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用绕线轮的往复移动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98783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5 10:12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在钓鱼用绕线轮的往复移动机构中抑制制造成本。往复移动机构(5)具备第1旋转体(21)、第2旋转体(22)、旋转传递体(23)、移动体(26)。第1旋转体(21)绕沿与卷筒轴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的第1轴心(A)旋转。第2旋转体(22)被与第1旋转体(21)在卷筒轴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绕与第1轴心平行的第2轴心(B)旋转。旋转传递体(23)架设于第1旋转体(21)及第2旋转体(22),随着把手(6)的旋转而循环。移动体(26)的一部分卡合于旋转传递体,随着旋转传递体的循环,与卷筒轴(2)一同沿卷筒轴方向往复移动。从沿第1轴心的方向观察,将第1轴心和第2轴心连结的直线相对于卷筒轴的轴心(O)倾斜。

Reciprocating Moving Mechanism of Winding Wheel for Fishing

The object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is to suppress the manufacturing cost in the reciprocating moving mechanism of the winding wheel for fishing. The reciprocating mobile mechanism (5) has a first rotating body (21), a second rotating body (22), a rotating transmitter (23), and a mobile body (26). The first rotating body (21) rotates around the first axis (A) extending in a direction orthogonal to the direction of the reel shaft. The second rotating body (22) is arranged separately from the first rotating body (21) in the direction of the drum axis and rotates around the second axis (B) parallel to the first axis. The rotating transfer body (23) is mounted on the first rotating body (21) and the second rotating body (22), and circulates with the rotation of the handle (6). A part of the moving body (26) is clamped to the rotating transfer body, and moves back and forth along the direction of the reel shaft along with the reel shaft (2) along with the circulation of the rotating transfer body. Observed from the direction along the first axis, the line connecting the first axis and the second axis is inclined relative to the axis (O) of the drum shaf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钓鱼用绕线轮的往复移动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钓鱼用绕线轮的往复移动机构,特别涉及随着把手的旋转使卷筒轴在卷筒轴延伸的卷筒轴方向上往复移动的钓鱼用绕线轮的往复移动机构。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在钓鱼用绕线轮中,具备用于将钓线均匀地缠绕于卷筒的往复移动机构。例如,在旋压式绕线轮的往复移动机构中,卷筒轴及固定于卷筒轴的卷筒随着把手的旋转在卷筒轴延伸的卷筒轴方向上往复移动,由此钓线被均匀地缠绕于卷筒。例如,专利文献1的往复移动机构具备第1旋转体、第2旋转体、旋转传递体、移动体。第1旋转体与把手的旋转联动地旋转。第2旋转体被与第1旋转体隔开间隔地配置。旋转传递体将第1旋转体的旋转向第2旋转体传递。移动体与旋转传递体卡合,随着旋转传递体的工作沿卷筒轴方向往复移动。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220261号公报。但是,移动体的卷筒轴方向的移动量、即卷筒的行程量为,与卷筒的大小、形状配合地个别地设定最佳的行程量。在专利文献1的往复移动机构中,通过调整第1旋转体和第2旋转体的卷筒轴方向的间隔,设定卷筒的行程量。该情况下,需要将与设定的卷筒的行程量对应的周长的旋转传递体个别地制造,有往复移动机构的制造成本增大的可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在钓鱼用绕线轮的往复移动机构中抑制制造成本。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案的往复移动机构随着把手的旋转使卷筒轴在前述卷筒轴延伸的卷筒轴方向上往复移动,具备第1旋转体、第2旋转体、旋转传递体、移动体。第1旋转体绕沿与卷筒轴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的第1轴心旋转。第2旋转体与第1旋转体在卷筒轴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绕与第1轴心平行的第2轴心旋转。旋转传递体架设于第1旋转体及前述第2旋转体,随着把手的旋转而循环。移动体的一部分与旋转传递体卡合,随着旋转传递体的循环与卷筒轴一同沿前述卷筒轴方向往复移动。在从沿第1轴心的方向观察时,将第1轴心和第2轴心连结的直线相对于卷筒轴的轴心倾斜。在该往复移动机构中,将第1轴心和第2轴心连结的直线相对于卷筒轴的轴心倾斜,所以绕挂于第1旋转体和第2旋转体的旋转传递体被相对于卷筒轴倾斜地配置。因此,与将旋转传递体沿卷筒轴方向配置的情况相比,与旋转传递体一同循环的卡合体的卷筒轴方向的移动量变短。即,通过改变将第1轴心和第2轴心连结的直线相对于卷筒轴的倾斜角度,能够在不改变旋转传递体的周长的情况下,调整卷筒轴的所谓的行程量。因此,在行程量不同的钓鱼用绕线轮中,不需要与行程量配合地个别地制造旋转传递体,所以能够抑制往复移动机构的制造成本。优选地,还具备固定于旋转传递体而与旋转传递体一同循环的卡合体,移动体具有沿与卷筒轴交叉的方向延伸而供卡合体卡合的引导槽,卡合体随着旋转传递体的循环及移动体的往复移动在引导槽内移动。该情况下,借助旋转传递体和将移动体卡合的卡合体,能够使移动体切实地沿卷筒轴方向往复移动。优选地,第2轴心位于比第1轴心靠卷筒轴方向后方的位置,从卷筒轴方向观察时,第2轴心位于比第1轴心靠下侧的位置。优选地,引导槽至少具有一个倾斜部。该情况下,借助倾斜部引导卡合体的循环,由此能够使移动体的卷筒轴方向的移动速度相对于第1旋转体及第2旋转体的旋转速度较快或较慢。由此,能够使卷绕钓线时的卷绕间距变化,所以能够得到最适合的卷线形状。优选地,引导槽至少具有一个直线部。优选地,在两端具有直线部,直线部被在卷筒轴方向上互相偏移地配置。该情况下,与卡合体的卷筒轴方向的移动量相比,移动体的卷筒轴方向的移动量较短,所以能够使卷筒的行程量变短。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在钓鱼用绕线轮的往复移动机构中,能够抑制制造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采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旋压式绕线轮的纵剖视图。图2是往复移动机构的放大图。图3是将卡合体和移动体的行程量比较来表示的图。图4是表示引导槽的偏移量和倾斜开始位置的关系的图。图5是其他实施方式的相当于图2的图。图6是其他实施方式的相当于图2的图。具体实施方式[钓鱼用绕线轮的整体结构]图1是采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旋压式绕线轮100(钓鱼用绕线轮的一例)的纵剖视图。旋压式绕线轮100具备绕线轮主体1、卷筒轴2、卷筒3、转子驱动机构4、往复移动机构5。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前后是指,在进行钓鱼时,将送出钓线的方向设为前,将其相反方向设为后。具体地,在图1中,将左侧规定为前、将右侧规定为后来说明。此外,上下是指,把将绕线轮主体1装配于钓竿时的装配钓竿侧设为上,将其相反侧设为下。具体地,在图1中,将上侧规定为上、将下侧规定为下来说明。此外,分别将卷筒轴2延伸的方向规定为卷筒轴方向、将驱动轴11延伸的方向规定为驱动轴方向来说明。绕线轮主体1具有内部空间,在内部空间容纳有转子驱动机构4、将钓线均匀缠绕于卷筒3的往复移动机构5等。在绕线轮主体1的侧部,把手6被装配成相对于绕线轮主体1能够旋转。卷筒轴2沿前后方向延伸地形成,以能够沿卷筒轴方向移动的方式支承于绕线轮主体1。卷筒3是钓线被缠绕于外周的部件。卷筒3借助与卷筒轴2的末端螺纹接合的抓手部件7固定于卷筒轴2。卷筒3随着把手6的旋转,经由转子驱动机构4将卷筒轴2与绕线轮主体1一同沿卷筒轴方向往复移动。[转子驱动机构4]转子驱动机构4是将把手6的旋转传递至转子8的机构,转子8与把手6的旋转联动地旋转。转子8是用于将钓线缠绕于卷筒3的部件,被能够旋转地支承于绕线轮主体1。转子驱动机构4具有驱动轴11、驱动齿轮12、小齿轮13。驱动轴11被与把手6能够一体旋转地连结,与把手6的旋转联动地旋转。驱动轴11沿与卷筒轴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被能够旋转地支承于绕线轮主体1。后述的第1齿轮24a能够一体旋转地装配于驱动轴11。驱动齿轮12是平面齿轮,与驱动轴11一体旋转。小齿轮13是与驱动齿轮12啮合的筒状的齿轮。小齿轮13被能够旋转地支承于绕线轮主体1,卷筒轴2将内周部贯通。转子8能够一体旋转地连结于小齿轮13。[往复移动机构5]往复移动机构5是随着把手6的旋转而使卷筒轴2沿卷筒轴方向往复移动的机构。借助往复移动机构5及转子驱动机构4,钓线被均匀缠绕至卷筒3。往复移动机构5如图2放大所示,具有第1旋转体21、第2旋转体22、旋转传递体23、旋转传递机构24、卡合体25、移动体26。第1旋转体21、第2旋转体22及旋转传递体23容纳于配置于绕线轮主体1的内部空间的壳20内。壳20具有第1支承孔部20a、第2支承孔部20b、引导孔部20c。第1支承孔部20a及第2支承孔部20b形成为将壳20沿驱动轴方向贯通。引导孔部20c被与旋转传递体23隔开间隔地沿旋转传递体23的外周形成。[第1旋转体21]第1旋转体21能够一体旋转地连结于第1轴31,前述第1轴31被能够旋转地支承于第1支承孔部20a。第1轴31沿驱动轴方向延伸,第1旋转体21绕第1轴31的第1轴心A旋转。在第1旋转体21的外周部,多个第1齿部21a被在周向上隔开间隔地形成。[第2旋转体22]第2旋转体22被与第1旋转体21在卷筒轴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第2旋转体22配置于比第1旋转体21靠卷筒轴方向的后方的位置。第2旋转体22的外径与第1旋转体21大致相同。第2旋转体22能够一体旋转地连结于第2轴32,前述第2轴32被能够旋转地支承于第2支承孔部20b。第2轴32沿驱动轴方向延伸,第2旋转体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钓鱼用绕线轮的往复移动机构,前述钓鱼用绕线轮的往复移动机构随着把手的旋转使卷筒轴在前述卷筒轴延伸的卷筒轴方向上往复移动,其特征在于,具备第1旋转体、第2旋转体、旋转传递体、移动体,前述第1旋转体绕沿与前述卷筒轴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的第1轴心旋转,前述第2旋转体与前述第1旋转体在前述卷筒轴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绕与前述第1轴心平行的第2轴心旋转,前述旋转传递体架设于前述第1旋转体及前述第2旋转体,随着前述把手的旋转而循环,前述移动体的一部分与前述旋转传递体卡合,随着前述旋转传递体的循环与前述卷筒轴一同沿前述卷筒轴方向往复移动,在从沿前述第1轴心的方向观察时,将前述第1轴心和前述第2轴心连结的直线相对于前述卷筒轴的轴心倾斜。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6.27 JP 2017-1251461.一种钓鱼用绕线轮的往复移动机构,前述钓鱼用绕线轮的往复移动机构随着把手的旋转使卷筒轴在前述卷筒轴延伸的卷筒轴方向上往复移动,其特征在于,具备第1旋转体、第2旋转体、旋转传递体、移动体,前述第1旋转体绕沿与前述卷筒轴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的第1轴心旋转,前述第2旋转体与前述第1旋转体在前述卷筒轴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绕与前述第1轴心平行的第2轴心旋转,前述旋转传递体架设于前述第1旋转体及前述第2旋转体,随着前述把手的旋转而循环,前述移动体的一部分与前述旋转传递体卡合,随着前述旋转传递体的循环与前述卷筒轴一同沿前述卷筒轴方向往复移动,在从沿前述第1轴心的方向观察时,将前述第1轴心和前述第2轴心连结的直线相对于前述卷筒轴的轴心倾斜。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钓鱼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西川智博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岛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