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负载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95809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3 09: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变负载工装,属于测试装置领域。该变负载工装包括承压块、压力轴和液压加载系统,承压块内设置有一柱形的压力腔,承压块上还设有轴孔、进油孔、出油孔,轴孔位于压力腔的一端,压力轴插装在轴孔中,压力轴的第一端设有联轴器,压力轴的第二端设置有外凸缘,进油孔和轴孔分别位于外凸缘的相反的两侧,进油孔和出油孔位于外凸缘的同侧,在对压力腔加压后,外凸缘可以压紧在压力腔的内壁上。在进行磨合时,可以通过联轴器将压力轴与待磨合设备的输出轴连接,外凸缘和压力腔的内壁之间的摩擦力相当于作用在待磨合设备的输出轴上的负载,使磨合时的工况与实际使用时的工况相同,从而提高了磨合效果,缩短了磨合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变负载工装
本专利技术涉及测试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变负载工装。
技术介绍
在工业生产中,有很多设备在制作完成之后,正式使用之前,需要进行磨合,使设备在正式使用时更加平稳。以齿轮箱为例,在制作完成后,通常会采用电机等动力带动齿轮箱的输入轴转动,使齿轮箱中的齿轮运转,进行磨合。由于齿轮箱在实际工作时,除了输入轴有动力输入之外,输出轴上还带有负载,而磨合时,输出轴处于空载状态,这使得齿轮箱磨合时的工况与齿轮箱实际使用时的工况不同,导致磨合效果不佳,且磨合时间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变负载工装,能够提升磨合效果,缩短磨合时间。所述技术方案如下: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变负载工装,包括承压块、压力轴和液压加载系统,所述承压块内设置有一柱形的压力腔,所述承压块上还设有轴孔、进油孔、出油孔,所述轴孔、所述进油孔和所述出油孔均连通所述压力腔和所述承压块的外表面,所述轴孔位于所述压力腔的一端,且所述轴孔的轴线与所述压力腔的轴线平行,所述轴孔的横截面小于所述压力腔的横截面,所述压力轴插装在所述轴孔中,且所述压力轴的第一端露出于所述承压块外,所述压力轴的第一端设有联轴器,所述压力轴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变负载工装,包括承压块(10)、压力轴(20)和液压加载系统(30),所述承压块(10)内设置有一柱形的压力腔(11a),所述承压块(10)上还设有轴孔(12a)、进油孔(11b)、出油孔(11c),所述轴孔(12a)、所述进油孔(11b)和所述出油孔(11c)均连通所述压力腔(11a)和所述承压块(10)的外表面,所述轴孔(12a)位于所述压力腔(11a)的一端,且所述轴孔(12a)的轴线与所述压力腔(11a)的轴线平行,所述轴孔(12a)的横截面小于所述压力腔(11a)的横截面,所述压力轴(20)插装在所述轴孔(12a)中,且所述压力轴(20)的第一端露出于所述承压块(10)外,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负载工装,包括承压块(10)、压力轴(20)和液压加载系统(30),所述承压块(10)内设置有一柱形的压力腔(11a),所述承压块(10)上还设有轴孔(12a)、进油孔(11b)、出油孔(11c),所述轴孔(12a)、所述进油孔(11b)和所述出油孔(11c)均连通所述压力腔(11a)和所述承压块(10)的外表面,所述轴孔(12a)位于所述压力腔(11a)的一端,且所述轴孔(12a)的轴线与所述压力腔(11a)的轴线平行,所述轴孔(12a)的横截面小于所述压力腔(11a)的横截面,所述压力轴(20)插装在所述轴孔(12a)中,且所述压力轴(20)的第一端露出于所述承压块(10)外,所述压力轴(20)的第一端设有联轴器(22),所述压力轴(20)的第二端位于所述压力腔(11a)内,所述压力轴(20)的第二端设置有沿所述压力轴(20)的径向向外延伸的外凸缘(21),所述外凸缘(21)的外周壁与所述压力腔(11a)的内壁滑动密封,所述进油孔(11b)和所述轴孔(12a)分别位于所述外凸缘(21)的相反的两侧,所述进油孔(11b)和所述出油孔(11c)位于所述外凸缘(21)的同侧,所述液压加载系统(30)与所述进油孔(11b)和所述出油孔(11c)连通,所述液压加载系统(30)被配置为可操控地对所述压力腔(11a)加压,并使所述压力腔(11a)的压力恒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负载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压块(10)包括可拆卸连接的块状本体(11)和挡块(12),所述挡块(12)位于所述压力腔(11a)的一端,所述压力腔(11a)在所述挡块(12)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挡块(12)的靠近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帅李克飞许东邹海龙万松罗杰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船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