箱型基座与桥式隧底结构动静分离承载型衬砌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95911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3 10:21
箱型基座与桥式隧底结构动静分离承载型衬砌结构,以消除地下水对隧道衬砌底部结构的作用,确保隧道施工和运营的稳定及安全性。拱墙二次衬砌结构两侧边墙底部设置与其固结为一体的箱型基座,箱型基座具有贯通的纵向空腔作为隧道纵向排水通道。两侧箱型基座之间设置对其形成横向支承的桥式隧底结构,桥式隧底结构作为道床及列车荷载的承载结构。桥式隧底结构下部与隧底开挖面之间形成贯通的下部空间,作为隧底地下水纵向排水通道。拱墙范围排水系统与纵向空腔相连通,道床积水排泄系统与纵向空腔和下部空间相连通,隧底排水系统与下部空间相连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箱型基座与桥式隧底结构动静分离承载型衬砌结构
本技术涉及隧道衬砌及排水系统构造,特别涉及一种运用于地下水发育地段或地下水受季节影响不规律地段或岩溶地区的隧道衬砌及其防排水系统构造。
技术介绍
进入二十一世纪来,我国铁路建设高速发展,时速200km以上高标准双线铁路修建越来越多。特别在西南山区,一方面,由于石灰岩地层广泛分布;另一方面,对高速铁路,线路展线受曲线半径大、地形地质条件复杂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导致岩溶隧道规模(数量及长度)迅速增加。由于岩溶及岩溶水发育具有复杂性、多样性及无规律性等特点,长大岩溶隧道修建风险特别是运营风险越来越高。近年来,宜万、沪昆、贵广等高速铁路隧道运营期间发生了若干起无砟道床变形、仰拱及填充隆起等水害事件,引起了铁路设计、施工、建设和运营各方的高度重视。经调查,既有线水害主要分为两类:(1)仰拱填充上浮变形。其表现主要为隧底结构的分层施工带来的施工缝在水压作用下的变形、扩张。①规范要求仰拱与仰拱填充应分开浇筑。此工法在仰拱与填充之间形成施工缝,但地下水通过仰拱环向施工缝渗入仰拱填充底部,约3~4m水头即可导致填充上浮。②实际施工中,为防止道床施工面被施工车辆破坏,仰拱填充往往采用分层浇筑的方式,道床施工前灌筑的仰拱填充表层(或称整平层)厚度约0.2~0.4m,仅需要0.5~1m高的水头即可导致填充表层上浮,进而引起道床变形。③无砟道床至道床板与仰拱填充面采用的是无连接接触方式,存在施工界面,对于隧底渗水的敏感性更为显著,往往也出现“离缝”抬升现象和磨损现象,在水的作用下,病害特征尤为明显。其与隧道结构巨大的刚度差异、变形不协调和轨道结构对基础变形极差的适应性进一步加剧了隧底水害对运营安全的不利影响和治理难度。(2)衬砌结构主要是仰拱变形开裂。①受隧道内设置的纵、环向盲管及边墙泄水孔排水能力的限制,工后排水系统受物理型(泥沙、细颗粒沉积淤塞)、化学型堵塞(可溶物析出、混凝土及浆液反应残留物凝结)等原因都将造成排水不畅,水压急剧变化,导致衬砌结构开裂破损。②边墙纵向施工缝、环向施工缝、仰拱底部等结构和防水薄弱环节发生结构变形、开裂及防水失效;局部位置出现喷水、涌泥沙等。③地下水位季节性变动,导致衬砌承受“动载”影响。在连续降雨或极端暴雨天气条件下,地下水位突然增高,衬砌承受了较高的水压。目前设计的隧道大部分为有仰拱衬砌。以单洞双线隧道为例,其排水系统以“隧道体内排水”为主要模式,地下水排放路径为:围岩→初期支护→排水盲管→侧沟→横向排水管→中心水沟,即隧道结构周边的水通过初期支护渗透经由排水盲管引排进入隧道结构本体之内的中心水沟,最终排出洞外。隧道体内排水系统主要的缺陷在于:①有压地下水的泄压点均位于设置在衬砌主体结构内部,致使衬砌主体结构承受静水压或动水压的范围均较大。②中心水沟(或侧沟)设于隧道结构之内,主要引排拱墙范围的周边地下水,隧道仰拱以下的积水无法有效引排,一旦在连续降雨或暴雨天气下,局部地段仰拱下裂隙水或管道水因无法及时引排导致水压急剧升高。在高水压作用下,致使隧底仰拱开裂破损。③隧道处于地下水季节变动带等与外界水力联系紧密的区域,在连续降雨或暴雨天气下,因地下水量骤增,受边墙泄水孔尺寸及间距限制,难以及时将其引排至隧道结构体内的排水沟内,从而引起地下水位急剧升高。在高水压作用下,导致衬砌开裂破坏。④受道床结构、洞内附属构筑物需要及隧道断面工程经济性的制约,考虑施工难易程度,洞内侧沟或中心水沟的过水断面自由度不大,过水能力受限,往往引起洞内水害。⑤由于隧底为圆弧状,开挖控制较困难,隧底虚渣完全清理干净难度大,运营期间由于隧底地下水无法引排,加之列车动荷载反复作用,极易造成隧底翻浆冒泥等灾害。因此,优化衬砌结构及排水系统,保证排水通畅,减小甚至消除隧底水压,成为降低地下水发育地段、地下水受季节影响不规律地段及岩溶地区隧道水害风险,保证运营安全的迫切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箱型基座与桥式隧底结构动静分离承载型衬砌结构,通过对传统隧道衬砌隧底结构形式进行改造,改变隧底结构受力形式及排水系统,消除地下水对隧道衬砌底部结构的作用,有效解决地下水发育地段、地下水受季节影响不规律地段及岩溶地区隧道仰拱上浮变形或隧底结构开裂破坏的问题,确保隧道施工和运营的稳定及安全性。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的箱型基座与桥式隧底结构动静分离承载型衬砌结构,包括拱墙初期支护结构、拱墙二次衬砌结构和拱墙范围防水层,以及排水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拱墙二次衬砌结构两侧边墙底部设置与其固结为一体的箱型基座,作为拱墙二次衬砌结构的承载结构,箱型基座具有贯通的纵向空腔作为隧道纵向排水通道;两侧箱型基座之间设置对其形成横向支承的桥式隧底结构,桥式隧底结构作为道床及列车荷载的承载结构;桥式隧底结构下部与隧底开挖面之间形成贯通的下部空间,作为隧底地下水纵向排水通道;所述排水系统包括拱墙范围排水系统、隧底排水系统和道床积水排泄系统,拱墙范围排水系统与纵向空腔相连通,道床积水排泄系统与纵向空腔和下部空间相连通,隧底排水系统与下部空间相连通。所述拱墙范围排水系统包括环向排水盲管和边墙泄水管,环向排水盲管沿隧道开挖方向间隔布设于无纺土工布与防水板间并于边墙下部直接引入纵向空腔内;所述边墙泄水管沿隧道开挖方向间隔布设并伸入围岩一定长度,另一端伸入纵向空腔内,以疏干边墙范围地下水并泄压。所述隧底排水系统包括在下部空间内纵横向间隔设置的隧底竖向泄水管,各隧底竖向泄水管的下端伸入隧底基岩一定长度以排泄隧底范围有压地下水并泄压,其上端口伸出找平层顶面一定距离,以防止隧底常流水到灌入隧底竖向泄水管内。所述道床积水排泄系统包括侧泄水孔和中央泄水孔,侧泄水孔沿隧道开挖方向间隔布设,将道床结构两侧积水分别引至两侧箱型基座空腔内;所述中央泄水孔沿隧道开挖方向间隔布设于桥式隧底结构中心,将道床积水直接引至下部空腔中。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隧底开挖成平面,克服了传统衬砌形式仰拱基础开挖曲率不易控制等问题,开挖作业更方便,相比较于传统隧底为仰拱形式的衬砌结构,节约建筑材料,有效减少工程建设投资;2、隧底设置桥式结构,其上不需施作混凝土填充体,有效避免了传统曲墙带仰拱衬砌由于地下水通过仰拱施工缝进入仰拱与仰拱填充缝隙间挤压破坏填充体,导致轨道结构破坏;3、隧底两侧设置箱型基座作为拱墙二次衬砌的承载基础,极大地提高了抗弯刚度,对于隧道边墙底局部存在软弱围岩地段可有效控制拱墙支护结构沉降变形,对岩溶地区隧道,可有效跨越一定尺寸范围的岩溶形态(溶腔、充填溶洞、溶蚀破碎带等);4、隧底两侧设置箱型基座作为拱墙二次衬砌结构承载结构,隧底设置桥式结构作为道床结构及列车荷载的承载结构,实现“动静荷载”分开,受力明晰,避免传统衬砌中特别是由于仰拱底部存在地下水情况下在列车动荷载作用下对隧底造成的疲劳挤压破坏,同时避免隧底翻浆冒泥等病害;5、两侧设置箱型基座,隧底设置桥式结构,可节省圬工和改善结构受力性能,且能利用两侧纵向空腔及隧底下部空间作为隧道纵向排水通道,空腔截面尺寸可根据排水需求调整。采用该衬砌结构形式可取代传统地下水发育隧道工程设计中泄水洞,平均每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箱型基座与桥式隧底结构动静分离承载型衬砌结构,包括拱墙初期支护结构(10)、拱墙二次衬砌结构(40)和拱墙范围防水层(20),以及排水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拱墙二次衬砌结构(40)两侧边墙底部设置与其固结为一体的箱型基座(42),作为拱墙二次衬砌结构(40)的承载结构,箱型基座(42)具有贯通的纵向空腔(B)作为隧道纵向排水通道;两侧箱型基座(42)之间设置对其形成横向支承的桥式隧底结构,桥式隧底结构作为道床(43)及列车荷载的承载结构;桥式隧底结构下部与隧底开挖面之间形成贯通的下部空间(C),作为隧底地下水纵向排水通道;所述排水系统包括拱墙范围排水系统、隧底排水系统和道床积水排泄系统,拱墙范围排水系统与纵向空腔(B)相连通,道床积水排泄系统与纵向空腔(B)和下部空间(C)相连通,隧底排水系统与下部空间(C)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箱型基座与桥式隧底结构动静分离承载型衬砌结构,包括拱墙初期支护结构(10)、拱墙二次衬砌结构(40)和拱墙范围防水层(20),以及排水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拱墙二次衬砌结构(40)两侧边墙底部设置与其固结为一体的箱型基座(42),作为拱墙二次衬砌结构(40)的承载结构,箱型基座(42)具有贯通的纵向空腔(B)作为隧道纵向排水通道;两侧箱型基座(42)之间设置对其形成横向支承的桥式隧底结构,桥式隧底结构作为道床(43)及列车荷载的承载结构;桥式隧底结构下部与隧底开挖面之间形成贯通的下部空间(C),作为隧底地下水纵向排水通道;所述排水系统包括拱墙范围排水系统、隧底排水系统和道床积水排泄系统,拱墙范围排水系统与纵向空腔(B)相连通,道床积水排泄系统与纵向空腔(B)和下部空间(C)相连通,隧底排水系统与下部空间(C)相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箱型基座与桥式隧底结构动静分离承载型衬砌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桥式隧底结构为拱形构筑体(41)或者门形构筑体(44)。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箱型基座与桥式隧底结构动静分离承载型衬砌结构,其特征是:所述两侧箱型基座(42)底面下和下部空间(C)底面下设置找平层(1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箱型基座与桥式隧底结构动静分离承载型衬砌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拱墙范围排水系统包括环向排水盲管(31a)和边墙泄水管(31b),环向排水盲管(31a)沿隧道开挖方向间隔布设于无纺土工布(20a)与防水板(20b)间并于边墙下部直接引入纵向空腔(B)内;所述边墙泄水管(31b)沿隧道开挖方向间隔布设并伸入围岩一定长度,另一端伸入纵向空腔(B)内,以疏干边墙范围地下水并泄压。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箱型基座与桥式隧底结构动静分离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卿伟宸陶伟明朱勇张磊林本涛李泽龙郑伟钟昌桂吴华王加一熊国兴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