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运检工具箱提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95108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3 06: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运检工具箱提升装置的技术方案,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对称设置有第一提升机构和第二提升机构,所述第一提升机构包括第一气压缸、第一链轮、第一链条和第一提升板,所述第一气压缸固定在所述壳体内的一侧,所述第一链轮的转轴固定在所述第一气压缸的活塞杆上,所述第一链条与所述第一链轮啮合,所述第一链条的一端与所述壳体的内壁固定,所述第一链条的另一端与第一提升板固定;所述第二提升机构与第一提升机构的结构相同。使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时,工作人员不需要亲自携带维修工具攀爬电线杆,减轻了工作人员的负重,降低了攀爬电线杆的危险性,同时,使工作人员维修时更加便利,节省了工时。

A Lifting Device for Transportation and Inspection Toolbox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technical scheme of a lifting device for a transport and inspection toolbox, including a shell, which is symmetrically provided with a first lifting mechanism and a second lifting mechanism. The first lifting mechanism includes a first pneumatic cylinder, a first sprocket, a first chain and a first lifting plate. The first pneumatic cylinder is fixed on one side of the housing, and the rotating shaft of the first sprocket is fixed on the housing. On the piston rod of the first pneumatic cylinder, the first chain engages with the first sprocket, one end of the first chain is fixed with the inner wall of the shell, the other end of the first chain is fixed with the first lifting plate, and the second lifting mechanism has the same structure as the first lifting mechanism. When the utility model is used, the staff need not carry maintenance tools to climb the pole in person, which reduces the worker's burden, reduces the danger of climbing the pole, and makes the maintenance time of the staff more convenient and saves the working tim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运检工具箱提升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是一种供电线路运检
,尤其是一种升降式检修工具箱。
技术介绍
国内常用的供电模式有三种:箱式变电站、杆架悬挂式、杆架户内式,“杆架悬挂式”装置形式由于具有占地面积小、投入资金少等优点因此具有大范围的应用,尤其是在农村地区,但是存在维护不方便,抄表视线不清晰等缺点,特别是在雨夜抢修时抢修人员只能用脚扣进行登杆,由于电杆与配电挂箱距离较远且移位不方便,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在运检工作中,操作人员需要携带多种维修工具攀爬电线杆,来检测输电线路的相关缺陷,为其排除隐患事故,或进行维修。而携带维修工具攀爬电线杆时,一方面增加了操作人员的负重,提高了攀爬电线杆的危险性,而且也只能携带体积较小的工具箱;另一方面,操作人员携带工具箱来进行检测和维修,增加了操作人员的不便性,而且费事、费工。这是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运检工具箱提升装置的技术方案。本方案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的:一种运检工具箱提升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对称设置有第一提升机构和第二提升机构,所述第一提升机构包括第一气压缸、第一链轮、第一链条和第一提升板,所述第一气压缸固定在所述壳体内的一侧,所述第一链轮的转轴固定在所述第一气压缸的活塞杆上,所述第一链条与所述第一链轮啮合,所述第一链条的一端与所述壳体的内壁固定,所述第一链条的另一端与第一提升板固定;所述第二提升机构包括第二气压缸、第二链轮、第二链条和第二提升板,所述第二气压缸固定在所述壳体内的一侧,所述第二链轮的转轴固定在所述第二气压缸的活塞杆上,所述第二链条与所述第二链轮啮合,所述第二链条的一端与所述壳体的内壁固定,所述第二链条的另一端与第二提升板固定;所述第一气压缸与所述第二气压缸同步运动;所述壳体的顶部设置有工具箱出口。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有,所述第一提升板包括第一竖直部和第一水平部,所述第一竖直部的上端与所述第一链条铰接,所述第一竖直部的下端与第二水平部垂直固定连接。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有,所述第二提升板包括第二竖直部和第二水平部,所述第二竖直部的上端与所述第二链条铰接,所述第二竖直部的下端与第二水平部垂直固定连接。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有,所述第一气压缸通过第一支撑架固定在壳体上,所述第二气压缸通过第二支撑架固定在壳体上。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有,所述第一支撑架远离所述第一气压缸的一侧设置有滑轨,所述第一竖直部上设置有与所述滑轨相匹配的滑块。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有,所述第二支撑架远离所述第二气压缸的一侧设置有滑轨,所述第二竖直部上设置有与所述滑轨相匹配的滑块。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有,所述第一链条的一端通过螺栓与第一安装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安装块固定在所述壳体的内壁上。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有,所述第二链条的一端通过螺栓与第二安装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安装块固定在所述壳体的内壁上。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使用本专利技术时,工作人员不需要亲自携带维修工具攀爬电线杆,减轻了工作人员的负重,降低了攀爬电线杆的危险性,同时,使工作人员维修时更加便利,节省了工时。除此之外,使用本专利技术时,操作人员可以将较大的工具箱放置在提升板上,不受操作空间的限制。由此可见,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其实施的有益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一提升板的俯视机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二提升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壳体,2为第二链条,3为第二链轮,4为第二安装块,5为活塞杆,6为第二气压缸,7为第二支撑架,8为第二竖直部,9为第二水平部,10为第一水平部,11为第一竖直部,12为第一支撑架,13为第一气压缸,14为活塞杆,15为第一安装块,16为第一链轮,17为第一链条,18为工具箱出口,19为工具箱。具体实施方式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方案进行阐述。通过附图可以看出,一种运检工具箱提升装置,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对称设置有第一提升机构和第二提升机构,所述第一提升机构包括第一气压缸13、第一链轮16、第一链条17和第一提升板,所述第一气压缸13固定在所述壳体1内的一侧,所述第一链轮16的转轴固定在所述第一气压缸13的活塞杆14上,所述第一链条17与所述第一链轮16啮合,所述第一链条17的一端与所述壳体1的内壁固定,所述第一链条17的另一端与第一提升板固定;所述第二提升机构包括第二气压缸6、第二链轮3、第二链条2和第二提升板,所述第二气压缸6固定在所述壳体1内的一侧,所述第二链轮3的转轴固定在所述第二气压缸6的活塞杆5上,所述第二链条2与所述第二链轮3啮合,所述第二链条2的一端与所述壳体1的内壁固定,所述第二链条2的另一端与第二提升板固定;所述第一气压缸13与所述第二气压缸6同步运动;所述壳体1的顶部设置有工具箱出口18。启动第一气压缸13和第二气压缸6,第一气压缸13的活塞杆14带动第一链轮16做上升或下降运动,由于第一链轮16和第一链条17相啮合,故会带动第一链条17的上升和下降,进而使第一提升板上升和下降;第二气压缸6的活塞杆5带动第二链轮3做上升或下降运动,由于第二链轮3和第二链条2相啮合,故会带动第二链条2的上升和下降,进而使第二提升板上升和下降;将工具箱放置在第一提升板和第二提升板上,进而能使工具箱上升和下降,工作人员通过工具箱出口18取用工具箱内的维修工具。所述第一提升板包括第一竖直部11和第一水平部10,所述第一竖直部11的上端与所述第一链条17铰接,所述第一竖直部11的下端与第二水平部9垂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提升板包括第二竖直部8和第二水平部9,所述第二竖直部8的上端与所述第二链条2铰接,所述第二竖直部8的下端与第二水平部9垂直固定连接。其中,第一水平部10设置在第一竖直部11的前后两侧,第二水平部9设置在第二竖直部8的前后两侧,这种设置方式一方面增加了工具箱与提升板的接触面积,另一方面减少了提升板的重量,重量轻、安全性高。所述第一气压缸13通过第一支撑架12固定在壳体1上,所述第二气压缸6通过第二支撑架7固定在壳体1上。为了增加工具箱上升和下降时的稳定性,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第一支撑架12远离所述第一气压缸13的一侧设置有滑轨,所述第一竖直部11上设置有与所述滑轨相匹配的滑块。所述第二支撑架7远离所述第二气压缸6的一侧设置有滑轨,所述第二竖直部8上设置有与所述滑轨相匹配的滑块,滑轨与滑块配合,稳定且安全度高。所述第一链条17的一端通过螺栓与第一安装块15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安装块15固定在所述壳体1的内壁上。所述第二链条2的一端通过螺栓与第二安装块4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安装块4固定在所述壳体1的内壁上。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以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运检工具箱提升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对称设置有第一提升机构和第二提升机构,所述第一提升机构包括第一气压缸(13)、第一链轮(16)、第一链条(17)和第一提升板,所述第一气压缸(13)固定在所述壳体(1)内的一侧,所述第一链轮(16)的转轴固定在所述第一气压缸(13)的活塞杆(14)上,所述第一链条(17)与所述第一链轮(16)啮合,所述第一链条(17)的一端与所述壳体(1)的内壁固定,所述第一链条(17)的另一端与第一提升板固定;所述第二提升机构包括第二气压缸(6)、第二链轮(3)、第二链条(2)和第二提升板,所述第二气压缸(6)固定在所述壳体(1)内的一侧,所述第二链轮(3)的转轴固定在所述第二气压缸(6)的活塞杆(5)上,所述第二链条(2)与所述第二链轮(3)啮合,所述第二链条(2)的一端与所述壳体(1)的内壁固定,所述第二链条(2)的另一端与第二提升板固定;所述第一气压缸(13)与所述第二气压缸(6)同步运动;所述壳体(1)的顶部设置有工具箱出口(1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运检工具箱提升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对称设置有第一提升机构和第二提升机构,所述第一提升机构包括第一气压缸(13)、第一链轮(16)、第一链条(17)和第一提升板,所述第一气压缸(13)固定在所述壳体(1)内的一侧,所述第一链轮(16)的转轴固定在所述第一气压缸(13)的活塞杆(14)上,所述第一链条(17)与所述第一链轮(16)啮合,所述第一链条(17)的一端与所述壳体(1)的内壁固定,所述第一链条(17)的另一端与第一提升板固定;所述第二提升机构包括第二气压缸(6)、第二链轮(3)、第二链条(2)和第二提升板,所述第二气压缸(6)固定在所述壳体(1)内的一侧,所述第二链轮(3)的转轴固定在所述第二气压缸(6)的活塞杆(5)上,所述第二链条(2)与所述第二链轮(3)啮合,所述第二链条(2)的一端与所述壳体(1)的内壁固定,所述第二链条(2)的另一端与第二提升板固定;所述第一气压缸(13)与所述第二气压缸(6)同步运动;所述壳体(1)的顶部设置有工具箱出口(1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检工具箱提升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提升板包括第一竖直部(11)和第一水平部(10),所述第一竖直部(11)的上端与所述第一链条(17)铰接,所述第一竖直部(11)的下端与第二水平部(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国勋杨中华吴建胜李行田马传辉张凯军李希辉王文强郭娜王猛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滨州市沾化区供电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