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截面梁模板支撑系统及施工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99703 阅读:2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宽截面梁模板支撑系统施工方法,该方法采用“V”形模板支撑,通过斜向立杆将所述框支梁自重及施工荷载有组织地传至下一层结构,由对应位置的下层框架梁独立承担。而当下层框架梁的承截力不足时,不足部分通过预先加大框架梁的截面、增加配筋措施补足。这种“V”形的斜向支撑传力,将框支梁的自重及施工荷载仅由一层框架梁来承担,而不需搭搞多层支撑,充分发挥框架梁的承载潜力,不需占用大量的周转材料,所增加的模板、钢筋、混凝土和其它辅助材料用量不多,费用相对降低,经济效益较显著,同时为其它工序施工创造了条件,从总体上看缩短了工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建筑施工方法,尤指一种宽截面梁模板支撑系统施工方法及施工工艺。
技术介绍
在高层建筑中,通常会设置一层转换层,用来承载上方增加的载荷。该转换层的框支梁由于要承受上部荷载,往往要具有相对较大的截面尺寸和自重,因此其模板支撑的设计和施工是整个框支梁施工的重点之一。目前施工单位对不同截面宽度的框支梁模板支撑施工方法通常为:1、如图1所示,当框支梁1截面高但宽度不大(与下一层框架2梁接近)时,一般通过竖向支撑(若干立杆3)由几层楼板4及梁共同承力来满足要求。2、如图2所示,当框支梁1′截面高且宽度较大(一般指宽度是下层框架梁2的两倍以上)时,也是采用竖向支撑杆传力系统,竖向立杆3将力传至承载力相对较低的结构板上,需多层支撑才能满足受力要求。3、如图3所示,目前其它施工单位在解决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中大尺寸大自重的框支梁时,还是采用上述竖向支撑模板进行施工的方法,只是而当框支梁1″的截面尺寸是下层框架梁2的数倍时,框支梁1″下方的立杆3及下几层的立杆3要增加支撑密度,以满足支撑要求。综观上述施工方法,所述的框支梁1、1′、1″在施工时,无论其宽度如何,模板都是通过竖直的立杆3支撑,由于框支梁所要承受的载荷较大,其宽度均会比下层的框架梁2宽,因此总会有部分甚至大部分立杆3支于楼板4上,但由于楼板4承载力一般远小于所要承受的荷载,要采用逐层向下支撑的方法由多层结构层分担卸荷才能满足受力要求,即使梁板(粱和楼板)强度达到要求也不能拆除,所述需要占用较多的周转材料,且占用时间较长,经济效益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宽截面梁模板支撑系-->统施工方法及施工工艺,其只需单层即可承载较宽截面梁的模板,从而大大减少辅助周转用料,降低费用、缩短工期。为达成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宽截面梁模板支撑系统施工方法:该方法采用“V”形模板支撑,通过斜向立杆将所述框支梁自重及施工荷载有组织地传至下一层结构,由对应位置的下层框架梁独立承担。而当下层框架梁的承截力不足时,不足部分通过预先加大框架梁的截面或/和增加配筋措施补足。所述框支梁下方支撑的各斜向立杆中,中间的一根为垂直设置,并以该垂直立杆为中线对称设置。一种宽截面梁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工艺,其流程为:下层结构受力验算→模板支撑设计及验算→下一层框架梁施工→框支梁“V”形支撑及模板施工→框支梁钢筋施工→砼施工、监测→养护→模板及支撑拆除。所述下一层框架梁施工这一步骤中,该框架梁砼浇筑前,按支撑斜向立杆的间距预埋有防滑短钢筋,该防滑短钢筋在预埋时应与斜向立杆的倾斜角度一致;相对的,在框支梁“V”形支撑及模板施工这一步骤中,搭设斜向立杆时,其底部应套入预埋的防滑短钢筋中。采用上述方案后,由于本专利技术采用“V”形模板支撑,利用斜向支撑传力,将框支梁的自重及施工荷载仅由一层框架梁来承担,而不需搭搞多层支撑,充分发挥框架梁的承载潜力,必要时只需对框支梁下方的框架梁进行适当加强即可满足受力要求,不需占用大量的周转材料,所增加的模板、钢筋、混凝土和其它辅助材料用量不多,相对于传统要搭设多层支撑来说,用料大大减少,因此费用相对降低,经济效益较显著,同时为其它工序施工创造了条件,从总体上看缩短了工期。附图说明图1是传统框支梁截面高但宽度不大时,施工方式示意图;图2是传统框支梁截面高且宽度较大时,施工方式示意图;图3是传统框支梁截面尺寸是下层框架梁数倍时,施工方式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支撑施工方法的横向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支撑施工方法的纵向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施工工艺流程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V”形支撑系统大样图;图8是图7斜向立杆底部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V”形支撑系统纵向大样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是一种钢筋混凝土结构中,自重较大、与下层框架梁截面宽度之比在两倍以上,且与下层框架梁位置对应的框支梁模板支撑系统的施工方法。该施工方法为:1.采用“V”形模板支撑,通过斜向立杆将所述框支梁自重及施工荷载有组织地传至下一层结构,由对应位置的下层框架梁独立承担,以充分发挥框架梁的承截潜力。2.而当下层框架梁的承截力不足时,不足部分可通过预先加大框架梁的截面或/和增加配筋等措施补足,以满足承截受力要求。具体如图4、5所示,在高层建筑的转换层A中需要设置大尺寸、大自重的框支梁1,根据设计要求,该框支梁1可贯穿所述转换层A而穿于下层结构层B中,也可均位于转换层A中,且该框支梁1下方正对下层结构层B中的框架梁2。在进行转换层A的模板支撑施工时,以若干竖直的立杆3支于所述转换层A与其下层结构层B的楼板4之间,用以支撑转换层A的楼板,并以若干水平横杆5辅助支撑,立杆3与横杆5之间则设有扣件6;而所述框支梁1的下方则放射状的支撑有若干斜向立杆3′,从而形成“V”形支撑,且各斜向立杆3′的顶部支于该框支梁1的下方,其底部则支于下层框架梁2的上方,各斜向立杆3′与水平横杆5之间也设有扣件6。需要指出的是,除紧邻所述转换层A的下层结构层B以外,再下几层结构层B均不再需要任何支撑。如图6所示,本专利技术所述宽截面梁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工艺流程为:下层结构受力验算→模板支撑设计及验算→下一层框架梁施工→框支梁“V”形支撑及模板施工→框支梁钢筋施工→砼施工、监测→养护→模板及支撑拆除。具体过程如下:一、下层结构受力验算,主要为下一层框架梁2的承载力验算1、分析框支梁的特点及下一层框架梁板结构特点,计算框支梁荷载,框支梁荷载按下式计算:q=γ1q1+γ2q2式中q-荷载设计值;q1-施工恒荷载标准值,包括模板、钢筋、砼自重等;q2-施工活荷载标准值,包括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γ1-恒载分项系数;-->γ2-活载分项系数。2、验算框架梁承载力按照框支梁的施工荷载和其自重由下一层框架梁独立承担的条件,计算框架梁的正截面、斜截面和抗冲切承载能力,并计算为满足承力要求而需要增加的截面宽度和配筋(注:变更后的框架梁仍然要发挥原有设计功能,将随结构保留,为不影响建筑空间高度,变更截面时尽量不增加梁的高度),变更后的框架梁,需进行裂缝控制和挠度验算。二、模板支撑系统设计及验算1、支撑系统设计1)根据框支梁模板线荷载,结合支撑架体搭设高度和水平横杆数量,大致计算出每根立杆承载能力,从而初步确定每排立杆数量、柱距、及“V”形支撑纵向排距。2)“V”形支撑系统中,中间和两侧设垂直立杆,两侧垂直立杆应设于梁底模以外,以避免框支梁荷载直接通过两侧的垂直立杆向下传递。3)所有“V”形斜向立杆的底部应全部立在下层框架梁上,并以梁中间垂直立杆为中线对称设置,每根斜向立杆底部间距应能满足捆绑扣件的空间要求,如框架梁的宽度不足以排列斜杆时,应通过设计变更适当加宽梁截面以满足要求。 2、支撑系统验算 1)立杆的稳定性验算“V”形支撑最外侧斜向立杆倾角最大,受轴心压力和附加弯矩作用,为最不利杆件,其稳定性计算:式中N-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i-计算立杆的截面回转半径;A-立杆净截面面积;W-立杆净截面抵抗矩;Mw-作用于斜向立杆上的弯矩;σ-立杆受压强度计算值(N/mm2);[f]-立杆抗压强度设计值。2)斜向立杆与水平横杆节点扣件抗滑移验算:R≤Rc式中Rc-扣件抗滑承载力设计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宽截面梁模板支撑系统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采用“V”形模板支撑,通过斜向立杆将所述框支梁自重及施工荷载有组织地传至下一层结构,由对应位置的下层框架梁独立承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宽截面梁模板支撑系统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采用“V”形模板支撑,通过斜向立杆将所述框支梁自重及施工荷载有组织地传至下一层结构,由对应位置的下层框架梁独立承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宽截面梁模板支撑系统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而当下层框架梁的承截力不足时,不足部分通过预先加大框架梁的截面或/和增加配筋措施补足。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宽截面梁模板支撑系统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支梁下方支撑的各斜向立杆中,中间的一根为垂直设置,并以该垂直立杆为中线对称设置。4、一种宽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海洋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九龙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2[中国|厦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