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浙江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自监测自修复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智能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931949 阅读: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9 03: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监测自修复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智能结构,包括复合材料基体以及碳纤维层,所述碳纤维层中安装有与外部电阻测量装置连接的电极;所述复合材料基体中设有至少一组孔道,每组孔道包括相互靠拢并且沿着相同方向延伸的两条孔道;每组中的两条孔道分别注入不同组份树脂胶,同一组的两条孔道中的树脂在孔道发生破坏时相遇后会发生固化;本发明专利技术将碳纤维和复合材料进行集成,不仅可大幅提高复合材料的强度,而且能够实现结构状态自监测以及损伤在线原位自修复,可有效避免严重事故的发生,以及减少损伤修复时间和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监测自修复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智能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制造
,特别涉及一种自监测自修复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智能结构。
技术介绍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作为一种高强度轻量化材料广泛应用于汽车工业、航空航天、化工纺织和机械制造以及体育器械和建筑等领域。对使用的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结构进行状态检测,正确评估结构的实际性态,可有效避免重大事故的发生。目前主要采用离线方式进行检测,如红外热象法、冲击回波法、超声脉冲法等,这些方法均不能实时监测结构的状态。已有研究表明,碳纤维电阻值变化能够实时反映结构应力应变状态以及损伤等健康状态。充分挖掘碳纤维良好的导电特性,利用其良好的力阻特性,有望实现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结构状态的实时监测,对正确评定结果的实际性态,确定结构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当结构发生损伤时,需要停机或拆卸相关结构部件进行离线修复,目前尚缺乏有效的在线或原位修复方法。不同组份树脂具有在单独存放时为液态,相遇混合而固化的特性,通过合理设置不同组份树脂的位置关系,有望实现结构损伤的原位和在线自修复,可极大简化结构损伤修复的过程,节约时间和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监测自修复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智能结构,通过实时测量碳纤维阻值变化,可实现结构状态的实时监测,并且在结构损伤时可实现结构损伤自修复。一种自监测自修复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智能结构,包括复合材料基体以及碳纤维层,所述碳纤维层中安装有与外部电阻测量装置连接的电极;所述复合材料基体中设有至少一组孔道,每组孔道包括相互靠拢并且沿着相同方向延伸的两条孔道;每组中的两条孔道分别注入不同组份树脂胶,同一组的两条孔道中的树脂在孔道发生破坏时相遇后会发生固化。使用时,将外部电阻测量装置通过电极接入碳纤维。外部电阻测量装置测量到碳纤维的阻值变化,可以判断打印结构的健康状态,当阻值发生突变时,意味结构内部已发生损伤,此时需要卸载智能结构上的载荷,等待两种组份树脂从损伤缝隙流出而融合固化实现损伤修复,固化结束后,原打印结构可继续工作。为实现结构状态实时自监测,优选的,所述碳纤维层配合每组孔道布置至少一组碳纤维以及电极,配合的碳纤维沿着对应的孔道延伸。所述碳纤维层为连续碳纤维,且安装有与外部电阻测量装置连接的电极。对应每组孔道设置至少一组碳纤维和电极,从而可以监测所有设有孔道的部分智能结构的应力应变及损伤等状态,孔道修复对应损坏的部分智能结构。优选的,配合的碳纤维与对应的孔道沿径向的间隔距离小于0.5倍的孔道最大直径,确保孔道内树脂在孔道发生破坏时能够与碳纤维层相遇而发生固化。优选的,相邻组的孔道沿径向的间隔距离大于1倍孔道最大直径,避免相邻组孔道内同组份树脂在孔道发生破坏时相遇而导致不能充分固化。优选的,同组内的两孔道沿径向的中心间隔距离大于1.5倍孔道最大直径,小于2倍孔道最大直径,确保孔道设置不引起整体结构强度降低,且能使两条孔道内的树脂胶在孔道发生破坏时能够相遇混合固化。为避免相邻组孔道内同组份树脂在孔道发生破坏时相遇而导致不能充分固化,更近一步优选的,所述相邻组的孔道沿径向的间隔距离大于1倍孔道最大直径。不同组的孔道或者相同组的孔道的直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孔道最大直径是指该组或者相邻两组内最大尺寸孔道的直径,相同组的孔道直径取决于不同组份树脂胶的混合比例。优选的,采用的不同组份树脂胶为丙烯酸酯AB胶的A组分和B组分。A组分是丙烯酸改性环氧或环氧树脂,或含有催化剂及其他助剂,B组分是改性胺或其他硬化剂,或含有催化剂及其他助剂。丙烯酸酯AB胶适应范围广,固化效果和融合效果很好,适用于本专利技术的智能结构中。本专利技术的复合材料基体适用于多种类型的材料,优选的,所述复合材料基体采用热塑性材料。热塑性材料具有优良的加工性能,如可采用注射、挤出等成形方法;此外,热塑性材料具有可循环回收利用,绿色环保的特性。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热塑性材料为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ABS),聚乳酸(PLA),聚醚醚酮(PEEK),聚碳酸酯(PC),聚乙烯(PE),聚酰胺(PA)中的至少一种。聚乳酸PLA具有良好的生物兼容性和可打印性,特别适合三维打印工艺,可用于假肢等智能结构的制造;聚醚醚酮PEEK具有较高的强度,以及较强的抗疲劳性和自润滑性,可用于生产工业级智能结构。优选的,所述复合材料基体采用热固性材料。用于制造隔热、耐磨、绝缘、耐高电压等在恶劣环境中使用的智能结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热固性材料为环氧树脂、酚醛树脂和聚酯树脂中的至少只一种。所述复合材料基体还可以采用混凝土。用于制造自监测自修复智能建筑结构。本专利技术的智能结构可通过三维打印制造,也可以通过其他成型方法制造。为了提高孔道的密封性以及智能结构的整体强度,优选的,所述复合材料基体通过三维打印制造,所述孔道自密封在所述复合材料基体中,所述孔道两端向上弯形成开口向上的灌注孔。三维打印可以打印多种结构的孔道,而且孔道可以实现自密封,孔道的灌注可以在三维打印过程中进行,在打印完孔道后即通过灌注孔进行灌注,而不用等整体打印完再进行灌注和密封。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自监测自修复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智能结构将碳纤维和复合材料进行集成,不仅可大幅提高复合材料的强度,而且能够实现结构状态自监测以及损伤在线原位自修复,可有效避免严重事故的发生,以及减少损伤修复时间和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自监测自修复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智能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自监测自修复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智能结构去除基体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自监测自修复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智能结构中各元素位置关系图。图4是实施例1的孔道结构示意图。图5是实施例2的孔道结构示意图。图中各附图标记为:1.复合材料基体,2.最小单元模块,3.碳纤维,4.孔道,5.孔道,6.电极。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的自监测自修复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智能结构,包括:复合材料基体1和多个最小单元模块2,每个最小单元模块2中包括一组孔道。最小单元模块2包括上下两组碳纤维3,配合布置在两组碳纤维3中间的填充有A组份树脂的孔道4和填充有B组份树脂的孔道5,以及与碳纤维3连接的电极6,最小单元模块2分布在复合材料基体内部。碳纤维3、孔道4和孔道5沿同一方向延伸。本实施例中的孔道是贯通的,可以在复合材料基体1构建完成后进行灌注。本实施例中,所有孔道的直径相等,孔道最大直径即孔道直径,同一最小单元模块2内,碳纤维3与孔道5沿径向的间隔距离35小于0.5倍的孔道直径55。相邻最小单元模块2的孔道沿径向的间隔距离22大于1倍孔道直径55。同组内的两孔道沿径向的中心间隔距离45大于1.5倍孔道直径55,小于2倍孔道直径55。孔道4和孔道5采用的不同组份树脂胶为丙烯酸酯AB胶的A组分和B组分。本实施例的复合材料基体1采用热塑性材料,热塑性材料为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聚乳酸,聚醚醚酮,聚碳酸酯,聚乙烯,聚酰胺中的至少一种。本实施例的自监测自修复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智能结构,外部电阻测量装置通过电极6接入碳纤维。外部电阻测量装置测量到碳纤维3的阻值变化,可以判断打印结构的健康状态,当阻值发生突变时,意味结构内部已发生损伤,孔道4和孔道5之间产生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监测自修复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智能结构,包括复合材料基体以及碳纤维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纤维层中安装有与外部电阻测量装置连接的电极;所述复合材料基体中设有至少一组孔道,每组孔道包括相互靠拢并且沿着相同方向延伸的两条孔道;每组中的两条孔道分别注入不同组份树脂胶,同一组的两条孔道中的树脂在孔道发生破坏时相遇后会发生固化。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监测自修复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智能结构,包括复合材料基体以及碳纤维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纤维层中安装有与外部电阻测量装置连接的电极;所述复合材料基体中设有至少一组孔道,每组孔道包括相互靠拢并且沿着相同方向延伸的两条孔道;每组中的两条孔道分别注入不同组份树脂胶,同一组的两条孔道中的树脂在孔道发生破坏时相遇后会发生固化。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监测自修复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智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纤维层配合每组孔道布置至少一组碳纤维以及电极,配合的碳纤维沿着对应的孔道延伸。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监测自修复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智能结构,其特征在于,配合的碳纤维与对应的孔道沿径向的间隔距离小于0.5倍的孔道最大直径。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监测自修复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智能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组的孔道沿径向的间隔距离大于1倍孔道最大直径。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监测自修复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智能结构,其特征在于,同组内的两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鑫骅栾丛丛刘加朋沈洪垚傅建中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