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RLC和低噪声放大器的负群时延电路及其设计方法
本专利技术是涉及微波工程
,具体的说是用于一种基于RLC和低噪声放大器的负群时延电路及其设计方法。
技术介绍
20世纪早期,美国科学家A.Sommerfeld和L.Brillouin提出了群时延为负的可能性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负群时延”颇受争议,直到贝尔实验室的Chu和Wong第一次在激光脉冲穿过GaP:N样品的实验中观察到了负群速。此后,在其他光学、量子试验中,群速为负或大于光速也被多次被证实。进入二十世纪后,随着左手材料等新型材料的发展和对通信系统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更多的研究人员开始对群时延展开研究。尤其是近些年来,负群时延电路因其特殊的性能和在前馈放大器、天线阵列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吸引了世界各国研究者的注意,成为又一个研究热点。然而目前负群时延电路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和日本,国内对于这一领域还处在起步阶段。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RLC和低噪声放大器的负群时延电路及其设计方法,该种电路的群时延、插入损耗可以任意设置,并且电路的插损可以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RLC和低噪声放大器的负群时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信号源,所述的信号源与网络输入端口连接,所述的网络输入端口与网络输出端口连接,所述的网络输出端口外接负载,信号源的阻抗与负载阻抗均为R0,所述的网络输入端口与网络输出端口之间设置有两组基于RLC的谐振电路,两组基于RLC的谐振电路之间连接有低噪声放大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RLC和低噪声放大器的负群时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信号源,所述的信号源与网络输入端口连接,所述的网络输入端口与网络输出端口连接,所述的网络输出端口外接负载,信号源的阻抗与负载阻抗均为R0,所述的网络输入端口与网络输出端口之间设置有两组基于RLC的谐振电路,两组基于RLC的谐振电路之间连接有低噪声放大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RLC和低噪声放大器的负群时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于RLC的谐振电路由电阻R、电感L、电容C依次串联组成,所述的基于RLC的谐振电路并连在网络输入端口与网络输出端口之间。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RLC的带通负群时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于RLC的谐振电路由相互并联的电阻R、电感L、电容C组成,所述的基于RLC的谐振电路串连在网络输入端口与网络输出端口之间。4.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RLC和低噪声放大器的负群时延电路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合适的LNA并提出LNA的S参数模型,根据S参数理论,推导出群时延电路的S参数矩阵,利用推导出的S参数矩阵中的插入损耗,由公式来求出电路的相位函数,最后由群时延定义来求出群时延函数,同时明确低噪声放大器LNA的反射系数和增益,群时延电路的带宽,然后根据指定的负群时延、增益、NGD带宽和匹配水平综合计算出NGD电路的参数电阻R、电感L、电容C,具体步骤如下:首先,定义低噪声放大器LNA的S参数模型:式中r、t分别是LNA的反射系数和插入增益;根据S参数理论,推导出电路的S参数:其中R0是连接在网络输入、输出端口的特性阻抗;电路中电容C满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发雨,李宁东,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