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板式气液分流装置及应用其装置的单塔双循环脱硫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975205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5 02: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筛板式气液分流装置及应用其装置的单塔双循环脱硫系统,筛板式气液分流装置,包括:筒形塔体,在筒形塔体内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导流锥、均流器和集液盘,导流锥为倒置的空心锥台型,导流锥上端的外边缘水平固定在筒形塔体内壁上,导流锥的下端边缘与均流器连接,均流器下方设有集液盘,集液盘通过升降机构与导流锥连接,集液盘为倒置的空心圆锥型,且集液盘的最大水平截面面积小于均流器的水平截面面积,在均流器上设有若干均匀的通孔,集液盘通过塔内浆液回收管路与筒形塔体外部连通。应用了该装置的单塔双循环脱硫系统除尘和脱硫的功效明显,具有占用空间小、结构简单、阻力损失小等优点。

Single Tower Double Cycle Desulfurization System of Sieve Plate Gas-liquid Diversion Device and Its Application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sieve plate type gas-liquid diversion device and a single tower double-cycle desulfurization system of the application device. The sieve plate type gas-liquid diversion device comprises a cylindrical tower body, which is arranged from top to bottom in turn with a diversion cone, a current equalizer and a liquid collector. The diversion cone is an inverted hollow cone type, the outer edge of the upper end of the diversion cone is horizontally fixed on the inner wall of the cylindrical tower, and a diversion cone. The lower edge of the equalizer is connected with the current equalizer. The liquid collecting plate is connected with the diversion cone through the lifting mechanism. The liquid collecting plate is an inverted hollow cone. The maximum horizontal cross section area of the liquid collecting plate is smaller than the horizontal cross section area of the current equalizer. A number of uniform holes are arranged on the current equalizer. The liquid collecting plate is connected with the outer part of the barrel tower through the slurry recovery pipeline in the tower. The single tower and double cycle desulfurization system with this device has obvious effect of dust removal and desulfurization, and has the advantages of small occupied space, simple structure and small resistance los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筛板式气液分流装置及应用其装置的单塔双循环脱硫系统
:本技术属于烟气脱硫
,具体涉及筛板式气液分流装置及应用其装置的单塔双循环脱硫系统。
技术介绍
:传统的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系统,为了提高脱硫效率,会在脱硫吸收塔系统中设置多层喷淋层,特别是对于中高硫煤,喷淋层数会更多,因此吸收塔一般较高、浆液池也较大,导致循环泵的电耗较高,此时循环的浆液基本控制在一个PH值段,受化学反应和石膏结晶成长等方面的限制,脱硫效率比较难于达到超低排放的要求,属于单循环
为了进一步提高脱硫效率,研发了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单塔双循环工艺,通过在吸收塔内设置集液装置将烟气的脱硫分隔为两个区,形成分隔开的上循环和下循环回路,上循环回路浆液PH值较高,有利于SO2高效吸收,而下循环回路浆液PH值维持较低,有利于石膏氧化结晶和石灰石溶解。为了获得最佳的气液接触效果和较小的系统阻力损失成为重中之重,已有的集液装置形式有的为锥斗形式;有的将集液装置设置成斜板形式,使浆液流向一侧;有的设计为叶栅式集液装置,即在集液斗的上面设有叶栅结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均匀气液流场的作用等。然而,这些集液装置需要占据较大的塔截面或烟气要突破一定厚度的液层,因而在烟气流经集液装置由下循环进入上循环的过程中,往往会造成较大的阻力,或上循环回路中烟气流速也会变的不均匀,使得塔内气液接触不充分,传质能力下降,最终影响脱硫效率,使脱硫系统的运行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了一种筛板式气液分流装置及应用其装置的单塔双循环脱硫系统,其投资成本低,减少了检修维护工作,均布了烟气流场,保证了最终的脱硫效果。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于:一种筛板式气液分流装置,包括:筒形塔体,在筒形塔体内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导流锥、均流器和集液盘,所述导流锥为倒置的空心锥台型,导流锥上端的外边缘水平固定在筒形塔体内壁上,导流锥的下端边缘与均流器连接,均流器下方设有集液盘,集液盘通过升降机构与导流锥连接,所述集液盘为倒置的空心圆锥型,且集液盘的最大水平截面面积小于均流器的水平截面面积,在均流器上设有均匀的通孔,集液盘侧壁设有与筒形塔体外部连通的塔内浆液回收管路。优选地,所述升降机构为微型液压推杆器,所述微型液压推杆器的底座固定在导流锥的外侧壁上,微型液压推杆器的伸出端与集液盘连接。优选地,所述集液盘的最大水平截面面积为筒形塔体水平截面面积的50%-70%。优选地,集液盘的底角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α,所述α为12°-18°。优选地,均流器与集液盘之间的间距为0.5m-3m。优选地,所述均流器上的通孔开孔率为30%-60%,单个通孔的孔径为25mm-35mm,且每个通孔间的孔隙不小于40mm。优选地,均流器为合金材质,其厚度为2mm-4mm。一种单塔双循环脱硫系统,包括吸收塔,所述吸收塔包括上下两部分,上部吸收塔自上向下设置有除雾器和上级循环浆液吸收喷淋系统,下部吸收塔自上向下设置有下级循环浆液吸收喷淋系统、进烟口和塔内浆液池,塔内浆液池与下级循环浆液吸收喷淋系统之间通过第一循环管路相连接,吸收塔外设置有塔外AFT浆液箱,塔外AFT浆液箱与上级循环浆液吸收喷淋系统之间通过第二循环管路相连接,在上部吸收塔与下部吸收塔之间设有筛板式气液分流装置,筛板式气液分流装置通过塔外浆液回收管路与塔外AFT浆液箱连接。优选地,所述上部吸收塔和筛板式气液分流装置的直径与下级循环浆液吸收喷淋系统所在塔体直径相同。优选地,所述上部吸收塔和筛板式气液分流装置的直径相同,且大于下级循环浆液吸收喷淋系统所在塔体直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设计的筛板式气液分流装置安装在吸收塔内上下级循环浆液吸收喷淋系统之间,将上下级循环浆液吸收喷淋系统完全分隔,可以很好的收集上级循环浆液且能避免对烟气流场均匀性产生较大影响,还能去除烟气中携带的下级循环浆液液滴,从而避免上级喷淋浆液含固量和PH值的迅速降低,在提高脱硫效率的同时,降低运行成本。2、为下级烟气向上流动形成通道,在均流器与集液盘之间留有一定的距离,通常均流器与集液盘之间的距离都是固定不可调节的,为此本申请根据使用需要在导流锥和集液盘之间设置了升降机构,通过升降机构来调节间距,同时配合抽风机来加快下级烟气的流动速度,减小下级烟气上升的阻力。3、通过均流器的开孔率以及孔径、孔隙,形成烟气通道,达到均布烟气流场的作用,同时会在均流器上形成一定厚度的持液层,所有下级烟气向上流动时都会从均流器上的通孔穿过,下级烟气充分与持液层进行洗涤,持液层对下层烟气起到高效除尘、脱硫的作用,提高循环系统的脱硫效率。4、本技术具有占用空间小、结构简单、安装方便、阻力损失小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筛板式气液分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3为单塔双循环脱硫系统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单塔双循环脱硫系统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吸收塔、2除雾器、3上级循环浆液喷淋系统、4筛板式气液分流装置、40塔体、41导流锥、42均流器、43集液盘、44塔内浆液回收管路、45升降机构、5塔外浆液回收管路、6下级循环浆液吸收喷淋系统、7进烟口、8塔内浆液池、9第一循环管路、10塔外AFT浆液箱、11第二循环管路。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3所示,单塔双循环脱硫吸收系统,包括吸收塔1,其包括上下两部分,上部吸收塔自上向下设置有除雾器2和上级循环浆液吸收喷淋系统3,下部吸收塔自上向下设置有下级循环浆液吸收喷淋系统6、进烟口7和塔内浆液池8,塔内浆液池8与下级循环浆液吸收喷淋系统6之间通过第一循环管路9相连接,吸收塔1外设置有塔外AFT浆液箱10,塔外AFT浆液箱10与上级循环浆液吸收喷淋系统3之间通过第二循环管路11相连接,在上部吸收塔与下部吸收塔之间设有筛板式气液分流装置4,筛板式气液分流装置4通过塔外浆液回收管路5与塔外AFT浆液箱10连接,且所述上部吸收塔和筛板式气液分流装置4的直径与下级循环浆液吸收喷淋系统6所在塔体直径相同。如图1和图2所示,筛板式气液分流装置,包括:筒形塔体40,在筒形塔体40内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导流锥41、均流器42和集液盘43,所述导流锥41为倒置的空心锥台型,所述均流器42为合金材质,其厚度为2mm-4mm的圆形,导流锥41上端的外边缘水平固定在筒形塔体40内壁上,导流锥14的下端边缘与均流器42连接,均流器42下方设有集液盘43,集液盘43通过升降机构45与导流锥41连接,所述升降机构45为微型液压推杆器,所述微型液压推杆器的底座固定在导流锥41的外侧壁上,微型液压推杆器的伸出端与集液盘43连接。为了放置微型液压推杆器在工作过程中受到烟气的腐蚀影响,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在微型液压推杆器的外部设计伸缩套管或在微型液压推杆器外涂防锈涂料等措施。所述集液盘43为倒置的空心圆锥型,且集液盘43的底面直径大于均流器42直径200mm-600mm,集液盘43侧壁设有塔内浆液回收管路44,塔内浆液回收管路44与塔外AFT浆液箱10之间通过塔外浆液回收管路5相连接。为下级烟气向上流动形成通道,在均流器42与集液盘43之间留有0.5m-3m距离,改变了现有均流器42与集液盘43之间固定距离的弊端,通过升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筛板式气液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筒形塔体(40),在筒形塔体(40)内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导流锥(41)、均流器(42)和集液盘(43),所述导流锥(41)为倒置的空心锥台型,导流锥(41)上端的外边缘水平固定在筒形塔体(40)内壁上,导流锥(41)的下端边缘与均流器(42)连接,均流器(42)下方设有集液盘(43),集液盘(43)通过升降机构(45)与导流锥(41)连接,所述集液盘(43)为倒置的空心圆锥型,且集液盘(43)的最大水平截面面积小于均流器(42)的水平截面面积,在均流器(42)上设有均匀的通孔,集液盘(43)侧壁设有与筒形塔体(40)外部连通的塔内浆液回收管路(4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筛板式气液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筒形塔体(40),在筒形塔体(40)内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导流锥(41)、均流器(42)和集液盘(43),所述导流锥(41)为倒置的空心锥台型,导流锥(41)上端的外边缘水平固定在筒形塔体(40)内壁上,导流锥(41)的下端边缘与均流器(42)连接,均流器(42)下方设有集液盘(43),集液盘(43)通过升降机构(45)与导流锥(41)连接,所述集液盘(43)为倒置的空心圆锥型,且集液盘(43)的最大水平截面面积小于均流器(42)的水平截面面积,在均流器(42)上设有均匀的通孔,集液盘(43)侧壁设有与筒形塔体(40)外部连通的塔内浆液回收管路(44)。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筛板式气液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45)为微型液压推杆器,所述微型液压推杆器的底座固定在导流锥(41)的外侧壁上,微型液压推杆器的伸出端与集液盘(43)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筛板式气液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液盘(43)的最大水平截面面积为筒形塔体(40)水平截面面积的50%-70%。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筛板式气液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集液盘(43)的底角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α,所述α为12°-18°。5.如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一种筛板式气液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均流器(42)与集液盘(43)之间的间距为0.5m-3m。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晶程旺斌李小宇柳杨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锅炉厂环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