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楼板上孔洞的预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957961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3 09: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楼板上孔洞的预留装置,包括预留套筒,所述预留套筒顶端的外径大于底端的外径,且所述预留套筒的顶端固定设有上端盖,所述预留套筒的底端固定设有下端盖;还包括提拉杆,所述提拉杆的上端设有外螺纹,所述上端盖设有与所述外螺纹配合的螺纹孔,所述下端盖设有供所述提拉杆穿过的通孔,所述预留套筒侧面外侧的纵截面形状为锯齿形。如此设置,该装置可以周转使用、同时可以避免后期混凝土封堵再次剔凿,且后期封堵的混凝土不易掉落、安全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楼板上孔洞的预留装置
本技术涉及建筑工具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楼板上孔洞的预留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高层住宅项目中,在结构施工时,需要对板面进行预留洞,为后期管道安装提供洞口,在管道安装完成以后采用混凝土对周围缝隙进行封堵。传统预留洞采用木盒方式或圆柱型管材进行预留,采用木盒预留洞:一般的木盒由15mm的模板和钉子订制形成,并采用钉子在楼板模板上订4个钉子,拉铁丝将木盒捆住,此类方式,每层无法取出,只能使用一次,每层需要单独去订木盒,不仅造成材料的浪费,也导致后期机电安装需要单独去剔凿洞口,造成二次费用。而采用圆柱型管材:此类方式是采用比预留洞大10mm的直径PVC(Polyvinylchloride聚氯乙烯)塑料管或钢管,截出长为150mm的一段管,直接在管子的四周采用钉子定位固定,再用铁丝捆绑,此类预留装置,虽然实现了周转使用,但在混凝土浇筑后,不容易取出,取出过程较为困难,且容易受到破坏或变形,且因为此类管材外壁均为光面,导致后期管道安装后二次封堵还是需要进行剔凿混凝土,且管材直径上下大小一致,容易导致后期封堵的混凝土掉落,存在安全隐患。因此,如何设计一种孔洞预留装置可以周转使用、同时可以避免后期混凝土封堵再次剔凿,且后期封堵的混凝土不易掉落、安全性高的问题,成为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楼板上孔洞的预留装置,可以周转使用、同时可以避免后期混凝土封堵再次剔凿,且后期封堵的混凝土不易掉落、安全性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楼板上孔洞的预留装置,包括预留套筒,所述预留套筒顶端的外径大于底端的外径,且所述预留套筒的顶端固定设有上端盖,所述预留套筒的底端固定设有下端盖;还包括提拉杆,所述提拉杆的上端设有外螺纹,所述上端盖设有与所述外螺纹配合的螺纹孔,所述下端盖设有供所述提拉杆穿过的通孔,所述预留套筒侧面外侧的纵截面形状为锯齿形。优选地,所述螺纹孔和所述通孔分别设在所述上端盖和所述下端盖的中心位置上。优选地,所述上端盖包括盖体和固定在所述盖体上的螺母,所述盖体上设有供所述提拉杆穿过的通孔,所述螺母的螺纹孔为与所述外螺纹配合的螺纹孔。优选地,所述提拉杆的上端设有把手。优选地,所述把手为直径为12mm的钢筋圆环,且所述把手与所述提拉杆焊接固定。优选地,所述上端盖和所述下端盖的横截面形状均为圆形。优选地,所述上端盖的直径为140mm,所述下端盖的直径为100mm。优选地,所述上端盖和所述下端盖的材质均为钢板。优选地,所述钢板的厚度为1.5mm。优选地,所述预留套筒侧面采用钢板弯折成锯齿形。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楼板上孔洞的预留装置,包括预留套筒,预留套筒顶端的外径大于底端的外径,且预留套筒的顶端固定设有上端盖,预留套筒的底端固定设有下端盖;还包括提拉杆,提拉杆的上端设有外螺纹,上端盖设有与外螺纹配合的螺纹孔,下端盖设有供提拉杆穿过的通孔,预留套筒侧面外侧的纵截面形状为锯齿形。在楼板模板铺上后,将此预留套筒放至定位位置,将一圈采用钉子固定定位,再进行铺设钢筋,浇筑混凝土,当混凝土浇筑后,初凝之后,将提拉杆向下旋转,就可将此预留套筒提升上来,取出以后,可以继续使用到下一层,因预留套筒的侧面采用锯齿形造型,可以避免后期混凝土封堵再次剔凿,且顶端的外径大于底端的外径,使后期封堵的混凝土不易掉落,安全性得到保障,如此设置,该装置可以周转使用、同时可以避免后期混凝土封堵再次剔凿,且后期封堵的混凝土不易掉落、安全性高。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楼板上孔洞的预留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固定后的楼板上孔洞的预留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图1-2中:1-上端盖,2-下端盖,3-提拉杆,4-预留套筒侧面,5-螺母,6-把手,7-楼板模板,8-固定钉子。具体实施方式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或方法的例子。参照附图1-2,本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楼板上孔洞的预留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预留套筒,为了使后期封堵的混凝土不易掉落,安全性得到保障,设置预留套筒顶端的外径大于底端的外径,且预留套筒的顶端固定设有上端盖1,预留套筒的底端固定设有下端盖2。本实施例中,上端盖1和下端盖2可以采用钢板制成,为了方便加工,上端盖1和下端盖2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当然也可以为其他形状,具体视情况而定。需要说明的是,还包括提拉杆3,提拉杆3的上端设有外螺纹,上端盖1设有与外螺纹配合的螺纹孔,下端盖2设有供提拉杆3穿过的通孔。同时,预留套筒侧面4外侧的纵截面形状为锯齿形,如此,在预留套筒的外侧设置一圈凹凸形状沿周向分布,并沿着轴向延伸,可以避免后期混凝土封堵再次剔凿。具体地,预留套筒侧面4也可以使用钢板制作,钢板的厚度可以为1.5mm,为了方便加工,可以将钢板围成一圈焊接形成台柱形,并将台柱上部和下部的钢板焊接在对应位置,并将提拉杆3旋转至内部即可。当然,也可以使用其他的材料制作。如此设置,该装置可以周转使用、同时可以避免后期混凝土封堵再次剔凿,且后期封堵的混凝土不易掉落、安全性高。本实施例中的一种优选方案中,为了保证预留套筒的稳定性,由于提拉杆3的作用不会产生变形和损坏,可以把螺纹孔和通孔分别设在上端盖1和下端盖2的中心位置上,此时提拉杆3位于预留套筒的中心,可以保证套筒的稳固性。需要说明的是,上端盖1包括盖体和固定在盖体上的螺母5,盖体上设有供提拉杆3穿过的通孔,螺母5的螺纹孔为与外螺纹配合的螺纹孔,螺母5与盖体上的通孔同轴,如此,既方便提拉杆3把预留套筒从混凝土中拉出,又可以简化盖体上通孔的加工工艺。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上端盖1的盖体上的通孔设置为螺纹孔,螺母5可以与提拉杆3焊接在一起,如此,也可以满足提拉的要求。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旋转提拉杆3,可以在提拉杆3的上端设有把手6。具体地,把手6为直径为12mm的钢筋圆环,且把手6与提拉杆3焊接固定。其中,结合实际孔洞要求,一般设置预留套筒上端盖1的直径为140mm,预留套筒下端盖2的直径为100mm,当然,也可以为其他的尺寸,具体视实际情况而定。将组装好的装置放至预定位置,如图2所示,在外围一圈用固定钉子8固定即可,安装后进行板面钢筋、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浇筑初凝后即可取出,将把手6向下旋转,因提拉杆3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楼板上孔洞的预留装置,包括预留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留套筒顶端的外径大于底端的外径,且所述预留套筒的顶端固定设有上端盖(1),所述预留套筒的底端固定设有下端盖(2);还包括提拉杆(3),所述提拉杆(3)的上端设有外螺纹,所述上端盖(1)设有与所述外螺纹配合的螺纹孔,所述下端盖(2)设有供所述提拉杆(3)穿过的通孔,所述预留套筒侧面(4)外侧的纵截面形状为锯齿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楼板上孔洞的预留装置,包括预留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留套筒顶端的外径大于底端的外径,且所述预留套筒的顶端固定设有上端盖(1),所述预留套筒的底端固定设有下端盖(2);还包括提拉杆(3),所述提拉杆(3)的上端设有外螺纹,所述上端盖(1)设有与所述外螺纹配合的螺纹孔,所述下端盖(2)设有供所述提拉杆(3)穿过的通孔,所述预留套筒侧面(4)外侧的纵截面形状为锯齿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孔和所述通孔分别设在所述上端盖(1)和所述下端盖(2)的中心位置上。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端盖(1)包括盖体和固定在所述盖体上的螺母(5),所述盖体上设有供所述提拉杆(3)穿过的通孔,所述螺母(5)的螺纹孔为与所述外螺纹配合的螺纹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田庆李增玉蒲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