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变负载工装
本专利技术涉及测试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变负载工装。
技术介绍
在工业生产中,有很多设备在制作完成之后,正式使用之前,需要进行磨合,使设备在正式使用时更加平稳。以齿轮箱为例,在制作完成后,通常会采用电机等动力带动齿轮箱的输入轴转动,使齿轮箱中的齿轮运转,进行磨合。由于齿轮箱在实际工作时,除了输入轴有动力输入之外,输出轴上还带有负载,而磨合时,输出轴处于空载状态,这使得齿轮箱磨合时的工况与齿轮箱实际使用时的工况不同,导致磨合效果不佳,且磨合时间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变负载工装,能够提升磨合效果,缩短磨合时间。所述技术方案如下: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变负载工装,包括承压块、压力轴和液压加载系统,所述承压块内设置有一柱形的压力腔,所述承压块上还设有轴孔、进油孔、出油孔,所述轴孔、所述进油孔和所述出油孔均连通所述压力腔和所述承压块的外表面,所述轴孔位于所述压力腔的一端,且所述轴孔的轴线与所述压力腔的轴线平行,所述轴孔的横截面小于所述压力腔的横截面,所述压力轴插装在所述轴孔中,且所述压力轴的第一端露出于所述承压块外,所述压力轴的第一端设有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变负载工装,包括承压块(10)、压力轴(20)和液压加载系统(30),所述承压块(10)内设置有一柱形的压力腔(11a),所述承压块(10)上还设有轴孔(12a)、进油孔(11b)、出油孔(11c),所述轴孔(12a)、所述进油孔(11b)和所述出油孔(11c)均连通所述压力腔(11a)和所述承压块(10)的外表面,所述轴孔(12a)位于所述压力腔(11a)的一端,且所述轴孔(12a)的轴线与所述压力腔(11a)的轴线平行,所述轴孔(12a)的横截面小于所述压力腔(11a)的横截面,所述压力轴(20)插装在所述轴孔(12a)中,且所述压力轴(20)的第一端露出于所述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负载工装,包括承压块(10)、压力轴(20)和液压加载系统(30),所述承压块(10)内设置有一柱形的压力腔(11a),所述承压块(10)上还设有轴孔(12a)、进油孔(11b)、出油孔(11c),所述轴孔(12a)、所述进油孔(11b)和所述出油孔(11c)均连通所述压力腔(11a)和所述承压块(10)的外表面,所述轴孔(12a)位于所述压力腔(11a)的一端,且所述轴孔(12a)的轴线与所述压力腔(11a)的轴线平行,所述轴孔(12a)的横截面小于所述压力腔(11a)的横截面,所述压力轴(20)插装在所述轴孔(12a)中,且所述压力轴(20)的第一端露出于所述承压块(10)外,所述压力轴(20)的第一端设有联轴器(22),所述压力轴(20)的第二端位于所述压力腔(11a)内,所述压力轴(20)的第二端设置有沿所述压力轴(20)的径向向外延伸的外凸缘(21),所述外凸缘(21)的外周壁与所述压力腔(11a)的内壁滑动密封,所述进油孔(11b)和所述轴孔(12a)分别位于所述外凸缘(21)的相反的两侧,所述进油孔(11b)和所述出油孔(11c)位于所述外凸缘(21)的同侧,所述液压加载系统(30)与所述进油孔(11b)和所述出油孔(11c)连通,所述液压加载系统(30)被配置为可操控地对所述压力腔(11a)加压,并使所述压力腔(11a)的压力恒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负载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压块(10)包括可拆卸连接的块状本体(11)和挡块(12),所述挡块(12)位于所述压力腔(11a)的一端,所述压力腔(11a)在所述挡块(12)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挡块(12)的靠近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帅,李克飞,许东,邹海龙,万松,罗杰,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船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