叉部件与第二固定元件接触处第四进叉口与第十进叉口的横截面尺寸一样大且是相通的;在与第一进叉口轴线相垂直的平面的正投影上:第七进叉口的边界位于第一进叉口的边界之内或者第一进叉口的边界与第七进叉口的边界是重叠的,第五进叉口的边界位于第三进叉口的边界之内或者第三进叉口的边界与第五进叉口的边界是重叠的。上述所述的一种电缆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叉板的上表面的前端是倾斜的,第二叉板的上表面的前端也是倾斜的,且第一叉板上表面的倾斜面与第二叉板上表面的倾斜面在同一平面内。上述所述的一种电缆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叉部件的上表面是倾斜的,第二容叉部件的上表面也是倾斜的,且第一容叉部件的上表面与第一容叉部件的表面在同一平面内。上述所述的一种电缆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立柱、第三连接杆形成的角与第一立柱、第一容叉部件形成的角之间连接有第一加强部件。进一步地,上述所述的一种电缆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连接杆、第三立柱形成的角与第二容叉部件、第二立柱形成的角之间连接有第二加强部件。更进一步地,上述所述的一种电缆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部件与第二加强部件是平行的或者在所述简易结构型电缆运输装置右视图上是相交的。本专利技术中,由于各组成元件都可以是钢或铁,因此,材料相当容易取得,因此,非常便于制造、制造成本极低,而且使用时非常实用,运输方工用户使用本专利技术后,再也未发生过将电缆从卡车上推下而造成电缆盘具、电缆损坏的现象;使制造厂商、用户的成本更加节省、信誉更好。因此,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主要有益效果:制造方便、结构简单、成本低、使用效果好、易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实例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右视图。图3为实施实例1运输电缆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实例2的右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实例3的右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实例1请见图1至图3,一种电缆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它是由第一固定元件111、第二固定元件121、第三固定元件131、第四固定元件141、第一容叉部件21、第二容叉部件23、第一连接杆22、第二连接杆24、第一立柱11、第二立柱12、第三立柱13、第四立柱14、第三连接杆31、第四连接杆32、第五连接杆33、第六连接杆34、第一叉板41、第二叉板42构成的;第一固定元件具有互不相通的第一进叉口112及第二进叉口113,第一进叉口位于第二进叉口下方,第一进叉口和第二进叉口都是前后贯通第一固定元件的;第二固定元件具有互不相通的第三进叉口122及第四进叉口123,第三进叉口位于第四进叉口下方,第三进叉口和第四进叉口都是前后贯通第二固定元件的;第三固定元件具有互不相通的第五进叉口132及第门进叉口,第五进叉口位于第六进叉口下方,第五进叉口和第六进叉口都是前后贯通第三固定元件的;第四固定元件具有互不相通的第七进叉口142及第八进叉口,第七进叉口位于第八进叉口下方,第七进叉口和第八进叉口都是前后贯通第四固定元件的;第一容叉部件连接在第一立柱与第四立柱的下方,第二容叉部件连接在第二立柱与第三立柱的下方,第一连接杆将第一固定元件与第二固定元件进行连接,第二连接杆将第三固定元件与第四固定元件进行连接;第一立柱一端固定在第一固定元件上方,第二立柱一端固定在第二固定元件上方,第三立柱一端固定在第三固定元件上方,第四立柱一端固定在第四固定元件上方,第三连接杆固定在第一立柱与第四立柱的另一端,第五连接杆固定在第二立柱与第三立柱的另一端,第四连接杆连接在第三连接杆与第五连接杆的一端,第六连接杆连接在第三连接杆与第五连接杆的另一端,第三连接杆与第五连接杆的上表面位于同一平面内;第一叉板位于第三连接杆上方且固定在第三连接杆上,第一叉板伸出第六连接杆,第二叉板位于第五连接杆上方且固定在第五连接杆上,第二叉板伸出第六连接杆;第一容叉部件与第二容叉部件是平行设置的;第一容叉部件内部具有前后贯通的第九进叉口,第二容叉部件内部具有前后贯通的第十进叉口,第一容叉部件与第一固定元件接触处第二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缆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它是由第一固定元件、第二固定元件、第三固定元件、第四固定元件、第一容叉部件、第二容叉部件、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第一立柱、第二立柱、第三立柱、第四立柱、第三连接杆、第四连接杆、第五连接杆、第六连接杆、第一叉板、第二叉板构成的;第一固定元件具有互不相通的第一进叉口及第二进叉口,第一进叉口位于第二进叉口下方,第一进叉口和第二进叉口都是前后贯通第一固定元件的;第二固定元件具有互不相通的第三进叉口及第四进叉口,第三进叉口位于第四进叉口下方,第三进叉口和第四进叉口都是前后贯通第二固定元件的;第三固定元件具有互不相通的第五进叉口及第门进叉口,第五进叉口位于第六进叉口下方,第五进叉口和第六进叉口都是前后贯通第三固定元件的;第四固定元件具有互不相通的第七进叉口及第八进叉口,第七进叉口位于第八进叉口下方,第七进叉口和第八进叉口都是前后贯通第四固定元件的;第一容叉部件连接在第一立柱与第四立柱的下方,第二容叉部件连接在第二立柱与第三立柱的下方,第一连接杆将第一固定元件与第二固定元件进行连接,第二连接杆将第三固定元件与第四固定元件进行连接;第一立柱一端固定在第一固定元件上方,第二立柱一端固定在第二固定元件上方,第三立柱一端固定在第三固定元件上方,第四立柱一端固定在第四固定元件上方,第三连接杆固定在第一立柱与第四立柱的另一端,第五连接杆固定在第二立柱与第三立柱的另一端,第四连接杆连接在第三连接杆与第五连接杆的一端,第六连接杆连接在第三连接杆与第五连接杆的另一端,第三连接杆与第五连接杆的上表面位于同一平面内;第一叉板位于第三连接杆上方且固定在第三连接杆上,第一叉板伸出第六连接杆,第二叉板位于第五连接杆上方且固定在第五连接杆上,第二叉板伸出第六连接杆;第一容叉部件与第二容叉部件是平行设置的;第一容叉部件内部具有前后贯通的第九进叉口,第二容叉部件内部具有前后贯通的第十进叉口,第一容叉部件与第一固定元件接触处第二进叉口与第九进叉口的横截面尺寸一样大且是相通的,第二容叉部件与第二固定元件接触处第四进叉口与第十进叉口的横截面尺寸一样大且是相通的;在与第一进叉口轴线相垂直的平面的正投影上:第七进叉口的边界位于第一进叉口的边界之内或者第一进叉口的边界与第七进叉口的边界是重叠的,第五进叉口的边界位于第三进叉口的边界之内或者第三进叉口的边界与第五进叉口的边界是重叠的;第二容叉部件与第三固定元件的接触面处,第十进叉口不小于第六进叉口的尺寸;第一容叉部件与第四固定元件的接触面处,第九进叉口不小于第八进叉口的尺寸;第五连接杆、第三立柱形成的角与第二容叉部件、第二立柱形成的角之间连接有第二加强部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缆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它是由第一固定元件、第二固定元件、第三固定元件、第四固定元件、第一容叉部件、第二容叉部件、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第一立柱、第二立柱、第三立柱、第四立柱、第三连接杆、第四连接杆、第五连接杆、第六连接杆、第一叉板、第二叉板构成的;第一固定元件具有互不相通的第一进叉口及第二进叉口,第一进叉口位于第二进叉口下方,第一进叉口和第二进叉口都是前后贯通第一固定元件的;第二固定元件具有互不相通的第三进叉口及第四进叉口,第三进叉口位于第四进叉口下方,第三进叉口和第四进叉口都是前后贯通第二固定元件的;第三固定元件具有互不相通的第五进叉口及第门进叉口,第五进叉口位于第六进叉口下方,第五进叉口和第六进叉口都是前后贯通第三固定元件的;第四固定元件具有互不相通的第七进叉口及第八进叉口,第七进叉口位于第八进叉口下方,第七进叉口和第八进叉口都是前后贯通第四固定元件的;第一容叉部件连接在第一立柱与第四立柱的下方,第二容叉部件连接在第二立柱与第三立柱的下方,第一连接杆将第一固定元件与第二固定元件进行连接,第二连接杆将第三固定元件与第四固定元件进行连接;第一立柱一端固定在第一固定元件上方,第二立柱一端固定在第二固定元件上方,第三立柱一端固定在第三固定元件上方,第四立柱一端固定在第四固定元件上方,第三连接杆固定在第一立柱与第四立柱的另一端,第五连接杆固定在第二立柱与第三立柱的另一端,第四连接杆连接在第三连接杆与第五连接杆的一端,第六连接杆连接在第三连接杆与第五连接杆的另一端,第三连接杆与第五连接杆的上表面位于同一平面内;第一叉板位于第三连接杆上方且固定在第三连接杆上,第一叉板伸出第六连接杆,第二叉板位于第五连接杆上方且固定在第五连接杆上,第二叉板伸出第六连接杆;第一容叉部件与第二容叉部件是平行设置的;第一容叉部件内部具有前后贯通的第九进叉口,第二容叉部件内部具有前后贯通的第十进叉口,第一容叉部件与第一固定元件接触处第二进叉口与第九进叉口的横截面尺寸一样大且是相通的,第二容叉部件与第二固定元件接触处第四进叉口与第十进叉口的横截面尺寸一样大且是相通的;在与第一进叉口轴线相垂直的平面的正投影上:第七进叉口的边界位于第一进叉口的边界之内或者第一进叉口的边界与第七进叉口的边界是重叠的,第五进叉口的边界位于第三进叉口的边界之内或者第三进叉口的边界与第五进叉口的边界是重叠的;第二容叉部件与第三固定元件的接触面处,第十进叉口不小于第六进叉口的尺寸;第一容叉部件与第四固定元件的接触面处,第九进叉口不小于第八进叉口的尺寸;第五连接杆、第三立柱形成的角与第二容叉部件、第二立柱形成的角之间连接有第二加强部件。2.一种电缆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它是由第一固定元件、第二固定元件、第三固定元件、第四固定元件、第一容叉部件、第二容叉部件、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第一立柱、第二立柱、第三立柱、第四立柱、第三连接杆、第四连接杆、第五连接杆、第六连接杆、第一叉板、第二叉板构成的;第一固定元件具有互不相通的第一进叉口及第二进叉口,第一进叉口位于第二进叉口下方,第一进叉口和第二进叉口都是前后贯通第一固定元件的;第二固定元件具有互不相通的第三进叉口及第四进叉口,第三进叉口位于第四进叉口下方,第三进叉口和第四进叉口都是前后贯通第二固定元件的;第三固定元件具有互不相通的第五进叉口及第门进叉口,第五进叉口位于第六进叉口下方,第五进叉口和第六进叉口都是前后贯通第三固定元件的;第四固定元件具有互不相通的第七进叉口及第八进叉口,第七进叉口位于第八进叉口下方,第七进叉口和第八进叉口都是前后贯通第四固定元件的;第一容叉部件连接在第一立柱与第四立柱的下方,第二容叉部件连接在第二立柱与第三立柱的下方,第一连接杆将第一固定元件与第二固定元件进行连接,第二连接杆将第三固定元件与第四固定元件进行连接;第一立柱一端固定在第一固定元件上方,第二立柱一端固定在第二固定元件上方,第三立柱一端固定在第三固定元件上方,第四立柱一端固定在第四固定元件上方,第三连接杆固定在第一立柱与第四立柱的另一端,第五连接杆固定在第二立柱与第三立柱的另一端,第四连接杆连接在第三连接杆与第五连接杆的一端,第六连接杆连接在第三连接杆与第五连接杆的另一端,第三连接杆与第五连接杆的上表面位于同一平面内;第一叉板位于第三连接杆上方且固定在第三连接杆上,第一叉板伸出第六连接杆,第二叉板位于第五连接杆上方且固定在第五连接杆上,第二叉板伸出第六连接杆;第一容叉部件与第二容叉部件是平行设置的;第一容叉部件内部具有前后贯通的第九进叉口,第二容叉部件内部具有前后贯通的第十进叉口,第一容叉部件与第一固定元件接触处第二进叉口与第九进叉口的横截面尺寸一样大且是相通的,第二容叉部件与第二固定元件接触处第四进叉口与第十进叉口的横截面尺寸一样大且是相通的;在与第一进叉口轴线相垂直的平面的正投影上:第七进叉口的边界位于第一进叉口的边界之内或者第一进叉口的边界与第七进叉口的边界是重叠的,第五进叉口的边界位于第三进叉口的边界之内或者第三进叉口的边界与第五进叉口的边界是重叠的;第二容叉部件与第三固定元件的接触面处,第十进叉口不小于第六进叉口的尺寸;第一容叉部件与第四固定元件的接触面处,第九进叉口不小于第八进叉口的尺寸;所述第一叉板的上表面的前端是倾斜的,第二叉板的上表面的前端也是倾斜的,且第一叉板上表面的倾斜面与第二叉板上表面的倾斜面在同一平面内;称为第一斜面;第五连接杆、第三立柱形成的角与第二容叉部件、第二立柱形成的角之间连接有第二加强部件。3.一种电缆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它是由第一固定元件、第二固定元件、第三固定元件、第四固定元件、第一容叉部件、第二容叉部件、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第一立柱、第二立柱、第三立柱、第四立柱、第三连接杆、第四连接杆、第五连接杆、第六连接杆、第一叉板、第二叉板构成的;第一固定元件具有互不相通的第一进叉口及第二进叉口,第一进叉口位于第二进叉口下方,第一进叉口和第二进叉口都是前后贯通第一固定元件的;第二固定元件具有互不相通的第三进叉口及第四进叉口,第三进叉口位于第四进叉口下方,第三进叉口和第四进叉口都是前后贯通第二固定元件的;第三固定元件具有互不相通的第五进叉口及第门进叉口,第五进叉口位于第六进叉口下方,第五进叉口和第六进叉口都是前后贯通第三固定元件的;第四固定元件具有互不相通的第七进叉口及第八进叉口,第七进叉口位于第八进叉口下方,第七进叉口和第八进叉口都是前后贯通第四固定元件的;第一容叉部件连接在第一立柱与第四立柱的下方,第二容叉部件连接在第二立柱与第三立柱的下方,第一连接杆将第一固定元件与第二固定元件进行连接,第二连接杆将第三固定元件与第四固定元件进行连接;第一立柱一端固定在第一固定元件上方,第二立柱一端固定在第二固定元件上方,第三立柱一端固定在第三固定元件上方,第四立柱一端固定在第四固定元件上方,第三连接杆固定在第一立柱与第四立柱的另一端,第五连接杆固定在第二立柱与第三立柱的另一端,第四连接杆连接在第三连接杆与第五连接杆的一端,第六连接杆连接在第三连接杆与第五连接杆的另一端,第三连接杆与第五连接杆的上表面位于同一平面内;第一叉板位于第三连接杆上方且固定在第三连接杆上,第一叉板伸出第六连接杆,第二叉板位于第五连接杆上方且固定在第五连接杆上,第二叉板伸出第六连接杆;第一容叉部件与第二容叉部件是平行设置的;第一容叉部件内部具有前后贯通的第九进叉口,第二容叉部件内部具有前后贯通的第十进叉口,第一容叉部件与第一固定元件接触处第二进叉口与第九进叉口的横截面尺寸一样大且是相通的,第二容叉部件与第二固定元件接触处第四进叉口与第十进叉口的横截面尺寸一样大且是相通的;在与第一进叉口轴线相垂直的平面的正投影上:第七进叉口的边界位于第一进叉口的边界之内或者第一进叉口的边界与第七进叉口的边界是重叠的,第五进叉口的边界位于第三进叉口的边界之内或者第三进叉口的边界与第五进叉口的边界是重叠的;第二容叉部件与第三固定元件的接触面处,第十进叉口不小于第六进叉口的尺寸;第一容叉部件与第四固定元件的接触面处,第九进叉口不小于第八进叉口的尺寸;所述第一容叉部件的上表面是倾斜的,第二容叉部件的上表面也是倾斜的,且第一容叉部件的上表面与第一容叉部件的表面在同一平面内;称为第二斜面;第五连接杆、第三立柱形成的角与第二容叉部件、第二立柱形成的角之间连接有第二加强部件。4.一种电缆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它是由第一固定元件、第二固定元件、第三固定元件、第四固定元件、第一容叉部件、第二容叉部件、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第一立柱、第二立柱、第三立柱、第四立柱、第三连接杆、第四连接杆、第五连接杆、第六连接杆、第一叉板、第二叉板构成的;第一固定元件具有互不相通的第一进叉口及第二进叉口,第一进叉口位于第二进叉口下方,第一进叉口和第二进叉口都是前后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秀琴
申请(专利权)人:方秀琴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