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套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94210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3 00:17
一种座套部件,表皮与衬层即立体织物通过粘合剂粘合,通过使立体织物与表皮之间具有粘合剂粘着的粘合部分以及粘合剂不粘着的非粘合部分等,能够实现“确保通气性”和“缩短干燥时间”等。一种可装拆的座椅(S)的座套部件(1),至少具有表皮(2)和位于表皮(2)的背面(2b)侧的衬层(3),衬层(3)是通过粘合剂(4)粘合于表皮(2)的背面(2b)侧的立体织物(3),所述立体织物(3)与表皮(2)之间,具有粘合剂(4)粘着的粘合部分(5)和粘合剂(4)不粘着的非粘合部分(5’)。而且,立体织物(3)可以是由聚酯树脂制的纱线编成的立体编织料(3’),粘合部分(5)是网眼状、点状或方格图案状中任一个并且不规则地配置。

Seat parts

A seat cover component, the skin and the lining, that is, the three-dimensional fabric, is bonded by an adhesive. By making the three-dimensional fabric and the epidermis have an adhesive bonding part between the adhesive and the non-adhesive part between the adhesive, it can achieve \ensuring ventilation\ and \shortening drying time\ and so on. A seat sleeve component (1) of a removable seat (S) has at least an epidermis (2) and a liner (3) on the back (2b) side of the epidermis (2). The liner (3) is a three-dimensional fabric (3) bonded to the back (2b) side of the epidermis (2) by an adhesive (4). The three-dimensional fabric (3) is between the epidermis (2) and has an adhesive (4) bonded part (5) and a non-bonded part (5'). Furthermore, the three-dimensional fabric (3) may be a three-dimensional knitted fabric (3') made of polyester resin yarn, and the adhesive part (5) may be any of the mesh, dot or square patterns and be irregularly arrang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座套部件
本专利技术关于可装拆且耐洗涤的座椅的座套部件(所谓可洗座套)。
技术介绍
以往公知能够利用于座椅(座位)等的缓冲材(参照专利文献1)。此缓冲材是一张或多张立体编织物以及/或者立体编织物与其他原材料各自一张或多张层叠,外周由缘部覆盖材覆盖并缝合的缓冲材,立体编织物的表面、背面编织料中至少一方的编织料由网孔编织料构成,该网孔编织料的纵向的网孔的最大直径A为1~6mm,网孔间的纵向的编织料宽度B为0.8~5mm,外周的缝合部的针脚长度C为1.5~5.0mm/针脚,编织料宽度B与针脚长度C的比(C/B)为0.5~5.0,从立体编织物端部到缝合部为止的距离为5~20mm。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第2006-20705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但是,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缓冲材,在将该缓冲材与表皮粘合作为座套利用时,无法确保其座套整体的通气性。此外,在洗涤这样的无法确保通气性的座套时,存在洗涤后的干燥花费时间的问题。本专利技术以此为借鉴,通过粘合剂将表皮与衬层即立体织物粘合,立体织物与表皮之间具有粘合剂粘着的粘合部分以及粘合剂不粘着的非粘合部分等,以提供一种将“确保通气性”、“缩短干燥时间”等同时实现的座套部件为目的。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座套部件1是可装拆的座椅的座套部件,其第一特征在于,上述座套部件至少具有表皮和位于上述表皮的背侧的衬层,上述衬层是通过粘合剂粘合于上述表皮的背侧的立体织物,上述立体织物与表皮之间,具有上述粘合剂粘着的粘合部分以及上述粘合剂不粘着的非粘合部分。本专利技术的座套部件1的第二特征在于以下的点,即除了上述第一特征以外,上述立体织物是由聚酯树脂制的线编成的立体编织料。本专利技术的座套部件1的第三特征在于以下的点,即除了上述第一或者第二特征以外,上述粘合部分是网眼状、点状或方格图案状中任一个。本专利技术的座套部件1的第四特征在于以下的点,即除了上述第一或者第二特征以外,上述粘合部分为不规则地配置。本专利技术的座套部件1的第五特征在于以下的点,即除了上述第一或者第二特征以外,上述粘合部分所占的区域比上述非粘合部分所占的区域更狭窄,上述粘合部分存在多个且互相不连续,上述非粘合部分存在一个且连续,上述粘合部分配置为被上述非粘合部分围绕。本专利技术的座套部件1的第六特征在于以下的点,即除了上述第一至五的特征以外,上述立体织物是把聚酯树脂制的经纱编成的两张经编料之间通过连结线连结的双层拉舍尔编织料,上述表皮是聚酯树脂制的经纱编成的经编料。本专利技术的座套部件1的第七特征在于以下的点,即除了上述第一至六的特征以外,上述粘合部分在每单位面积中所占的比例即粘着率在10%以上90%以下。本专利技术的座套部件1的第八特征在于以下的点,即是一种可装拆的座椅的座套部件,上述座套部件至少具有表皮和位于上述表皮的背侧的衬层,上述衬层是通过粘合剂粘合于上述表皮的背侧的立体织物,对该座套部件进行一次JIS-L-0217:1995的103法或者JIS-L-0001:2014的140法所示的洗涤处理后,由上述粘合剂粘合的表皮与衬层间的剥离强度在该座套部件的纵向与横向的至少一方向上在1.0N/cm以上10.0N/cm以下。另外,本专利技术中“JIS-L-0217:1995的103法或者JIS-L-0001:2014的140法所示的洗涤处理”并非仅指JIS-L-0217:1995的103法或者JIS-L-0001:2014的140法中所记载的洗涤处理,也包括符合该JIS各自所记载的洗涤处理的处理。本专利技术的座套部件1的第九特征在于以下的点,即是一种可装拆的座椅的座套部件,上述座套部件至少具有表皮和位于上述表皮的背侧的衬层,上述衬层是通过粘合剂粘合于上述表皮的背侧的立体织物,对该座套部件进行一次JIS-L-0217:1995的103法或者JIS-L-0001:2014的140法所示的洗涤处理开始两小时后,该座套部件的水分含有率在3%以下。通过这些特征,表皮2与衬层即立体织物3通过粘合剂4粘合,立体织物3与表皮2之间,通过设置粘合剂4粘着的粘合部分5以及粘合剂4不粘着的非粘合部分5’,与膜状或全面地涂敷粘合剂的情况相比,能够确保作为座套部件1整体的通气性,并且缩短干燥时间(实现“确保通气性”以及“缩短干燥时间”)。而且,通过将由聚酯树脂制的线编成的立体编织料3’作为立体织物3,能够确保作为座位部件的缓冲性能,并且也能够保持对于物理外压的持久性。然后,与使用者(乘务员)接触的表皮(设计表皮)2的背面2b侧,作为兼容缓冲性能与排出水分的梯度材料,通过配置密度除变的(密度基本被除去(每单位体积的重量基本変为零)),或者与表皮2相比密度变化大)构造物即立体编织料3’,由于能够容易地排出水分,座套部件1更够更快地干燥,并能够更加简单地除去洗涤剂。此外,粘合部分5由于是网眼状、点状或方格图案状中任一个,与膜状或全面地涂敷粘合剂的情况相比,不妨碍通气性,能够达到更加“缩短干燥时间”的目的。除此之外,将粘合部分5不规则地配置,使粘合部分5所占的区域比非粘合部分5’所占的区域更狭窄,粘合部分5为多个且互相不连续,非粘合部分5’为一个且连续,通过将粘合部分5配置为被非粘合部分5’围绕,与膜状或全面地涂敷粘合剂的情况与相比,不妨碍通气性,达到“缩短干燥时间”的目的。另外,粘合部分5的每单位面积所占的比例即粘着率F可以在10%以上90%以下。然后,通过把由聚酯树脂制的经纱编成的两张经编料11、12之间由连结线13连结而得的双层拉舍尔编织料作为立体织物3,把由聚酯树脂制的经纱编成的经编料作为表皮2,能够确保作为座套部件1的缓冲性能,并且不妨碍通气性,达到“缩短干燥时间”的目的。而且,通过使进行一次洗涤处理后的剥离强度H在座套部件1的纵向或横向上在1.0N/cm以上10.0N/cm以下,能够提高耐洗涤性,进行一次洗涤处理开始两小时后的座套部件1的水分含有率B2K”在3%以下,能够实现“缩短干燥时间”。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座套部件,表皮与衬层即立体织物通过粘合剂粘合,通过使立体织物与表皮之间具有粘合剂粘着的粘合部分以及粘合剂不粘着的非粘合部分等,能够实现“确保通气性”和“缩短干燥时间”。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座套部件的使用概要图。图2是示出座套部件立体概要图。图3是示出座套部件的变形例的立体概要图。图4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的座套部件的附图替代照片,图4的(a)是示出实施例1的立体图,图4的(b)是示出实施例1的放大侧视图(特别地,经向视图),图4的(c)是示出特意将实施例1的表皮与衬层(立体织物)剥离的状态。图5是示出图4的(c)中所示的实施例1中,从衬层(立体织物)上剥离的表皮的粘合面(表皮的背侧)的放大附图替代照片。图6是示出图4的(c)中所示的实施例1中,从表皮上剥离的衬层(立体织物)的粘合面(衬层的正侧)的放大附图替代照片。附图标记说明1…座套部件;2…表皮;2b…表皮的背面;3…衬层(立体织物);3’…立体编织料;4…粘合剂;5…粘合部分;5’…非粘合部分;S…座椅;F…粘着率;H…剥离强度;B2K”…洗涤处理开始两小时后的水分含有率。具体实施方式<座套部件1的整体构成>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装拆的座椅的座套部件,其特征在于,至少具有表皮和位于所述表皮的背侧的衬层,所述衬层是通过粘合剂粘合于所述表皮的背侧的立体织物,在所述立体织物与表皮之间,具有所述粘合剂粘着的粘合部分和所述粘合剂不粘着的非粘合部分。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6.26 JP 2017-1246871.一种可装拆的座椅的座套部件,其特征在于,至少具有表皮和位于所述表皮的背侧的衬层,所述衬层是通过粘合剂粘合于所述表皮的背侧的立体织物,在所述立体织物与表皮之间,具有所述粘合剂粘着的粘合部分和所述粘合剂不粘着的非粘合部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套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立体织物是由聚酯树脂制的线编成的立体编织料。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座套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合部分是网眼状、点状或方格图案状中的任一个。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座套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合部分不规则地配置。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座套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合部分所占的区域比所述非粘合部分所占的区域更狭窄,所述粘合部分存在多个且互相不连续,所述非粘合部分存在一个且连续,所述粘合部分配置为被所述非粘合部分围绕。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座套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立体织物是把聚酯树脂制的经纱编成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上村知行二川目友世北川一树井关贤太郎近藤英树和泉拓朗西田智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TB川岛株式会社世联株式会社森织汽车内饰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