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两轮车辆的后座把手
本主题总体上涉及鞍座式机动车辆,并且更具体地涉及附接至鞍座式车辆的框架组件。
技术介绍
通常,鞍座式车辆包括从头管向后延伸的框架组件。框架组件用作支撑车辆负载的车辆的骨架和结构构件。前轮通过一个或多个前悬架连接至框架组件的前部分。框架组件朝向车辆的后部分延伸。后轮通过一个或多个后悬架连接至框架组件。框架组件包括安装到其的发动机组件。发动机组件功能性地连接至后轮,后轮为车辆提供向前运动。消音器组件设在车辆的横向侧、通过安装支架安装到框架组件或车辆。通常,多个面板安装到车辆的框架组件,其覆盖安装在其上的各种车辆部分件。传统上,在座椅组件的最末端处设有后座把手,以方便支撑后座乘客。后座把手包括握持部分,该握持部分围绕后座的腿延伸并且进一步向后延伸以形成相同的后座把手的后握持部分。使用任何一个握持部分来支撑和舒适是后座乘客的特权。后座把手还包括用于将后座把手附接至车辆框架组件的安装凸耳。为了提供最小的操作间隙,在尾盖中或在座椅组件中设有切口或者设有空间,使得后座把手可以通过安装凸耳附接至框架。然而,在这种情况下,整个系统会降低车辆的美学特征,并且也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鞍座式车辆,包括:框架组件,所述框架组件包括布置在所述车辆(100)的前部分中的头管、从所述头管在向后方向上延伸的主管;座椅组件,所述座椅组件包括布置在所述主管上方的骑乘者座椅组件(4)和后座座椅组件(5);附接至所述主管的一体式安装支架(16),所述一体式安装支架(16)布置在所述左侧管(17)和右侧管(18)之间的区域内;以及后座把手(6),所述后座把手(6)布置在附接至所述一体式安装支架(16)的所述后座座椅组件(5)的最后末端处。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6.15 IN 2017410209321.一种鞍座式车辆,包括:框架组件,所述框架组件包括布置在所述车辆(100)的前部分中的头管、从所述头管在向后方向上延伸的主管;座椅组件,所述座椅组件包括布置在所述主管上方的骑乘者座椅组件(4)和后座座椅组件(5);附接至所述主管的一体式安装支架(16),所述一体式安装支架(16)布置在所述左侧管(17)和右侧管(18)之间的区域内;以及后座把手(6),所述后座把手(6)布置在附接至所述一体式安装支架(16)的所述后座座椅组件(5)的最后末端处。2.一种鞍座式车辆(100),包括:框架组件,所述框架组件包括头管、主管和一对侧管(17、18),所述头管布置在所述车辆(100)的前部分中,所述主管从所述头管在向后方向上延伸,所述侧管(17、18)即从所述主管在进一步向后方向上延伸的左侧管(17)和右侧管(18);座椅组件,所述座椅组件包括布置在所述侧管(17、18)上方的骑乘者座椅组件(4)和后座座椅组件(5);附接至所述侧管(17、18)的一体式安装支架(16),所述一体式安装支架(16)布置在所述左侧管(17)和所述右侧管(18)之间的区域中;以及后座把手(6),所述后座把手(6)布置在附接至所述一体式安装支架(16)的所述后座座椅组件(5)的最后末端处。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鞍座式车辆(100),其中所述一体式安装支架(16)沿着所述车辆(100)的宽度方向以横向笔直的方式延伸且被放置在所述后座座椅组件(5)下方,并且被焊接在所述侧管(17、18)的后末端处。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鞍座式车辆(100),其中所述一体式安装支架(16)是包括第一凹陷部分(19)的阶梯状结构,其中所述第一凹陷部分(19)进一步在向上方向上延伸以形成第二升高部分(20)。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鞍座式车辆(100),其中所述第二升高部分(20)沿着与所述第一凹陷部分(19)的宽度类似的所述车辆(100)的宽度在笔直的横向方向上延伸,并且所述第二升高部分(20)形成在所述第一凹陷部分(19)上方的平面中。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鞍座式车辆(100),其中所述车辆(100)还包括在所述第一凹陷部分(19)中可拆卸地附接至所述一体式安装支架(16)的座椅锁定件(15)。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鞍座式车辆(100),其中所述后座把手(6)在所述第二升高部分(20)处通过至少一对安装开口(21)可拆卸地附接至所述一体式安装支架(16),所述至少一对安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R·拉贾马尼,G·安奴玛拉塞提,P·加内桑,V·阿洛美,M·锡尔尤马尔,
申请(专利权)人:TVS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印度,IN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