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旁路二极管内嵌式太阳能双玻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526727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25 13: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旁路二极管内嵌式太阳能双玻组件,旁路二极管串并联在电池串背光面,电池串正负极分别通过汇流条引出连接到接线盒;旁路二极管串包括绝缘塑料膜、多个镀锡铜带连接条、多个旁路二极管,多个镀锡铜带连接条、多个旁路二极管放置在绝缘塑料膜上,多个旁路二极管通过多个镀锡铜带连接条相互连接,绝缘塑料膜位于镀锡铜带连接条两侧分别冲出斜开口面,斜开口面将镀锡铜带连接条覆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片式旁路二极管,将其按实际需求置于组件中间直接与电池片并联,所并联电池片的数量可调,即便组件部分被遮挡,也能最大程度减少功率损失。避免接线盒发热,消除接线盒失效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旁路二极管内嵌式太阳能双玻组件
本技术涉及太阳能双玻组件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旁路二极管内嵌式太阳能双玻组件。
技术介绍
太阳能组件在发电时,常常不能避免树木,周围建筑物障碍遮住阳光,或树叶,鸟粪等局部覆盖电池片,被遮挡的电池片不能发电而表现出防反特性,其他的电池片则会强迫电流通过,此时被遮挡的电池片大量发热,极其容易损坏组件,导致永久性的失效。而在电池串上并联旁路二极管则可以让电流从其通过,避开有问题的电池片所在串,组件不致于永久性失效。普通太阳能组件包含前板、背板、封装胶和电池片串,通过汇流条将电流引出到接线盒,接线盒内部一般含有数个旁路二极管,各个旁路二极管连接到汇流条上从而与内部的电池片串并联。这种结构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热斑效应,但由于汇流条在接线盒有限的空间内有多个焊点。一旦焊接未控制好,发电过程产生大量热,成为组件接线盒失效的重要形式。现有技术在上述设计基础上的改进为将旁路二极管集成到汇流条上,热量可进一步分散,但同样只能并联在成串的电池片上,一旦电池片出现问题后,同样有大部分功率损失(通常为1/3)。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旁路二极管内嵌式太阳能双玻组件,采用片式旁路二极管,将其按实际需求置于组件中间直接与电池片并联,所并联电池片的数量可调(≥1),即便组件部分被遮挡,也能最大程度减少功率损失。特别适用于安装在不易维护,对发电量有较严格的应用场合如大型运动场屋顶、机场屋顶等的双波组件,尤其是BIPV组件。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旁路二极管内嵌式太阳能双玻组件,包括接线盒、背板玻璃、背板封装胶、汇流条、旁路二极管串、电池串、前板封装胶、前板玻璃,所述背板玻璃、背板封装胶、旁路二极管串、电池串、前板封装胶、前板玻璃依次层叠相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旁路二极管串并联在电池串背光面,所述电池串正负极分别通过汇流条引出连接到接线盒;所述旁路二极管串包括绝缘塑料膜、多个镀锡铜带连接条、多个旁路二极管,所述多个镀锡铜带连接条、多个旁路二极管放置在绝缘塑料膜上,所述绝缘塑料膜设置在电池串的背光面,所述多个旁路二极管通过多个镀锡铜带连接条相互连接,所述绝缘塑料膜位于镀锡铜带连接条两侧分别冲出斜开口面,所述斜开口面将镀锡铜带连接条覆盖;所述旁路二极管串的旁路二极管与电池串的电池并联且并联数量可调。上述的一种新型旁路二极管内嵌式太阳能双玻组件,所述旁路二极管由二极管芯片和薄镀锡铜带焊接封装,其中二极管芯片厚度低于0.3mm,长度和宽度均不超过3mm,薄镀锡铜带厚度低于0.1mm。上述的一种新型旁路二极管内嵌式太阳能双玻组件,所述镀锡铜带连接条厚度低于0.2mm。上述的一种新型旁路二极管内嵌式太阳能双玻组件,所述绝缘塑料膜厚度0.1mm。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采用片式旁路二极管,将其按实际需求置于组件中间直接与电池片并联,旁路二极管所并联电池片的数量可调(≥1),即便组件部分被遮挡,也能最大程度减少功率损失。特别适用于安装在不易维护,对发电量有较严格的应用场合如大型运动场屋顶,机场屋顶等的双波组件尤其是BIPV组件。2、本技术冲出的绝缘塑料斜开口面在开口的上方将镀锡铜条覆盖,此种形式的编织可确保二极管串在绝缘塑料膜上的位置固定,方便机械手或人工取放作业。3、本技术由于旁路二极管串和电池串结构上分开设计然后并联,电池串正负极分别通过汇流条引出连接到接线盒,而不是将旁路二极管集成到汇流条上,避免接线盒发热,消除接线盒失效的风险。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旁路二极管串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旁路二极管串编织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旁路二极管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5所示,一种新型旁路二极管内嵌式太阳能双玻组件,包括接线盒1、背板玻璃2、背板封装胶3、汇流条4、旁路二极管串5、电池串6、前板封装胶7、前板玻璃8,所述背板玻璃2、背板封装胶3、旁路二极管串5、电池串6、前板封装胶7、前板玻璃8依次层叠相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旁路二极管串5并联在电池串6背光面,所述电池串6正负极分别通过汇流条4引出连接到接线盒1;所述旁路二极管串5包括绝缘塑料膜51、多个镀锡铜带连接条52、多个旁路二极管53,所述多个镀锡铜带连接条52、多个旁路二极管53放置在绝缘塑料膜51上,所述绝缘塑料膜51设置在电池串6的背光面,所述多个旁路二极管53通过多个镀锡铜带连接条52相互连接,所述绝缘塑料膜51位于镀锡铜带连接条52两侧分别冲出斜开口面511,所述斜开口面511将镀锡铜带连接条52覆盖;所述旁路二极管串5的旁路二极管53与电池串6的电池并联且并联数量可调。本实施例中,所述旁路二极管53由二极管芯片和薄镀锡铜带焊接封装,其中二极管芯片厚度低于0.3mm,长度和宽度均不超过3mm,薄镀锡铜带厚度低于0.1mm。本实施例中,所述镀锡铜带连接条52厚度低于0.2mm。本实施例中,所述绝缘塑料膜51厚度0.1mm。本技术的绝缘塑料膜51上设置有斜开口面511,所述斜开口面511用于旁路二极管53与所述电池串6并联所使用的镀锡铜带连接条52穿过,使得镀锡铜带连接条52能够与旁路二极管53的两端实现导电连接。在实际的工作中,因每个旁路二极管53两端分别焊接一个镀锡铜带连接条52,而绝缘塑料膜51在旁路二极管53两端设置斜开口面511后,让镀锡铜带连接条52通过开口焊接在旁路二极管53两端,为了后续处于开口区域的镀锡铜带连接条52的绝缘,将绝缘塑料膜51划开的开口的绝缘膜保留,待完成焊接后,划开的开口的绝缘膜覆盖开口区域的镀锡铜带连接条52,此时即实现了旁路二极管53与电池串6的并联,又保证了旁路二极管53与电池串6的绝缘。本技术采用片式旁路二极管,将其按实际需求置于组件中间直接与电池片并联,旁路二极管所并联电池片的数量可调(≥1),即便组件部分被遮挡,也能最大程度减少功率损失。特别适用于安装在不易维护,对发电量有较严格的应用场合如大型运动场屋顶,机场屋顶等的双波组件尤其是BIPV组件。同时,冲出的绝缘塑料斜开口面在开口的上方将镀锡铜条覆盖,此种形式的编织可确保二极管串在绝缘塑料膜上的位置固定,方便机械手或人工取放作业。另外,由于旁路二极管串和电池串结构上分开设计然后并联,电池串正负极分别通过汇流条引出连接到接线盒,而不是将旁路二极管集成到汇流条上,避免接线盒发热,消除接线盒失效的风险。以上详细描述了本技术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技术的构思做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
中技术人员依本技术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旁路二极管内嵌式太阳能双玻组件,包括接线盒(1)、背板玻璃(2)、背板封装胶(3)、汇流条(4)、旁路二极管串(5)、电池串(6)、前板封装胶(7)、前板玻璃(8),所述背板玻璃(2)、背板封装胶(3)、旁路二极管串(5)、电池串(6)、前板封装胶(7)、前板玻璃(8)依次层叠相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旁路二极管串(5)并联在电池串(6)背光面,所述电池串(6)正负极分别通过汇流条(4)引出连接到接线盒(1);所述旁路二极管串(5)包括绝缘塑料膜(51)、多个镀锡铜带连接条(52)、多个旁路二极管(53),所述多个镀锡铜带连接条(52)、多个旁路二极管(53)放置在绝缘塑料膜(51)上,所述绝缘塑料膜(51)设置在电池串(6)的背光面,所述多个旁路二极管(53)通过多个镀锡铜带连接条(52)相互连接,所述绝缘塑料膜(51)位于镀锡铜带连接条(52)两侧分别冲出斜开口面(511),所述斜开口面(511)将镀锡铜带连接条(52)覆盖;所述旁路二极管串(5)的旁路二极管(53)与电池串(6)的电池并联且并联数量可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旁路二极管内嵌式太阳能双玻组件,包括接线盒(1)、背板玻璃(2)、背板封装胶(3)、汇流条(4)、旁路二极管串(5)、电池串(6)、前板封装胶(7)、前板玻璃(8),所述背板玻璃(2)、背板封装胶(3)、旁路二极管串(5)、电池串(6)、前板封装胶(7)、前板玻璃(8)依次层叠相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旁路二极管串(5)并联在电池串(6)背光面,所述电池串(6)正负极分别通过汇流条(4)引出连接到接线盒(1);所述旁路二极管串(5)包括绝缘塑料膜(51)、多个镀锡铜带连接条(52)、多个旁路二极管(53),所述多个镀锡铜带连接条(52)、多个旁路二极管(53)放置在绝缘塑料膜(51)上,所述绝缘塑料膜(51)设置在电池串(6)的背光面,所述多个旁路二极管(53)通过多个镀锡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小兵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汉能薄膜太阳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