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腔气囊结构的成型模具、制作方法及气控型全向驱动器技术

技术编号:19948246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3 04: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腔气囊结构的成型模具、制作方法及气控型全向驱动器,成型模具包括用于底部密封和支撑的底座、沿底座周向布设于底座上用于多腔气囊结构的充气内腔成型的隔板、沿底座周向布设于隔板外围用于多腔气囊结构侧壁面成型的外壁板以及处于外壁板上端用于封闭由外壁板围合形成的内腔的开口并向内腔中注入胶料的顶盖。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多腔气囊结构的成型模具,多块隔板之间以及隔板与外壁板之间的空隙空间在灌胶成型后构成多个独立气囊腔的侧壁,多块隔板所占据的空间便形成多个独立气囊腔的内腔,从而构成沿周向具有多个独立气囊腔的气囊结构。

Molding Mould,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Air-Controlled Omnidirectional Driver for Multi-Cavity Air Bag Structur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forming die, a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an air-controlled omnidirectional driver for a multi-chamber airbag structure. The forming die includes a base for bottom sealing and support, a partition board arranged on the base circumferentially for forming an inflatable inner chamber of a multi-chamber airbag structure, an outer wall plate arranged on the periphery of the base circumferentially for forming a side wall of a multi-chamber airbag structure, and an outer wall plate placed on the base circumferentially for forming a side wall of a multi-chamber airbag structure. The upper end of the outer wall plate is used to close the opening of the inner cavity formed by the outer wall plate and to inject the top cover of the rubber into the inner cavity. The forming die of the multi-cavity airbag structure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the void space between the multi-partitions and between the partition board and the outer wall board forms the side walls of a plurality of independent airbag cavities after injection molding, and the space occupied by the plurality of partitions forms the inner cavities of a plurality of independent airbag cavities, thereby forming an airbag structure with multiple independent airbag cavities along the circumfere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腔气囊结构的成型模具、制作方法及气控型全向驱动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气控型驱动器
,特别地,涉及一种多腔气囊结构的成型模具、制作方法及气控型全向驱动器。
技术介绍
气控型驱动器通过气路控制系统向内部的气囊腔中充气带动所连接的目标移动,现有的气控型驱动器通过沿轴线方向相互连通的多个气囊腔以带动所连接的目标物向前移动,而无法使所连接目标物进行全方位的移动。采用沿周向设多个互不连通的气囊腔的多腔气囊结构,通过气路控制系统控制不同气囊腔的充放气可实现气控型驱动器全方位的移动即为全向气控型驱动器。现有的气囊结构采用成型模具灌胶制作而成,由于气囊腔的结构简单因此成型模具可采用胶体材料的3D打印技术一体打印成型,而对于制作构成全向气控型驱动器的沿周向设有多个互不连通的气囊腔的多腔气囊结构,由于结构复杂,成型模具的结构也比较复杂无法通过3D打印技术一体打印成型,因此需制作出用于制作多腔气囊结构的成型模具以制作气控型全向驱动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多腔气囊结构的成型模具、制作方法及气控型全向驱动器,以解决的成型模具制作的气囊结构无法实现气控型驱动器全方位移动的技术问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多腔气囊结构的成型模具,用于制作通过对内部多个不同方向充气延伸弯曲或放气收缩弯折以实现全方位移动控制的多腔气囊结构,成型模具包括用于底部密封和支撑的底座、沿底座周向布设于底座上用于多腔气囊结构的充气内腔成型的隔板、沿底座周向布设于隔板外围用于多腔气囊结构侧壁面成型的外壁板以及处于外壁板上端用于盖合在由外壁板围合形成的内腔的开口上并向内腔中注入胶料的顶盖,多块隔板沿底座的周向间隔排布并固定于底座上,多块外壁板沿底座的周向紧邻排布并密封固定于底座上,顶盖固定于外壁板上端并对隔板进行限位,顶盖上开设有灌胶口。进一步地,隔板的外侧壁面和/或内侧壁面上设有沿底座轴向等距排布的多个凸起,用于成型多个沿多腔气囊结构轴向串通的气囊单元,隔板处于相邻两凸起之间的部分用于成型构成相邻两气囊单元之间的串通通道,隔板和隔板上的凸起用于共同成型独立气囊腔。进一步地,外壁板的内侧壁面设有沿底座的轴向等距排布的多个凸环,凸环均位于凸起与凸起之间的间隔区域内,凸环用于成型多腔气囊结构外表面的限位槽,限位槽用于安装限制气囊单元的轴向变形程度和沿轴向支撑气囊单元的限位环。进一步地,成型模具还包括设于底座中轴线上的中心圆柱,中心圆柱的两端分别固定于底座和顶盖上;中心圆柱用于成型构成多腔气囊结构的中心管道。进一步地,底座上设有用于固定中心圆柱第一端的中心卡槽、用于固定隔板第一端的隔板卡槽以及用于固定外壁板第一端的底座卡槽。进一步地,顶盖上设有用于通过与中心圆柱插接配合以对中心圆柱的第二端进行限位固定的中心圆孔、用于通过与隔板插接配合以对隔板的第二端进行限位固定的隔板固定孔、用于与外壁板的第二端固接的顶盖卡槽以及用于观察内腔内胶料是否注满的观察口;灌胶口位于隔板与隔板之间的区域。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多腔气囊结构的制作方法,采用上述成型模具,包括以下步骤:将多块隔板和多块外壁板的第一端分别安装于底座上,外壁板与底座密封连接;将顶盖安装于多块隔板和多块外壁板的第二端;外壁板彼此之间密封连接;通过顶盖上的灌胶口向模具内部注入胶料并放置成型;成型后取下顶盖、外壁板、底座和隔板,得到成型的多腔气囊结构。进一步地,胶料固化成型后的硬度为10度到40度之间,根据所需驱动的目标物的重量注入成型后不同的硬度的胶料。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气控型全向驱动器,包括采用上述成型模具和上述制作方法制作的沿周向设有多个独立气囊腔的多腔气囊结构,包括两端分别与气路控制系统和目标物连接的用于通过向不同方位和不同位置的腔体内充气以驱动目标物全方位移动的气囊结构组件、固设于气囊结构组件第一端并用于与目标物连接的连接座以及设于气囊结构组件第二端并用于与气路控制系统连接的安装座;气囊结构组件由单个多腔气囊结构构成,或者由多个多腔气囊结构首尾密封连接而成。进一步地,沿多腔气囊结构轴向等距分布的多个串通的气囊单元构成独立气囊腔,多个独立气囊腔沿多腔气囊结构的周向布设于多腔气囊结构内,多腔气囊结构上外壁面上还包括多个沿多腔气囊结构周向环箍于多腔气囊结构上并用于限制气囊单元的轴向变形程度的限位环,多个限位环沿多腔气囊结构的轴向等距排布并与多个气囊单元交替排布。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多腔气囊结构的成型模具,通过将多块隔板沿底座周向间隔排布并固定于底座上以成型多腔气囊结构内腔中的独立气囊腔,将多块外壁板沿底座周向紧邻布设于多块隔板的外围并密封固定于底座上以成型多腔气囊结构的外壁面,顶盖将多块隔板与多块外壁板上端限位固定以避免隔板在灌胶过程中位置偏移,相邻两隔板之间以及隔板与外壁板之间的空隙空间在灌胶成型后构成多腔气囊结构的壁体,多块隔板所占据的空间便形成多个独立气囊腔的内腔,从而构成沿周向具有多个独立气囊腔的气囊结构;并且成型后通过将顶盖、多块外壁板以及多块隔板拆卸后便完成了多腔气囊结构的制作,脱模便捷。整个模具的结构简单,使得制作工艺简化,多腔气囊结构的结构成型快。本专利技术的多腔气囊结构的制作方法,将上述成型模具装配完成后,从顶盖上的灌胶口注入胶料,多块隔板之间以及隔板与外壁板之间的空隙空间在灌胶成型后构成多个独立气囊腔的侧壁,多块隔板所占据的空间便形成多个独立气囊腔的内腔,从而构成沿周向具有多个独立气囊腔的气囊结构;胶料固化成型后取下顶盖、外壁板、底座和多块隔板后便完成多腔气囊结构的制作,脱模便捷。本专利技术的气控型全向驱动器,通过采用上述成型模具和上述制作方法制作的沿周向具有多个独立气囊腔的单个多腔气囊结构或多个多腔气囊结构首尾密封连接构成气囊结构组件,将气囊结构组件的两端连接的连接座和安装座分别与目标物和气路控制系统连接,通过向气囊结构组件中不同的独立气囊腔充气和放气,使放气的独立气囊腔收缩弯折而充气的独立气囊腔朝向放气的独立气囊腔延伸弯曲,从而驱动目标物全方位移动。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专利技术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多腔气囊结构的成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隔板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外壁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顶盖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多腔气囊结构的成型模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多腔气囊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气控型全向驱动器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例说明:1、底座;2、隔板;3、外壁板;4、顶盖;5、目标物;6、气路控制系统;7、安装座;11、中心卡槽;12、隔板卡槽;13、底座卡槽;14、中心圆柱;21、凸起;31、凸环;41、灌胶口;42、中心圆孔;43、隔板固定孔;44、顶盖卡槽;100、多腔气囊结构;101、独立气囊腔;102、气囊单元;103、限位环;104、中心管道。具体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腔气囊结构的成型模具,用于制作通过对内部不同方向充气延伸弯曲或放气收缩弯折以实现全方位移动控制的多腔气囊结构(100),其特征在于,成型模具包括用于底部密封和支撑的底座(1)、沿底座(1)周向布设于底座(1)上用于多腔气囊结构(100)的充气内腔成型的隔板(2)、沿底座(1)周向布设于隔板(2)外围用于多腔气囊结构(100)侧壁面成型的外壁板(3)以及处于外壁板(3)上端用于盖合在由外壁板(3)围合形成的内腔的开口上并向内腔中注入胶料的顶盖(4),多块隔板(2)沿底座(1)的周向间隔排布并固定于底座(1)上,多块外壁板(3)沿底座(1)的周向紧邻排布并密封固定于底座(1)上,顶盖(4)固定于外壁板(3)上端并对隔板(2)进行限位,顶盖(4)上开设有灌胶口(4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腔气囊结构的成型模具,用于制作通过对内部不同方向充气延伸弯曲或放气收缩弯折以实现全方位移动控制的多腔气囊结构(100),其特征在于,成型模具包括用于底部密封和支撑的底座(1)、沿底座(1)周向布设于底座(1)上用于多腔气囊结构(100)的充气内腔成型的隔板(2)、沿底座(1)周向布设于隔板(2)外围用于多腔气囊结构(100)侧壁面成型的外壁板(3)以及处于外壁板(3)上端用于盖合在由外壁板(3)围合形成的内腔的开口上并向内腔中注入胶料的顶盖(4),多块隔板(2)沿底座(1)的周向间隔排布并固定于底座(1)上,多块外壁板(3)沿底座(1)的周向紧邻排布并密封固定于底座(1)上,顶盖(4)固定于外壁板(3)上端并对隔板(2)进行限位,顶盖(4)上开设有灌胶口(4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腔气囊结构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隔板(2)的外侧壁面和/或内侧壁面上设有沿底座(1)轴向等距排布的多个凸起(21),用于成型多个沿多腔气囊结构(100)轴向串通的气囊单元(102),隔板(2)处于相邻两凸起(21)之间的部分用于成型构成相邻两气囊单元(102)之间的串通通道,隔板(2)和隔板(2)上的凸起(21)用于共同成型独立气囊腔(10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腔气囊结构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外壁板(3)的内侧壁面设有沿底座(1)的轴向等距排布的多个凸环(31),凸环(31)均位于凸起(21)与凸起(21)之间的间隔区域内,凸环(31)用于成型多腔气囊结构(100)外表面的限位槽,限位槽用于安装限制气囊单元(102)的轴向变形程度和沿轴向支撑气囊单元(102)的限位环(10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腔气囊结构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成型模具还包括设于底座(1)中轴线上的中心圆柱(14),中心圆柱(14)的两端分别固定于底座(1)和顶盖(4)上;中心圆柱(14)用于成型构成多腔气囊结构(100)的中心管道(104)。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腔气囊结构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底座(1)上设有用于固定中心圆柱(14)第一端的中心卡槽(11)、用于固定隔板(2)第一端的隔板卡槽(12)以及用于固定外壁板(3)第一端的底座卡槽(13)。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腔气囊结构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顶盖(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翔陈小前黄奕勇张力军刘红卫赵勇刘卓群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