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状细胞培养基的压片工艺及其生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01287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5 15:50
一种片状细胞培养基的压片工艺及其生产工艺,其中,该片状细胞培养基的压片工艺,包括下述步骤:(S41)、选择一压片机,压片机的上冲的冲头部位的材质是非粘性物质,压片机的下冲的冲头部位的材质是非粘性物质;(S42)、下冲的冲头部位由中模孔下端伸入中模孔,封住中模孔底部;(S43)、利用加料器向中模孔内填充细胞培养基干粉;(S44)、上冲的冲头部位自中模孔落入中模孔内,并下行预定的行程,将中模孔内的细胞培养基干粉压制成细胞培养基片;(S45)、上冲提升出孔,出孔的同时旋转上冲,上冲旋转的角度为大于30度;(S46)、下冲上升将细胞培养基片顶出中模孔,以此完成压片过程。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产率更高、精度更高、工序简化、控制方便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片状细胞培养基的压片工艺及其生产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细胞培养基的生产工艺领域,尤其是一种应用于片状细胞培养基的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细胞培养基是按照动物细胞生长繁殖或积累代谢产物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由人工配制而成的营养基质,专供动物细胞培养、分离鉴别、研究和保存用,为满足细胞生长和代谢的需要,培养基必须包含碳源、氮源、水、无机盐、能源和生长因子六大类营养物质。而细胞培养基既是培养细胞中供给细胞营养和促使细胞生殖增殖的基础物质,也是培养细胞生长和繁殖的生存环境。干粉培养基作为培养基的一种,是将培养基的各种成分经过预混合、研磨和后混合等适当的处理,根据各种培养基的配方所需的充分混匀成粉末状。使用时取此粉末按比例加蒸馏水溶化分装灭菌即可。虽然干粉培养基能够使培养基达到标准化,节省培养基的制造时间,但是,干粉培养基仍然存在以下问题:(1)粉尘高的问题;干粉培养基的颗粒大概70-150微米,所以使用者在称量,运输,准备的过程中容易产生粉尘,对使用者健康产生危险,而且产生的粉尘提升了使用者生产现场的清洁难度,从而提升使用者生产或实验时的交叉污染。(2)溶解时间长的问题;干粉培养基在溶解的过程中,会浮在液体上,导致溶解时间偏长。(3)制备液体培养基时间长的问题;干粉培养基使用时必需称量定量,所需时间长,而且称量过程中容易发生错误称量的风险和交叉污染的风险。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有人想出了将细胞培养基干粉进行压片的方法,但是,由于细胞培养基粘度高,比较特殊,细胞培养基干粉在一般的压片方法生产中会粘到冲头部分,如此一来便会破坏细胞培养基片,使生产的细胞培养基片不完整。专利技术内容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向社会提供一种产率更高、精度更高、工序简化、控制方便的片状培养基的压片工艺。本专利技术还向社会提供一种产率更高、精度更高、工序简化、控制方便的片状细胞培养基的生产工艺。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片状细胞培养基的压片工艺,包括下述步骤:(S41)、选择一压片机,压片机的上冲的冲头部位用于与压片接触的接触层的材质是非粘性物质,压片机的下冲的冲头部位的用于与压片接触的接触层的材质是非粘性物质;(S42)、下冲的冲头部位由中模孔下端伸入中模孔,封住中模孔底部;(S43)、利用加料器向中模孔内填充细胞培养基干粉;(S44)、上冲的冲头部位自中模孔上端落入中模孔内,并下行预定的行程,将中模孔内的细胞培养基干粉压制成细胞培养基片;(S45)、上冲提升出孔,出孔的同时旋转上冲,上冲旋转的角度为大于30度;(S46)、下冲上升将细胞培养基片顶出中模孔,以此完成一次压片过程;(S47)、下冲降到原位,重复步骤(S41)至(S46),完成下一次填充。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改进,所述上冲的冲头部位的接触层是通过包裹的方式设置的,所述下冲的冲头部位的接触层是通过包裹的方式设置的。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改进,所述上冲是由非粘性物质制成的,所述下冲是由非粘性物质制成的。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改进,所述非粘性物质含有下述重量份的组分:聚四氟乙烯(PTFE)10-20份、阳极氧化铝15-30份、陶瓷5-30份、硅胶5-20份、搪瓷铸铁10-40份。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改进,所述非粘性物质含有下述重量份的组分:聚四氟乙烯(PTFE)14-16份、阳极氧化铝20-25份、陶瓷15-20份、硅胶10-15份、搪瓷铸铁20-30份。本专利技术的另外一种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片状细胞培养基的生产工艺,(S1)、预混合;将氨基酸10-30份,糖20-40份,盐30-70份,缓冲液10-20份混合,在温度为5-40℃,湿度小于50%的条件下,通过扩散混合机器把粉体分层扩散移动,在外力作用下分离的粉体移动到新生层面上,使各组分粉体在局部范围内扩散实现均匀分布,0.5-10h后形成预混合物;(S2)、研磨;将上述的预混合物放入研磨仪,保持温度在4-80℃,旋转研磨仪对预混合物进行研磨粉碎,制成终端产品的颗粒大小为50-150μm;(S3)、后混合;将粉碎后的培养基干粉在5-40℃,湿度为小于50%的条件下,通过扩散混合机器把粉体分层扩散移动,在外力作用下分离的粉体移动到新生层面上,使各组分粉体在局部范围内扩散实现均匀分布,需要0.5-10h;(S4)、压片:(S41)、选择一压片机,压片机的上冲的冲头部位的用于与压片接触的接触层的材质是非粘性物质,压片机的下冲的冲头部位的用于与压片接触的接触层的材质是非粘性物质;(S42)、下冲的冲头部位由中模孔下端伸入中模孔,封住中模孔底部;(S43)、利用加料器向中模孔内填充细胞培养基干粉;(S44)、上冲的冲头部位自中模孔上端落入中模孔内,并下行预定的行程,将中模孔内的细胞培养基干粉压制成细胞培养基片;(S45)、上冲提升出孔,出孔的同时旋转上冲,上冲旋转的角度为大于30度;(S46)、下冲上升将细胞培养基片顶出中模孔,以此完成一次压片过程;(S47)、下冲降到原位,重复步骤(S41)至(S46),完成下一次填充。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改进,所述上冲的冲头部位的接触层是通过包裹的方式设置的,所述下冲的冲头部位的接触层是通过包裹的方式设置的。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改进,所述上冲是由非粘性物质制成的,所述下冲是由非粘性物质制成的。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改进,所述非粘性物质含有下述重量份的组分:聚四氟乙烯(PTFE)10-20份、阳极氧化铝15-30份、陶瓷5-30份、硅胶5-20份、搪瓷铸铁10-40份。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改进,所述非粘性物质含有下述重量份的组分:聚四氟乙烯(PTFE)14-16份、阳极氧化铝20-25份、陶瓷15-20份、硅胶10-15份、搪瓷铸铁20-30份。本专利技术由于压片机的上冲的冲头部位用于与压片接触的接触层的材质是非粘性物质,压片机的下冲的冲头部位的用于与压片接触的接触层的材质是非粘性物质;因此,(1)利用本专利技术的压片工艺产生的片状培养基的颗粒在1mm-25cm的范围内,所以使用者在称量,运输,准备的过程中不产生粉尘,对使用者健康减低危险,而且减低使用者生产或实验时的交叉污染;(2)片状培养基在溶解的过程中,会沉在液体里,减少溶解时间;(3)片状培养基使用时不需称量定量,所需配制时间短,所以减低称量过程中容易发生错误称量和交叉污染的风险。最重要的是,利用本专利技术的压片工艺所制成的片状培养基,细胞培养基干粉在压片过程中不会粘到冲头部分,所述非粘性物质也不会对片状培养基的性能造成影响,如此一来便能够保护细胞培养基片,使生产的细胞培养基片更加完整,如此一来,生产的产率则更高,精度也更高,操作工序也更加简化。因此,本专利技术具有能对产率更高、精度更高、工序简化、控制方便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中的片状细胞培养基生产工艺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中,一种片状细胞培养基的压片工艺,包括下述步骤:(S41)、选择一压片机,压片机的上冲的冲头部位用于与压片接触的接触层的材质是非粘性物质,压片机的下冲的冲头部位的用于与压片接触的接触层的材质是非粘性物质;(S42)、下冲的冲头部位由中模孔下端伸入中模孔,封住中模孔底部;(S43)、利用加料器向中模孔内填充细胞培养基干粉;(S44)、上冲的冲头部位自中模孔上端落入中模孔内,并下行预定的行程,将中模孔内的细胞培养基干粉压制成细胞培养基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片状细胞培养基的压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S41)、选择一压片机,压片机的上冲的冲头部位用于与压片接触的接触层的材质是非粘性物质,压片机的下冲的冲头部位的用于与压片接触的接触层的材质是非粘性物质;(S42)、下冲的冲头部位由中模孔下端伸入中模孔,封住中模孔底部;(S43)、利用加料器向中模孔内填充细胞培养基干粉;(S44)、上冲的冲头部位自中模孔上端落入中模孔内,并下行预定的行程,将中模孔内的细胞培养基干粉压制成细胞培养基片;(S45)、上冲提升出孔,出孔的同时旋转上冲,上冲旋转的角度为大于30度;(S46)、下冲上升将细胞培养基片顶出中模孔,以此完成一次压片过程;(S47)、下冲降到原位,重复步骤(S41)至(S46),完成下一次填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片状细胞培养基的压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S41)、选择一压片机,压片机的上冲的冲头部位用于与压片接触的接触层的材质是非粘性物质,压片机的下冲的冲头部位的用于与压片接触的接触层的材质是非粘性物质;(S42)、下冲的冲头部位由中模孔下端伸入中模孔,封住中模孔底部;(S43)、利用加料器向中模孔内填充细胞培养基干粉;(S44)、上冲的冲头部位自中模孔上端落入中模孔内,并下行预定的行程,将中模孔内的细胞培养基干粉压制成细胞培养基片;(S45)、上冲提升出孔,出孔的同时旋转上冲,上冲旋转的角度为大于30度;(S46)、下冲上升将细胞培养基片顶出中模孔,以此完成一次压片过程;(S47)、下冲降到原位,重复步骤(S41)至(S46),完成下一次填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状细胞培养基的压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冲的冲头部位的接触层是通过包裹的方式设置的,所述下冲的冲头部位的接触层是通过包裹的方式设置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状细胞培养基的压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冲是由非粘性物质制成的,所述下冲是由非粘性物质制成的。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片状细胞培养基的压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非粘性物质含有下述重量份的组分:聚四氟乙烯(PTFE)10-20份、阳极氧化铝15-30份、陶瓷5-30份、硅胶5-20份、搪瓷铸铁10-40份。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片状细胞培养基的压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非粘性物质含有下述重量份的组分:聚四氟乙烯(PTFE)14-16份、阳极氧化铝20-25份、陶瓷15-20份、硅胶10-15份、搪瓷铸铁20-30份。6.一种片状细胞培养基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S1)、预混合;将氨基酸10-30份,糖20-40份,盐30-70份,缓冲液10-20份混合,在温度为5-40℃,湿度小于50%的条件下,通过扩散混合机器把粉体分层扩散移动,在外力作用下分离的粉体移动到新生层面上,使各组分粉体在局部范围内扩散实现均匀分布,0.5-10h后形成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洪辉袁军胥文彦喻晓瑜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康天晟合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