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空心楼盖的竹芯盒抗浮定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95795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3 09: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空心楼盖的竹芯盒抗浮定位装置,所述空心楼盖包括钢筋网、模板以及竹芯盒,所述竹芯盒间隔分布于所述钢筋网内,所述模板固定于所述钢筋网的下底面,所述抗浮定位装置包括一压筋、一螺杆、两限位件以及一螺母,所述压筋设于相邻两竹芯盒的上方,所述螺杆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压筋的中心位置,另一端穿过模板且通过所述螺母锁紧固定,所述螺杆位于相邻两竹芯盒之间,所述两限件分别设置于所述压筋中心的两侧,所述两限位件之间的距离等于相邻两竹芯盒间的间距,且所述限位件位于竹芯盒的外侧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确保浇筑混凝土时竹芯盒定位准确且固定不上浮,从而提升混凝土楼板的施工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空心楼盖的竹芯盒抗浮定位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空心楼盖的竹芯盒抗浮定位装置,属于建筑领域。
技术介绍
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技术是我国建筑结构领域的一项重大创新,采用该技术能减轻了楼盖自重,又保持了楼盖的大部分刚度与强度。而其中采用的芯模种类繁多,竹芯盒是其中一种,由于竹芯盒结构重量更轻、成本低、强度高、不破碎、便于安装和施工,可有效提高施工进度,但由于其质量轻,在浇筑混凝土时,竹芯盒因受混凝土浮力而容易产生浮动位移现象,因此施工时应做好抗浮固定措施。通常做法为采用压筋加铁丝固定,但是,铁丝容易断裂导致抗浮效果不佳,导致较大的人力和物力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空心楼盖的竹芯盒抗浮定位装置,确保浇筑混凝土时竹芯盒定位准确且固定不上浮,从而提升混凝土楼板的施工质量。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空心楼盖的竹芯盒抗浮定位装置,所述空心楼盖包括钢筋网、模板以及竹芯盒,所述竹芯盒间隔分布于所述钢筋网内,所述模板固定于所述钢筋网的下底面,所述抗浮定位装置包括一压筋、一螺杆、两限位件以及一螺母,所述压筋设于相邻两竹芯盒的上方,所述螺杆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压筋的中心位置,另一端穿过模板且通过所述螺母锁紧固定,所述螺杆位于相邻两竹芯盒之间,所述两限件分别设置于所述压筋中心的两侧,所述两限位件之间的距离等于相邻两竹芯盒间的间距,且所述限位件位于竹芯盒的外侧面。更优地,所述限位件为限位筋。更优地,所述压筋的中心两侧均开设一长条形的通孔,各所述限位筋的头部大于所述通孔且位于所述通孔上方,所述限位筋的尾部穿过所述通孔,通过调整两限位筋的位置使两限位筋的间距与相邻两竹芯盒之间的间距相等,然后通过焊接将限位筋和压筋固定在一起。更优地,所述限位筋的尾部穿过所述通孔且通过一螺帽锁紧,使所述限位筋与所述压筋固定连接。更优地,所述螺母为山形螺母。更优地,所述抗浮定位装置还包括一防松垫片,其设置与所述模板和螺母之间。更优地,所述防松垫片为镀锌钢板。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定位准确且固定不上浮,保证混凝土结构实体质量;(2)操作简便,提高了施工效率;(3)降低了施工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抗浮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施工时的平面图;图3为图2中A-A处的剖视图;图4为图2中B-B处的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设有通孔的压筋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限位筋可调的新型抗浮定位装置结构示意图。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10、模板;20、竹芯盒;30、抗浮定位装置;31、压筋;311、通孔;32、螺杆;321、防松垫片;322、螺母;33、限位筋;331、螺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图1至图6和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说明。请参阅图1至图4,一种用于空心楼盖的竹芯盒抗浮定位装置,所述空心楼盖包括钢筋网、模板10以及竹芯盒20,所述竹芯盒20间隔分布于所述钢筋网内,所述模板10固定于所述钢筋网的下底面,所述抗浮定位装置30包括一压筋31、一螺杆32、两限位件以及一螺母322,所述压筋31设于相邻两竹芯盒20的上方,所述螺杆32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压筋31的中心位置,另一端穿过模板10后通过所述螺母322锁紧固定,所述螺杆32位于相邻两竹芯盒20之间,所述两限件分别设置于所述压筋31中心的两侧,所述两限位件之间的距离等于相邻两竹芯盒20间的间距,且所述限位件位于竹芯盒20的外侧面。所述限位件为限位筋33,所述限位筋33可以通过焊接固定,在施工过程,为不同竹芯盒间距制作不同尺寸的抗浮定位装置30。另一种实施方式是:限位筋33位置可调,根据施工要求的不同,调整两限位筋33之间的间距:请参阅图5和图6,所述压筋31的中心两侧均开设一长条形的通孔311,各所述限位筋33的头部大于所述通孔311且位于所述通孔311上方,所述限位筋33的尾部穿过所述通孔311,通过调整两限位筋33的位置使两限位筋33的间距与相邻两竹芯盒20之间的间距相等,然后通过焊接将限位筋33和压筋31固定在一起。所述限位筋33和压筋31的另一种固定方式是:通过一螺帽331锁紧,使所述限位筋33与所述压筋31固定连接,通过调整两限位筋33的位置使两限位筋33的间距与相邻两竹芯盒20之间的间距相等。所述螺母322为山形螺母,便于施工完成后拆掉螺母322。所述模板10和螺母322之间设置一防松垫片321,防止螺母322松动。所述防松垫片321可以选用镀锌钢板。本技术的工作原理:请参阅图2和图3,在相邻两竹芯盒20之间均可设置抗浮定位装置30,每个竹芯盒20的四面均可与其相邻的竹芯盒20设置一抗浮定位装置30。楼盖浇筑完成后,压筋31、限位筋33及螺杆32完全置于混凝土板块中,松开螺母322,并将突出的螺杆32端头割除即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空心楼盖的竹芯盒抗浮定位装置,所述空心楼盖包括钢筋网、模板(10)以及竹芯盒(20),所述竹芯盒(20)间隔分布于所述钢筋网内,所述模板(10)固定于所述钢筋网的下底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浮定位装置(30)包括一压筋(31)、一螺杆(32)、两限位件以及一螺母(322),所述压筋(31)设于相邻两竹芯盒(20)的上方,所述螺杆(32)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压筋(31)的中心位置,另一端穿过模板(10)后通过所述螺母(322)锁紧固定,所述螺杆(32)位于相邻两竹芯盒(20)之间,所述两限件分别设置于所述压筋(31)中心的两侧,所述两限位件之间的距离等于相邻两竹芯盒(20)间的间距,且所述限位件位于竹芯盒(20)的外侧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空心楼盖的竹芯盒抗浮定位装置,所述空心楼盖包括钢筋网、模板(10)以及竹芯盒(20),所述竹芯盒(20)间隔分布于所述钢筋网内,所述模板(10)固定于所述钢筋网的下底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浮定位装置(30)包括一压筋(31)、一螺杆(32)、两限位件以及一螺母(322),所述压筋(31)设于相邻两竹芯盒(20)的上方,所述螺杆(32)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压筋(31)的中心位置,另一端穿过模板(10)后通过所述螺母(322)锁紧固定,所述螺杆(32)位于相邻两竹芯盒(20)之间,所述两限件分别设置于所述压筋(31)中心的两侧,所述两限位件之间的距离等于相邻两竹芯盒(20)间的间距,且所述限位件位于竹芯盒(20)的外侧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空心楼盖的竹芯盒抗浮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为限位筋(3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空心楼盖的竹芯盒抗浮定位装置,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饶春武朱辉龚云峰陈泽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海峡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