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式电工穿线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998991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5 14: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手持式电工穿线器,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背景技术中提及的现有技术中的穿线机,体积大、不方便携带和使用的技术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一种手持式电工穿线器,包括基板、第一保护罩、第二保护罩、手柄、导向管、正反转电机、减速器、导向件和穿线器主体。优点:本手持式电工穿线器,通过正反转电机的正反转驱动两条同步带的推动牵引索的前进或者后退,从而带动电线穿入穿线管;本手持式电工穿线器,结构简单,体积小,质量轻,方便携带和使用。

Handheld electrical thread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hand-held electrical threader, which solves the technical problems of large volume, inconvenient portability and use of threader in the existing technology mentioned in the background technology. The technical scheme adopted is a hand-held electrical threader, which comprises a base plate, a first protective cover, a second protective cover, a handle, a guide tube, a forward and reverse motor, a reducer, a guide piece and a threader body. Advantages: The hand-held electrical threader drives the two synchronous belts forward and backward by the positive and reverse rotation of the positive and reverse motor to drive the towing rope forward or backward, thus driving the wire through the threading pipe; the hand-held electrical threader has simple structure, small size, light weight, and is convenient to carry and u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手持式电工穿线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手持式电工穿线器。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械技术的进步,建筑设备越来越丰富,传统电工在管路中铺设电线时,是现有钢丝或铁丝穿到各种线管里,然后再用人力把电线牵拉到线管内,此穿线方法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穿线机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问题。但是,现有穿线机,体积大、不方便携带和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
技术介绍
中提及的现有技术中的穿线机,体积大、不方便携带和使用的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手持式电工穿线器,包括基板、第一保护罩、第二保护罩、手柄、导向管、正反转电机、减速器、导向件和穿线器主体,基板竖直设置,穿线器主体设置在基板一侧平面上,正反转电机和减速器均设置在基板另一侧平面上;减速器连接穿线器主体,第一保护罩设置在穿线器主体的外周并固定在基板上,导向件水平设置,导向件固定在基板上,导向件与穿线器主体位于基板的同侧,导向管通过支架设置在基板的外侧;穿线器主体包括主动转轴、从动转轴、主动齿轮、从动齿轮、主动带轮、传动带轮、第一同步带、第二同步带、至少一个的主动从动带轮和至少一个的传动从动带轮,主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手持式电工穿线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01)、第一保护罩(02)、第二保护罩(03)、手柄(05)、导向管(07)、正反转电机(61)、减速器(62)、导向件(70)和穿线器主体,基板(01)竖直设置,穿线器主体设置在基板(01)一侧平面上,正反转电机(61)和减速器(62)均设置在基板(01)另一侧平面上;减速器(62)连接穿线器主体,第一保护罩(02)设置在穿线器主体的外周并固定在基板(01)上,导向件(70)水平设置,导向件(70)固定在基板(01)上,导向件(70)与穿线器主体位于基板(01)的同侧,导向管(07)通过支架(08)设置在基板(01)的外侧;穿线器主体包括主动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持式电工穿线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01)、第一保护罩(02)、第二保护罩(03)、手柄(05)、导向管(07)、正反转电机(61)、减速器(62)、导向件(70)和穿线器主体,基板(01)竖直设置,穿线器主体设置在基板(01)一侧平面上,正反转电机(61)和减速器(62)均设置在基板(01)另一侧平面上;减速器(62)连接穿线器主体,第一保护罩(02)设置在穿线器主体的外周并固定在基板(01)上,导向件(70)水平设置,导向件(70)固定在基板(01)上,导向件(70)与穿线器主体位于基板(01)的同侧,导向管(07)通过支架(08)设置在基板(01)的外侧;穿线器主体包括主动转轴(21)、从动转轴(31)、主动齿轮(24)、从动齿轮(34)、主动带轮(22)、传动带轮(32)、第一同步带(23)、第二同步带(33)、至少一个的主动从动带轮(42)和至少一个的传动从动带轮(52),主动转轴(21)和从动转轴(31)均水平插入基板(01)板面且贯穿,主动转轴(21)和从动转轴(31)与基板(01)之间均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减速器(62)的输出端连接主动转轴(21),减速器(62)的输入端连接正反转电机(61);主动转轴(21)位于从动转轴(31)的上方,主动齿轮(24)通过键设置在主动转轴(21),主动齿轮(24)与从动齿轮(34)啮合,从动齿轮(34)通过键设置在从动转轴(31)上,第二保护罩(03)设置在主动齿轮(24)和从动齿轮(34)的外周并固定在基板(01)上,主动齿轮(24)和从动齿轮(34)与减速器(62)位于基板(01)的同侧;主动带轮(22)通过键设置在主动转轴(21)上,至少一个的主动从动带轮(42)分别通过第一固定轴(41)设置在基板(01)板面上,主动从动带轮(42)与第一固定轴(41)之间均设置有轴承,所有第一固定轴(41)的轴心与主动转轴(21)的轴心位于同一水平直线上,主动带轮(22)与所有主动从动带轮(42)位于基板(01)的同侧,第一同步带(23)绕在主动带轮(22)与所有主动从动带轮(42)上;传动带轮(32)通过键设置在从动转轴(31)上,至少一个的传动从动带轮(52)分别通过第二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晓强周召信张超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