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强化热管理的车用电机定子组件应用的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935764 阅读:1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9 05: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强化热管理的车用电机定子组件应用的电机。该电机包括电机机壳、定子铁芯、定子绕组、固相储热材料和相变热管;所述电机机壳的壳体两端具有相变热管安装槽道和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用于实现与法兰端盖的螺栓连接;所述定子绕组安装在定子铁芯的嵌线槽中,并与定子铁芯一体套于电机机壳中;所述相变热管为柔性的3D自由曲面相变热管,冷凝端装配于电机机壳的相变热管安装槽道中,蒸发端通过固相储热材料与定子绕组实现低热阻紧密配合;所述固相储热材料灌装在定子绕组两端与电机机壳之间的空隙中。该高导热车用电机定子组件应用的电机均热效果佳,散热效果好,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安装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强化热管理的车用电机定子组件应用的电机
本技术涉及车用电机
,具体涉及一种强化热管理的车用电机定子组件应用的电机。
技术介绍
近年来,基于节约能源、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等可持续发展理念,电动汽车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电机作为电动汽车驱动系统的核心部件,其性能直接决定了电动汽车的性能,而电机温升问题限制了电机向大功率密度、高可靠性和紧凑化方向的发展。过高的电机温度将引起电机过热、绝缘失效、永磁体失效等一系列问题,采用高效可靠的电机热管理系统是提高电机工作效率、稳定性和可靠性的关键。电机的结构设计、安装位置和材料成本等决定了电机定子绕组两端与机壳之间存在较大的空隙,而空气极低的热导率使得绕组两端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的排出,在峰值工况下容易造成定子绕组端部瞬时温度过高,影响了电机使用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同时,电机机壳的有效散热面积仅为与定子铁芯接触的部分,仅占机壳内壁面面积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其余面积则得不到有效利用,造成电机机壳温差梯度过大,影响电机整体的温控性能。电机的散热问题成为制约电机发展的关键,亟需解决。针对目前这种情况,该技术公开了一种强化热管理的车用电机定子组件及其应用的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强化热管理的车用电机定子组件应用的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机壳(1)、定子铁芯(2)、定子绕组(3)、固相储热材料(4)和相变热管(5);所述电机机壳(1)为一体化成型的铝材壳体,壳体两端面具有相变热管安装槽道和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用于实现与法兰端盖的螺栓连接;所述定子绕组(3)安装在定子铁芯(2)的嵌线槽内,并与定子铁芯(2)一体套于电机机壳(1)中,且定子绕组(3)凸出定子铁芯(2)两端面,形成定子绕组两端部;所述定子铁芯(2)的外壁面与电机机壳(1)的壳体内壁面相接触;所述固相储热材料(4)灌装在定子绕组两端部与电机机壳(1)之间的空隙中,直接连接定子绕组两端部和电机机壳壳体;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强化热管理的车用电机定子组件应用的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机壳(1)、定子铁芯(2)、定子绕组(3)、固相储热材料(4)和相变热管(5);所述电机机壳(1)为一体化成型的铝材壳体,壳体两端面具有相变热管安装槽道和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用于实现与法兰端盖的螺栓连接;所述定子绕组(3)安装在定子铁芯(2)的嵌线槽内,并与定子铁芯(2)一体套于电机机壳(1)中,且定子绕组(3)凸出定子铁芯(2)两端面,形成定子绕组两端部;所述定子铁芯(2)的外壁面与电机机壳(1)的壳体内壁面相接触;所述固相储热材料(4)灌装在定子绕组两端部与电机机壳(1)之间的空隙中,直接连接定子绕组两端部和电机机壳壳体;所述相变热管(5)为柔性的3D自由曲面相变热管,内部具有吸液芯结构,相变热管(5)的冷凝端装配于电机机壳(1)的相变热管安装槽道中,相变热管(5)的蒸发端通过固相储热材料(4)与定子绕组两端部实现低热阻紧密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强化热管理的车用电机定子组件应用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变热管安装槽道沿周向均匀分布于电机机壳(1)的壳体两端,槽道的数量与相变热管(5)的数量保持一致,根据实际电机发热功率和电机机壳壳体水道结构进行尺寸设计。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强化热管理的车用电机定子组件应用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变热管安装槽道的截面形状为圆形、半圆形或矩形,且相变热管安装槽道与相变热管(5)的配合公差为+0.6~+0.2m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亚隆闫志国汤勇袁伟吴宇璇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