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墙底层部件及使用其的外墙施工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99851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外墙底层部件及使用其的外墙施工构造,其在经由外墙底层部件和横筋将外墙板安装于墙面的施工时,施工效率良好,且施工性、外墙板的紧固稳定性优越。外墙底层部件(2)用于经由配置于建筑物的墙面(8)的前表面的绝热材料,利用横筋(6、6’)和紧固金属件(A、A、A’、A’),固定窑业系墙板(7、7’)及其同质转角件(71)。外墙施工构造(1)使用外墙底层部件(2)。外墙底层部件(2)及外墙施工构造(1)通过组合构成外墙底层部件(2)的第一托座部件(3、3’)、第二托座部件(4、4’)、和转角用托座部件(5、5’)使其能够相互滑动移动,改进施工性。(*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在由钢筋混凝土或砖制造的建筑物的墙面的转角部为了构筑新的装饰精加工墙面而使用的外墙底层部件及使用其的外墙施工构造
技术介绍
通常,对钢筋混凝土制造或砖制造的建筑物的墙面的表面不实施精加工,但根据情况,有时也对该墙面涂敷灰浆实施涂装,形成为精加工面。另一方面,在用外墙板修缮现有建筑物的墙面的情况下,采用在现有墙面上安装底层材料或横筋后,紧固外墙板的施工法。但是,所述外墙板施工法存在以下问题。横筋或横筋固定部件的厚度大,重量大,因此,需要利用吊车进行安装作业,存在作业效率差的问题(专利文献1)。另外,还存在不能对在现有外墙面和外墙板之间设置的绝热材料进行施工,或绝热材料的厚度被限制的问题(专利文献2)。在建筑物的转角部分,也存在同样问题(专利文献3)。而且,在施工中途,底层横筋或L字状底层板倾斜或旋转,还导致不能施工效率良好地且凹凸不平地施工的问题。在使用同质转角件的情况下,使用紧固金属件进行与外墙板的左右接合的情况下,增大施工的工时,导致作业效率差的问题。【专利文献1】技术登陆第2595429号【专利文献2】特公平7-68751【专利文献3】特开2006-152578【专利文献4】特开平6-336811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对于钢筋混凝土制造或砖制造的建筑物的转角部的墙面,经由绝热材料稳定且效率良好地施工外墙板的外墙底层部件、及使用其的外墙施工构造。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是实现一种外墙底层部件,其是在建筑物的墙面的转角部中使用的外墙底层部件,其特征在于,外墙底层部件包括:两组第一托座部件、两组第二托座部件、和两组转角用托座部件。进而,本技术的上述目的还通过如下所述的外墙底层部件更有效地实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托座部件具有:基板部、和从该基板部向前方竖立设置的竖立设置部,所述第二托座部件具有:具有嵌合部的滑动部、和从该滑动部向侧方竖立设置的前面部,所述转角用托座部件具有:具有嵌合部的滑动部、和从该滑动部向后方竖立设置的抵接部。进而,本技术的上述目的还通过如下所述的外墙底层部件更有效地实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托座部件具有:嵌入所述第一托座部件的竖立设置部的嵌合部、和使第二托座部件的滑动部和第一托座部件的竖立设置部能够相互滑动移动的滑动部,该第二托座部件的滑动部、和该第一托座部件的竖立设置部在不相互转动的情况下,自如地仅在前后方向上滑动移动,进而,所述转角用托座部件具有:插入第二托座部件的前面部的嵌合部、和使转角用托座部件的滑动部和第二托座部件的前面部相互滑动移动的滑动部,该转角用托座部件的滑动部、和该第二托座部件的前面部在不相互转动的情况下,自如地仅在左右方向上滑动移动。进而,本技术的上述目的还通过如下所述的外墙底层部件更有效地实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托座部件在竖立设置部具有前后方向为长边的肋,所述第二托座部件的嵌合部的缘端部分与该肋抵接。进而,本技术的上述目的如下所述的外墙底层部件更有效地实-->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托座部件在前面部具有左右方向为长边的肋,所述转角用托座部件的嵌合部的缘端部分与该肋抵接。进而,本技术的上述目的如下所述的外墙底层部件更有效地实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托座部件或所述第二托座部件或所述转角用托座部件是大致L状形状。进而,本技术的上述目的如下所述的外墙底层部件更有效地实现,其特征在于,至少一方的所述转角用托座部件固定于相对的另一方的转角用托座部件。进而,本技术的上述目的如下外墙施工构造实现,一种外墙施工构造,其是包括墙面、固定于该墙面的外墙底层部件、固定于该外墙底层部件的横筋、固定于该横筋的外墙板及同质转角件的建筑物的转角部的外墙施工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墙底层部件包括:两组第一托座部件、两组第二托座部件、和两组转角用托座部件。进而,本技术的上述目的如下所述的外墙施工构造更有效地实现,其特征在于,所述横筋固定于所述转角用托座部件,外墙板及同质转角件利用固定件或紧固金属件固定于该横筋。进而,本技术的上述目的如下所述的外墙施工构造更有效地实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托座部件具有:基板部、和从该基板部向前方竖立设置的竖立设置部,所述第二托座部件具有:具有嵌合部的滑动部、和从该滑动部向侧方竖立设置的前面部,所述转角用托座部件具有:具有嵌合部的滑动部、和从该滑动部向后方竖立设置的抵接部。进而,本技术的上述目的如下所述的外墙施工构造更有效地实-->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托座部件的基板部固定于所述墙面,所述第二托座部件具有:插入所述第一托座部件的竖立设置部的嵌合部、能够使第二托座部件的滑动部和第一托座部件的竖立设置部在不互相转动的情况下仅在前后方向上滑动移动的滑动部,该第二托座部件的滑动部、和该第一托座部件的竖立设置部相互固定,进而,所述转角用托座部件具有:插入第二托座部件的前面部的嵌合部、和能够使转角用托座部件的滑动部和第二托座部件的前面部在不相互转动的情况下仅在左右方向上滑动移动的滑动部,该转角用托座部件的滑动部、和该第二托座部件的前面部相互固定,至少一方的转角用托座部件固定于相对的另一方的转角用托座部件。进而,本技术的上述目的如下所述的外墙施工构造更有效地实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托座部件在竖立设置部具有前后方向为长边的肋,所述第二托座部件的嵌合部的缘端部分与该肋大致抵接。进而,本技术的上述目的如下所述的外墙施工构造更有效地实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托座部件在前面部具有左右方向为长边的肋,所述转角用托座部件的嵌合部的缘端部分与该肋大致抵接。进而,本技术的上述目的如下所述的外墙施工构造更有效地实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托座部件或所述第二托座部件或所述转角用托座部件是大致L状的形状。进而,本技术的上述目的如下所述的外墙施工构造更有效地实现,其特征在于,所述横筋的剖面呈大致帽状,具有固定面和安装面,该横筋的固定面固定于转角用托座部件。根据本技术的外墙底层部件及使用其的外墙施工构造可知,使用的外墙底层部件及横筋是轻量,因此,不需要以往一样的砖等起重机,进-->而,能够用人力实施,因此,提高施工效率。另外,具有能够配置绝热材料的前后方向的尺寸,且通过使托座部件在前后方向上滑动移动,能够调节外墙底层部件的凹凸不平。进而,通过使转角用托座部件在左右方向上滑动移动,能够调节位置,外墙底层部件整体能够在前后方向上调节位置。另外,即使外墙底层部件在施工中途,也不会在上下方向上移动,或倾斜,能够稳定地构筑外墙底层部件。进而,通过将横筋固定于调节凹凸不平的外墙底层部件,能够将窑业系墙板等外墙板在凹凸不平的情况下,施工效率良好地,紧固稳定性良好地施工。从而,根据本技术的外墙底层部件及使用其的外墙施工构造可知,轻量,且能够施工效率良好,没有凹凸不平,紧固稳定性良好地施工,因此,其有用性极高。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外墙底层部件及外墙施工构造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外墙底层部件的(a)立体图1、(b)立体图2、(c)a-a剖面图、(d)b-b剖面图。图3是表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外墙底层部件的局部的(a)立体图1、(b)立体图2、(c)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外墙底层部件,其在建筑物的墙面的转角部中使用,其特征在于, 外墙底层部件由两组第一托座部件、两组第二托座部件、和两组转角用托座部件构成。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7-5-31 2007-004075U;JP 2007-5-31 2007-0040761.一种外墙底层部件,其在建筑物的墙面的转角部中使用,其特征在于,外墙底层部件由两组第一托座部件、两组第二托座部件、和两组转角用托座部件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墙底层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托座部件具有:基板部、和从该基板部向前方竖立设置的竖立设置部,所述第二托座部件具有:具有嵌合部的滑动部、和从该滑动部向侧方竖立设置的前面部,所述转角用托座部件具有:具有嵌合部的滑动部、和从该滑动部向后方竖立设置的抵接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外墙底层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托座部件具有:嵌入所述第一托座部件的竖立设置部的嵌合部、以及第二托座部件的滑动部和第一托座部件的竖立设置部能够相互滑动的滑动部,该第二托座部件的滑动部和该第一托座部件的竖立设置部在不相互转动的情况下,仅在前后方向上自如地滑动,进而,所述转角用托座部件具有:插入第二托座部件的前面部的嵌合部、以及转角用托座部件的滑动部和第二托座部件的前面部能够相互滑动的滑动部,该转角用托座部件的滑动部和该第二托座部件的前面部在不相互转动的情况下,仅在左右方向上自如地滑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外墙底层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托座部件在竖立设置部具有前后方向为长边的肋,所述第二托座部件的嵌合部的缘端部分与该肋大致抵接。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外墙底层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托座部件在前面部具有左右方向为长边的肋,所述转角用托座部件的嵌合部的缘端部分与该肋大致抵接。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外墙底层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托座部件或所述第二托座部件或所述转角用托座部件是大致L状形状。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外墙底层部件,其特征在于,至少一方的所述转角用托座部件固定于相对的另一方的转角用托座部件。8.一种外墙施工构造,其是由墙面、固定于该墙面的外墙底层部件、固定于该外墙底层部件的横筋、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吉田法广高见真
申请(专利权)人:日吉华株式会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