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圆形界面打线结构的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93488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9 04: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圆形界面打线结构的连接器,包括连接器本体;连接器本体包括第一端板、第二端板、导电芯柱、导电圆柱套、连接管套;导电芯柱和导电圆柱套位于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之间;导电圆柱套呈圆筒形,套设安装于导电芯柱外;在第一端板上设置有连接管套;连接管套套设于导电芯柱外;连接管套与导电圆柱套的一端接触;在导电圆柱套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三接线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合理,导电芯柱和导电圆柱套可发生相对转动,在连接器本体的两端设置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通过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对与导电芯柱和导电圆柱套连接的对个接线柱进行固定,结构稳固,连接稳定性好,不易发生松动,灵活性好,使用寿命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圆形界面打线结构的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电子连接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圆形界面打线结构的连接器。
技术介绍
连接器是电子工程技术人员经常接触的一种部件。它的作用非常单纯:在电路内被阻断处或孤立不通的电路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从而使电流流通,使电路实现预定的功能。连接器是电子设备中不可缺少的部件。连接器通常包括公接头和母接头,通过公接头和母接头的连接,实现电路的导通。对于公接头和母接头采用固定式的连接方式,连接器的结构简单稳定。对于公接头和母接头采用活动式的连接方式,由于公接头和母接头连接过程中进行相对运动,往往无法很好的进行固定接线,连接器的结构复杂,连接稳定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圆形界面打线结构的连接器,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通过两侧的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进行接线的定位固定,解决了对于公接头和母接头采用活动式的连接方式,由于公接头和母接头连接过程中进行相对运动,往往存在无法很好的进行固定接线,连接器的结构复杂,连接稳定性差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圆形界面打线结构的连接器,包括连接器本体;所述连接器本体包括第一端板、第二端板、导电芯柱、导电圆柱套、连接管套;所述第一端板和所述第二端板分别位于所述连接器本体的两端;所述导电芯柱和所述导电圆柱套位于所述第一端板和所述第二端板之间;所述导电圆柱套呈圆筒形,套设安装于所述导电芯柱外;所述导电圆柱套与所述导电芯柱之间相互间隔;在所述第一端板上设置有所述连接管套;所述连接管套呈圆环形,与所述导电芯柱相互间隔,套设于所述导电芯柱外;所述连接管套与所述导电圆柱套的一端接触;在所述导电圆柱套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三接线柱;在所述第一端板上设置有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所述第一连接片的一端与所述连接管套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接线柱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片的一端与所述导电芯柱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接线柱连接;在所述导电芯柱上设置有第四接线柱,所述第四接线柱的一端活动套设于所述导电芯柱上,与所述导电芯柱接触;所述第四接线柱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端板。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在所述导电芯柱和导电圆柱套之间设置有绝缘环;所述绝缘环由绝缘材料制成,活动套设于所述导电芯柱上,位于所述导电圆柱套内。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在所述导电圆柱套外部套设有绝缘外壳;所述绝缘外壳呈圆筒形;所述绝缘外壳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端板固定。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连接片与所述第一端板进行压铆固定;所述第二连接片的一端套设于所述导电芯柱上,与所述导电芯柱接触。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连接片与所述第一端板进行压铆固定;所述第一连接片的一端通过圆环形的接头与所述连接管套接触。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在所述第二端板上设置有卡槽;所述导电圆柱套与所述第二端板卡合固定,周向同步转动。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在所述第二端板上设置有两个定位孔;所述第三接线柱和所述第四接线柱分别从一个所述定位孔穿过,与所述第二端板同步转动。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简单合理,导电芯柱和导电圆柱套可发生相对转动,在连接器本体的两端设置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通过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对与导电芯柱和导电圆柱套连接的对个接线柱进行固定,结构稳固,连接稳定性好,不易发生松动,灵活性好,使用寿命长。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在第一端板所在端的结构示意图。图3、图4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数字和字母所表示的相应部件名称:1.绝缘外壳2.第一端板3.第二端板4.第一接线柱5.第一连接片6.第二连接片7.第二接线柱8.第三接线柱9.第四接线柱10.导电圆柱套11.连接管套12.导电芯柱13.绝缘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结合图1至图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圆形界面打线结构的连接器,为一种转动式的连接器。本技术包括连接器本体。连接器本体包括第一端板2、第二端板3、导电芯柱12、导电圆柱套10、连接管套11。第一端板2和第二端板3分别位于连接器本体的两端。导电芯柱12和导电圆柱套10位于第一端板2和第二端板3之间。导电圆柱套10呈圆筒形,套设安装于导电芯柱12外;导电圆柱套10与导电芯柱12之间相互间隔。在第一端板2上设置有连接管套11。连接管套11呈圆环形,与导电芯柱12相互间隔,套设于导电芯柱12外。连接管套11与导电圆柱套10的一端接触。在导电圆柱套10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三接线柱8;在第一端板2上设置有第一连接片5和第二连接片6。第一连接片5的一端与连接管套11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接线柱4连接。第二连接片6的一端与导电芯柱12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接线柱7连接。在导电芯柱12上设置有第四接线柱9,第四接线柱9的一端活动套设于导电芯柱12上,与导电芯柱12接触。第四接线柱9的另一端穿过第二端板3。为了提高导电芯柱12与导电圆柱套10之间的绝缘性能,提升转动的稳定性,在导电芯柱12和导电圆柱套10之间设置有绝缘环13。绝缘环13由绝缘材料制成,活动套设于导电芯柱12上,位于导电圆柱套10内。为了提高本技术外部的绝缘性能,在导电圆柱套10外部套设有绝缘外壳1;绝缘外壳1呈圆筒形;绝缘外壳1的一端与第一端板2固定。为了提高本技术接线的稳定性,提升结构强度,第二连接片6与第一端板2进行压铆固定;第二连接片6的一端套设于导电芯柱12上,与导电芯柱12接触。此外,第一连接片5与第一端板2进行压铆固定;第一连接片5的一端通过圆环形的接头与连接管套11接触。为了提高第二端板3所在端连接的稳定性,在第二端板3上设置有卡槽;导电圆柱套10与第二端板3卡合固定,周向同步转动。在第二端板3上设置有两个定位孔;第三接线柱8和第四接线柱9分别从一个定位孔穿过,与第二端板3同步转动。通过上述具体实施例,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简单合理,导电芯柱12和导电圆柱套10可发生相对转动,在连接器本体的两端设置第一端板2和第二端板3,通过第一端板2和第二端板3对与导电芯柱12和导电圆柱套10连接的对个接线柱进行固定,结构稳固,连接稳定性好,不易发生松动,灵活性好,使用寿命长。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技术。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技术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圆形界面打线结构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器本体;所述连接器本体包括第一端板、第二端板、导电芯柱、导电圆柱套、连接管套;所述第一端板和所述第二端板分别位于所述连接器本体的两端;所述导电芯柱和所述导电圆柱套位于所述第一端板和所述第二端板之间;所述导电圆柱套呈圆筒形,套设安装于所述导电芯柱外;所述导电圆柱套与所述导电芯柱之间相互间隔;在所述第一端板上设置有所述连接管套;所述连接管套呈圆环形,与所述导电芯柱相互间隔,套设于所述导电芯柱外;所述连接管套与所述导电圆柱套的一端接触;在所述导电圆柱套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三接线柱;在所述第一端板上设置有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所述第一连接片的一端与所述连接管套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接线柱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片的一端与所述导电芯柱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接线柱连接;在所述导电芯柱上设置有第四接线柱,所述第四接线柱的一端活动套设于所述导电芯柱上,与所述导电芯柱接触;所述第四接线柱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端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圆形界面打线结构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器本体;所述连接器本体包括第一端板、第二端板、导电芯柱、导电圆柱套、连接管套;所述第一端板和所述第二端板分别位于所述连接器本体的两端;所述导电芯柱和所述导电圆柱套位于所述第一端板和所述第二端板之间;所述导电圆柱套呈圆筒形,套设安装于所述导电芯柱外;所述导电圆柱套与所述导电芯柱之间相互间隔;在所述第一端板上设置有所述连接管套;所述连接管套呈圆环形,与所述导电芯柱相互间隔,套设于所述导电芯柱外;所述连接管套与所述导电圆柱套的一端接触;在所述导电圆柱套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三接线柱;在所述第一端板上设置有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所述第一连接片的一端与所述连接管套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接线柱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片的一端与所述导电芯柱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接线柱连接;在所述导电芯柱上设置有第四接线柱,所述第四接线柱的一端活动套设于所述导电芯柱上,与所述导电芯柱接触;所述第四接线柱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端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形界面打线结构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庆宇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和飞航天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