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平衡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95149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3 07: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动平衡车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新型平衡车,包括内壳主体,内壳主体的上下方分别设置有上壳和下壳,内壳主体的左右两侧设置有转轮,内壳主体上设置有动力驱动系统,所述上壳上安装有踏板机构;内壳主体包括对称设置且通过转动机构相连的第一内壳和第二内壳,所述第一内壳与第二内壳相对端分别成型有第一连接套筒和第二连接套筒,所述内壳主体上设置有弹性复位件,弹性复位件的两端分别穿过所述入第一连接套筒与第二连接套筒固定在所述第一内壳和第二内壳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有弹性复位件,弹性复位件安装在内壳主体上,使得平衡车的两个内壳能够在常态下自动恢复相对平衡,便于初学者学习,方便上车,从而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能。

A New Balancing Vehicl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electric balancing vehicle, in particular to a new type of balancing vehicle, which comprises an inner shell body, upper and lower parts of the inner shell body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upper and lower shells, left and right sides of the inner shell body are provided with runners, power drive system is arranged on the inner shell body, and pedal mechanism is installed on the upper shell body; the inner shell body includes a symmetrical setting and is connected by a rotating mechanism. The first inner shell and the second inner shell are respectively formed with a first connecting sleeve and a second connecting sleeve at the opposite end of the first inner shell and the second inner shell. The main body of the inner shell is provided with an elastic reset member, and the two ends of the elastic reset member pass through the first connecting sleeve and the second connecting sleeve respectively and are fixed on the first inner shell and the second connecting sleeve. The utility model is provided with an elastic reset, which is installed on the main body of the inner shell, so that the two inner shells of the balancing car can automatically restore the relative balance under normal conditions, which is convenient for beginners to learn and get on, thereby improving the safety performance of the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平衡车
本技术涉及电动平衡车
,特别是一种新型平衡车。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环保意识的增强,平衡车作为一种代步工具,以其结构简单及轻便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欢迎,市面上的平衡车主要包括独轮和双轮两类,其运作的原理主要是建立在一种被称为“动态平衡”的基本原理上。其中,双轮平衡车包括一内壳主体,内壳主体上下侧连接有上下外壳,内壳主体两侧设置有转轮,内壳主体与上下外壳中间安装有控制转轮行驶的电力控制系统。市面上的双轮平衡车的内壳主体由左右两块内壳组成,两块内壳之间通过转动组件相连,使两者能够进行相对转动,当对一侧的踏板施力时,会导致左右两侧的内壳之间形成一定的角度差,撤回力矩后,平衡车不会自动复位,不便于上车,常常需要用手将平衡车调整平衡再上车,比较不方便,同时对于初学者来说比较难以控制其上车时的稳定程度,在上车时会由于这个角度差掌握不好而导致摔倒的情况发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方便初学者学习及使用的新型平衡车。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新型平衡车,包括内壳主体,内壳主体的上下方分别设置有上壳和下壳,内壳主体的左右两侧设置有转轮,内壳主体上设置有驱动整个平衡车行驶的动力驱动系统,所述上壳上安装有踏板机构;所述内壳主体包括对称设置且通过转动机构相连的第一内壳和第二内壳,所述第一内壳与第二内壳相对端分别成型有第一连接套筒和第二连接套筒,所述内壳主体上设置有弹性复位件,弹性复位件的两端分别穿过所述入第一连接套筒与第二连接套筒固定在所述第一内壳和第二内壳上。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性复位件为弹性条或弹性片或扭簧,所述的弹性条或弹性片或扭簧由金属或塑料或橡胶制成。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动机构包括空心转轴,空心转轴两端分别伸入第一连接套筒与第二连接套筒内并通过卡簧连接,所述弹性复位件位于空心转轴内。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踏板机构包括踏板本体,踏板本体上一体成型有用于感应平衡车内部控制系统的感应探头,踏板本体内部嵌装有内骨架,踏板本体下表面成型有若干个缓冲凸头。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踏板本体外圈向下凹陷形成安装凸沿,所述上壳上成型有与安装凸沿相对应的安装槽,所述安装凸沿上表面贴合在所述安装槽内,安装凸沿下表面通过所述螺栓或螺丝固定安装有防水压板。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壳与下壳之间的接合处设置有若干条壳体防水条;所述第一连接套筒和第二连接套筒的外周周向开设有环形凹槽一,环形凹槽一内安装有第一防水密封圈,第一防水密封圈位于所述内壳与上壳及下壳之间。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连接套筒和第二连接套筒的相对面处开设有环形凹槽二,环形凹槽二内安装有第二防水密封圈。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轮通过轮毂电机的电机轴安装在上壳与下壳的左右两侧,电机轴与上壳、下壳的接合处安装有电机轴防水组件,该电机轴防水组件包括卡在所述上壳边缘的上壳防水条和卡在所述下壳边缘的下壳防水条,上壳防水条与下壳防水条中部均成型有弧形安装槽,两个弧形安装槽组合形成一个可供所述电机轴穿过的安装通孔。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动力驱动系统包括供电电源、控制器主板以及控制器副板,控制器主板和控制器副板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一内壳和第二内壳上,供电电源安装在所述第一内壳或第二内壳上。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壳与下壳的连接接合处的前后两侧、所述上壳中部均设置有导光灯罩,导光灯罩内部安装有导光条,导光条与导光灯罩交错设置。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1、本技术在第一内壳和第二内壳之间设置了弹性复位件,当对平衡车第一内壳一侧的踏板施力时,由于作用力的驱使,空心转轴由一初始位置开始转动,此时带动该弹性复位元件弯曲变形;当驱使该空心转轴转动的力矩消除后,该弹性复位元件产生的弹性复位力会带动内壳回复初始位置,即使第一内壳与第二内壳保持相对平衡,方便初学者上车,容易掌握平衡度,提高安全性。2、本技术直接将踏板本体和感应探头一体成型,相比现有技术减少了多道装配工序,加工时间短,并且一体成型精度高,也不容易脱落,加强了结构的稳定性,同时,为了保证踏板的稳定性,在踏板本体内部加设了内骨架,能够让使用者在踩踏时保证踏板本体的平整性;踏板本体下表面还设置有缓冲凸头,缓冲凸头也与踏板本体一体成型,由软胶制成,该缓冲凸头会直接撞击在由铝材制成的内壳上,相比现有技术中的缓冲凸头设置在支撑板上,将硬质材料与金属的撞击改成了软胶与金属的撞击,减轻了缓冲凸头与铝板接触时的撞击声,同时也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3、本技术的踏板本体通过螺栓或螺钉从上壳的下侧进行安装,并设置有防水压板,相比现有技术中直接通过粘胶的连接要更加稳定,且防水、密封效果好。4、本技术在上壳与下壳的连接接合处加设了壳体防水条,该防水条能够覆盖上壳与下壳连接处的缝隙,由于在骑行过程中可能涉及到有环境因素或者人为因素导致的浸水问题,防水条的设计能够有效避免雨水的流入,从而有效预防因上述问题而导致的电路系统的故障或损坏。5、本技术还在第一内壳与第二内壳的连接之处、空心转轴与内壳之间、内壳与上壳及下壳之间的接合处、上下壳与轮毂电机的连接处均设置有防水密封圈或防水条,提高整个结构的密封、防水性能,全方面地避免了雨水的进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同时提高了平衡车使用时的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爆炸视图。图2是本技术内壳主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内壳主体的结构爆炸视图。图4是本技术踏板机构的结构爆炸视图。图5是本技术踏板主体的截面剖视图。图6是本技术踏板主体的结构视图。图7是本技术上下壳与内壳及转轮连接的结构爆炸视图。图8是图7的A处局部放大视图。图9是本技术电机轴防水组件的结构简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图9,一种新型平衡车,包括内壳主体,内壳主体的上下方分别设置有上壳2和下壳4,内壳主体的左右两侧设置有转轮6,内壳主体上设置有驱动整个平衡车行驶的动力驱动系统,所述上壳2上安装有踏板机构;所述内壳主体包括对称设置且通过转动机构相连的第一内壳11和第二内壳12,所述第一内壳11与第二内壳12相对端分别成型有第一连接套筒111和第二连接套筒121,所述内壳主体上设置有弹性复位件14,弹性复位件14的两端分别穿过所述入第一连接套筒111与第二连接套筒121固定在所述第一内壳11和第二内壳12上。当第一内壳或第二内壳受力转动时,弹性复位件14会产生扭曲变形,当该力矩消除时,内壳又会跟随弹性复位件14复位,将平衡车的两侧自动调整至平衡状态,反应灵敏,稳定性高,提升安全性能。本实施例中,弹性复位件的具体安装结构为:所述弹性复位件14的两端分别开设有安装孔141,所述第一内壳11和第二内壳12对应位置均设置有连接柱112,弹性复位件14通过连接件16固定安装在连接柱112上。连接件可选用螺栓或螺柱或销钉,主要起固定弹性复位件的作用。所述弹性复位件14为弹性条或弹性片或扭簧,所述的弹性条或弹性片或扭簧由金属或塑料或橡胶制成。所述转动机构包括空心转轴13,空心转轴13两端分别伸入第一连接套筒111与第二连接套筒121内,所述转动机构包括两个卡簧15,所述空心转轴13两端开设有与卡簧15相互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平衡车,包括内壳主体,内壳主体的上下方分别设置有上壳(2)和下壳(4),内壳主体的左右两侧设置有转轮(6),内壳主体上设置有驱动整个平衡车行驶的动力驱动系统,所述上壳(2)上安装有踏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主体包括对称设置且通过转动机构相连的第一内壳(11)和第二内壳(12),所述第一内壳(11)与第二内壳(12)相对端分别成型有第一连接套筒(111)和第二连接套筒(121),所述内壳主体上设置有弹性复位件(14),弹性复位件(14)的两端分别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套筒(111)与第二连接套筒(121)固定在所述第一内壳(11)和第二内壳(12)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平衡车,包括内壳主体,内壳主体的上下方分别设置有上壳(2)和下壳(4),内壳主体的左右两侧设置有转轮(6),内壳主体上设置有驱动整个平衡车行驶的动力驱动系统,所述上壳(2)上安装有踏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主体包括对称设置且通过转动机构相连的第一内壳(11)和第二内壳(12),所述第一内壳(11)与第二内壳(12)相对端分别成型有第一连接套筒(111)和第二连接套筒(121),所述内壳主体上设置有弹性复位件(14),弹性复位件(14)的两端分别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套筒(111)与第二连接套筒(121)固定在所述第一内壳(11)和第二内壳(12)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复位件(14)为弹性条或弹性片或扭簧,所述的弹性条或弹性片或扭簧由金属或塑料或橡胶制成。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型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机构包括空心转轴(13),空心转轴(13)两端分别伸入第一连接套筒(111)与第二连接套筒(121)内并通过卡簧(15)连接,所述弹性复位件(14)位于空心转轴(13)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机构包括踏板本体(31),踏板本体(31)上一体成型有用于感应平衡车内部控制系统的感应探头(32),踏板本体(31)内部嵌装有内骨架(33),踏板本体(31)下表面成型有若干个缓冲凸头(35)。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本体(31)外圈向下凹陷形成安装凸沿(312),所述上壳(2)上成型有与安装凸沿(312)相对应的安装槽,所述安装凸沿(312)上表面贴合在所述安装槽内,安装凸沿(312)下表面通过螺栓或螺丝固定安装有防水压板(3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马涛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涛涛车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