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BCM01接口板的控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932617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9 03: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基于SBCM01接口板的控制器包括:主控制器以及通信芯片,所述主控制器与所述通信芯片连接,所述通信芯片远离所述主控制器的一侧开设有第一串行接口以及第二串行接口,扩展了通讯端口,使PLC与外部通讯能力增强,较大的降低了生产成本,推动SMART PLC的广泛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SBCM01接口板的控制器
本技术涉及控制装置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基于SBCM01接口板的控制器。
技术介绍
近年来,工业控制设备中的中央监控系统已愈发广泛,能够实现设备的不同区域的监控,实现设备的多级管理,方便管理。在常规的监控系统中,PLC控制器带了一个RS485串口,一个网络接口,对外提供了两个接口与外部设备通讯。在现有PLC通讯连接方式中,往往需要设置本地监控、手术室情报面板以及中央监控等最少三个设备需要通讯,在两个通讯接口的情况下,不满足现在设备通讯连接需求。在现有的通讯连接方式中,缺少一个通讯接口,这个需要采购另外一个西门子通讯模块来实现设备的通讯需求,成本高,且只有一个通讯接口,在多通讯连接外部设备时,存在不足。因此,在此类设备中,需配备多个串口来实现通讯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SBCM01接口板的控制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SBCM01接口板的控制器,所述基于SBCM01接口板的控制器包括:所述基于SBCM01接口板的控制器包括:主控制器以及通信芯片,所述主控制器与所述通信芯片连接,所述通信芯片远离所述主控制器的一侧开设有第一串行接口以及第二串行接口。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通信芯片为RS485芯片。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RS485芯片为ADM2483芯片。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ADM2483芯片的第一引脚、第七引脚和第十六引脚分别接到5V电源上,通信芯片的第二引脚和第八引脚数字接地,通信芯片的第九引脚和第十五引脚接地,通信芯片的第三引脚与控制器的RX端口连接,通信芯片的第六引脚与控制器的TX端口连接,通信芯片的第十二引脚通过电阻R1连接到5V电源上,通信芯片的第十三引脚通过电阻R4接地,通信芯片的第四引脚和第五引脚连接;所述的外围电路包括电容C1、电容C2、电阻R6、电阻R7、数字芯片74HC14、二极管D1、二极管D2、电容C3、电阻R5,电容C1的正极接5V电源,C1的负极数字接地,C2的一端接5V电源,C2的另一端接地,数字芯片的第十四引脚接5V电源,数字芯片的第七引脚数字接地,数字芯片的第一引脚接TTL电平的RX端口,数字芯片的第三引脚和第五引脚接TTL电平的TX端口,数字芯片的第二引脚通过电阻R7与发光二极管D4的正极连接,数字芯片的第四引脚通过电阻R6与发光二极管D3的正极连接,D3的负极和D4的负极分别数字接地,数字芯片的第六引脚连接通信芯片的第四引脚,R2的两端分别连接通信芯片的第十二引脚和第一输入端口,R3的两端分别连接通信芯片的第十三引脚和第二输入端口,D1的一端连接第一输入端口,另一端接地,D2的一端连接第二输入端口,另一端接地,R5的一端连接电源负极,另一端接地,C3与R5并连。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的第一输入端口和第二输入端口为上位机通信端口。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的第一输入端口和第二输入端口为变频器通信采集端口。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的D3和D4均为发光二极管。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的C1为有极性电容。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的D1和D2均为瞬变电压抑制二极管。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还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容C8和三极管Q2,ADM2483芯片的逻辑端供电电源VDD1和总线端供电电源VDD2分别与供电电源VCC连接,电阻R1的第一端与供电电源VCC连接,电阻R1的第二端分别与ADM2483芯片的接收使能控制端RE及发送使能控制端DE相连,电阻R1的第二端还与三极管Q2的集电极相连,三极管Q2的基极通过电阻R2与发送数据线TXD连接,电阻R2与三极管Q2基极的公共连接点上并联有电容C8,电容C8与三极管Q2的发射极共地;ADM2483芯片的输入/输出同相端A通过电阻R4连接供电电源VCC,ADM2483芯片的输入/输出反相端B通过电阻R3接地。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SBCM01接口板的控制器中,主控制器以及通信芯片,所述主控制器与所述通信芯片连接,所述通信芯片远离所述主控制器的一侧开设有第一串行接口以及第二串行接口,扩展了通讯端口,使PLC与外部通讯能力增强,较大的降低了生产成本,推动SMARTPLC的广泛应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提供的基于SBCM01接口板的控制器的结构框图;图2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电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图;图3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电路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图。图标:主控制器110;通信芯片120;第一串行接口121;第二串行接口12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需说明的是,本技术附图均采用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请参见图1,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SBCM01接口板的控制器,所述基于SBCM01接口板的控制器包括:主控制器110以及通信芯片120,所述主控制器110与所述通信芯片120连接,所述通信芯片120远离所述主控制器110的一侧开设有第一串行接口121以及第二串行接口122。基于SBCM01接口板的控制器采用MCU串口扩展技术,将通讯接口由一个,增加至2个,方便多设备通讯需求。利用主控制器110的功能,进行通讯端口的扩展,使此模块具备两个RS485通讯接口,方便外部设备的通讯连接需求,特别ModBusRTU通讯过程中,在PLC作从站时,可实现两个端口都作主站,实现两个主站,一个从站的通讯方式,极大的方便外部设备的组网需求,解决了一个设备不能对两个主站的限制,极大的丰富了PLC设备的使用场合。SBCM01+通讯模块,两个扩展通讯串口各采用独立DCDC电源隔离模块及ADM2483通讯芯片,实现外部设备的通讯隔离需求,提高设备通讯能力,增强通讯的可靠性及稳定性。在SMARTPLC模块中,进行串口通讯扩展,可以实现多设备与PLC通讯,实现多级控制设备的信息采集,实现信息共享,丰富设备的应用环境。本SBCM01+通讯模块,在原来西门子通讯扩展模块的基础上,对其通讯端口数量进行了扩增,增加多一个串口端口,实现两个串口与PLC的通讯,且通过主控制器110的功能,实现两个主站对PLC一个从站的通讯连接需要,更好的实现外部设备的通讯要求,满足现场应用需求。请参见图2,图2示出了RS48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SBCM01接口板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SBCM01接口板的控制器包括:主控制器以及通信芯片,所述主控制器与所述通信芯片连接,所述通信芯片远离所述主控制器的一侧开设有第一串行接口以及第二串行接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SBCM01接口板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SBCM01接口板的控制器包括:主控制器以及通信芯片,所述主控制器与所述通信芯片连接,所述通信芯片远离所述主控制器的一侧开设有第一串行接口以及第二串行接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SBCM01接口板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芯片为RS485芯片。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SBCM01接口板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RS485芯片为ADM2483芯片。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SBCM01接口板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ADM2483芯片的第一引脚、第七引脚和第十六引脚分别接到5V电源上,通信芯片的第二引脚和第八引脚数字接地,通信芯片的第九引脚和第十五引脚接地,通信芯片的第三引脚与控制器的RX端口连接,通信芯片的第六引脚与控制器的TX端口连接,通信芯片的第十二引脚通过电阻R1连接到5V电源上,通信芯片的第十三引脚通过电阻R4接地,通信芯片的第四引脚和第五引脚连接;外围电路包括电容C1、电容C2、电阻R6、电阻R7、数字芯片74HC14、二极管D1、二极管D2、电容C3、电阻R5,电容C1的正极接5V电源,C1的负极数字接地,C2的一端接5V电源,C2的另一端接地,数字芯片的第十四引脚接5V电源,数字芯片的第七引脚数字接地,数字芯片的第一引脚接TTL电平的RX端口,数字芯片的第三引脚和第五引脚接TTL电平的TX端口,数字芯片的第二引脚通过电阻R7与发光二极管D4的正极连接,数字芯片的第四引脚通过电阻R6与发光二极管D3的正极连接,D3的负极和D4的负极分别数字接地,数字芯片的第六引脚连接通信芯片的第四引脚,R2的两端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金根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赛科自动化控制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