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控制生活泵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93261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9 03: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控制生活泵房,包括泵房主体,所述泵房主体内设有水泵,所述水泵连接有生活水箱,所述水泵上设有水泵控制盒,所述控制盒内设有水压传感器,所述生活水箱内设有液位传感器,所述水泵和生活水箱底部四周设有漏水凹槽,所述泵房主体内墙壁上设有数据采集控制箱,所述水泵控制盒、液位传感器、红外测距传感器和视频处理器均电性连接数据采集控制箱,所述数据采集控制箱内设有温湿度感应器,所述数据采集控制箱内设有通信模块,所述泵房主体通过互联网与通信模块相连接且具有远程诊断程序的服务器平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克服现有技术缺点,结构合理,整体实现智能控制,第一时间发现泵房的问题并作出及时应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控制生活泵房
本技术涉及泵房
,具体是指一种智能控制生活泵房。
技术介绍
目前,很多地方的泵房都是简单的一套二次供水设备或者加一些简单的GPRS监控功能和视频监控,无法实现对整个泵房进行整体控制,尤其是对于安装在地下的泵房,容易造成积水,从而造成淹没地下泵房的情况,同时如果管道出现漏水时,也会造成水淹泵房的结果,如不及时发现,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泵房作出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缺点,提供一种智能控制生活泵房,结构合理,整体实现智能控制,第一时间发现泵房的问题并作出及时应对。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智能控制生活泵房,包括泵房主体,所述泵房主体内设有水泵,所述水泵连接有生活水箱,所述水泵上设有水泵控制盒,所述控制盒内设有水压传感器,所述生活水箱内设有液位传感器,所述水泵和生活水箱底部四周设有漏水凹槽,所述漏水凹槽连通集水坑,所述集水坑内底部连接有透明管,所述透明管底部设有通孔,所述透明管内设有浮力球,所述透明管顶端设有红外测距传感器,所述泵房主体内墙壁上设有摄像装置,所述摄像装置连接有视频处理器,所述泵房主体出口处设有安全门,所述安全门一侧铰接在泵房主体上,另一侧顶端设有绝缘插片,所述绝缘插片两侧分别设有弹性金属开关,所述弹性金属开关分别串联摄像装置,所述泵房主体内墙壁上设有数据采集控制箱,所述水泵控制盒、液位传感器、红外测距传感器和视频处理器均电性连接数据采集控制箱,所述数据采集控制箱内设有温湿度感应器,所述数据采集控制箱内设有通信模块,所述泵房主体通过互联网与通信模块相连接且具有远程诊断程序的服务器平台,所述服务器平台连接监控中心,所述监控中心内设有声光报警器,所述泵房主体顶部设有照明灯。作为改进,所述水泵和生活水箱底部设有水泥墩子,防潮防水。作为改进,所述集水坑设置于泵房主体内的角落位置,不占用太多泵房的面积。作为改进,所述绝缘插片靠近墙壁一侧设有斜坡,方便绝缘插片插进弹性金属开关内。作为改进,所述数据采集控制箱采用PLC控制器,控制更加智能便捷。作为改进,所述通信模块通过服务器平台数据连接移动终端,同时实现对水泵的运行、停止命令操作,可以实现移动终端用APP监控泵房主体并且控制水泵的目的。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结构合理,每个部件基本均设有传感控制器,可以实现远程控制监控的目的;安全门的安全设计,可以实现无人进入时,监控处于常闭状态,有人进入时,监控泵房内的情况;有效防范物业设备设施风险、提高物业服务品质、节省物业服务人力成本、节约物业服务能源费用、提高设备设施管理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专利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专利安全门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1、泵房主体,2、水泵,3、生活水箱,4、水泵控制盒,5、水压传感器,6、液位传感器,7、漏水凹槽,8、集水坑,9、透明管,10、通孔,11、浮力球,12、红外测距传感器,13、摄像装置,14、视频处理器,15、安全门,16、绝缘插片,17、弹性金属开关,18、数据采集控制箱,19、通信模块,20、照明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结合附图1,图2。本技术在具体实施时,包括泵房主体1,所述泵房主体1内设有水泵2,所述水泵2连接有生活水箱3,所述水泵2上设有水泵控制盒4,所述控制盒4内设有水压传感器5,所述生活水箱3内设有液位传感器6,所述水泵2和生活水箱3底部四周设有漏水凹槽7,所述漏水凹槽7连通集水坑8,所述集水坑8内底部连接有透明管9,所述透明管9底部设有通孔10,所述透明管9内设有浮力球11,所述透明管9顶端设有红外测距传感器12,所述泵房主体1内墙壁上设有摄像装置13,所述摄像装置13连接有视频处理器14,所述泵房主体1出口处设有安全门15,所述安全门15一侧铰接在泵房主体1上,另一侧顶端设有绝缘插片16,所述绝缘插片16两侧分别设有弹性金属开关17,所述弹性金属开关17分别串联摄像装置13,所述泵房主体1内墙壁上设有数据采集控制箱18,所述数据采集控制箱18内设有温湿度感应器,所述水泵控制盒4、液位传感器6、红外测距传感器12和视频处理器14均电性连接数据采集控制箱18,所述数据采集控制箱18内设有通信模块19,所述泵房主体1通过互联网与通信模块19相连接且具有远程诊断程序的服务器平台,所述服务器平台连接监控中心,所述监控中心内设有声光报警器,所述泵房主体1顶部设有照明灯20。所述水泵2和生活水箱3底部设有水泥墩子。所述集水坑8设置于泵房主体1内的角落位置。所述绝缘插片16靠近墙壁一侧设有斜坡。所述数据采集控制箱18采用PLC控制器。所述通信模块19通过服务器平台数据连接移动终端,同时实现对水泵2的运行、停止命令操作。本技术的工作原理:生活水箱、水泵发生漏水,或者泵房进水等情况,水会顺着漏水凹槽流进集水坑,第一时间可以缓解压力,随着水上升,浮力球会随着水面上升,根据设置的警戒值和红外测距传感器反馈的数据对比,达到警戒值发出警告信号;水泵的水压值,水泵的故障显示,水泵的运行状态,生活水箱内的水位,监控接收的图像信息都会通过数据采集控制箱上的通信模块传输到服务器平台上,同时显示在监控中心,如果个人不在监控中心,可以通过手机APP软件连接实现实时的监控和控制。以上对本技术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技术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控制生活泵房,包括泵房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泵房主体(1)内设有水泵(2),所述水泵(2)连接有生活水箱(3),所述水泵(2)上设有水泵控制盒(4),所述控制盒(4)内设有水压传感器(5),所述生活水箱(3)内设有液位传感器(6),所述水泵(2)和生活水箱(3)底部四周设有漏水凹槽(7),所述漏水凹槽(7)连通集水坑(8),所述集水坑(8)内底部连接有透明管(9),所述透明管(9)底部设有通孔(10),所述透明管(9)内设有浮力球(11),所述透明管(9)顶端设有红外测距传感器(12),所述泵房主体(1)内墙壁上设有摄像装置(13),所述摄像装置(13)连接有视频处理器(14),所述泵房主体(1)出口处设有安全门(15),所述安全门(15)一侧铰接在泵房主体(1)上,另一侧顶端设有绝缘插片(16),所述绝缘插片(16)两侧分别设有弹性金属开关(17),所述弹性金属开关(17)分别串联摄像装置(13),所述泵房主体(1)内墙壁上设有数据采集控制箱(18),所述数据采集控制箱(18)内设有温湿度感应器,所述水泵控制盒(4)、液位传感器(6)、红外测距传感器(12)和视频处理器(14)均电性连接数据采集控制箱(18),所述数据采集控制箱(18)内设有通信模块(19),所述泵房主体(1)通过互联网与通信模块(19)相连接且具有远程诊断程序的服务器平台,所述服务器平台连接监控中心,所述监控中心内设有声光报警器,所述泵房主体(1)顶部设有照明灯(2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控制生活泵房,包括泵房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泵房主体(1)内设有水泵(2),所述水泵(2)连接有生活水箱(3),所述水泵(2)上设有水泵控制盒(4),所述控制盒(4)内设有水压传感器(5),所述生活水箱(3)内设有液位传感器(6),所述水泵(2)和生活水箱(3)底部四周设有漏水凹槽(7),所述漏水凹槽(7)连通集水坑(8),所述集水坑(8)内底部连接有透明管(9),所述透明管(9)底部设有通孔(10),所述透明管(9)内设有浮力球(11),所述透明管(9)顶端设有红外测距传感器(12),所述泵房主体(1)内墙壁上设有摄像装置(13),所述摄像装置(13)连接有视频处理器(14),所述泵房主体(1)出口处设有安全门(15),所述安全门(15)一侧铰接在泵房主体(1)上,另一侧顶端设有绝缘插片(16),所述绝缘插片(16)两侧分别设有弹性金属开关(17),所述弹性金属开关(17)分别串联摄像装置(13),所述泵房主体(1)内墙壁上设有数据采集控制箱(18),所述数据采集控制箱(18)内设有温湿度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作勤黄光灿邹荣光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悦冠物业设备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