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冠吹氧灭菌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8525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8 22: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牙冠吹氧灭菌器,涉及一种牙齿护理装置。它具有氧气瓶、控制阀和软管,它还有三通管、左弯头软管、右弯头软管、长横杆、左立杆、右立杆;长横杆两端分别连接左立杆及右立杆;控制阀安装在氧气瓶的出气口与软管的一端之间;软管的另一端连通三通管中部公共管段的进气口;三通管的横直管段固定在长横杆的上方;三通管横直管段的左、右出气口分别连通对应弯头软管横直段的进气口;左、右弯头软管竖直段的中部固定在对应立杆上;左、右弯头软管竖直段的下端头封闭,并在靠近下端头的内侧管壁开有出气孔。它可同时对牙冠的内、外侧面进行吹氧且操作简单,杀菌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牙冠吹氧灭菌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牙齿护理装置。
技术介绍
牙齿的牙面部损坏之后,牙医会将这颗牙齿截取一半,并在这半颗牙齿上面固定配装一个称谓牙冠的硬质物体。像罐子一样的牙冠扣在被保留的半颗牙齿上,包围着半牙的五个侧面。由于牙龈与牙冠的外周面之间存在间隙,而且牙冠的内周面与半牙的外周面也存在间隙,在上述间隙中会寄生有害菌,这些有害菌会使半牙上产生牙结石(牙菌斑),严重时会产生龋齿。人体口腔内的有害菌都是厌氧菌,有人用连通氧气瓶出气口上控制阀的软管向口腔内牙冠的根部喷吹氧气,以消杀牙冠与牙龈以及半牙与牙冠之间的有害菌。但是,直接使用软管向牙冠根部喷吹氧气的操作难于控制,特别是对于口腔深处的槽牙,无论外侧面还是内侧面,都很难使软管自由端的管口正对着牙冠的根部进行喷吹,杀菌效果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同时对牙冠的内、外侧面进行吹氧且操作简单的牙冠吹氧灭菌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牙冠吹氧灭菌器,它具有氧气瓶、控制阀和软管,控制阀安装在氧气瓶的出气口与软管的一端之间;它还有三通管、左弯头软管、右弯头软管、长横杆、左立杆、右立杆;长横杆的左、右两端分别连接左立杆及右立杆;该软管的另一端连通三通管中部公共管段的进气口;三通管的横直管段固定在长横杆的上方;三通管横直管段的左出气口连通左弯头软管横直段的进气口,三通管横直管段的右出气口连通右弯头软管横直段的进气口;左弯头软管竖直段的中部固定在左立杆上;右弯头软管竖直段的中部固定在右立杆上;左弯头软管竖直段的下端头封闭,并在靠近下端头的右侧管壁开有出气孔;右弯头软管竖直段的下端头封闭,并在靠近下端头的左侧管壁开有出气孔。利用固定成“凹”字形的长横杆、左立杆和右立杆固定安装连通氧气瓶的三通管、左弯头软管和右弯头软管,该左、右弯头软管竖直段的自由端头封闭且在靠近自由端头的内侧管壁开有出气孔;使用时可以方便地使左、右弯头软管直立段的自由端从相对侧面靠拢欲护理的牙冠与牙龈的衔接处;带有一定压力的氧气经左、右弯头软管竖直段自由端附近的出气口分别喷向该牙冠两个相对侧面与牙龈的衔接处。有压力的氧气进入该牙冠与牙龈之间的缝隙并穿透到半牙与牙冠之间的间隙,杀灭其中的有害菌。从而实现了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采用左、右弯头软管,可以在它们的竖直段移动时即使触碰使用者的牙龈,也不会损害牙龈。以提高安全性。在优选的实施结构中:它还有压板和短轴;所述长横杆的中部开有横向的长条形孔,该压板的前端部插在该长条形孔中,并由竖立的短轴将该压板与该长横杆铰接起来。采用上述结构,可以相对长横杆摆动的压板即是长横杆、左立杆和右立杆组成的移动支架与三通管、左弯头软管和右弯头软管组成移动送气部件的运动抓手,又是改变它们在口腔内工作角度的调整器。及大地方便了使用者的操作。相对于使用者直接用手在口腔中移动该移动支架和该移动送气部件和调整它们的使用角度,可以明显提高口腔卫生水平,防止细菌感染。特别是:它还有左短横杆、右短横杆和五个前后向的销子;所述左立杆上端部经由第一销子与所述长横杆的左端部铰接;所述右立杆上端部经由第二销子与所述长横杆的右端部铰接;该左短横杆的左端部经由第三销子与所述左立杆的下端部铰接起来;该右短横杆的右端部经由第四销子与所述右立杆的下端部铰接;该左短横杆的右端部经由第五销子与该右短横杆的左端部铰接。通过有长横杆、左立杆、左短横杆、右短横杆、右立杆围成一个封闭的五连杆。可以在左短横杆与右短横杆的铰接状态改变是时,改变左、右立杆的状态,从而使左、右弯头软管竖直段得自由端向内倾斜,靠近欲护理的牙冠和牙龈,改善杀灭该牙冠与牙龈间。以及牙冠与半牙间有害菌的效力。本技术牙冠吹氧灭菌器,改变向牙冠吹氧的方式,通过改变氧气输送机构末端的结构,并为其配备支撑架,解决了单纯直接使用软管向牙冠根部喷吹氧气的操作难于控制,杀菌效果低的问题。它可以同时对牙冠的内、外侧面进行吹氧且操作简单,而且它的附加元件少,易于加工制作,成本低,适于在牙病患者中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牙冠吹氧灭菌器一个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牙冠吹氧灭菌器又一个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一、实施例一本技术牙冠吹氧灭菌器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使前一实施例的进化版本。本实施例具有氧气瓶10、控制阀11、软管12、三通管13、左弯头软管14、右弯头软管15、长横杆21、左立杆23、左短横杆24、右立杆25、右短横杆26、第一固定夹31、第二固定夹32、第三固定夹33、第四固定夹34和压板4。控制阀11安装在氧气瓶10的出气口与软管12的一端之间。软管12的另一端连通三通管13中部向后伸出的公共管段的进气口。三通管13横直管段的左出气口连通左弯头软管14上端向右伸出的横直段进气口,三通管13横直管段的右出气口连通右弯头软管15上端向左伸出的横直段进气口。左弯头软管14竖直段的下端头封闭,并在靠近下端头的右侧管壁开有两个出气孔141。右弯头软管15竖直段的下端头封闭,并在靠近下端头的左侧管壁开有两个出气孔151。长横杆21的中部开有横向的长条形孔22,压板4扁平的前端部插在该长条形孔22中,并由竖立的短轴将压板4与长横杆21铰接起来。长横杆21的左、右两端各开有一个竖向的插槽。左立杆23与右立杆25的形状、大小相同,它们的上端部设插榫,下端部设横向插槽。左立杆23上端部的插榫插在长横杆21左端的插槽中,并由前后向的第一销子将左立杆23的插榫与长横杆21的左端部铰接起来。右立杆25上端部的插榫插在长横杆21右端的插槽中,并由前后向的第二销子将右立杆2的插榫与长横杆21的右端部铰接起来。三通管13横直管段的左半部被第一固定夹31固定在长横杆21左半部的上方,三通管13横直管段的右半部被第三固定夹33固定在长横杆21右半部的上方。左弯头软管14的竖直段的中部由第二固定夹32固定在左立杆23上;第二弯头软管15的竖直段的中部由第四固定夹34固定在右立杆25上。左短横杆24与右短横杆26的形状、大小相同,但使用方式相反;它们的一端设插榫,另一端端设半榫。左短横杆24的插榫在左端,该插榫插在左立杆23下端部的插槽中,并由前后向的第三销子将左短横杆24的插榫与左立杆23的下端部铰接起来。右短横杆2的插榫在右端,该插榫插在右立杆25下端部的插槽中,并由前后向的第四销子将右短横杆26的插榫与右立杆25的下端部铰接起来。左短横杆24的半榫在后侧,右短横杆26的半榫在前侧,它们搭接在一起,由前后向的第五销子将它们铰接在一起。如此,长横杆21、左立杆23、左短横杆24、右短横杆26、右立杆25围成一个封闭的五连杆。当左短横杆24与右短横杆26处在一条直线上时,该五连杆大致呈口字型,左立杆23的下部向外侧(向左)倾斜,右立杆25的下部向外侧(向右)倾斜。当左短横杆24与右短横杆26的铰接处向上拱起时,左立杆23竖立或者下部向内侧(向右)倾斜,则右立杆25竖立或下部向内侧(向左)倾斜。使用时,对于在下颚上欲护理的牙冠7:一手握住压板4使三通管13、五连杆、左弯头软管14、右弯头软管15伸入口腔内,再适当转动压板4使三通管13和五连杆位于该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牙冠吹氧灭菌器,它具有氧气瓶、控制阀和软管,控制阀安装在氧气瓶的出气口与软管的一端之间;其特征在于:它还有三通管、左弯头软管、右弯头软管、长横杆、左立杆、右立杆;长横杆的左、右两端分别连接左立杆及右立杆;该软管的另一端连通三通管中部公共管段的进气口;三通管的横直管段固定在长横杆的上方;三通管横直管段的左出气口连通左弯头软管横直段的进气口,三通管横直管段的右出气口连通右弯头软管横直段的进气口;左弯头软管竖直段的中部固定在左立杆上;右弯头软管竖直段的中部固定在右立杆上;左弯头软管竖直段的下端头封闭,并在靠近下端头的右侧管壁开有出气孔;右弯头软管竖直段的下端头封闭,并在靠近下端头的左侧管壁开有出气孔。

【技术特征摘要】
1.牙冠吹氧灭菌器,它具有氧气瓶、控制阀和软管,控制阀安装在氧气瓶的出气口与软管的一端之间;其特征在于:它还有三通管、左弯头软管、右弯头软管、长横杆、左立杆、右立杆;长横杆的左、右两端分别连接左立杆及右立杆;该软管的另一端连通三通管中部公共管段的进气口;三通管的横直管段固定在长横杆的上方;三通管横直管段的左出气口连通左弯头软管横直段的进气口,三通管横直管段的右出气口连通右弯头软管横直段的进气口;左弯头软管竖直段的中部固定在左立杆上;右弯头软管竖直段的中部固定在右立杆上;左弯头软管竖直段的下端头封闭,并在靠近下端头的右侧管壁开有出气孔;右弯头软管竖直段的下端头封闭,并在靠近下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祁怀理蔡青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开元光学健康应用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