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组串电源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99701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5 13: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单组串电源模块,包括框架与二极管芯片,在框架的一端部设置有第一电极端子、另一端部设置有第二电极端子;所述二极管芯片设置于第一电极端子与第二电极端子之间,所述二极管芯片具有P结与N结,该二极管芯片的N结电连接于第二电极端子靠近第一电极端子侧,该二极管芯片的P结通过跳线电连接于第一电极端子靠近第二电极端子侧;所述二极管芯片通过塑封体封装于框架上,所述框架上开设有第一汇流带引出孔与第二汇流带引出孔;其中,所述第一汇流带引出孔设置于第一电极端子的上部,所述第二汇流带引出孔设置于第二电极端子的上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同时解决了二极管芯片温升较高、容易损坏的问题。

Single Series Power Supply Modul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ingle series power supply module, which comprises a frame and a diode chip. One end of the frame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electrode terminal and the other end is provided with a second electrode terminal. The diode chip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first electrode terminal and the second electrode terminal. The diode chip has a P junction and a N junction, and the N junction of the diode chip is connected to the second electrode. The terminal is close to the side of the first electrode terminal, and the P junction of the diode chip is connected to the side of the first electrode terminal near the second electrode terminal through a jumper; the diode chip is encapsulated on the frame through a plastic encapsulation body, and the frame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confluence belt extraction hole and a second confluence belt extraction hole, wherein the first confluence belt extraction hole is arranged on the upper part of the first electrode terminal, and the second confluence belt extraction hole is arranged on the upper part of the first electrode terminal. The outlet hole of the second confluence band is arranged at the upper part of the second electrode terminal. The utility model has simple structure, and solves the problems of high temperature rise and easy damage of the diode chi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单组串电源模块
本技术涉及光伏配件
,尤其涉及了一种单组串电源模块。
技术介绍
太阳能是一种可再生资源,光伏组件被大量应用于太阳能发电,而光伏接线盒用于实现光伏组件与外部电源组件的互联,将光伏组件的电力输出到外部。当光伏组件内部电池出现隐裂或者被阴影遮挡产生热斑效应时,光伏组件接线盒组装的肖特基二极管充当光伏组件的旁路保护装置,从而保证了光伏组件的正常运转。市场上大部分光伏组件为单玻组件,正面为玻璃,中间为光伏电池片,背面为背板结构,只有正面受光方可太阳能充电,其接线盒一般采用一体式接线盒。随着技术创新,市场上逐步推广双玻双面发电组件,其正面与背面均为玻璃,中间采用光伏电池片正反两面均可以将太阳能光转化为电能。但是现在市场上的接线盒考虑到二极管散热原因,在保证足够大的散热空间时,盒体尺寸较大。而双玻双面发电组件的热斑效应,导致双玻双面组件功率严重消耗。现在一般的解决方案是将双玻双面发电组件的玻璃尺寸增大,从而保证足够大的接线盒安装控件且不遮挡背面电池。因此,现有技术存在如下缺陷:现有的二极管芯片通过锡焊或通过辅助元件插接在导电体上,且通过二极管芯片的管脚散热,导致二极管芯片温升较高,容易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了一种单组串电源模块,结构简单,同时解决了二极管芯片温升较高、容易损坏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单组串电源模块,包括框架与二极管芯片,在框架的一端部设置有第一电极端子、另一端部设置有第二电极端子;所述二极管芯片设置于第一电极端子与第二电极端子之间,所述二极管芯片具有P结与N结,该二极管芯片的N结电连接于第二电极端子靠近第一电极端子侧,该二极管芯片的P结通过跳线电连接于第一电极端子靠近第二电极端子侧;所述二极管芯片通过塑封体封装于框架上,所述框架上开设有第一汇流带引出孔与第二汇流带引出孔;其中,所述第一汇流带引出孔设置于第一电极端子的上部,所述第二汇流带引出孔设置于第二电极端子的上部。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汇流带引出孔为腰形孔。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电极端子的上部开设有上卡槽,该上卡槽位于第一电极端子的远离塑封体的端部。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电极端子的下部开设有下卡槽,该下卡槽位于第一电极端子的靠近塑封体的端部。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电极端子的结构与第一电极端子相同,并与第一电极端子相对于塑封体对称设置。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塑封体采用环氧树脂材料制成。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跳线采用金属铜制成。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框架采用金属铜制成。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单组串电源模块设置于单组串光伏接线盒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结构简单,同时解决了二极管芯片温升较高、容易损坏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单组串电源模块的俯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单组串电源模块的正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单组串电源模块的封装体内部图;图4是本技术的单组串光伏接线盒的俯视图;图5是本技术的单组串光伏接线盒的仰视图;图6是本技术的单组串光伏接线盒的侧视图;图7是本技术的单组串光伏接线盒的正视图;图8是本技术中带有单组串电源模块的光伏接线盒的爆炸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1:如图1~3所示,一种单组串电源模块,包括框架11与二极管芯片12,在框架11的一端部设置有第一电极端子13、另一端部设置有第二电极端子14;所述二极管芯片12设置于第一电极端子13与第二电极端子14之间,所述二极管芯片12具有P结与N结,该二极管芯片12的N结电连接于第二电极端子14靠近第一电极端子13侧,该二极管芯片12的P结通过跳线15电连接于第一电极端子13靠近第二电极端子14侧;所述二极管芯片12通过塑封体16封装于框架11上,所述框架11上开设有第一汇流带引出孔17与第二汇流带引出孔18;其中,所述第一汇流带引出孔17设置于第一电极端子13的上部,所述第二汇流带引出孔18设置于第二电极端子14的上部。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二极管芯片12的N结电连接于第二电极端子14靠近第一电极端子13侧下部,该二极管芯片12的P结通过跳线15电连接于第一电极端子13靠近第二电极端子14侧上部。优选的,所述第一汇流带引出孔17为腰形孔;所述第一电极端子13的上部开设有上卡槽19,该上卡槽19位于第一电极端子13的远离塑封体16的端部;所述第一电极端子13的下部开设有下卡槽110,该下卡槽110位于第一电极端子13的靠近塑封体16的端部;所述第二电极端子14的结构与第一电极端子13相同,并与第一电极端子13相对于塑封体16对称设置。其中,第一电极端子13与第二电极端子14用于与太阳能汇流带、电缆线25连接,上卡槽19、下卡槽110用于与单组串光伏接线盒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极端子13、第二电极端子14组成的框架11为长条扁状结构,所述框架11采用金属铜制成。采用长条扁状结构能够在保证散热的同时,较大的缩小单组串电源模块1的尺寸。优选的,所述塑封体16采用环氧树脂材料制成,塑封性能好,使用寿命长。优选的,所述跳线15采用金属铜制成。优选的,所述单组串电源模块1设置于单组串光伏接线盒2内。本实施例的单组串电源模块1不仅产生的热量较小,散热较好,且不易融化出现热损坏的现象。实施例2:如图4~7所示,一种单组串光伏接线盒,包括盒体21与盒盖22,所述盒盖22固定设置于盒体21的顶部;所述盒体21内的底部开设有并排的两个汇流带引入部23,在该汇流带引入部23上开设有汇流带引入口24;所述盒体21的一端设置有并排的两个电缆线容纳紧固通道26,该电缆线容纳紧固通道26与汇流带引入部23位于同一水平线上。优选的,所述汇流带引入部23为一凸台结构,所述汇流带引入口24开设于凸台结构的中心;所述汇流带引入口24为贯穿汇流带引入部23的腰形孔,太阳能汇流带从汇流带引入口24穿过汇流带引入部23并进入盒体21内。优选的,所述汇流带引入部23的一侧设置有固定单组串电源模块1的第一卡件27,另一侧设置有固定单组串电源模块1的第二卡件28。其中,第一卡件27与第二卡件28用于固定单组串电源模块1的两侧,起到固定作用。优选的,所述汇流带引入口24包括第一引入口29与第二引入口210,所述第一引入口29位于盒体21底部外侧,第二引入口210位于盒体21底部内侧;所述第一引入口29的尺寸大于第二引入口210的尺寸,且第一引入口29与第二引入口210形成一导向斜面211。采用导向斜面211,能够更好的完成对太阳能汇流带的引入、引出。优选的,在所述电缆线容纳紧固通道26内设置有电缆线25,所述电缆线25通过压块212设置于盒体21内;所述电缆线25的一端位于相应的盒体21内,另一端延伸至相应的盒体21外。本技术的单组串光伏接线盒2结构简单,同时解决了二极管芯片12温升较高、容易损坏的问题。实施例3:如图1~7所示,一种带有单组串电源模块的光伏接线盒,包括:单组串电源模块1,包括框架11与二极管芯片12,在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单组串电源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与二极管芯片,在框架的一端部设置有第一电极端子、另一端部设置有第二电极端子;所述二极管芯片设置于第一电极端子与第二电极端子之间,所述二极管芯片具有P结与N结,该二极管芯片的N结电连接于第二电极端子靠近第一电极端子侧,该二极管芯片的P结通过跳线电连接于第一电极端子靠近第二电极端子侧;所述二极管芯片通过塑封体封装于框架上,所述框架上开设有第一汇流带引出孔与第二汇流带引出孔;其中,所述第一汇流带引出孔设置于第一电极端子的上部,所述第二汇流带引出孔设置于第二电极端子的上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组串电源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与二极管芯片,在框架的一端部设置有第一电极端子、另一端部设置有第二电极端子;所述二极管芯片设置于第一电极端子与第二电极端子之间,所述二极管芯片具有P结与N结,该二极管芯片的N结电连接于第二电极端子靠近第一电极端子侧,该二极管芯片的P结通过跳线电连接于第一电极端子靠近第二电极端子侧;所述二极管芯片通过塑封体封装于框架上,所述框架上开设有第一汇流带引出孔与第二汇流带引出孔;其中,所述第一汇流带引出孔设置于第一电极端子的上部,所述第二汇流带引出孔设置于第二电极端子的上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组串电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汇流带引出孔为腰形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组串电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端子的上部开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邰小俊蔡慧明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同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