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漏料的高速双闸门进料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951967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3 07: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漏料的高速双闸门进料机构,包括机架及固定于机架上的进料斗,进料斗下方设置有卸料口,所述进料斗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固定于机架上的第一气缸及第二气缸,卸料口处设置有第一闸门及第二闸门,第一闸门及第二闸门包括弧形底板,所述弧形底板的两侧延伸有竖向设置的挂板,所述挂板与进料斗侧部铰链连接,第一闸门的弧形底板的底部具有斜向设置的第一硅胶压板,所述第二闸门的弧形底板下部固定有斜向设置的第二硅胶压板,所述第一硅胶压板及第二硅胶压板的相向端面错位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闸门对开设计,进料截面积大,筒壁完全竖直,对不同流动性物料适应性好,利用硅胶压板能够很好地保证卸料口的封闭,防止漏料。

A High Speed Double Gate Feeding Mechanism for Leakage-proof Material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high-speed double-gate feeding mechanism for leak-proof material, including a rack and a hopper fixed on the rack, under which a discharge outlet is arranged. The first cylinder and the second cylinder fixed on the rack are respectively arranged on both sides of the feed hopper. The discharge outlet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gate and a second gate, and the first gate and the second gate include a radial bottom plate. The two sides of the arc bottom plate are extended with vertically arranged hanging plates, which are hinged to the side of the feeding hopper. The bottom of the arc bottom plate of the first gate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silica gel pressure plate obliquely arranged. The lower part of the arc bottom plate of the second gate is fixed with a second silica gel pressure plate obliquely arranged. The phase end faces of the first silica gel pressure plate and the second silica gel pressure plate are staggered. Type I adopts gate pair design, with large cross-section area of feed, complete vertical wall, good adaptability to different fluidity materials, using silica gel pressure plate can well ensure the closure of discharge outlet and prevent leaka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漏料的高速双闸门进料机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防漏料的高速双闸门进料机构。
技术介绍
在计量包装中,闸门机构经常作为一种控制物料重力式进料的机构。通过对弧形闸门及其它辅助机构的控制,使得物料在进料时的流量、精度以及速度得到有效的控制。闸门机构具有进料稳定均匀,不易出现结团、结块、结拱的特性,且闸门机构的动作重复性好有提高包装效率的作用。在市场上普遍的闸门机构为单闸门进料机构,单闸门进料机构的缺点在于进料时的流量小,进料时间长,易堵料,在某些需要大流量、速度快的场合难以适用。在需要大流量进料的时候,就需要双闸门进料机构,而市场上常见的双闸门进料方式结构复杂,易堵料且双闸门难以完美贴合导致调节困难,过于贴近容易造成闸门碰撞,过于远离容易造成漏料,导致计量不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改进,即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闸门机构无法满足快速落料和避免漏料的需求。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案是:一种防漏料的高速双闸门进料机构,包括机架及固定于机架上的进料斗,所述进料斗下方设置有卸料口,所述进料斗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固定于机架上的第一气缸及第二气缸,所述卸料口处设置有第一闸门及第二闸门,所述第一闸门及第二闸门包括弧形底板,所述弧形底板的两侧延伸有竖向设置的挂板,所述挂板与进料斗侧部铰链连接,所述第一气缸的伸缩端与第一闸门的挂板铰链连接,所述第二气缸的伸缩端与第二闸门的挂板铰链连接,所述第一闸门的弧形底板的底部具有斜向设置的第一硅胶压板,所述第二闸门的弧形底板下部固定有斜向设置的第二硅胶压板,所述第一硅胶压板及第二硅胶压板的相向端面错位设置。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硅胶压板朝向第二硅胶压板的一端高于第二硅胶压板朝向第一硅胶压板的一端,所述第二硅胶压板朝向第一硅胶压板的端部具有弯折段,以在抵顶第一硅胶压板下表面时产生形变与第一硅胶压板底部向贴合。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硅胶压板的上表面还对称固定有防漏硅胶板。进一步的,所述进料斗两侧个固定有一对带座轴承,所述挂板与带座轴承的轴承固定连接以实现挂板的与进料斗侧部铰链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进料斗侧部固定有振动气缸。进一步的,所述进料斗内侧固定有耐磨衬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结构简单,采用闸门对开设计,进料截面积大,筒壁完全竖直,对不同流动性物料适应性好,利用硅胶压板能够很好地保证卸料口的封闭,防止漏料。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闸门及第二闸门开启状态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一闸门及第二闸门闭合状态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第一硅胶压板、第二硅胶压板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4所示,一种防漏料的高速双闸门进料机构,包括机架及固定于机架(图中未示意)上的进料斗10,所述进料斗10下方设置有卸料口101,所述进料斗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固定于机架上的第一气缸210及第二气缸220,所述卸料口处设置有第一闸门310及第二闸门320,所述第一闸门310及第二闸门320包括弧形底板330,所述弧形底板330的两侧延伸有竖向设置的挂板340,所述挂板340与进料斗10侧部铰链连接,所述第一气缸210的伸缩端与第一闸门310的挂板340铰链连接,所述第二气缸220的伸缩端与第二闸门320的挂板340铰链连接。为了避免第一气缸210与第二气缸220的干涉,同时又能保证第一气缸210与第二气缸220具有较高的伸缩行程,第一气缸210与第二气缸220分设于进料斗10的两侧,通过第一气缸210与第二气缸220伸缩杆的伸缩带动挂板340绕铰接处摆动,第一气缸210与第二气缸220的伸缩杆收缩时第一闸门310及第二闸门320的弧形底板330向两侧分离从而实现物料从卸料口卸料,反之则实现储料。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闸门310的弧形底板的底部具有斜向设置的第一硅胶压板311,所述第二闸门320的弧形底板下部固定有斜向设置的第二硅胶压板321,所述第一硅胶压板311及第二硅胶压板321的相向端面错位设置。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硅胶压板311朝向第二硅胶压板321的一端高于第二硅胶压板321朝向第一硅胶压板的一端311,所述第二硅胶压板朝向第一硅胶压板的端部具有向下弯折的弯折段322,这样在第一闸门310和第二闸门合拢时,弯折端322的部分能抵顶第一硅胶压板下表面时产生形变并与第一硅胶压板底部向贴合保证了密封,所述第一硅胶压板311的上表面还对称固定有防漏硅胶板312。本实施例中,所述进料斗两侧个固定有一对带座轴承50,所述挂板与带座轴承的轴承固定连接以实现挂板的与进料斗侧部铰链连接。必要时,还可以如图所示在进料斗10侧部固定有振动气缸40,防止粘性较大物料粘壁。所述进料斗内侧固定有耐磨衬板110,耐磨衬板110可以通过螺栓的方式固定在进料斗的内壁,主要是为了适应稻谷小麦等较硬的原粮长时间使用。上述本技术所公开的任一技术方案除另有声明外,如果其公开了数值范围,那么公开的数值范围均为优选的数值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优选的数值范围仅仅是诸多可实施的数值中技术效果比较明显或具有代表性的数值。由于数值较多,无法穷举,所以本技术才公开部分数值以举例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并且,上述列举的数值不应构成对本技术创造保护范围的限制。如果本文中使用了“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的话,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晓:“第一”、“第二”的使用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上对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外,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的含义。同时,上述本技术如果公开或涉及了互相固定连接的零部件或结构件,那么,除另有声明外,固定连接可以理解为:能够拆卸地固定连接(例如使用螺栓或螺钉连接),也可以理解为:不可拆卸的固定连接(例如铆接、焊接),当然,互相固定连接也可以为一体式结构(例如使用铸造工艺一体成形制造出来)所取代(明显无法采用一体成形工艺除外)。另外,上述本技术公开的任一技术方案中所应用的用于表示位置关系或形状的术语除另有声明外其含义包括与其近似、类似或接近的状态或形状。本技术提供的任一部件既可以是由多个单独的组成部分组装而成,也可以为一体成形工艺制造出来的单独部件。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漏料的高速双闸门进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及固定于机架上的进料斗,所述进料斗下方设置有卸料口,所述进料斗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固定于机架上的第一气缸及第二气缸,所述卸料口处设置有第一闸门及第二闸门,所述第一闸门及第二闸门包括弧形底板,所述弧形底板的两侧延伸有竖向设置的挂板,所述挂板与进料斗侧部铰链连接,所述第一气缸的伸缩端与第一闸门的挂板铰链连接,所述第二气缸的伸缩端与第二闸门的挂板铰链连接,所述第一闸门的弧形底板的底部具有斜向设置的第一硅胶压板,所述第二闸门的弧形底板下部固定有斜向设置的第二硅胶压板,所述第一硅胶压板及第二硅胶压板的相向端面错位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漏料的高速双闸门进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及固定于机架上的进料斗,所述进料斗下方设置有卸料口,所述进料斗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固定于机架上的第一气缸及第二气缸,所述卸料口处设置有第一闸门及第二闸门,所述第一闸门及第二闸门包括弧形底板,所述弧形底板的两侧延伸有竖向设置的挂板,所述挂板与进料斗侧部铰链连接,所述第一气缸的伸缩端与第一闸门的挂板铰链连接,所述第二气缸的伸缩端与第二闸门的挂板铰链连接,所述第一闸门的弧形底板的底部具有斜向设置的第一硅胶压板,所述第二闸门的弧形底板下部固定有斜向设置的第二硅胶压板,所述第一硅胶压板及第二硅胶压板的相向端面错位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漏料的高速双闸门进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硅胶压板朝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艺宾洪唯唯
申请(专利权)人:漳州佳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