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光源调校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94839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3 04: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光源调校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此多光源调校装置包括一透光薄片件,透光薄片件具有一第一校正图形、一第二校正图形及一或多个第三校正图形,第一校正图形具有一第一直线,第一直线形成有一第一端点及一第二端点,第二校正图形具有一第二直线及二U字形框,第二直线形成有一第三端点及一第四端点,二U字形框分别框设在第三端点与第四端点的外部,第三校正图形具有一第三直线,第三直线形成有一第五端点及一第六端点,第一直线、第二直线及第三直线彼此平行设置。借此,以达到多光源调校装置具有准确校正及方便操作的优点。

Multi-light source adjusting device and its application method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ulti-light source adjusting device and its use method. The multi-light source adjusting device includes a transparent sheet, which has a first correcting figure, a second correcting figure and one or more third correcting figures. The first correcting figure has a first straight line, the first straight line forms a first endpoint and a second endpoint, and the second correcting figure has a first correcting figure. Two straight lines and two U-shaped frame, the second straight line forms a third endpoint and a fourth endpoint. Two U-shaped frame is set outside the third endpoint and the fourth endpoint respectively. The third correction figure has a third straight line. The third straight line forms a fifth endpoint and a sixth endpoint. The first straight line, the second straight line and the third straight line are set parallel to each other.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advantages of accurate calibration and easy operation, the multi-light source calibration device is design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光源调校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用于光源的校正图纸,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多光源调校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3D列印(3Dprinting),是利用电脑辅助设计(computer-aideddesign,CAD)等软件建构的3D模型的资料,转换为连续堆叠的多个薄材料层的技术。其中,沉积的材料层可随后自然硬化或通过强光源而被固化,从而逐层固化成所需要的立体物件。在目前所用以固化材料的光源方面,多以激光光源为主,但受激光光源所需对应的光学构件限制,激光光源仍须存在一定焦距,亦即光源与成型材料之间仍须保持固定的距离,所以形成的立体物件较大时,就须采二个光源以上照射固化。然而,二个光源以上的固化具有下列问题,因光源与移动平台有错位问题,各光源彼此之间也有错位问题,导致光源的数量越多,光源的照射准确度就会越低。因此,如何对多个光源进行校正,以准确地固化成型出预定成品,是本领域开发人员的主要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多光源调校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多光源调校装置,包括:一透光薄片件,具有一第一校正图形、一第二校正图形及至少一第三校正图形,该第一校正图形具有一第一直线,该第一直线两端形成有一第一端点及一第二端点,该第二校正图形具有一第二直线及二U字形框,该第二直线两端形成有一第三端点及一第四端点,该二U字形框分别框设在该第三端点与该第四端点的外部,该第三校正图形具有一第三直线,该第三直线两端形成有一第五端点及一第六端点,该第一直线、该第二直线及该第三直线彼此平行设置。作为优选技术方案,该第一直线、该第二直线及该第三直线彼此长度相等,该第一直线与该第二直线呈对位设置,该第二直线与该第三直线呈错位设置。作为优选技术方案,该透光薄片件更具有一第四校正图形,该第四校正图形具有一第四直线及以间隔交错方式排列在该第四直线上、下侧的多个黑格,该第四直线与该多个黑格之间具有多个交界点。作为优选技术方案,该第一校正图形更具有一第一环框,该第一直线邻近于该第二端点的末段容置于该第一环框内,且该第二端点叠设在该第一环框上。作为优选技术方案,该第二校正图形更具有一第二环框,该第二环框容置于其一该U字形框内部的中间处,该第二直线邻近于该第四端点的末段容置于该第二环框内,且该第四端点叠设在该第二环框上。作为优选技术方案,该第三校正图形更具有二第三环框,该第三直线的两末段分别容置于该二第三环框内,且该第五端点叠设在其一该第三环框上,该第六端点叠设在另一该第三环框上。作为优选技术方案,第三校正图形的数量为多个,该多个第三直线彼此呈错位设置。作为优选技术方案,该透光薄片件包含一空心铆钉、一透光旋转片、一透光平移片及一贴纸片,该空心铆钉具有一中空口,该透光旋转片与该透光平移片相互层叠设置且套接于该空心铆钉,该贴纸片贴接于该空心铆钉且覆盖该中空口,该第一直线的其中一部分、该第二端点、该第二校正图形及该第三校正图形形成在该透光旋转片上,该第一直线的另一部分及该第一端点形成在该贴纸片上。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多光源调校装置的使用方法,其步骤包括:a)提供一多光源调校装置,该多光源调校装置包含一透光薄片件,该透光薄片件具有一第一校正图形、一第二校正图形及至少一第三校正图形,该第一校正图形具有一第一直线,该第一直线两端形成有一第一端点及一第二端点,该第二校正图形具有一第二直线及二U字形框,该第二直线两端形成有一第三端点及一第四端点,该二U字形框分别框设在该第三端点与该第四端点的外部,该第三校正图形具有一第三直线,该第三直线两端形成有一第五端点及一第六端点,该第一直线、该第二直线及该第三直线彼此平行设置;b)提供一光源模组,该光源模组包含一平台、一第一光源及至少一第二光源,该第一光源与该第二光源分别安装在该平台上,该第一光源定义出一第一末端像素及一第二末端像素,该第二光源定义出一第三末端像素及一第四末端像素,将该平台设置在该透光薄片件的下方,并定义出平行于该透光薄片件且相互垂直的一第一方向轴及一第二方向轴;c)将该平台沿着该第一方向轴移动,使该第一光源移动至该第一校正图形的位置,再将该第一末端像素重叠于该第一端点,并使该透光薄片件以该第一端点为中心点旋转,以令该第二末端像素叠设在该第一直线上;d)将该平台沿着该第一方向轴移动,使该第一光源移动至该第二校正图形的位置,并使该第一末端像素及该第二末端像素分别容置在该二U字形框的内部;e)将该透光薄片件以该第一端点为中心点旋转,该第一光源相对于该平台沿着该第一方向轴移动,以令该第一末端像素重叠于该第三端点,该第二末端像素叠设在该第二直线上;f)将该平台沿着该第一方向轴移动,使该第二光源移动至该第三校正图形的位置,再将该第二光源相对于该平台沿着该第一方向轴移动,以令该第三末端像素叠设在该第三直线上且邻近于该第五端点设置;以及g)将该第二光源相对于该平台沿着该第二方向轴移动,以令该第四末端像素叠设在该第三直线上且邻近于该第六端点设置。作为优选技术方案,a)步骤中该第一直线、该第二直线及该第三直线彼此长度相等,该第一直线与该第二直线呈对位设置,该第二直线与该第三直线呈错位设置。作为优选技术方案,a)步骤中该透光薄片件更具有一第四校正图形,该第四校正图形具有一第四直线及以间隔交错方式排列在该第四直线上、下侧的多个黑格,该第四直线与该多个黑格之间具有多个交界点。作为优选技术方案,上述的多光源调校装置的使用方法,还包括在g)步骤之后的一个步骤h),其中h)步骤中将该第一光源通过该平台移动至该第四校正图形的位置,该第一光源具有配置在该第一末端像素与该第二末端像素之间的多个第一中间像素,将该第一末端像素、该第二末端像素及该多个第一中间像素分别重叠于该多个交界点。作为优选技术方案,上述的多光源调校装置的使用方法,还包括在h)步骤之后的一个步骤i),其中i)步骤中将该第二光源通过该平台移动至该第四校正图形的位置,该第二光源具有配置在该第三末端像素与该第四末端像素之间的多个第二中间像素,将该第三末端像素、该第四末端像素及该多个第二中间像素分别重叠于该多个交界点。作为优选技术方案,a)步骤中该第一校正图形更具有一第一环框,该第一直线邻近于该第二端点的末段容置于该第一环框内,且该第二端点叠设在该第一环框上,c)步骤中该第二末端像素叠设在该第一直线上时,该第二末端像素容置在该第一环框的内部。作为优选技术方案,a)步骤中该第二校正图形更具有一第二环框,该第二环框容置于其一该U字形框内部的中间处,该第二直线邻近于该第四端点的末段容置于该第二环框内,且该第四端点叠设在该第二环框上,e)步骤中该第二末端像素叠设在该第二直线上时,该第二末端像素容置在该第二环框的内部。作为优选技术方案,a)步骤中该第三校正图形更具有二第三环框,该第三直线的两末段分别容置于该二第三环框内,且该第五端点叠设在其一该第三环框上,该第六端点叠设在另一该第三环框上,f)步骤中该平台沿着该第一方向轴移动,使该第二光源移动至该第三校正图形的位置时,该第三末端像素容置在其一该第三环框的内部,该第四末端像素容置在另一该第三环框的内部,g)步骤中该第四末端像素叠设在该第三直线上时,该第四末端像素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光源调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透光薄片件,具有一第一校正图形、一第二校正图形及至少一第三校正图形,该第一校正图形具有一第一直线,该第一直线两端形成有一第一端点及一第二端点,该第二校正图形具有一第二直线及二U字形框,该第二直线两端形成有一第三端点及一第四端点,该二U字形框分别框设在该第三端点与该第四端点的外部,该第三校正图形具有一第三直线,该第三直线两端形成有一第五端点及一第六端点,该第一直线、该第二直线及该第三直线彼此平行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光源调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透光薄片件,具有一第一校正图形、一第二校正图形及至少一第三校正图形,该第一校正图形具有一第一直线,该第一直线两端形成有一第一端点及一第二端点,该第二校正图形具有一第二直线及二U字形框,该第二直线两端形成有一第三端点及一第四端点,该二U字形框分别框设在该第三端点与该第四端点的外部,该第三校正图形具有一第三直线,该第三直线两端形成有一第五端点及一第六端点,该第一直线、该第二直线及该第三直线彼此平行设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光源调校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直线、该第二直线及该第三直线彼此长度相等,该第一直线与该第二直线呈对位设置,该第二直线与该第三直线呈错位设置。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光源调校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透光薄片件更具有一第四校正图形,该第四校正图形具有一第四直线及以间隔交错方式排列在该第四直线上、下侧的多个黑格,该第四直线与该多个黑格之间具有多个交界点。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光源调校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校正图形更具有一第一环框,该第一直线邻近于该第二端点的末段容置于该第一环框内,且该第二端点叠设在该第一环框上。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光源调校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校正图形更具有一第二环框,该第二环框容置于其一该U字形框内部的中间处,该第二直线邻近于该第四端点的末段容置于该第二环框内,且该第四端点叠设在该第二环框上。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光源调校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三校正图形更具有二第三环框,该第三直线的两末段分别容置于该二第三环框内,且该第五端点叠设在其一该第三环框上,该第六端点叠设在另一该第三环框上。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光源调校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三校正图形的数量为多个,该多个第三直线彼此呈错位设置。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光源调校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透光薄片件包含一空心铆钉、一透光旋转片、一透光平移片及一贴纸片,该空心铆钉具有一中空口,该透光旋转片与该透光平移片相互层叠设置且套接于该空心铆钉,该贴纸片贴接于该空心铆钉且覆盖该中空口,该第一直线的其中一部分、该第二端点、该第二校正图形及该第三校正图形形成在该透光旋转片上,该第一直线的另一部分及该第一端点形成在该贴纸片上。9.一种多光源调校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包括:a)提供一多光源调校装置,该多光源调校装置包含一透光薄片件,该透光薄片件具有一第一校正图形、一第二校正图形及至少一第三校正图形,该第一校正图形具有一第一直线,该第一直线两端形成有一第一端点及一第二端点,该第二校正图形具有一第二直线及二U字形框,该第二直线两端形成有一第三端点及一第四端点,该二U字形框分别框设在该第三端点与该第四端点的外部,该第三校正图形具有一第三直线,该第三直线两端形成有一第五端点及一第六端点,该第一直线、该第二直线及该第三直线彼此平行设置;b)提供一光源模组,该光源模组包含一平台、一第一光源及至少一第二光源,该第一光源与该第二光源分别安装在该平台上,该第一光源定义出一第一末端像素及一第二末端像素,该第二光源定义出一第三末端像素及一第四末端像素,将该平台设置在该透光薄片件的下方,并定义出平行于该透光薄片件且相互垂直的一第一方向轴及一第二方向轴;c)将该平台沿着该第一方向轴移动,使该第一光源移动至该第一校正图形的位置,再将该第一末端像素重叠于该第一端点,并使该透光薄片件以该第一端点为中心点旋转,以令该第二末端像素叠设在该第一直线上;d)将该平台沿着该第一方向轴移动,使该第一光源移动至该第二校正图形的位置,并使该第一末端像素及该第二末端像素分别容置在该二U字形框的内部;e)将该透光薄片件以该第一端点为中心点旋转,该第一光源相对于该平台沿着该第一方向轴移动,以令该第一末端像素重叠于该第三端点,该第二末端像素叠设在该第二直线上;f)将该平台沿着该第一方向轴移动,使该第二光源移动至该第三校正图形的位置,再将该第二光源相对于该平台沿着该第一方向轴移动,以令该第三末端像素叠设在该第三直线上且邻近于该第五端点设置;以及g)将该第二光源相对于该平台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宗桦丁明雄葛昌彦
申请(专利权)人:三纬国际立体列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金宝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