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流域突发环境事件水体污染应急处理拦截堤坝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98358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5 08: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流域突发环境事件水体污染应急处理拦截堤坝,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拦截水域流通的拦截坝体,拦截坝体上包括水体污染应急拦截装置,水体污染应急拦截装置安装在坝体上,所述水体污染应急拦截装置包括两相互平行设置的金属防护网框,金属防护网框首尾端跨过河流连接至两岸支墩上,其底端连接在拦截坝体上,水体污染应急拦截装置还包括若干内含有水体污染处理材料的材料袋,材料袋处在两金属防护网框内,若干材料袋首尾并排连接,在该两金属防护网框内构成对河流污染物进行持续有效拦截水体污染的处理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安装简易、应用广、实操性强、应急处理效率高等优点,并且能达到较好的水截流及水污染处理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流域突发环境事件水体污染应急处理拦截堤坝
本技术涉及水利工程,具体涉及一种流域突发环境事件水体污染应急处理拦截堤坝。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和经济高速发展,环境资源被过度消耗,环境问题集中爆发,环境污染事故频繁发生。重大水污染事件造成最恶劣的后果及影响的有2005年松花江重大污染事件、2016年新疆伊犁河柴油泄露,这些事故影响重大或险些造成国际污染事件。目前,我国产业布局、管理水平存在问题,重点行业企业距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重要生态功能区、跨国境断面等环境敏感区域较近,现阶段乃至今后更长一段时间内,饮用水源等风险将持续高企。然而现有应对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物资、处理能力仍处于空白期,当出现水污染突发环境事件时,通常需要较长时间调用、安装物资设备,延误水处理时机,并且处理物资不专业、没有针对性,对水体污染物处理效果大打折扣,且容易造成物资浪费,增加应急处置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流域突发环境事件水体污染应急处理拦截堤坝,具有安装简易、应用广、实操性强、应急处理效率高等优点,并且能达到较好的水截流及水污染处理效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流域突发环境事件水体污染应急处理拦截堤坝,包括用于拦截水域流通的拦截坝体,所述拦截坝体上包括水体污染应急拦截装置,所述水体污染应急拦截装置安装在坝体上,所述水体污染应急拦截装置包括两相互平行设置的金属防护网框,所述金属防护网框首尾端跨过河流连接至两岸支墩上,其底端连接在拦截坝体上,所述水体污染应急拦截装置还包括若干内含有水体污染处理材料的材料袋,所述若干材料袋处在两金属防护网框内,所述若干材料袋首尾并排连接,在该两金属防护网框内构成对河流污染物进行持续有效拦截水体污染的处理层。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所述金属防护网框由多个单体金属防护网格首尾串联一体。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所述单体金属防护网格的两端均配置一配重链条,该配重链条的一端的安装锁扣部,另一端安装拉环部。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所述材料袋设置在两金属防护网框内的数量,为双排双层或多排多层;各材料袋之间呈并排排列或交错排列。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还包括用于约束、防止材料袋移动的分隔网带,该分隔网带设置在两金属防护网框内。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所述材料袋采用两层PVC透水网布制成。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所述水体污染处理材料为吸油毡、吸油棉或活性炭。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水体污染应急处理拦截堤坝,在拦截坝体上加装水体污染应急拦截装置,该应急拦截装置包括两相互平行设置的金属防护网框和若干内含有水体污染处理材料的材料袋,材料袋首尾并排连接,在两金属防护网框内构成对污染物进行有效拦截水体污染的处理层。通过拦截堤坝能够应对突发河水上涨应急截流处置,同时解决水体污染物通过河床底部流入另一水源。再通过应急拦截装置对漂浮在水面或水中的水体污染物的吸收、拦截。2、本技术水体污染应急处理拦截堤坝,金属防护网框由多个单体金属防护网格首尾串联一体,制成适合实际使用情况的处理装置,应用灵活、拆装方便。单体金属防护网格的两端均配置一配重链条,该配重链条的一端的安装锁扣部,另一端安装拉环部,具备方便安装和拆卸,能在短时间内完成组装,投入使用,更快地抢救被污染的河道。3、本技术水体污染应急处理拦截堤坝,还包括用于约束、防止材料袋移动的分隔网带,该分隔网带设置在两金属防护网框内。通过在两金属防护网框内采用分隔网带,有效防止材料袋受水体冲击造成脱离原位置,而导致降低水体污染拦截效果,同时利用该分隔网带将两金属防护网框稳固一体。为更清楚地阐述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其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本技术的整体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为本技术的侧面剖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阅附图1-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流域突发环境事件水体污染应急处理拦截堤坝,包括用于拦截水域流通的拦截坝体2,所述拦截坝体2上包括水体污染应急拦截装置,所述水体污染应急拦截装置安装在坝体上,所述水体污染应急拦截装置包括两相互平行设置的金属防护网框3,所述金属防护网框3首尾端跨过河流连接至两岸支墩1上,其底端连接在拦截坝体2上,所述水体污染应急拦截装置还包括若干内含有水体污染处理材料的材料袋4,所述若干材料袋4处在两金属防护网框3内,所述若干材料袋4首尾并排连接,在该两金属防护网框3内构成对河流污染物进行持续有效拦截水体污染的处理层。作为本本实施例进一步改进,所述金属防护网框3由多个单体金属防护网格首尾串联一体。作为本本实施例进一步改进,所述单体金属防护网格的两端均配置一配重链条,该配重链条的一端的安装锁扣部,另一端安装拉环部。作为本本实施例进一步改进,所述材料袋4设置在两金属防护网框3内的数量,为双排双层或多排多层;各材料袋4之间呈并排排列或交错排列。作为本本实施例进一步改进,还包括用于约束、防止材料袋移动的分隔网带5,该分隔网带5设置在两金属防护网框内。作为本本实施例进一步改进,所述材料袋4采用两层PVC透水网布制成。作为本本实施例进一步改进,所述水体污染处理材料为吸油毡、吸油棉或活性炭。本实施例水体污染应急处理拦截堤坝,用于河道表面柴油、汽油等漂浮污染物拦截处理,材料袋中放入有吸油毡、吸油棉或活性炭,对污染物进行持续有效拦截,视处理效果定时更换水体污染处理材料。。本实施例水体污染应急处理拦截堤坝设计重点在于:1、水体污染应急处理拦截堤坝,在拦截坝体2上加装水体污染应急拦截装置,该应急拦截装置包括两相互平行设置的金属防护网框3和若干内含有水体污染处理材料的材料袋4,材料袋4首尾并排连接,在两金属防护网框3内构成对污染物进行有效拦截水体污染的处理层。通过拦截堤坝能够应对突发河水上涨应急截流处置,同时解决水体污染物通过河床底部流入另一水源。再通过应急拦截装置对漂浮在水面或水中的水体污染物的吸收、拦截。2、水体污染应急处理拦截堤坝,金属防护网框3由多个单体金属防护网格首尾串联一体,制成适合实际使用情况的处理装置,应用灵活、拆装方便。单体金属防护网格的两端均配置一配重链条,该配重链条的一端的安装锁扣部,另一端安装拉环部,具备方便安装和拆卸,能在短时间内完成组装,投入使用,更快地抢救被污染的河道。3、水体污染应急处理拦截堤坝,还包括用于约束、防止材料袋移动的分隔网带5,该分隔网带5设置在两金属防护网框3内。通过在两金属防护网框内采用分隔网带,有效防止材料袋受水体冲击造成脱离原位置,而导致降低水体污染拦截效果,同时利用该分隔网带将两金属防护网框稳固一体。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
技术实现思路
对本技术技术方案作出许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流域突发环境事件水体污染应急处理拦截堤坝,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拦截水域流通的拦截坝体,所述拦截坝体上包括水体污染应急拦截装置,所述水体污染应急拦截装置安装在坝体上,所述水体污染应急拦截装置包括两相互平行设置的金属防护网框,所述金属防护网框首尾端跨过河流连接至两岸支墩上,其底端连接在拦截坝体上,所述水体污染应急拦截装置还包括若干内含有水体污染处理材料的材料袋,所述材料袋处在两金属防护网框内,所述材料袋首尾并排连接,在该两金属防护网框内构成对河流污染物进行持续有效拦截水体污染的处理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流域突发环境事件水体污染应急处理拦截堤坝,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拦截水域流通的拦截坝体,所述拦截坝体上包括水体污染应急拦截装置,所述水体污染应急拦截装置安装在坝体上,所述水体污染应急拦截装置包括两相互平行设置的金属防护网框,所述金属防护网框首尾端跨过河流连接至两岸支墩上,其底端连接在拦截坝体上,所述水体污染应急拦截装置还包括若干内含有水体污染处理材料的材料袋,所述材料袋处在两金属防护网框内,所述材料袋首尾并排连接,在该两金属防护网框内构成对河流污染物进行持续有效拦截水体污染的处理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域突发环境事件水体污染应急处理拦截堤坝,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防护网框由多个单体金属防护网格首尾串联一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域突发环境事件水体污染应急处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大伟陈思莉王骥虢清伟陈尧曾圣科郑文丽
申请(专利权)人: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