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油加热烘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989892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5 11: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燃油加热烘道装置,其包括烘道和燃油热风炉,烘道内侧设置有送风管道和回风管道,回风管道与设置在烘道外侧的强排风机连接;燃油热风炉设置在保温炉体内,保温炉体上设置有补新风口和热风出口;燃油热风炉包括燃烧室和热交换器,燃烧室连接有燃烧器和烟囱,烟囱通向保温炉体外;热交换器的进气口与补新风口连接,热交换器的出气口通过循环风机与热风出口连接,热风出口与烘道内的送风管道连接;强排风机与所述保温炉体的补新风口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烘道采用燃油加热纯热风循环加热方式,具有温度场均匀、热效率高、内部无污染等特点,而且热风循环加热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能源浪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燃油加热烘道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涂装用的燃油加热烘道装置,属于涂层加热设备

技术介绍
在工业生产中,工件的加工,如喷漆、喷塑或者其它物料一般都要利用到烘道,烘道用于将喷漆后的工件(或其他物品)在其内经过一定工艺时间的科学温度及热风作用下,经融溶、流平、胶粘成膜等烘、烤漆过程,形成理想的、符合企业要求的具有保护性、装饰性的优良涂层。烘道的热源一般为电加热和燃料(油、燃气)的燃料。为不污染工件,烘干和燃烧分别独立,热量则通过风机带进烘道内对工件进行固化、烘干。这种方式温度场不均匀,热效率低,而且散热损耗大,能源利用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燃油加热烘道装置,该装置的烘道内温度场均匀、热效率高、内部无污染。为了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燃油加热烘道装置,其包括烘道和燃油热风炉,所述烘道包括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进料口、出料口均设置有烘道门,所述烘道由岩棉保温材料构成,所述烘道内侧设置有隔热层,所述隔热层优选为不锈钢空气隔热层,所述烘道底部为用于输送工件的工件输送系统。所述烘道内侧设置有送风管道,所述送风管道上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的送风口,所述烘道内侧设置有回风管道,所述回风管道上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回风口,所述回风管道与设置在烘道外侧的强排风机连接。所述燃油热风炉设置在保温炉体内,所述保温炉体设置在钢结构炉架上,所述保温炉体上设置有补新风口和热风出口;所述燃油热风炉包括燃烧室和热交换器,所述燃烧室连接有燃烧器和烟囱,所述烟囱通向保温炉体外;所述热交换器的进气口与补新风口连接,所述热交换器的出气口通过循环风机与热风出口连接,所述热风出口与烘道内的送风管道连接;所述强排风机与所述保温炉体的补新风口连接。为了防止烘道内外冷热空气交换,所述烘道的进料口和出料口上方均设置有风幕机。为了控制风幕机,所述烘道门边设置有检测烘道门状态的光电开关,所述光电开关的信号控制风幕机。所述补新风口设置有用于过滤空气的空气过滤系统,所述空气过滤系统设置在保温炉体上。为了调节、控制温度及空气量,所述送风管道上的送风口大小可调。所述回风管道上的回风口大小可调。本技术的烘道采用燃油加热纯热风循环加热方式,具有温度场均匀、热效率高、内部无污染等特点,而且热风循环加热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能源浪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烘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侧面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2、3、4所示,一种燃油加热烘道装置,其包括烘道1和燃油热风炉16,所述烘道1包括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进料口、出料口均设置有烘道门17,为了防止烘道1内外冷热空气交换,所述烘道1的进料口和出料口上方均设置有风幕机3。为了控制风幕机3,所述烘道门17边设置有检测烘道门17状态的光电开关,所述光电开关的信号控制风幕机3。所述烘道1由岩棉保温材料构成,所述烘道1内侧设置有隔热层5,所述隔热层5优选为不锈钢空气隔热层,所述烘道1底部为用于输送工件的工件输送系统(能够实现工件输送的现有技术均可),如行走轨道,放置工件的输送小车2便在行走轨道行走,实现工件输送。所述烘道1内侧设置有送风管道7,所述送风管道7上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的送风口,所述烘道1内侧设置有回风管道6,所述回风管道6上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回风口,所述回风管道6与设置在烘道1外侧的强排风机4连接。为了调节、控制温度及空气量,所述送风管道7上的送风口大小可调。所述回风管道6上的回风口大小可调。所述燃油热风炉16设置在保温炉体10内,所述保温炉体10设置在钢结构炉架9上,所述保温炉体10上设置有补新风口8和热风出口;所述燃油热风炉16包括燃烧室13和热交换器12,所述燃烧室13连接有燃烧器14和烟囱11,所述烟囱11通向保温炉体10外;所述热交换器12的进气口与补新风口8连接,所述热交换器12的出气口通过循环风机15与热风出口连接,所述热风出口与烘道1内的送风管道7连接;所述强排风机4与所述保温炉体10的补新风口8连接,实现热风循环。所述补新风口8设置有用于过滤空气的空气过滤系统,所述空气过滤系统设置在保温炉体10上。使用时,打开烘道门17,此时光电开关检测到门完全打开,输送小车向烘道1内移动输送工件,至烘道1内装满工件为止,此时关闭烘道,17。循环风机15启动,烘道1热风循环风机启动。燃烧器14开始自动点火,烘道1开始升温。强排风机4启动,强排风机开始工作。此时烘道1按照设定的烘烤温度和烘烤时间自动运行,并保持相应恒温时间段,冷却后,工件即可被推出烘道1。当烘道门17打开,燃油热风炉16自动停止加热,循环风机15停止工作(燃烧器14的启动,必须在循环风机15启动后进行)。当加热烘干时间达到设定值时,燃烧器14停止工作,循环风,14停止。打开烘道门17至两侧,光电开关检测到门完全打开,此时烘道1两端风幕机自动开启,此时工件仍需在烘道内冷却适当时间。然后,烘道1内的小车向前移动出烘道1。关机时,当烘道1和燃油热风炉16温度下降至60℃以下时(或燃烧器14关闭约15min后)循环风机15停止,烘道1热风循环风机停止工作,强排风机4停止工作。必须在燃烧器14关闭后,才能关闭热风循环风机,否则无法停止热风循环风机,以起到连锁保护的作用。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技术,凡是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燃油加热烘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烘道(1)和燃油热风炉(16),所述烘道(1)包括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进料口、出料口均设置有烘道门(17),所述烘道(1)由岩棉保温材料构成,所述烘道(1)内侧设置有隔热层(5),所述烘道(1)底部为用于输送工件的工件输送系统;所述烘道(1)内侧设置有送风管道(7),所述送风管道(7)上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的送风口,所述烘道(1)内侧设置有回风管道(6),所述回风管道(6)上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回风口,所述回风管道(6)与设置在烘道(1)外侧的强排风机(4)连接;所述燃油热风炉(16)设置在保温炉体(10)内,所述保温炉体(10)上设置有补新风口(8)和热风出口;所述燃油热风炉(16)包括燃烧室(13)和热交换器(12),所述燃烧室(13)连接有燃烧器(14)和烟囱(11),所述烟囱(11)通向保温炉体(10)外;所述热交换器(12)的进气口与补新风口(8)连接,所述热交换器(12)的出气口通过循环风机(15)与热风出口连接,所述热风出口与烘道(1)内的送风管道(7)连接;所述强排风机(4)与所述保温炉体(10)的补新风口(8)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燃油加热烘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烘道(1)和燃油热风炉(16),所述烘道(1)包括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进料口、出料口均设置有烘道门(17),所述烘道(1)由岩棉保温材料构成,所述烘道(1)内侧设置有隔热层(5),所述烘道(1)底部为用于输送工件的工件输送系统;所述烘道(1)内侧设置有送风管道(7),所述送风管道(7)上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的送风口,所述烘道(1)内侧设置有回风管道(6),所述回风管道(6)上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回风口,所述回风管道(6)与设置在烘道(1)外侧的强排风机(4)连接;所述燃油热风炉(16)设置在保温炉体(10)内,所述保温炉体(10)上设置有补新风口(8)和热风出口;所述燃油热风炉(16)包括燃烧室(13)和热交换器(12),所述燃烧室(13)连接有燃烧器(14)和烟囱(11),所述烟囱(11)通向保温炉体(10)外;所述热交换器(12)的进气口与补新风口(8)连接,所述热交换器(12)的出气口通过循环风机(15)与热风出口连接,所述热风出口与烘道(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保国陈颖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韵鼎机电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