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谷烘干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95972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3 10: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农业机械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涉及一种稻谷烘干机;包括设置于机架上的加热筒和滚筒,以及驱动滚筒转动的驱动单元,加热筒和滚筒同轴布置并构成转动配合,加热筒的筒腔与热源连通,滚筒的一端设有入料口,滚筒的另一端设有出料口,滚筒与加热筒筒壁之间的夹腔构成稻谷的烘干室;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一种稻谷烘干机,加热筒对滚筒内的稻谷实施加热,稻谷在烘干过程中重复翻转动作,避免过度受热又能保证干燥完全,稻米在后期加工时的胴裂现象少,碎米率低,黄变现象少。此外,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装置结构简单,体型可根据实际应用情况定大小,既适用于家庭式作业,也适用于大型农场的烘干需求,适用范围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稻谷烘干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机械设备
,更具体涉及一种稻谷烘干机。
技术介绍
水稻,原产于中国,是世界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水稻成熟后需要通过收割来获得稻谷,稻谷经干燥后即可进行储存。现有技术中,稻谷的干燥方法有如下两种:其一是自然日晒法,即将稻谷摊铺在晒场上,利用日光曝晒并配合人工实时翻动,以期干燥均匀。该法的不足之处在于:稻谷的干燥周期长,重复摊-翻-收动作造成劳动强度大,且夏季多发雷雨天气,未及时收起的稻谷容易产生霉变现象,稻谷品质无法保证。其二是快速烘干法,即利用烘干机使稻谷在较高温度下均匀受热完成干燥过程,该法的不足之处在于:由于稻谷质地紧密,所含水份难以液态形式传递。稻谷受热过强时,稻谷表面水分急速降低,但谷粒中心部分水分含量仍高,干燥效果难以保证。当干燥完成后,稻谷中心的水分逐渐向外扩散使稻谷仍含有较高的含水率,久而久之,内部颗粒会趋于黄变而影响产品质量。除此之外,稻谷表面受到的灼热会导致稻谷表面脆性较强、韧性较弱,在后期加工成稻米时,在胶辊和振动筛的挤压、摩擦作用下,稻米容易胴裂,导致碎米率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同时保证干燥效果和产品品质的稻谷烘干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稻谷烘干机,包括设置于机架上的加热筒和滚筒,以及驱动滚筒转动的驱动单元,加热筒和滚筒同轴布置并构成转动配合,加热筒的筒腔与热源连通,滚筒的一端设有入料口,滚筒的另一端设有出料口,滚筒与加热筒筒壁之间的夹腔构成稻谷的烘干室。进一步的,所述加热筒的筒腔内设有换热管,换热的前端与加热筒的一端筒底相连且换热管的前端管口与热源连通,换热管的后端自加热的筒壁处引出。进一步的,所述换热管包括竖管和横管,竖管与加热筒的一端筒底相连且管口连通至筒底的外部,横管连通竖管的上端,在筒腔内呈螺旋状布置。进一步的,所述加热筒和滚筒在机架上呈一端高、另一端低布置,滚筒上处于高位的一端设有入料口,滚筒上处于低位的一端设有出料口并与收集装置相连。进一步的,所述滚筒上处于高位的一端端口连接有收口状的导料筒,滚筒上处于低位的一端端口连接有喇叭状的放料筒,放料筒与收集装置相连。进一步的,所述滚筒的内侧筒壁上垂直或倾斜布设有螺旋状的挡板,挡板自滚的入料口延伸至挡的出料口,挡板板身构成稻谷在烘干室内的移动路径。进一步的,所述滚筒的两端分别设有端板,端板在滚筒内壁上呈间隔均匀的环形排列,端板的悬端彼此靠近,端板的固定端彼此远离,滚筒上处于高位的端板之间的板隙构成入料口,滚筒上处于低位的端板之间的板隙构成出料口。进一步的,所述加热筒的筒壁上设有环形凹槽,端板的悬端容置于环形凹槽内并与环形凹槽构成插接配合。进一步的,所述驱动单元为正反转电机,所述正反转电机驱动滚筒交替进行正转或反转或连续旋转。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一种稻谷烘干机,加热筒对滚筒内的稻谷实施加热,稻谷在烘干过程中重复翻转动作,避免过度受热又能保证干燥完全,稻米在后期加工时的胴裂现象少,碎米率低,黄变现象少。此外,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装置结构简单,体型可根据实际应用情况定大小,既适用于家庭式作业,也适用于大型农场的烘干需求,适用范围广。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加热筒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滚筒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是加热筒和滚筒的局部配合关系示意图;图5为图4的剖面示意图;图6是图1中加热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1-6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参阅图1-6,一种稻谷烘干机,包括设置于机架10上的加热筒20和滚筒30,以及驱动滚筒30转动的驱动单元,加热筒20和滚筒30同轴布置并构成转动配合,加热筒20的筒腔与热源连通,滚筒30的一端设有入料口,滚筒30的另一端设有出料口,滚筒30与加热筒20筒壁之间的夹腔构成稻谷的烘干室。使用时,蓄积在加热筒20内的热量经筒壁传递给位于加热筒20和滚筒30夹腔内的稻谷,稻谷受热后,即能完成干燥过程。事实上,驱动单元驱使滚筒30滚动时会带动稻谷在夹腔内重复翻转运动,即重复落-抛两个动作,其中,稻谷落下时,筒壁的温度使稻谷的水分蒸发,稻谷抛起时,热气会被扬起而从滚筒30的两个端口逸出,保证干燥过程稳定、可靠进行。此外,加热筒20在内,滚筒30在外的布置方式也能保证热量的充分利用。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加热筒20的筒腔内设有换热管40,换热管40的前端与加热筒20的一端筒底相连且换热管40的前端管口与热源连通,换热管40的后端自加热筒20的筒壁处引出。加热筒20的两端为封闭状态,换热管40内可流通热水和热蒸汽,经热传递至稻谷表面的温度既能保证稻谷的干燥效果,又能避免稻谷表面受热过强,使稻谷均匀、稳定的受热,干燥效果好,稻谷的后加工质量好。具体的方案为,所述换热管40包括竖管41和横管42,竖管4与加热筒20的一端筒底相连且管口连通至筒底的外部,横管42连通竖管41的上端,在筒腔内呈螺旋状布置。优选的方案为,所述加热筒20和滚筒30在机架10上呈一端高、另一端低布置,滚筒30上处于高位的一端设有入料口,滚筒30上处于低位的一端设有出料口并与收集装置相连。如此,稻谷在翻转过程中会不断重复下落的动作,在重力作用下,稻谷会自然落出,使整个干燥过程自然、连续进行。为方便入料和落料,所述滚筒30上处于高位的一端端口连接有收口状的导料筒50,滚筒30上处于低位的一端端口连接有喇叭状的放料筒60,放料筒60与收集装置相连。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滚筒30的内侧筒壁上垂直或倾斜布设有螺旋状的挡板31,挡板31自滚筒30的入料口延伸至挡板31的出料口,挡板31板身构成稻谷在烘干室内的移动路径。具体的来说,所述滚筒30的两端分别设有端板32,端板32在滚筒30内壁上呈间隔均匀的环形排列,端板32的悬端彼此靠近,端板32的固定端彼此远离,滚筒30上处于高位的端板32之间的板隙构成入料口,滚筒30上处于低位的端板32之间的板隙构成出料口。此外,所述加热筒20的筒壁上设有环形凹槽21,端板32的悬端容置于环形凹槽21内并与环形凹槽21构成插接配合。如此,可保证加热筒20与滚筒30构成径向固定,周向转动配合。具体的,所述驱动单元为正反转电机,所述正反转电机驱动滚筒30交替进行正转或反转或连续旋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稻谷烘干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机架(10)上的加热筒(20)和滚筒(30),以及驱动滚筒(30)转动的驱动单元,加热筒(20)和滚筒(30)同轴布置并构成转动配合,加热筒(20)的筒腔与热源连通,滚筒(30)的一端设有入料口,滚筒(30)的另一端设有出料口,滚筒(30)与加热筒(20)筒壁之间的夹腔构成稻谷的烘干室。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稻谷烘干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机架(10)上的加热筒(20)和滚筒(30),以及驱动滚筒(30)转动的驱动单元,加热筒(20)和滚筒(30)同轴布置并构成转动配合,加热筒(20)的筒腔与热源连通,滚筒(30)的一端设有入料口,滚筒(30)的另一端设有出料口,滚筒(30)与加热筒(20)筒壁之间的夹腔构成稻谷的烘干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谷烘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筒(20)的筒腔内设有换热管(40),换热管(40)的前端与加热筒(20)的一端筒底相连且换热管(40)的前端管口与热源连通,换热管(40)的后端自加热筒(20)的筒壁处引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稻谷烘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40)包括竖管(41)和横管(42),竖管(41)与加热筒(20)的一端筒底相连且管口连通至筒底的外部,横管(42)连通竖管(41)的上端,在筒腔内呈螺旋状布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谷烘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筒(20)和滚筒(30)在机架(10)上呈一端高、另一端低布置,滚筒(30)上处于高位的一端设有入料口,滚筒(30)上处于低位的一端设有出料口并与收集装置相连。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云张贝尼章飞云
申请(专利权)人:绩溪袁稻农业产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