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轨道照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92781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9 02: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新型轨道照明装置,其包括散热壳体以及与其配合的弧形面罩,散热壳体上远离弧形面罩的一侧设有支架,散热壳体和弧形面罩构成的空间内设有相互电性连接的LED灯板和电源控制板,电源控制板设于LED灯板的背面;LED灯板上设有多个阵列排列的LED灯珠,每个LED灯珠上覆盖有弧面的偏光透镜。通过在LED灯板上的LED灯珠外分别罩设一弧面偏光透镜,且在整个LED灯板外罩设弧形的偏光透镜,也即采用双层的弧面偏光透镜,将LED灯珠的光线通过散射和折射出来,可解决裸露光源多,眩光危害大的问题,为列车进站或者车辆通过时的运行提供安全保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轨道照明装置
本技术涉及轨道交通照明系统,具体来说是一种具有新型结构的轨道照明装置。
技术介绍
为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提高城市生活质量及效率,发展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是根本出路,目前全国已经有25个城市开通了轨道交通运营,里程3000多公里,其中,北京、上海已经超过500公里以上。轨道交通作为公用设施中耗能巨大的基建项目,在保证其安全和功能性的前提下,降低其能耗水平是目前一个重要课题。随着我国各大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建设高潮的兴起,车站数量不断增加,规模和内部环境要求不断提高,也使我国轨道交通系统的能耗越来越大。轨道交通照明(例如地铁照明、城际交通)系统是维持交通正常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轨道交通系统耗能巨大的部分之一,由于轨道交通常常设置于地下,因此无论白天还是夜间无论是否有机动车辆或者行人通过,经常灯火通明,使得其具有工作时间长、能耗大的缺陷,因此轨道交通照明系统的节能意义重大。综上,目前的轨道交通大多采用的照明灯具类型有荧光灯、金属卤化物灯和高压钠灯等。灯具种类繁多、功率较大,既不方便采购和维修,又不节能环保,且存在以下问题:①裸露光源多,眩光危害大;②所用照明器具均为24小时不间断的开启,能耗很大,尤其是采用传统的灯具,运营成本很高。
技术实现思路
在下文中给出了关于本技术实施例的简要概述,以便提供关于本技术的某些方面的基本理解。应当理解,以下概述并不是关于本技术的穷举性概述。它并不是意图确定本技术的关键或重要部分,也不是意图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其目的仅仅是以简化的形式给出某些概念,以此作为稍后论述的更详细描述的前序。本申请的思路是,根据现有轨道交通系统的应用场景(例如地铁),将其吊顶灯具设计为隐藏式结构,解决裸露光源多,眩光危害大的问题,为列车进站或者车辆通过时的运行提供安全保障;此外,通过在隐藏凹槽内设置两套灯具,车辆或者人员经过时则开启两套灯具,无人时开启一套灯具,来实现照度偏低以及均匀度不够的问题;并通过采用LED绿色照明灯具,以及良好的管理控制方案,实现大大降低能耗和运营成本的目标。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新型轨道照明装置,包括:散热壳体以及与其配合的弧形面罩,散热壳体上远离弧形面罩的一侧设有支架,散热壳体和弧形面罩构成的空间内设有相互电性连接的LED灯板和电源控制板,电源控制板设于LED灯板的背面;LED灯板上设有多个阵列排列的LED灯珠,每个LED灯珠上覆盖有弧面的偏光透镜。具体的,该偏光透镜使LED灯珠的配光是沿着车辆行进方向为对称分布,垂直于车辆行进方向为非对称分布。此种透镜,可在得到足够亮度均匀度的情况下,减小光幕效应对驾驶员的影响。此外,为了进一步提高能量利用率,所述弧形面罩同样也是由一弧形的偏光透镜实现。通过采用双层的弧面偏光透镜,且配置偏光透镜的配光,使其沿着车辆行进方向为对称分布,非常适合狭长的隧道路面,不仅使LED灯珠具有更高的能量利用率,且在得到足够亮度均匀度的情况下,减小光幕效应对驾驶员的影响。为了方便智能化控制,进一步的,所述电源控制板包括供电电路、驱动控制LED灯板的LED灯珠的控制器以及采集环境参数的传感器电路,供电电路为控制器和传感器电路供电,传感器电路的输出端接于控制器的输入端,控制器的输出端接于LED灯珠的驱动端。进一步的,所述传感器电路包括第一感应探头和第二感应探头。其中,第一感应探头和第二感应探头可以是微波感应器,也可以是红外人体感应器。微波感应器是利用微波雷达的多普勒效应原理,当有人员或者车辆进入微波感应器的感应区时则会干扰微波信号,则微波感应器发送信号给控制器,从而使控制器对照明灯和指示灯进行控制。红外人体感应器是基于红外线技术,当有人员或者车辆进入红外人体感应器的感应范围时,红外人体感应器探测到人体红外光谱的变化,则发送信号给控制器,使控制器对照明灯和指示灯进行控制。为了提高用户体验感,电源控制板还包括延时开关电路,延时开关电路的输出端接于控制器的输入端。延时开关电路可用于延时开或者延时关闭LED灯珠。本申请通过上述方案,通过在LED灯板上的LED灯珠外分别罩设一弧面偏光透镜,且在整个LED灯板外罩设弧形的偏光透镜,也即采用双层的弧面偏光透镜,将LED灯珠的光线通过散射和折射出来,可解决裸露光源多,眩光危害大的问题,为列车进站或者车辆通过时的运行提供安全保障;此外,通过感应探头的设置和延时开关电路的设置,在人员或者车辆距离感应探头前后预设距离时根据预设规则点亮LED灯珠,目标不离开感应范围,将持续接通,当目标走后则延时若干秒后关闭,从而避免在夜间无人时无需继续开启而导致浪费能源的现象,实现灯具按需使用的动态智能管理,达到人未到灯先亮,人离灯渐熄,亲切方便,安全节能,具有非常好的人性化。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的轨道照明装置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的轨道照明装置的外观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的轨道照明装置的LED灯板的示意图一(没有偏光透镜)。图4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的轨道照明装置的LED灯板的示意图二(有偏光透镜)。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来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在本技术的一个附图或一种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元素和特征可以与一个或更多个其它附图或实施方式中示出的元素和特征相结合。应当注意,为了清楚的目的,附图和说明中省略了与本技术无关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部件和处理的表示和描述。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新型轨道照明装置,参见图1-图4,其包括:散热壳体100以及与其配合的弧形面罩110,散热壳体100上远离弧形面罩110的一侧设有支架120,散热壳体100和弧形面罩110构成的空间内设有相互电性连接的LED灯板130和电源控制板,电源控制板设于LED灯板130的背面,也即支架120和LED灯板130之间的位置;LED灯板130上设有多个阵列排列的LED灯珠131,每个LED灯珠131上覆盖有弧面的偏光透镜132,该偏光透镜132使LED灯珠131的配光是沿着车辆行进方向为对称分布,垂直于车辆行进方向为非对称分布;此外,弧形面罩110具体是一弧形的偏光透镜132实现。本申请通过采用双层的弧面偏光透镜132,且配置偏光透镜132的配光,使其沿着车辆行进方向为对称分布,非常适合狭长的隧道路面,不仅使LED灯珠131具有更高的能量利用率,且在得到足够亮度均匀度的情况下,减小光幕效应对驾驶员的影响。为了方便智能化控制,本是实施例中,电源控制板包括供电电路、驱动控制LED灯板的LED灯珠的控制器、采集环境参数的传感器电路以及用于延时开关的延时开关电路,供电电路为控制器和传感器电路供电,传感器电路的输出端接于控制器的输入端,控制器的输出端接于LED灯珠的驱动端。延时开关电路的输出端接于控制器的输入端,延时开关电路用于延时关闭LED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新型轨道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热壳体以及与其配合的弧形面罩,散热壳体上远离弧形面罩的一侧设有支架,散热壳体和弧形面罩构成的空间内设有相互电性连接的LED灯板和电源控制板,电源控制板设于LED灯板的背面;LED灯板上设有多个阵列排列的LED灯珠,每个LED灯珠上覆盖有弧面的偏光透镜。

【技术特征摘要】
1.新型轨道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热壳体以及与其配合的弧形面罩,散热壳体上远离弧形面罩的一侧设有支架,散热壳体和弧形面罩构成的空间内设有相互电性连接的LED灯板和电源控制板,电源控制板设于LED灯板的背面;LED灯板上设有多个阵列排列的LED灯珠,每个LED灯珠上覆盖有弧面的偏光透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轨道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光透镜使LED灯珠的配光是沿着车辆行进方向为对称分布,垂直于车辆行进方向为非对称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轨道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面罩是由一弧形的偏光透镜实现。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新型轨道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控制板包括供电电路、驱动控制LED灯板的LED灯珠的控制器以及采集环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军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云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