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江俊昇专利>正文

流体填充建筑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99949 阅读:2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流体填充建筑模组,包括流体填充囊,平时呈扁缩的袋状体,该流体填充囊含有充填室,并设有注入口,充入流体进入充填室后,使该流体填充囊呈立体状,充填室内部进一步设有定型部,是连系在流体填充囊内部的两个内面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整个流体填充囊在充填流体后所形成的形状受到控制,不会被混凝土磨破,提高使用寿命。(*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流体填充建筑模组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在现场建筑部件成型的模壳或模板构件,尤其涉及一种使整个流体填充囊在充填流体后所形成的形状受到控制,不会被混凝土磨破,提高使用寿命的流体填充建筑模组。
技术介绍
目前一般建筑壁面的施工方法中,大多数是以平面的木质建模组构成一灌浆模穴,并在该灌浆模穴中架设适当的结构物〔如钢筋〕后,便在该灌浆模穴中施以混凝土的灌浆工作,待混凝土硬化后,便可将各营建模组拆除,完成该构筑的建构物。但上述供灌浆使用的建筑模组,在混凝土硬化后,必须以人工进行拆木板模的作业,除十分不便、费时外,也使建筑成本增加。因此,本案申请人,在先申请了第92135139号「建构物形成孔穴的方法及以该方法所制成含有孔穴的物体」专利技术申请案,该案是借由一种充气或注液式的囊袋作为流体填充建筑模组的单元,在应用时将其注入流体,使其立体化、坚硬化,以成为建筑使用的模组。待混凝土或灌注物硬化后,便可将囊袋中的流体泄漏,顺利取出囊袋,从而获得所要的建筑物表面。上述的施工方法虽然可快速并便利地构筑所需的建筑灌浆模穴,然而囊袋在取出的过程中,与尖硬的混凝土或土壤中的石块磨擦接触,极易造成囊袋被混凝土磨破,使囊袋的使用寿命降低,实有加以改进的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的供灌浆用的建筑模组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流体填充建筑模组,其使整个流体填充囊在充填流体后所形成的形状受到控制,不会被混凝土磨破,提高使用寿命。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流体填充建筑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流体填充囊,平时呈扁缩的袋状体,该流体填充囊含有充填室,并设有注入口,充入流体进入充填室后,使该流体填充囊呈立体状,充填室内部进一步设有定型部,是连系在流体填充囊内部的两个内面之间,使整个流体填充囊在充填流体的后所形成的形状受到控制。前述的流体填充建筑模组,其中还包括外层保护套,其含有容置区,以容置所述流体填充囊,使该外层保护套包裹于流体填充囊的外围。前述的流体填充建筑模组,其中还包括模基单元,具有灌浆表面,所述流体填充囊设置于该模基单元的灌浆表面。前述的流体填充建筑模组,其中还包括模基单元,该模基单元具有灌浆表面,所述外层保护套是设置于该模基单元的灌浆表面。前述的流体填充建筑模组,其中流体填充囊的外表面上是设有造型部。前述的流体填充建筑模组,其中外层保护套与施工部位接触的外表面上设有粗糙的摩擦面,以与施工部位牢固地接触。前述的流体填充建筑模组,其中还包含补强构件,所述外层保护套的表面是设有固接部,以进一步固接补强构件。前述的流体填充建筑模组,其中流体填充囊的充填室是一个。前述的流体填充建筑模组,其中流体填充囊的充填室是数个而且彼此连通。前述的流体填充建筑模组,其中流体填充囊的数个充填室彼此隔断。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流体填充建筑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流体填充囊,平时呈扁缩的袋状体,该流体填充囊含有充填室,并设有注入口,充入流体进入充填室后,使该流体填充囊呈立体状。本技术使整个流体填充囊在充填流体后所形成的形状受到控制,不会被混凝土磨破,提高使用寿命。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局部剖面图。-->图2是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流体填充囊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应用于构筑水沟盖的示意图〔流体填充建筑模组的底部未加支撑〕。图5是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应用于构筑水沟盖的示意图〔流体填充建筑模组的底部加有支撑〕。图6是自图4或图5撤出本技术所示的流体填充建筑模组后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图。图8是本技术的第三实施例图。图9是本技术的第四实施例图。图10是本技术的第五实施例图。图11是本技术的第六实施例图。图12是本技术的第七实施例图。图13是图12所述实施例的上端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14是本技术的第八实施例图。图15是本技术的第九实施例图。图16是本技术的第十实施例图。图17是本技术的第十一实施例图。图18是本技术的第十二实施例图。图19是本技术的第十三实施例图。图20是本技术的第十四实施例图。图21是本技术应用于河床的横断面示意图。图22是本技术应用于河床的立体示意图。图23是本技术应用于河床的局部立体示意图。图24是本技术应用于挡土墙的剖面图。图25是本技术应用于泄水孔的剖面图(一)。图26是本技术应用于泄水孔的剖面图(二)。图27是本技术应用于护栏的施工状态的立体示意图。图28是图27中的28-28剖面的剖面图。-->图29是图27所示的护栏竣工后的立体示意图。图30是本技术的第十五实施例图。图中标号说明:10流体填充囊   11充填室     12注入口121阀塞        13造型部     14定型部14’隔片       14”是拉部   14”’穿孔15固定部       16补强构件20外层保护套   21容置区     22摩擦面23固接部       24补强构件   25表面30水沟盖       31泄水孔40模基单元     41灌浆表面50河床         51孔穴60挡土墙       61泄水孔70排水沟       71排水孔80护栏         81排水孔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一种流体填充建筑模组,包括:流体填充囊10及外层保护套20,该外层保护套20是由较流体填充囊10更为耐磨的材料制成,并包裹于流体填充囊10的外表面上,以在流体填充囊10充入流体而膨涨呈一立体状或坚硬状态时,可一并撑张该外层保护套20,以作为构筑建筑物灌浆所需的模组,并牢固地顶撑于施工部位。待灌浆的混凝土硬化后,可将流体填充囊10中的流体向外泄漏后,使整个流体填充建筑模组收缩、扁化后,可以顺利地自建筑物上取下,而得到一种便利构筑、回收使用的流体填充建筑模组。如图1至图9所示,本技术所揭示的流体填充囊10,是呈一袋体状,它内含有一个或数个彼此独立、互相连通,或部分独立而部分连通的充填室11,以便充填流体,并装设至少一个注入口12,供使用者可将流体注入流体填充囊10的充填室11中,使原先呈扁平状的流体填充囊10呈一立体状或坚硬状态,并可顶撑于施工部位,而形成可以承载混凝土灌浆重量的流体填充囊。上述的注入口12平时被一阀塞121封塞,-->以挡阻充填室11中的流体向外泄漏。工程界将气体或液体均统称为流体,故本技术中所称的流体同样是指气体或液体。如图7、图8、图9所示,至于设置二个或多个相通的充填室11的目的,是借由设在两充填室11内部的定型部14可以拉住流体填充囊10的上下两面10a及10b,可使整个流体填充囊10在充填流体之后所形成的形状受到控制,而不致于使中央部位过于凸出膨胀。上述定型部14可为两个相邻的充填室11、11之间的隔片14’或是设在流体填充囊10的上下两面10a及10b之间的数个系拉部14”。为了使两个相邻的充填室11、11之间彼此独立起见,可在分隔两个相邻的充填室11、11之间加设密封的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流体填充建筑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流体填充囊,平时呈扁缩的袋状体,该流体填充囊含有充填室,并设有注入口,充入流体进入充填室后,使该流体填充囊呈立体状,充填室内部进一步设有定型部,是连系在流体填充囊内部的两个内面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流体填充建筑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流体填充囊,平时呈扁缩的袋状体,该流体填充囊含有充填室,并设有注入口,充入流体进入充填室后,使该流体填充囊呈立体状,充填室内部进一步设有定型部,是连系在流体填充囊内部的两个内面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填充建筑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外层保护套,其含有容置区,以容置所述流体填充囊,使该外层保护套包裹于流体填充囊的外围。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流体填充建筑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模基单元,具有灌浆表面,所述流体填充囊设置于该模基单元的灌浆表面。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体填充建筑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模基单元,该模基单元具有灌浆表面,所述外层保护套是设置于该模基单元的灌浆表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填充建筑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填充囊的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俊昇
申请(专利权)人:江俊昇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