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压翻板闸用水下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95988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3 10: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体为一种液压翻板闸用水下控制系统,解决了现有液压翻板闸的控制系统存在施工及维修效率低下、成本高且稳定性差的问题。油缸上设置有液压控制阀箱体,液压控制阀箱体内设置有液压控制阀和备用液压控制阀,且液压控制阀箱体包括底板和顶板,顶板下端面固定有矩形连接框,顶板与矩形连接框的相邻面上均开有槽口,槽口内设置有密封圈,矩形连接框与底板之间设置有侧壁钢板;底板的前侧壁均开有供油孔、回油孔和备用供油孔、备用回油孔,底板的后侧壁均开有油缸进油孔、油缸回油孔和备用油缸进油孔、备用油缸回油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大幅减少了液压翻板闸到液压泵的管道铺设数量,节约投资的同时,提高了控制精度,增强了油缸的抗回弹能力。

An Underwater Control System for Hydraulic Turn-over Gate

The utility model specifically relates to an underwater control system for hydraulic turning gate, which solves the problems of low construction and maintenance efficiency, high cost and poor stability of the existing control system for hydraulic turning gate. The cylinder is equipped with a hydraulic control valve box, the hydraulic control valve box body is equipped with a hydraulic control valve and a spare hydraulic control valve, and the hydraulic control valve box body includes a bottom plate and a top plate. The lower end face of the top plate is fixed with a rectangular connection frame, and the adjacent surface of the top plate and the rectangular connection frame is slotted with a sealing ring in the slot, and a side-wall plate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rectangular connection frame and the bottom plate. The front and side walls of the bottom plate are provided with oil supply holes, oil return holes, spare oil supply holes and spare oil return holes. The back and side walls of the bottom plate are provided with oil cylinder inlet holes, oil cylinder return holes, oil cylinder return holes and spare oil cylinder inlet holes and spare oil cylinder return holes. The utility model greatly reduces the number of pipeline laying from hydraulic overturning gate to hydraulic pump, saves investment, improves control accuracy and enhances the resilience resistance of the cylind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压翻板闸用水下控制系统
本技术涉及水利、矿山等工程领域用控制系统,具体为一种液压翻板闸用水下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我国在河道治理中大量采用液压翻板闸作为景观坝,因为液压翻板闸力学结构科学,结构坚固可靠,抗洪水冲击能力强,不阻水、不怕泥沙淤积,不受漂浮物影响,放坝速度快,不影响防洪安全,广泛应用于城市蓄水、景观、行洪、农业灌溉,市政工程等,近年来发展迅速,得到了广大业主的青睐。液压坝多采用多节柱塞缸实现启闭,传统控制系统是由油泵、电动机、油箱、滤油器、液压控制阀组合的总成,放置在河道两侧岸头上,通过管路与液压油缸连接,这样液压油管道铺设的数量太多且密集,不便于施工、维修,而且成本高、控制系统稳定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液压翻板闸的控制系统存在施工及维修效率低下、成本高且稳定性差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液压翻板闸用水下控制系统。本技术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液压翻板闸用水下控制系统,包括液压泵和与液压翻板闸连接的若干油缸,油缸上设置有与其一一对应且位于水下的液压控制阀箱体,液压控制阀箱体内设置有液压控制阀和备用液压控制阀,且液压控制阀箱体包括底板和顶板,顶板下端面固定有矩形连接框,顶板与矩形连接框的相邻面上均开有位置对应的槽口,槽口内设置有密封圈,矩形连接框与底板之间设置有与两者焊接固定的侧壁钢板;底板的前侧壁均开有与液压泵连通且水平设置的供油孔和回油孔,供油孔下方的底板内设置有与其连通且与备用液压控制阀的进油口连通的备用供油孔,回油孔下方的底板内设置有与其连通且与备用液压控制阀的回油口连通的备用回油孔,底板的后侧壁均开有与油缸连通且水平设置的油缸进油孔和油缸回油孔,油缸进油孔下方的底板内设置有与其连通且与备用液压控制阀的一个输出口连通的备用油缸进油孔,油缸回油孔下方的底板内设置有与其连通且与备用液压控制阀的另一个输出口连通的备用油缸回油孔,供油孔与液压控制阀的进油口连通,回油孔与液压控制阀的回油口连通,油缸进油孔与液压控制阀的一个输出口连通,油缸回油孔与液压控制阀的另一个输出口连通。进行液压翻板闸控制时,通过液压泵将液压油通过管路送入液压控制阀箱体的供油孔和备用供油孔送入液压控制阀和备用液压控制阀的进油口,备用液压控制阀的阀芯居中,处于备用状态;液压油经液压控制阀的一个输出端进入与其对应的油缸,驱动液压翻板闸动作,接着液压油经油缸的回油口进入液压控制阀的另一输出端,并经液压控制阀的回油口流入液压泵,完成对液压翻板闸的控制;由于液压控制阀箱体设置在水下的油缸处,同时设置有备用液压控制阀,克服了现有液压翻板闸的控制系统存在施工及维修效率低下、成本高且稳定性差的问题。液压泵采用供回油双管路结构,且液压控制阀箱体的供油孔和回油孔均与液压泵连通,且所有液压控制阀箱体的供油孔和回油孔并联设置。液压泵作为液压系统的动力源,液压控制阀箱体的供油孔和回油孔并联设置后连接在液压泵的供回油的管路上,独立工作,实现了高精度控制的目的。本技术结构设计合理可靠,大幅减少了液压翻板闸到液压泵的管道铺设数量,节约投资的同时,提高了控制精度,增强了油缸的抗回弹能力,而且油缸到液压控制阀箱体的距离只需3米的管道,油缸的运行稳定性大幅提升,具有结构简单、加工方便且成本低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底板的俯视示意图。图中:1-液压控制阀,2-备用液压控制阀,3-底板,4-顶板,5-矩形连接框,6-密封圈,7-侧壁钢板,8-供油孔,9-回油孔,10-备用供油孔,11-备用回油孔,12-油缸进油孔,13-油缸回油孔,14-备用油缸进油孔,15-备用油缸回油孔。具体实施方式一种液压翻板闸用水下控制系统,包括液压泵和与液压翻板闸连接的若干油缸,油缸上设置有与其一一对应且位于水下的液压控制阀箱体,液压控制阀箱体内设置有液压控制阀1和备用液压控制阀2,且液压控制阀箱体包括底板3和顶板4,顶板4下端面固定有矩形连接框5,顶板4与矩形连接框5的相邻面上均开有位置对应的槽口,槽口内设置有密封圈6,矩形连接框5与底板3之间设置有与两者焊接固定的侧壁钢板7;底板3的前侧壁均开有与液压泵连通且水平设置的供油孔8和回油孔9,供油孔8下方的底板3内设置有与其连通且与备用液压控制阀2的进油口连通的备用供油孔10,回油孔9下方的底板3内设置有与其连通且与备用液压控制阀2的回油口连通的备用回油孔11,底板3的后侧壁均开有与油缸连通且水平设置的油缸进油孔12和油缸回油孔13,油缸进油孔12下方的底板3内设置有与其连通且与备用液压控制阀2的一个输出口连通的备用油缸进油孔14,油缸回油孔13下方的底板3内设置有与其连通且与备用液压控制阀2的另一个输出口连通的备用油缸回油孔15,供油孔8与液压控制阀1的进油口连通,回油孔9与液压控制阀1的回油口连通,油缸进油孔12与液压控制阀1的一个输出口连通,油缸回油孔13与液压控制阀1的另一个输出口连通。一种液压翻板闸用水下控制系统,液压泵采用供回油双管路结构,且液压控制阀箱体的供油孔8和回油孔9均与液压泵连通,且所有液压控制阀箱体的供油孔8和回油孔9并联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压翻板闸用水下控制系统,包括液压泵和与液压翻板闸连接的若干油缸,其特征在于:油缸上设置有与其一一对应且位于水下的液压控制阀箱体,液压控制阀箱体内设置有液压控制阀(1)和备用液压控制阀(2),且液压控制阀箱体包括底板(3)和顶板(4),顶板(4)下端面固定有矩形连接框(5),顶板(4)与矩形连接框(5)的相邻面上均开有位置对应的槽口,槽口内设置有密封圈(6),矩形连接框(5)与底板(3)之间设置有与两者焊接固定的侧壁钢板(7);底板(3)的前侧壁均开有与液压泵连通且水平设置的供油孔(8)和回油孔(9),供油孔(8)下方的底板(3)内设置有与其连通且与备用液压控制阀(2)的进油口连通的备用供油孔(10),回油孔(9)下方的底板(3)内设置有与其连通且与备用液压控制阀(2)的回油口连通的备用回油孔(11),底板(3)的后侧壁均开有与油缸连通且水平设置的油缸进油孔(12)和油缸回油孔(13),油缸进油孔(12)下方的底板(3)内设置有与其连通且与备用液压控制阀(2)的一个输出口连通的备用油缸进油孔(14),油缸回油孔(13)下方的底板(3)内设置有与其连通且与备用液压控制阀(2)的另一个输出口连通的备用油缸回油孔(15),供油孔(8)与液压控制阀(1)的进油口连通,回油孔(9)与液压控制阀(1)的回油口连通,油缸进油孔(12)与液压控制阀(1)的一个输出口连通,油缸回油孔(13)与液压控制阀(1)的另一个输出口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压翻板闸用水下控制系统,包括液压泵和与液压翻板闸连接的若干油缸,其特征在于:油缸上设置有与其一一对应且位于水下的液压控制阀箱体,液压控制阀箱体内设置有液压控制阀(1)和备用液压控制阀(2),且液压控制阀箱体包括底板(3)和顶板(4),顶板(4)下端面固定有矩形连接框(5),顶板(4)与矩形连接框(5)的相邻面上均开有位置对应的槽口,槽口内设置有密封圈(6),矩形连接框(5)与底板(3)之间设置有与两者焊接固定的侧壁钢板(7);底板(3)的前侧壁均开有与液压泵连通且水平设置的供油孔(8)和回油孔(9),供油孔(8)下方的底板(3)内设置有与其连通且与备用液压控制阀(2)的进油口连通的备用供油孔(10),回油孔(9)下方的底板(3)内设置有与其连通且与备用液压控制阀(2)的回油口连通的备用回油孔(11),底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淑媛李旭光李明刘春宇代威王生南彦波刘润生吴慧杰李莉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省水利建筑工程局修造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