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灭菌牙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97409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5 01: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充气灭菌牙套,涉及一种牙齿保健装置。它具有氧气瓶和软管;软管有四根;它还有硬质的U字形的主体,该主体的横截面也呈U字形;该主体内腔的开口处设置弹性的环形气囊;该主体的外侧设置第一软管、第二软管、第三软管和第四软管,其中第一软管和第二软管的上端头分别穿过该主体与该环形气囊的内部空间相连通;第三软管和第四软管的上端头分别穿过该主体与其内腔相连通;该第一软管的下端头连通充气泵的出气口;该第二软管的下端头连通第一排气阀;该第三软管的下端头连通氧气瓶的出气口;该第四软管的下端头连通第二排气阀。

Inflatable sterilized bracket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n inflatable sterilization toothpiece, which relates to a dental health care device. It has oxygen cylinder and hose; hose has four; it also has a rigid U-shaped main body, the cross-section of the main body is U-shaped; the opening of the main body's inner cavity is provided with elastic annular air bag; the outer side of the main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hose, a second hose, a third hose and a fourth hose, in which the upper end of the first hose and the second hose pass through the main body and the annular air bag respectively. The inner space is connected; the upper end of the third hose and the fourth hose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through the main body and its inner cavity; the lower end of the first hose is connected with the outlet of the inflatable pump; the lower end of the second hose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exhaust valve; the lower end of the third hose is connected with the outlet of the oxygen cylinder; and the lower end of the fourth hose is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exhaust valv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充气灭菌牙套
本技术涉及一种牙齿保健装置。
技术介绍
牙齿表面寄生的有害菌会产生牙结石,这是产生龋齿的原因。刷牙可以消除早期的牙结石和部分有害菌,但不能完全消杀有害菌。针对人体口腔内的有害菌都是厌氧菌的特点,有人用连通氧气瓶出气口的软管向口腔内牙齿的表面喷吹氧气,以消杀这些牙齿上的有害菌。但是,喷吹的氧气会因人体口腔内原有气体与之混合,而降低浓度,杀菌效果也被降低。再者有些有害菌藏在牙齿与牙龈之间的缝隙里,这种方法很难将它们杀灭。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充气灭菌牙套。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充气灭菌牙套,它具有氧气瓶和软管;软管有四根;它还有硬质的U字形的主体,该主体的横截面也呈U字形;该主体内腔的开口处设置弹性的环形气囊;该主体的外侧设置第一软管、第二软管、第三软管和第四软管,其中第一软管和第二软管的上端头分别穿过该主体与该环形气囊的内部空间相连通;第三软管和第四软管的上端头分别穿过该主体与其内腔相连通;该第一软管的下端头连通充气泵的出气口;该第二软管的下端头连通第一排气阀;该第三软管的下端头连通氧气瓶的出气口;该第四软管的下端头连通第二排气阀。本技术采用上述的结构,利用容积可变的弹性的环形气囊在使用者的口腔内封闭主体的内腔,并将该主体与使用者牙龈固定在一起。可以提高主体内腔中氧气的浓度和压力,进而提高消灭主体内腔中牙齿表面有害菌的能力。特别是随着氧气压力的提高,氧气可以直接作用于牙齿与牙龈之间的缝隙,消灭其中的有害菌。在优选的实施结构中:所述环形气囊是将一个弹性塑胶环的上边缘和下边缘分别用高频热合的方式与该主体内腔开口处对应的部分热合在一起,在该主体内壁与该弹性塑胶环的内表面之间形成所述环形气囊封闭且容积可变的内部空间。利用弹性塑胶环的上下边缘与主体内壁热合形成的环形气囊,与主体连接牢固,反复使用的可靠性高。便于制作,成本低。进而:所述主体的中部设置向外伸出的手柄,所述第一软管、第二软管、第三软管和第四软管的上端部分别设置在该手柄中。通过设置手柄,方便使用者使用的同时也对四根软管的上端部与主体连接处做了加固,可以增加使用寿命。本技术充气灭菌牙套。使用带有内凹槽的U形的主体与环形气囊配合,在使用者的牙齿周围构建了一个封闭的可以加压的含氧环境,解决了直接喷吹氧气杀菌效果不好的问题。它的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易于使用,杀菌效果突出,适合在社会上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充气灭菌牙套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实施例在使用状态一胶囊未充气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部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图1实施例在使用状态二胶囊充气后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一、实施例一本技术充气灭菌牙套的结构,如图1所示。它包含主体1、环形气囊2、手柄3、第一软管4、第二软管5、第三软管6、第四软管7、充气泵81、第一排气阀82、氧气瓶91和第二排气阀92等基本元器件。硬质塑料制成U字形的主体1,该主体1的横截面也呈U字形。在主体1内腔11的开口处设置弹性的环形气囊2。主体1的中部设置向外伸出的手柄3,第一软管4、第二软管5、第三软管6和第四软管7的上端部分别设置在手柄3中,其中第一软管4和第二软管5的上端头分别穿过主体1与环形气囊2的内部空间24相连通;第三软管6和第四软管7的上端头分别穿过主体1与其内腔11相连通。第一软管4的下端头连通充气泵81的出气口。第二软管5的下端头连通第一排气阀82。第三软管6的下端头连通氧气瓶91的出气口。第四软管7的下端头连通第二排气阀92。请参看图2和图3,环形气囊2是将一个弹性塑胶环21的上边缘22和下边缘23分别用高频热合的方式与主体1内腔11开口处对应的部分热合在一起,在主体1内壁与弹性塑胶环21的内表面之间形成环形气囊2封闭且容积可变的内部空间24。使用时,先握住手柄3使主体1的内腔11包容使用者欲保健的所有上牙或下牙,并使主体1内的环形气囊2靠近这些牙齿8的牙龈9。关闭第一排气阀82并启动充气泵81向环形气囊2的内部空间24充气,使环形气囊2的弹性塑胶环21向牙龈9鼓起,进而弹性塑胶环21的外表面紧紧地顶住牙龈9完全封闭主体1的内腔11,请参看图4。这时,松开手柄3,关闭充气泵81和第二排气阀92,接着开启氧气瓶91,使氧气进入主体1已被封闭的内腔11,对牙齿8表面寄生的厌氧菌进行杀灭。期间可以打开第二排气阀92,适当排出一些主体1内腔11中的混合气体,以提高主体1内腔11中的氧气浓度。适时在此关闭第二排气阀92增加氧气压力,以消灭牙齿8与牙龈9之间缝隙里的有害菌。保健处理一般需要5-10分钟,之后关闭氧气瓶91并打开第一排气阀82,使环形气囊2的弹性塑胶环21恢复原状,脱离使用者的牙龈。最后将主体1从使用者的口腔中取出。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不以此限定本技术实施的范围,依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属于本技术涵盖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充气灭菌牙套,具有氧气瓶和软管;其特征在于:软管有四根;它还有硬质的U字形的主体,该主体的横截面也呈U字形;该主体内腔的开口处设置弹性的环形气囊;该主体的外侧设置第一软管、第二软管、第三软管和第四软管,其中第一软管和第二软管的上端头分别穿过该主体与该环形气囊的内部空间相连通;第三软管和第四软管的上端头分别穿过该主体与其内腔相连通;该第一软管的下端头连通充气泵的出气口;该第二软管的下端头连通第一排气阀;该第三软管的下端头连通氧气瓶的出气口;该第四软管的下端头连通第二排气阀。

【技术特征摘要】
1.充气灭菌牙套,具有氧气瓶和软管;其特征在于:软管有四根;它还有硬质的U字形的主体,该主体的横截面也呈U字形;该主体内腔的开口处设置弹性的环形气囊;该主体的外侧设置第一软管、第二软管、第三软管和第四软管,其中第一软管和第二软管的上端头分别穿过该主体与该环形气囊的内部空间相连通;第三软管和第四软管的上端头分别穿过该主体与其内腔相连通;该第一软管的下端头连通充气泵的出气口;该第二软管的下端头连通第一排气阀;该第三软管的下端头连通氧气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祁怀理蔡青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开元光学健康应用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