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织造布透水保湿模板衬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94568 阅读:1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非织造布透水保湿模板衬由具有不同孔径的两层或三层结构的非织造布构成,其由包括非织造布生产及后处理工艺制成。其结构是:两层结构由表面层(1)和多孔层(2)构成,它们分别与混凝土直接接触、模板相连,并且分别由细度为0.7~1.5、1~3.3dtex的纤维制成,这两层孔隙的孔径分别为1~10、4~15μm;三层结构由自上而下排列的表面层(1)、多孔层(2)和粘结层(3)构成,表面层和粘结层分别与混凝土直接接触、模板相连,粘结层由细度为2.2~4.4dtex的纤维制成,该层孔隙的孔径为10~30μm。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透水、透气、保湿性能,容易制造,适于工业化生产,易于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混凝土浇注用材料领域,特别是。
技术介绍
一.现有混凝土浇注施工模式的弊端受恶劣的自然环境影响,混凝土的破坏往往是先从表面开始,继而逐步发展的。所以人们不断的研究采用各种方法来提高表层混凝土的耐久性,透水模板工艺就是提高和改善表层混凝土性能的一项新技术。传统的混凝土施工工艺,其模板与混凝土接触面是完全封闭的,混凝土入模后其技术指标不会改变。为满足一定的施工和易性要求所需要的水约占胶结材料总量的40%~75%,远远高于水泥的水化作用所需的水量(约占水泥用量的20%~25%)。目前在混凝土浇注施工中,一般采用在模板内侧加脱模剂的方法改善脱模效果,在脱模后,再在浇注体表面重新抹素浆或者整修。这种方法存在以下缺点1.不利于排出多余水分。超过水泥的水化作用所需要的水在混凝土的浇筑工序完成后就成了混凝土中的有害成分。混凝土的离析使骨料与水泥砂浆分离;骨料之间由于缺乏水泥浆的粘结作用而形成薄弱的界面连接;水泥砂浆在硬化过程中的体积收缩在混凝土中留下许多孔隙与裂缝;水分的局部积聚形成大量宏观大孔与毛细孔。2.不利于排出气泡。混凝土在搅拌及浇注后采用振动器振捣的过程中,将产生大量气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非织造布透水保湿模板衬,其特征是由具有不同孔径的两层或三层结构的非织造布构成,其中:两层结构由具有亲水性的表面层(1)和具有透水、透气性的多孔层(2)构成,它们分别与混凝土直接接触、模板相连,并且分别由细度为0.7~1.5、1~3.3dtex的纤维制成,这两层孔隙的孔径分别为1~10、4~15μm;三层结构由自上而下排列的表面层(1)、多孔层(2)和具有透水、透气和支撑作用的粘结层(3)构成,表面层(1)和粘结层(3)分别与混凝土直接接触、模板相连,粘结层(3)由细度为2.2~4.4dtex的纤维制成,该层孔隙的孔径为10~30μm。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宪森卢记军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科技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3[中国|武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