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园林自动浇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972493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4 23: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园林自动浇灌装置,包括蓄水箱与浇灌箱,所述蓄水箱内设有雨水收集装置,所述雨水收集装置包括支撑横板,所述支撑横板两端与所述蓄水箱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横板顶部一侧设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顶部输出端连接有驱动转轮,所述驱动转轮外侧绕接有传动链条,所述传动链条另一侧绕接在从动转轮上,所述从动转轮顶部转动竖杆,所述转动竖杆一侧连接有转动横杆,所述转动横杆靠近所述蓄水箱内壁一侧连接有滑球,所述蓄水箱内壁周围设有环形台,所述环形台顶部与所述滑球接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利用雨水,节约了水资源,并提高了园林浇灌装置的自动化程度,且可通过水流冲击的转叶带动搅拌叶对搅拌腔进行搅拌。

An automatic watering device for gardens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n automatic garden irrigation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water storage tank and an irrigation tank. The water storage tank is equipped with a rainwater collection device. The rainwater collection device includes a supporting transverse plate, two ends of the supporting transverse plate are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inner wall of the water storage tank, one side of the supporting transverse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driving motor, and the top output end of the driving motor is connected with a driving wheel. The outer side of the driving wheel is wound with a transmission chain, the other side of the transmission chain is wound on the driven wheel, the top of the driven wheel rotates a vertical bar, one side of the rotating vertical bar is connected with a rotating horizontal bar, the rotating horizontal bar is connected with a sliding ball near the inner wall of the water storage tank, and the inner wall of the water storage tank is surrounded by a ring table, the top of the ring table contacts with the sliding ball. The utility model effectively utilizes rainwater, saves water resources, improves the automation degree of garden irrigation device, and can stir the stirring chamber by driving the stirring blade by the rotating blade impacted by water flow.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园林自动浇灌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园林自动浇灌装置,属于园林浇灌

技术介绍
园林是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在中国传统建筑中独树一帜,有重大成就的是古典园林建筑,园林景观是为了通过园林草坪和植物营造绿色环境,现代园林,在着重建设景观小品的同时,致力于生态环境的改善,建设园林式城市,在整个城市布置绿地系统、安排道路与游憩场所,实现城市园林化,建设包括道路风景线、以绿林草坪为主的天然生态公园,这些都是为了美化城市,城市更加美丽,人与自然更加和谐,园林景观建设也要按照节水型社会的要求去实施,园林灌溉系统要注重配合植物的需水要求,考虑节水、节能,方便实用,同时要给园林景观增光添彩,给园林水景增色,增加具有动感的景观效果。传统的园林浇灌装置自动化程度低,且对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一种园林自动浇灌装置,解决传统的园林浇灌装置自动化程度低,且对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低的问题,本技术有效利用雨水,节约了水资源,并提高了园林浇灌装置的自动化程度,且可通过水流冲击的转叶带动搅拌叶对搅拌腔进行搅拌。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本技术一种园林自动浇灌装置,包括蓄水箱与浇灌箱,所述蓄水箱内设有雨水收集装置,所述雨水收集装置包括支撑横板,所述支撑横板两端与所述蓄水箱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横板顶部一侧设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顶部输出端连接有驱动转轮,所述驱动转轮外侧绕接有传动链条,所述传动链条另一侧绕接在从动转轮上,所述从动转轮顶部转动竖杆,所述转动竖杆一侧连接有转动横杆,所述转动横杆靠近所述蓄水箱内壁一侧连接有滑球,所述蓄水箱内壁周围设有环形台,所述环形台顶部与所述滑球接触,所述滑球顶部连接有弧形支撑板,所述弧形支撑板顶部连接支撑框架,所述蓄水箱一侧设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内设有挡板,所述出水口上方设有凹槽,所述挡板顶部延伸至所述凹槽内,且所述挡板一侧连接L形支撑杆,所述L形支撑杆贯穿所述蓄水箱内壁并延伸至所述蓄水箱内部,所述L形支撑杆顶部连接有浮球,所述出水口一侧连接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一侧连接所述浇灌箱,所述浇灌箱内部从上到下依次设有搅拌腔、浇灌腔与控制腔,所述搅拌腔与所述浇灌腔之间设有隔板,且所述搅拌腔一侧与所述浇灌腔之间通过下水管连接,所述下水管上安装有电磁阀门,所述搅拌腔顶部连接有加水斗,所述浇灌腔内设有转叶,所述隔板中心处设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中安装有转轴,所述转轴底部与所述转叶中心处固定连接,所述转轴顶部延伸至所述搅拌腔内,且所述转轴外侧设有搅拌叶,所述浇灌腔一侧连接有浇灌管,所述浇灌管底部连接浇灌盘,所述控制腔内设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一端电性连接有湿度传感器。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从动转轮底部中心处连接有支撑转轴,所述支撑转轴底部与所述支撑横板顶部设置的第二轴承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驱动转轮与所述从动转轮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蓄水箱外壁设有电机控制面板,所述电机控制面板与所述驱动电机电性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出水管一端延伸至所述搅拌腔内,所述搅拌叶设于所述转轴伸入到所述搅拌腔内的部分。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转叶的长度大于所述搅拌叶的长度,所述搅拌叶的数量为六个。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控制器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电磁阀门。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框架内设有挡雨帆布,所述浇灌盘底部设有多个浇灌孔。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轴承与所述隔板之间设有密封圈。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蓄水箱的形状为圆柱体,且所述转动竖杆位于所述蓄水箱的圆心上。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雨水收集装置可以收集雨水进入蓄水箱内,具体当雨天时,可通过电机控制面板用来控制驱动电机的启停,驱动电机启动时,其带动驱动转轮转动,驱动转轮带动传动链条转动,传动链条带动从动转轮转动,从而使转动竖杆带动转动横杆转动,于是滑球在环形台上以转动竖杆为圆心转动,而弧形支撑板即可在圆柱形的蓄水箱的内壁上移动,即可以支撑框架围绕着转动竖杆调整角度,通过观察雨水的方向,来调整支撑框架的方向,挡雨帆布用来遮挡雨水并使雨水流入蓄水箱,从而适应雨水的方向,使雨水的收集效率更高,当蓄水箱内的水液面过高,由于一直浮在液面上的浮球上升,此时L形支撑杆带动挡板在凹槽内上升,使出水口敞开,水通过出水管流出,并进入浇灌箱,当浇灌箱内的水不足时,可通过加水斗补加水,也可通过加水斗加入药剂,当湿度传感器检测到土壤湿度过低时,信息发送到控制器,控制器控制打开电磁阀门,水流进入浇灌腔,水流冲击转叶,使转叶转动,并带动转轴转动,使搅拌叶对搅拌腔进行搅拌,水流最终通过浇灌盘底部的多个浇灌孔进行浇灌,本技术有效利用雨水,节约了水资源,并提高了园林浇灌装置的自动化程度,且可通过水流冲击的转叶带动搅拌叶对搅拌腔进行搅拌。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雨水收集装置的结构图;图3是本技术雨水收集装置的俯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局部放大图。图中:1、蓄水箱;2、浇灌箱;3、雨水收集装置;4、支撑横板;5、驱动电机;6、驱动转轮;7、传动链条;8、从动转轮;9、转动竖杆;10、转动横杆;11、滑球;12、环形台;13、弧形支撑板;14、支撑框架;15、出水口;16、挡板;17、凹槽;18、L形支撑杆;19、浮球;20、出水管;21、搅拌腔;22、浇灌腔;23、控制腔;24、隔板;25、下水管;26、电磁阀门;27、加水斗;28、转叶;29、第一轴承;30、转轴;31、搅拌叶;32、浇灌管;33、浇灌盘;34、控制器;35、湿度传感器;36、支撑转轴;37、第二轴承;38、电机控制面板;39、挡雨帆布;40、浇灌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1如图1-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园林自动浇灌装置,包括蓄水箱1与浇灌箱2,所述蓄水箱1内设有雨水收集装置3,所述雨水收集装置3包括支撑横板4,所述支撑横板4两端与所述蓄水箱1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横板4顶部一侧设有驱动电机5,所述驱动电机5顶部输出端连接有驱动转轮6,所述驱动转轮6外侧绕接有传动链条7,所述传动链条7另一侧绕接在从动转轮8上,所述从动转轮8顶部转动竖杆9,所述转动竖杆9一侧连接有转动横杆10,所述转动横杆10靠近所述蓄水箱1内壁一侧连接有滑球11,所述蓄水箱1内壁周围设有环形台12,所述环形台12顶部与所述滑球11接触,所述滑球11顶部连接有弧形支撑板13,所述弧形支撑板13顶部连接支撑框架14,所述蓄水箱1一侧设有出水口15,所述出水口15内设有挡板16,所述出水口15上方设有凹槽17,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园林自动浇灌装置,包括蓄水箱(1)与浇灌箱(2),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箱(1)内设有雨水收集装置(3),所述雨水收集装置(3)包括支撑横板(4),所述支撑横板(4)两端与所述蓄水箱(1)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横板(4)顶部一侧设有驱动电机(5),所述驱动电机(5)顶部输出端连接有驱动转轮(6),所述驱动转轮(6)外侧绕接有传动链条(7),所述传动链条(7)另一侧绕接在从动转轮(8)上,所述从动转轮(8)顶部转动竖杆(9),所述转动竖杆(9)一侧连接有转动横杆(10),所述转动横杆(10)靠近所述蓄水箱(1)内壁一侧连接有滑球(11),所述蓄水箱(1)内壁周围设有环形台(12),所述环形台(12)顶部与所述滑球(11)接触,所述滑球(11)顶部连接有弧形支撑板(13),所述弧形支撑板(13)顶部连接支撑框架(14),所述蓄水箱(1)一侧设有出水口(15),所述出水口(15)内设有挡板(16),所述出水口(15)上方设有凹槽(17),所述挡板(16)顶部延伸至所述凹槽(17)内,且所述挡板(16)一侧连接L形支撑杆(18),所述L形支撑杆(18)贯穿所述蓄水箱(1)内壁并延伸至所述蓄水箱(1)内部,所述L形支撑杆(18)顶部连接有浮球(19),所述出水口(15)一侧连接出水管(20),所述出水管(20)一侧连接所述浇灌箱(2),所述浇灌箱(2)内部从上到下依次设有搅拌腔(21)、浇灌腔(22)与控制腔(23),所述搅拌腔(21)与所述浇灌腔(22)之间设有隔板(24),且所述搅拌腔(21)一侧与所述浇灌腔(22)之间通过下水管(25)连接,所述下水管(25)上安装有电磁阀门(26),所述搅拌腔(21)顶部连接有加水斗(27),所述浇灌腔(22)内设有转叶(28),所述隔板(24)中心处设有第一轴承(29),所述第一轴承(29)中安装有转轴(30),所述转轴(30)底部与所述转叶(28)中心处固定连接,所述转轴(30)顶部延伸至所述搅拌腔(21)内,且所述转轴(30)外侧设有搅拌叶(31),所述浇灌腔(22)一侧连接有浇灌管(32),所述浇灌管(32)底部连接浇灌盘(33),所述控制腔(23)内设有控制器(34),所述控制器(34)一端电性连接有湿度传感器(3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园林自动浇灌装置,包括蓄水箱(1)与浇灌箱(2),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箱(1)内设有雨水收集装置(3),所述雨水收集装置(3)包括支撑横板(4),所述支撑横板(4)两端与所述蓄水箱(1)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横板(4)顶部一侧设有驱动电机(5),所述驱动电机(5)顶部输出端连接有驱动转轮(6),所述驱动转轮(6)外侧绕接有传动链条(7),所述传动链条(7)另一侧绕接在从动转轮(8)上,所述从动转轮(8)顶部转动竖杆(9),所述转动竖杆(9)一侧连接有转动横杆(10),所述转动横杆(10)靠近所述蓄水箱(1)内壁一侧连接有滑球(11),所述蓄水箱(1)内壁周围设有环形台(12),所述环形台(12)顶部与所述滑球(11)接触,所述滑球(11)顶部连接有弧形支撑板(13),所述弧形支撑板(13)顶部连接支撑框架(14),所述蓄水箱(1)一侧设有出水口(15),所述出水口(15)内设有挡板(16),所述出水口(15)上方设有凹槽(17),所述挡板(16)顶部延伸至所述凹槽(17)内,且所述挡板(16)一侧连接L形支撑杆(18),所述L形支撑杆(18)贯穿所述蓄水箱(1)内壁并延伸至所述蓄水箱(1)内部,所述L形支撑杆(18)顶部连接有浮球(19),所述出水口(15)一侧连接出水管(20),所述出水管(20)一侧连接所述浇灌箱(2),所述浇灌箱(2)内部从上到下依次设有搅拌腔(21)、浇灌腔(22)与控制腔(23),所述搅拌腔(21)与所述浇灌腔(22)之间设有隔板(24),且所述搅拌腔(21)一侧与所述浇灌腔(22)之间通过下水管(25)连接,所述下水管(25)上安装有电磁阀门(26),所述搅拌腔(21)顶部连接有加水斗(27),所述浇灌腔(22)内设有转叶(28),所述隔板(24)中心处设有第一轴承(29),所述第一轴承(29)中安装有转轴(30),所述转轴(30)底部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喜梅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